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上·浙江·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工业维生素”稀土,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在军事、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和农业方面被广泛应用。我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曾高达80%~90%,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稀土产品生产国。下图为我国1994—2018年稀土矿产量和全球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稀土的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0年前,产量逐年上升 B.近年来储量的全球占比逐渐下降
C.2010年后,产量不断下降 D.2010年后成为稀土进口国
2.为保护稀土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我国应( )
A.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 B.减少出口,多元化进口稀土
C.控制稀土产业的发展规模 D.增加产量,提高稀土的价格
【答案】1.B 2.B
【解析】1.2010年以前,我国稀土的产量波动上升,2010年以后,我国稀土的产量先下降后升高,A、C错误;据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稀土产量全球占比逐渐下降,B正确;2010年后稀土矿产量有所下降,但储量占全球比例依然较高,成为稀土进口国的可能性小,D错误。所以选B。
2.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和控制国内稀土产业的发展规模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C错误;减少出口,多元化进口稀土资源可满足国内需求,减少稀土资源大规模开采,保障我国稀土安全,B正确;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增加产量会导致稀土资源减少甚至枯竭,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D错误。所以选B。
【点睛】稀土并不是土,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的重要原料,如军事装备方面一些精确打击武器,一些汽车零部件和高科技产品,都依赖用稀土金属制造的组件。我国稀土矿储量和产量巨大,但产业层次仍然偏低。
(2023下·新疆巴音郭楞·高二八一中学校考期中)1870年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木制风车抽取地下水种植小麦(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人类活动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 )
①气候资源②土地资源③水资源
④矿产资源⑤生物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4.此案例直接体现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 )
A.支撑服务 B.供给服务
C.调节服务 D.文化服务
【答案】3.C 4.B
【解析】3.分析可知,风车是利用风力是利用气候资源,抽取地下水是利用的水资源,在土地上种植小麦,是利用的土地资源,小麦生长获取食物是利用的生物资源,①②③⑤正确。小麦种植过程未利用到矿产资源,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据图可知,储水池可以为麦地提供水源,麦地为人类提供粮食,所以体现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供给服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2023下·河南·高二校联考期中)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氢气产量3300万吨,居世界第一。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取的氢气。中国目前氢气主要用化石燃料制取,绿氢仅占1%。绿氢作为中国绿色能源(风、光、水)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愈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中国提高绿氢生产量可以( )
A.控制能源消费 B.改变能源分布 C.便于能源输送 D.减少碳排放
6.相对于常规能源发电,中国绿色能源基地发电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
A.装机容量小 B.发电成本高 C.发电量不稳定 D.碳排放量大
7.推测在绿色能源基地制取绿氢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碳排放 B.储存多余电能 C.产品多元化 D.减少发电成本
【答案】5.D 6.C 7.B
【解析】5.能源消费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绿氢生产不能控制能源消费,A错误;能源分布由自然环境决定,绿氢生产不能改变能源分布,B错误;绿氢是气体,能源输送较为不便,C错误;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取的氢气,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很小,D正确。故选D。
6.中国目前的绿色能源(风、光、水)装机容量大,A错误;绿色能源(风、光、水)发电早期设备投入大,但后期发电成本很低,B错误;风、光、水能发电具有不稳定性、波动性大的缺点,C正确;绿色能源(风、光、水)发电过程中碳排放很少,D错误。故选C。
7.绿色能源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很少,因此在绿色能源基地制取绿氢不是为了减少碳排放,A错误;在绿色能源发电的同时,把多余的发电量用于制造绿氢,是将不稳定的风、光、水能源转化为稳定能源的关键环节,在实现产品多元化的同时,主要是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B正确,C错误;绿色能源制取绿氢与减少发电成本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开发。减少对地表的破坏,从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有利于保障环境安全。
(2018上·全国·高三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标准下,生产一定人群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水足迹强度指标=水足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各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图为辽宁省各城市2004-2013年水足迹强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一个地区水足迹强度指标越大,表明该地区( )
A.单位GDP消耗的水量越少 B.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
C.水资源利用技术越先进 D.水资源总量越丰富
9.2004-2013年,辽宁省水足迹的变化特征是( )
A.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B.地区间水足迹强度差异增大
C.阜新、朝阳水资源利用率最高 D.大连人均水足迹强度最小
【答案】8.B 9.A
【解析】8.由材料可知,水足迹强度越大,单位GDP消耗水资源数量越多,A错误;水资源利用技术越落后,水资源利用率越低,水足迹强度指标越大,B正确;水资源利用技术越先进,水资源利用率越高,水足迹强度指标越小,C错误;水足迹不能反映水资源总量是否丰富,D错误。故选B。
9.据图可知,2004—2013年辽宁省各城市水足迹强度有大幅下降,表明水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A正确;由曲线变化来看,地区间水足迹强度差异变小,B错误;阜新、朝阳水资源利用率最低,C错误;由于没有各城市人口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均水足迹大小,D错误。故选A。
【点睛】水足迹强度与经济发达程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达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欠发达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低。
(2022下·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校考期中)下图为某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核能占比迅速上升 B.天然气占比逐年上升
C.石油总量持续下降 D.煤气总量整体上升
11.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是( )
A.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上升 B.促进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
【答案】10.D 11.D
【解析】10.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资源的特性,能源结构逐渐调整。分析图中数据可知, 核能占比没有迅速提高,A错误。 天然气占比不是逐年变大,2027年后占比减少,B错误。图中石油占比较为稳定,石油总量不是持续下降,C错误。 煤气总量整体上升,D正确;故选D。
11.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发成本不会大幅上升,A错误。煤炭占比下降,化石燃料不会大规模开发,B错误。 没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C错误。可再生能源增加,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D正确。故选D。
【点睛】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国际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现状和趋势。
(2021上·河北衡水·高二河北武强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席卷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断气”事件,使天然气不经意间成了“网红”。欧洲的这次“断气”事件与其天然气大量依赖进口有关;欧洲“断气”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欧洲大部分国家天然气依赖进口,体现的自然资源属性是( )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社会性
13.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断气”现象多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2.C 13.D
【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欧洲大部分国家天然气依赖进口说明欧洲的天然气供不应求,而供应天然气的国家或地区则是供大于求,这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属性。故选C。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大部分国家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湿冷,取暖消耗的天然气量大,“断气”现象频发。故选D。
【点睛】自然资源所固有的自然和社会性质。自然属性是指组成、结构、功能和边界等自然资源系统的状态、关系等所具有的整体性、层次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性。社会属性是指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性质。
(2022·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胭脂虫是生长在仙人掌类植物上一种寄生虫。其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西班牙人把它从美洲带到加那利群岛,经过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规模。后来其被色彩斑斓的人工合成染料取代。随着人们对染料安全问题的顾虑,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又逐渐回升。下图为加那利群岛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洋流对加那利群岛的影响有( )
①侵蚀加剧,海岸线更加破碎 ②增温增湿,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③引发飓风灾害,影响海洋运输 ④增加营养物质,丰富渔业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逐渐回升的原因是( )
A.成本低廉 B.工艺简便加那利群岛 C.产地广泛 D.天然环保
【答案】14.B 15.D
【解析】14.根据所学可知,加那利群岛附近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加强了海水对加那利群岛的侵蚀,使得海岸线更加破碎,①正确。加那利寒流对群岛的影响是降温减湿,使群岛气候低温干燥,②错误。飓风的实质是热带气旋,不是由洋流引起的,③错误。 加那利群岛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受东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渔业资源丰富,④正确。①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随着人们对染料安全问题的顾虑,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又逐渐回升”,据此可知,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逐渐回升的原因是胭脂虫红天然环保,不会带来安全问题,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逐渐回升的原因与成本、 工艺关系不大,AB错误。“胭脂虫是生长在仙人掌类植物上一种寄生虫”据此可知,胭脂虫的产地并不广泛,只有在有仙人掌的地方才有胭脂虫,才可获得胭脂虫红,C错误。故选D。
【点睛】通过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是先越来越弱,后又有所增强。变化的原因主要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安全问题的重视。
二、综合题
16.(2023上·湖北荆州·高三荆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江汉平原的某中等城市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建筑行业对河砂的需求量剧增。该市一中学地理小组对该市的主要河流澴河及其支流进行了实地考察。小组同学在考察中发现,河砂开采利润高、门槛低,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漯河及支流饱受非法滥采的危害,出现诸多问题。(如图)目前该市河砂资源日益匮乏,部分河段河砂已近枯竭。
目睹这些现状,该地理小组决定尽快写出考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1)考察报告中需说明非法采砂对河道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假若由你执笔,请逐一予以说明。
(2)目前该市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河砂供给缺口较大。如果你是地理小组成员,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整治河道采砂的可行性措施。
(3)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有小组成员提出用海砂代替河砂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否可行?请你进行评价。
【答案】(1)改变河道形态,加深河床深度,引发河岸及堤防坍塌;影响湿地环境,破坏河流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采砂搅动河底,污染水体,威胁城市居民饮水安全;破坏航道,影响航行安全。
(2)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打击非法采砂力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生态环保意识;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增加检查频率,规范采砂行为;修复河流生态;鼓励科技创新,使用河砂替代品。
(3)可行。减少河砂使用量,有利于避免非法采砂带来的危害,有利于恢复、保护该地的生态环境;我国海岸线漫长,海砂资源丰富;缓解沙源不足,有利于维持该市正常的城市化进程。
或不可行。海砂有一定含盐量,对建筑材料有一定腐蚀性,质量没有河砂高;该市距离沿海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该市城市化进程快,建筑用砂量大,海砂运输难度大,供不应求;挖采海砂会影响沿海地区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河砂为材料,涉及河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非法采砂会加深河床的深度,改变河道形态,使得岸坡坡度加大,引发河岸和堤坝坍塌;会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影响河道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非法采砂会扰动河床沉积物,导致河水变得浑浊,水质变差,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安全;大规模非法采砂会影响航道水文特征,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巡查力度和抽查的频次,规范采砂从业者的采砂行为;对已破坏的河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寻找河砂替代品,提高替代品的使用占比等。
(3)若可行:用海砂代替河砂,可以减少河砂的使用量,有利于减少非法采砂的发生,规避非法采砂带来的危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的海岸线漫长,以大陆架海岸为主,海砂资源丰富;能够缓解河砂资源不足的问题,能够保障沙源的供给,有利于保障城市建设的需求,维持城市化的正常进程。
若不可行:海砂主要为海水沉积物,含盐度较高,对建筑物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江汉平原,距离沿海地区较远,海砂的运输成本较高;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速度较快,对于建设用砂的需求量较大,海砂的运输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大规模的采挖海砂会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威胁沿海地区的生物生存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17.(2022下·浙江·高一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长约1035公里的中老昆万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昆万铁路作为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区域略图。
(1)河流在甲处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画出甲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横剖面示意图 。
(2)梯田是云贵高原最常见的耕作方式,梯田主要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
(3)简析昆万铁路在推动沿线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1) 流水侵蚀 绘图如下:
(2) 地形 减少水土流失 增强保水保肥性能
(3)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外力作用、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云贵高原、人类活动对区域的影响、交通布局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伊洛瓦底江在甲处主要是河流侵蚀作用,因为甲处位于河流中上游,河流流速快,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形成V字形河谷。如图:
。
(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贵高原的梯田主要位于坡上,由于地形的原因导致种植庄稼,需要开垦坡地为梯田,因此主要改造的是地形。这个改造方式,有利于集中水源,保护土壤,减少地表径流的而流失,且可以在农民施肥后,保持田中土壤的肥力。
(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铁路的修建,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缩小沿线城乡之间的差距;带动沿线地区人员流动量的增加,加快区域之间的文化、技术、知识的传播和融合;减少了区域之间的交通出行时间,增加办事效率;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上·浙江·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工业维生素”稀土,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在军事、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和农业方面被广泛应用。我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曾高达80%~90%,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稀土产品生产国。下图为我国1994—2018年稀土矿产量和全球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稀土的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0年前,产量逐年上升 B.近年来储量的全球占比逐渐下降
C.2010年后,产量不断下降 D.2010年后成为稀土进口国
2.为保护稀土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我国应( )
A.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 B.减少出口,多元化进口稀土
C.控制稀土产业的发展规模 D.增加产量,提高稀土的价格
(2023下·新疆巴音郭楞·高二八一中学校考期中)1870年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木制风车抽取地下水种植小麦(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人类活动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 )
①气候资源②土地资源③水资源
④矿产资源⑤生物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4.此案例直接体现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 )
A.支撑服务 B.供给服务
C.调节服务 D.文化服务
(2023下·河南·高二校联考期中)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氢气产量3300万吨,居世界第一。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取的氢气。中国目前氢气主要用化石燃料制取,绿氢仅占1%。绿氢作为中国绿色能源(风、光、水)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日愈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中国提高绿氢生产量可以( )
A.控制能源消费 B.改变能源分布 C.便于能源输送 D.减少碳排放
6.相对于常规能源发电,中国绿色能源基地发电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
A.装机容量小 B.发电成本高 C.发电量不稳定 D.碳排放量大
7.推测在绿色能源基地制取绿氢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碳排放 B.储存多余电能 C.产品多元化 D.减少发电成本
(2018上·全国·高三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标准下,生产一定人群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水足迹强度指标=水足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各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图为辽宁省各城市2004-2013年水足迹强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一个地区水足迹强度指标越大,表明该地区( )
A.单位GDP消耗的水量越少 B.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
C.水资源利用技术越先进 D.水资源总量越丰富
9.2004-2013年,辽宁省水足迹的变化特征是( )
A.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B.地区间水足迹强度差异增大
C.阜新、朝阳水资源利用率最高 D.大连人均水足迹强度最小
(2022下·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二校考期中)下图为某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核能占比迅速上升 B.天然气占比逐年上升
C.石油总量持续下降 D.煤气总量整体上升
11.该国未来电力资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是( )
A.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上升 B.促进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开发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促进能源利用技术的革新
(2021上·河北衡水·高二河北武强中学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席卷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断气”事件,使天然气不经意间成了“网红”。欧洲的这次“断气”事件与其天然气大量依赖进口有关;欧洲“断气”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欧洲大部分国家天然气依赖进口,体现的自然资源属性是( )
A.有限性 B.整体性 C.地域性 D.社会性
13.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断气”现象多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浙江·校联考模拟预测)胭脂虫是生长在仙人掌类植物上一种寄生虫。其成熟的雌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西班牙人把它从美洲带到加那利群岛,经过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规模。后来其被色彩斑斓的人工合成染料取代。随着人们对染料安全问题的顾虑,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又逐渐回升。下图为加那利群岛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洋流对加那利群岛的影响有( )
①侵蚀加剧,海岸线更加破碎 ②增温增湿,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③引发飓风灾害,影响海洋运输 ④增加营养物质,丰富渔业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市场对胭脂虫红的需求逐渐回升的原因是( )
A.成本低廉 B.工艺简便加那利群岛 C.产地广泛 D.天然环保
二、综合题
16.(2023上·湖北荆州·高三荆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江汉平原的某中等城市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建筑行业对河砂的需求量剧增。该市一中学地理小组对该市的主要河流澴河及其支流进行了实地考察。小组同学在考察中发现,河砂开采利润高、门槛低,管理方面存在较大漏洞,漯河及支流饱受非法滥采的危害,出现诸多问题。(如图)目前该市河砂资源日益匮乏,部分河段河砂已近枯竭。
目睹这些现状,该地理小组决定尽快写出考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1)考察报告中需说明非法采砂对河道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假若由你执笔,请逐一予以说明。
(2)目前该市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河砂供给缺口较大。如果你是地理小组成员,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整治河道采砂的可行性措施。
(3)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有小组成员提出用海砂代替河砂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否可行?请你进行评价。
17.(2022下·浙江·高一统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长约1035公里的中老昆万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昆万铁路作为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下图为东南亚局部区域略图。
(1)河流在甲处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画出甲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横剖面示意图 。
(2)梯田是云贵高原最常见的耕作方式,梯田主要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
(3)简析昆万铁路在推动沿线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