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2.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山东日照·高二统考期中)城市辐射功能是城市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图示意上海及周边主要城市分布及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海市辐射强度影响最小的腹地条件是( )
A.城市等级 B.经济基础 C.自然条件 D.空间距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中小城市快速发展③产业结构趋同④各城市分工协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相似,因此是对上海市辐射强度影响最小的腹地条件,C正确;城市等级、经济基础、空间距离都影响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辐射强度,ABD错误。故选C。
2.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 该区域一体化主要是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 化、提升乡村发展品质、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中小城市快速发展,乡镇数量并不会有显著增加,①错误,②正确。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辐射功能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的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范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 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腹地范围和腹地条件(农业、 矿产资源、产业基础、交通等)。
(2023上·辽宁朝阳·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厦门市(如下图所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与漳州相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范围内对城市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交通 B.河流 C.地形 D.气候
4.厦门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外迁城市人口 B.接受产业转移 C.提供资金技术 D.供应农副产品
5.厦门市能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优越 B.发展历史悠久 C.旅游资源丰富 D.港口产业发达
【答案】3.D 4.C 5.A
【解析】3.据图分析可知,城市主要沿铁路线分布,交通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交通等,对该区域城市分布影响较大,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地形直接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分布影响也较大,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图示范围内该区域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对城市分布影响最小,故D正确。故选D。
4.厦门市作为该地区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经济技术及发展水平高,可以为周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厦门市会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迁入,并将其部分产业向外转移,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据图可知,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海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因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历史、旅游资源、港口产业对成为中心城市影响较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交通运输。
(2023上·陕西西安·高二长安一中校考期末)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利用优惠政策,使得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③代表的地区是( )
A.浙江温州地区 B.苏南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6.A 7.B
【解析】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利用对外开放政策,政策优惠支持,使得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数量增加,①符合题意;②是建立在小商品经济发展,个体户经济发展,排除②;③利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排除③;资源开发建立在资源基础之上,发展国民经济,排除④。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7.结合中国各区域发展特征和上题可知,对应模式①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对外开放政策,利用优惠条件吸引外资,促使其发展,可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模式②是小商品经营的个体私营企业,推知是浙江温州地区;模式③是大城市的扩散发展乡镇企业,为江苏的南部,即苏南地区;模式④是由于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调整和治理对策: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三大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规划和管理。
(2023上·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由江西省内环绕鄱阳湖的城市组成,是江西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依托。下图示意环鄱阳湖城市群规划(2015~203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腹地广阔 C.行政管理便利 D.科学教育发达
9.有利于推动环鄱阳湖城市群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措施是( )
A.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作 B.开发鄱阳湖黄金水道航运功能
C.发挥九江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D.突出资源优势发展重化工产业
【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与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对外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地理位置更优越,AB错误;相比之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为发达,集聚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科学教育更发达,D错误;读图可知,环鄱阳湖城市群均属于江西省,而长三角城市群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故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归江西省统一管理,行政管理便利,C正确。故选C。
9.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作,促进环鄱阳湖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主要措施,A正确;与长江水道相比,鄱阳湖的航运功能较弱,不具备突出优势,B排除;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九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C排除;环鄱阳湖城市群矿产、能源等常规资源较为缺乏,突出资源优势发展重化工产业对于环鄱阳湖城市群而言不可取,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辐射力是指城市对周围地区,以及其它城市的影响能力。辐射力的大小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关系。由于城市的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它不仅与城市周围地区有密切的关系,与其它城市也存在广泛的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以交通通讯设施为联系途径的物质、人员和资本的流动,也表现为信息的流动和新思想、新技术的扩散。一个城市的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就越大,与其它城市的交流也越广泛,城市的辐射力也就越强。
(2022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区)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下图为江苏省各地市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图中的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一六普人口)/六普人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盐城、淮安、泰州等地人口负增长,可能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人口死亡率高 B.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强度小
C.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下降 D.经济发展慢,人口大量迁出
11.苏州地区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说明该城市( )
A.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B.受到上海的强辐射带动
C.尽享改革开放优惠政策 D.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答案】10.D 11.B
【解析】10.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多种原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慢于苏北的徐州和连云港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苏南的无锡、苏州等城市,导致人口大量外迁,造成人口负增长,D选项正确。该地区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迁出有关,受老龄化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位于苏北和苏中,地形较为平坦,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B选项错误。育儿成本高是所有地区共同面对的压力,并非只有盐城、淮安、泰州等城市突出,故人口负增长与之无关,C选项错误。故选D。
11.江苏省全域位于长三角一体化范围,并非只有苏州,A选项错误;苏州市非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C选项错误;与连云港相比也不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但与上海陆域相连且为近邻,承接了上海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多,工资待遇好,有较强的人口拉力,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其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等;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2022·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演变,|q|值是评判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弱;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值变小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下图为城市群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 )
A.趋向集聚 B.集聚加速
C.集聚衰减 D.趋向分散
13.有关城市群发展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向集聚阶段,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
B.集聚加速阶段,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应不明显
C.集聚衰减阶段,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相当完善
D.趋向分散阶段,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
【答案】12.C 13.C
【解析】12.结合材料读图分析,当前长三角城市群上海的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突出,即|q|>1,同时对其他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不断增强,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q|变小,因此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集聚衰减阶段。故选C。
13.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趋向集聚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A表述正确;集聚加速阶段|q|>1且呈增大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即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益不明显,B表述正确;集聚衰减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可知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展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中心城市规模优势仍然很高,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有待完善,C表示错误;趋向分散阶段|q|<1且呈减小的趋势,说明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减弱,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D表述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点睛】区域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 成长阶段,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3、转型阶段,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4、再生阶段,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2022下·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受多要素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我国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完成下面小题。
14.总体来看,成都的经济辐射力较西安强,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成都科技水平更高
C.成都与重庆形成协同效应 D.成都交通网络更完善
15.下列有关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的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 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 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答案】14.D 15.A
【解析】14.读图可知,成都与西安相比,在经济规模、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流方面都明显强于西安,成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成都科技水平更高,成都与重庆形成协同效应,在技术、资金和人才流动较快,经济辐射力较西安强;图中表示成都在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物流方面较西安弱,西安我国重要的东西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线上,还有多条铁路与西北,西南等地区相连,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而成都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地势崎岖,交通网络较西安地区弱。因此依据题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可知,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不可能再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A不合理;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提升西安的经济规模指数,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B合理;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吸收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提升资金流、技术流、人流的指数,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还可以继续加快西安综合交通建设,提升物流、交通通道指数,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BCD措施合理。依据题意,故选A。
【点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城市的某些职能对其所在区域发挥着辐射和吸引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区域的关系:(1)中心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和经济资源等),对周围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相关区域的资源及其他发展条件的制约。(3)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一面,又有相互制约一面,其中相互促进是发展的主导方面。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是指:物流、人流、信息流。
二、综合题
16.(2023上·江苏南通·高二统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28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其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的水路运输优势。
(2)分析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上海大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通江达海,海陆联运优势明显;上海大都市圈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心位置,交通位置优越,水路运输条件优良。
(2)差异: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原因:南通距离上海较远,与上海隔江相望,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苏州与上海比邻,交通便利。
(3)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海发挥其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舟山、宁波发挥其交通运输优势,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苏州、无锡等城市发挥其劳动力、制造业基础、地价等优势,重点发展制造业,且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分析】本题以上海大都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水路运输优势,因此需要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的位置对水路运输的影响。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通江达海,海陆联运优势明显;上海大都市圈位于我国南北航线的中心位置,交通位置优越,水路运输条件优良。
(2)由图2可知,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由图1可知,南通和苏州主要在距离上海的远近方面存在差异,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苏州与上海比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可知,南通相对落后,交通不够便利,与上海的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而苏州相对交通便利。
(3)题干要求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建议,对于上海大都市圈而言,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存在差异,因此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海具有其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可以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舟山、宁波的港口运输条件优越,因此可以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劳动力丰富、地价相对较低,因此可以重点发展制造业,并且承接上海转移的产业。
17.(2023下·河南洛阳·高二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的11市4县,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广西南宁、广东湛江、海南海口作为“一核两极”中心城市,引领该城市群协作发展。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城市群,其发展壮大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北起南宁市平塘江口,南至北部湾钦州港入海,全长约135公里,建成后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将结束广西的货物只能从珠江经广州出海的历史。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及平陆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基本数据对比(2021年)
面积(万km ) 常住人口(万) 城市群GDP(万亿) 中心城市GDP
北部湾城市群 11.66 4400 2.2 南宁5120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5.6 7000 12.6 广州2.8万亿
(1)指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GDP贡献量小的原因。
(2)说明平陆运河通航对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意义。
(3)为促进“两湾”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产业基础薄弱;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出海港口吞吐量小,货运能力有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群内部缺乏分工与协作;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低等。
(2)增加出海通道,缩短出海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利于加强与东盟国家(东南亚国家)贸易联系,增加贸易量;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南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运河沿线城市发展。
(3)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北部湾城市群出台相关政策,为两湾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改善北部湾城市群营商环境,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
【分析】本大题以 北部湾城市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工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1)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时间早,电子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高校多,科技发达,人才密集;大城市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时间较晚,缺少重点产业,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人才比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较为缺乏;缺少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出海港口体现出的作用甚微,货物的吞吐量少,来往经济贸易量少;城市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单独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缺乏分工合作;城市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对刺激经济发展的帮助较少;整体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
(2)平陆运河将促进北部湾经济区联动协同发展,促进强首府战略,有利于提高南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交通的带动作用,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沿线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和运河经济带形成,扩大国内大循环市场;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有利于北部湾城市群向海洋经济发展,增加出海通道,缩短出海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各种要素资源将加速向通道沿线汇聚,有利于突破北部湾沿海三市地域限制向更深的腹地发展临港产业。由于靠近东盟,平陆运河通航有利于加强对东盟的经济文化往来,增加贸易联系。
(3)两城市群在空间位置上距离相对较近,为促使两城市群合作发展,应完善两地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联系,构建高效快速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其次,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两城市群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将粤港澳大区部分产业向北部湾地区转移;最后,应完善和建立两地区交流协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两区域人员、资金的流动,为两湾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避免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同步测试:2.1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山东日照·高二统考期中)城市辐射功能是城市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下图示意上海及周边主要城市分布及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海市辐射强度影响最小的腹地条件是( )
A.城市等级 B.经济基础 C.自然条件 D.空间距离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中小城市快速发展③产业结构趋同④各城市分工协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上·辽宁朝阳·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厦门市(如下图所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中心,南接南海,西北与漳州相连,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范围内对城市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交通 B.河流 C.地形 D.气候
4.厦门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外迁城市人口 B.接受产业转移 C.提供资金技术 D.供应农副产品
5.厦门市能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主要得益于( )
A.地理位置优越 B.发展历史悠久 C.旅游资源丰富 D.港口产业发达
(2023上·陕西西安·高二长安一中校考期末)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利用优惠政策,使得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③代表的地区是( )
A.浙江温州地区 B.苏南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东北地区
(2023上·山东滨州·高二统考期末)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由江西省内环绕鄱阳湖的城市组成,是江西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依托。下图示意环鄱阳湖城市群规划(2015~203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腹地广阔 C.行政管理便利 D.科学教育发达
9.有利于推动环鄱阳湖城市群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措施是( )
A.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作 B.开发鄱阳湖黄金水道航运功能
C.发挥九江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D.突出资源优势发展重化工产业
(2022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区)城市人口增长率差异较大。下图为江苏省各地市人口增长率空间分布图,图中的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一六普人口)/六普人口。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盐城、淮安、泰州等地人口负增长,可能的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人口死亡率高 B.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强度小
C.育儿成本高,生育意愿下降 D.经济发展慢,人口大量迁出
11.苏州地区成为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说明该城市( )
A.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 B.受到上海的强辐射带动
C.尽享改革开放优惠政策 D.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2022·江苏泰州·统考模拟预测)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演变,|q|值是评判城市群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弱;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值变小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提升。下图为城市群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属于( )
A.趋向集聚 B.集聚加速
C.集聚衰减 D.趋向分散
13.有关城市群发展阶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向集聚阶段,中心城市自身的规模优势增强
B.集聚加速阶段,中心城市对外辐射效应不明显
C.集聚衰减阶段,地域内城市分工体系相当完善
D.趋向分散阶段,外围城市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
(2022下·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受多要素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我国两个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示意图,图中数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该要素上的辐射力越强。完成下面小题。
14.总体来看,成都的经济辐射力较西安强,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成都科技水平更高
C.成都与重庆形成协同效应 D.成都交通网络更完善
15.下列有关增强西安经济辐射力的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提升西安城市行政等级,增强服务范围 B.提高西安经济总量,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C.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引进重量级企业入驻 D.加快西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二、综合题
16.(2023上·江苏南通·高二统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28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其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的水路运输优势。
(2)分析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17.(2023下·河南洛阳·高二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的11市4县,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广西南宁、广东湛江、海南海口作为“一核两极”中心城市,引领该城市群协作发展。北部湾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城市群,其发展壮大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北起南宁市平塘江口,南至北部湾钦州港入海,全长约135公里,建成后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将结束广西的货物只能从珠江经广州出海的历史。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及平陆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基本数据对比(2021年)
面积(万km ) 常住人口(万) 城市群GDP(万亿) 中心城市GDP
北部湾城市群 11.66 4400 2.2 南宁5120亿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5.6 7000 12.6 广州2.8万亿
(1)指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GDP贡献量小的原因。
(2)说明平陆运河通航对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意义。
(3)为促进“两湾”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