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3.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A)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3.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0 09:20: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3.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碳储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库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储量会因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变化。土壤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图为2000--2020年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变化图(注:1PgC相当于1015克碳),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20年我国土壤碳库碳储量减少量最多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湿地
2.该时段土壤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用地结构调整
C.耕地面积增加 D.草地利用率减小
3.为增加我国目前土壤碳储量,合理的做法是( )
A.减少耕地 B.秸秆还田 C.退湿还草 D.弃草增林
(2023·全国·高二专题练习)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污染物跨境转移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过程实现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有关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正确说法是( )
A.现在发达国家是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在国际合作中应负次要责任
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保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D.当代环境问题是地方性问题,各个国家应各负其责
(2023下·江西吉安·高二统考期末)为了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行动”的顺利开展,以早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2021年9月以来,多省都采取了严厉的拉闸限电措施。率先拉闸限电的是广东、江苏等省份,而限电政策影响较大、引发关注最多的则是东北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6.率先拉闸的省份,限电对其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
A.交通运输 B.出口加工 C.金融服务 D.大棚种植
7.“限电政策影响较大、引发关注最多的则是东北地区”,其原因可能是( )
A.重工业比重大 B.煤炭资源丰富 C.农业机械化高 D.冬季气候寒冷
(2022上·河南郑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夏季,山东青岛遭受到大规模的浒苔侵袭,这是青岛连续15年遭遇此类灾害,青岛被整片绿藻包围。每年的5-7月份大规模的“清藻行动”都会随之展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清藻行动”中获知浒藻波及的范围大小采用的是3S技术中的( )
A.GPS B.RS C.GIS D.BDS
9.青岛浒苔的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光照充足,营养盐类丰富
②洋流和季风影响
③人类过度围海造陆
④山东半岛外延形态有利于加速浒苔南下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18年9月2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40年来,我国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目前的34.9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千米。下图为“三北”防护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11.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12.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2022上·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数字主权是国家自主制定数字政策、管理境内数据和数字基础设施、获得境内数字经营收益、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权力。在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主权是传统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数字主权的提出,主要是因为( )
A.信息时代的发展 B.主权意识的增强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局部地区的动荡
14.下列不属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是( )
A.数据中心 B.无人驾驶 C.5G网络 D.城市大脑
15.下列不属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数字主权主要途径的是( )
A.提升本国数据治理能力 B.增强数字经济技术基础
C.积极参与国际数字合作 D.建立国家数据“孤岛”
二、综合题
16.(2023下·云南楚雄·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海洋经济总量逐年增大,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由2006年的16987亿元上升2020年的80010亿元,提升了3.71倍,其中山东蓝色半岛经济产值突出。同时,在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恶化、省市发展失衡等问题日益突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步伐。下图示意2011~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演化。
(1)指出2011~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演化特征。
(2)分析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一直处于高质量水平的原因。
(3)请为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低水平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17.(2023上·山东威海·高三统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下图示意英国泥炭地分布。
(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2)英国政府从排水和农垦等人为干扰因素入手,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3.4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4·河南郑州·统考一模)碳储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库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储量会因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变化。土壤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图为2000--2020年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变化图(注:1PgC相当于1015克碳),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20年我国土壤碳库碳储量减少量最多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湿地
2.该时段土壤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用地结构调整
C.耕地面积增加 D.草地利用率减小
3.为增加我国目前土壤碳储量,合理的做法是( )
A.减少耕地 B.秸秆还田 C.退湿还草 D.弃草增林
【答案】1.C 2.B 3.B
【解析】1.读图可知,林地和湿地土壤碳储量变化量为正值,说明碳储量增多,BD错误;耕地和草地土壤碳储量变化量为负值,说明碳储量减少,但草地的减少量多于耕地,C正确,A错误。故选C。
2.林地和湿地碳储量增加,而耕地碳储量减少,应是我国退耕还林还湿地,用地结构调整的结果,B正确,C错误;从总体而言,土壤碳储量增多,说明生态环境网良性方向发展,A错误;草地碳储量减少,说明草地利用率增大,D错误。故选B。
3.减少耕地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A错误;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B正确;湿地也是碳储存的重要区域,退湿还草对增加我国目前土壤碳储量作用不大,C错误;森林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条件,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碳储量是指一定深度的土层中土壤有机碳的储量。
(2023·全国·高二专题练习)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污染物跨境转移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等过程实现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有关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正确说法是( )
A.现在发达国家是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在国际合作中应负次要责任
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保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D.当代环境问题是地方性问题,各个国家应各负其责
【答案】4.C 5.B
【解析】4.由材料可知,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到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因此①④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帮助中国的原因,因此②错误;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而非在解释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③描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排除③。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所学知识,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按照国际环保合作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应负主要责任,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保行动的第一个里程碑,因此C项错误。当代环境问题,很多已演化为全球环境问题,各个国家应共同负责,因此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则,贯穿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附属法律文件制定与实施。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应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任务,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
(2023下·江西吉安·高二统考期末)为了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行动”的顺利开展,以早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2021年9月以来,多省都采取了严厉的拉闸限电措施。率先拉闸限电的是广东、江苏等省份,而限电政策影响较大、引发关注最多的则是东北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6.率先拉闸的省份,限电对其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
A.交通运输 B.出口加工 C.金融服务 D.大棚种植
7.“限电政策影响较大、引发关注最多的则是东北地区”,其原因可能是( )
A.重工业比重大 B.煤炭资源丰富 C.农业机械化高 D.冬季气候寒冷
【答案】6.B 7.A
【解析】6.率先拉闸限电的是广东、江苏等省份,外向型经济占比大,由于拉闸限电,影响了交货,外贸订单受到较大影响,影响出口加工类产业部门,B正确;城市交通运输和金融服务用电量较小,受影响不大,AC错误;大棚种植依赖大棚保温作用,耗电有限,且相对于出口加工,总生产规模较小,D错误。故选B。
7.拉闸限电使高耗电工业的生产受到直接影响,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占主导,重工业比重大,高耗能企业较多,用电量很大,受限电政策影响较大,A正确;煤炭资源丰富缓解限电政策影响,B错误;农业机械耗电较少,受限电政策影响小,C错误;冬季主要是烧煤供暖,拉闸限电对其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2021年7月以来,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影响,东北地区连续多日高温,用电负荷屡创夏季新高。因为缺煤和伴生的煤价高涨,东北地区电煤库存持续下降,个别电厂电煤库存低于警戒煤位,甚至存在缺煤停机风险,造成东北拉闸限电。
(2022上·河南郑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2021年夏季,山东青岛遭受到大规模的浒苔侵袭,这是青岛连续15年遭遇此类灾害,青岛被整片绿藻包围。每年的5-7月份大规模的“清藻行动”都会随之展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清藻行动”中获知浒藻波及的范围大小采用的是3S技术中的( )
A.GPS B.RS C.GIS D.BDS
9.青岛浒苔的大规模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光照充足,营养盐类丰富
②洋流和季风影响
③人类过度围海造陆
④山东半岛外延形态有利于加速浒苔南下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8.B 9.A
【解析】8. GPS(定位系统)关键是定位,得到某点的海拔,经纬度位置。重点是测量,得到位置的数据,A错误;RS一般指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分析利用的技术,如灾害监测等,B正确;GIS主要应用于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C错误;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D错误。获知浒藻波及的范围大小应该采用的是3S技术中的RS。故选B。
9.夏季山东半岛浅海地区热量光照充足,营养盐类丰富,为浒苔提供光热条件和适合的生长环境,①正确;沿岸洋流和夏季东南季风加剧浒苔扩散,②正确;人类过度围海造陆与浒苔扩散关系不大,且青岛并未过度围海造陆,③错误;山东半岛外延形态阻挡了浒苔南下扩散,使浒苔在相对封闭环境下迅速繁殖,④错误。综上所述,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浒苔形成原因:浒苔的生长、繁殖的数量与水体温度、光照强度有关,全球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都会造成浒苔爆发,而且其生命力顽强,在低温、弱光等不利条件下也能存活。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018年9月2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40年来,我国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目前的34.9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千米。下图为“三北”防护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11.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12.丙地区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水土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
【答案】10.A 11.B 12.C
【分析】10.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水土。故选A。
11.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该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故选B。
12.读图可知,丙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故该地营造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田。故选C。
【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1、河流中上游是水土保持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2、农牧交错带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3、沿海地区,保护海岸。4、城市绿化带具有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022上·全国·高三统考阶段练习)数字主权是国家自主制定数字政策、管理境内数据和数字基础设施、获得境内数字经营收益、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权力。在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主权是传统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数字主权的提出,主要是因为( )
A.信息时代的发展 B.主权意识的增强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局部地区的动荡
14.下列不属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是( )
A.数据中心 B.无人驾驶 C.5G网络 D.城市大脑
15.下列不属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数字主权主要途径的是( )
A.提升本国数据治理能力 B.增强数字经济技术基础
C.积极参与国际数字合作 D.建立国家数据“孤岛”
【答案】13.A 14.B 15.D
【解析】13.由材料“在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主权是传统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可知,数字主权的提出,主要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发展,A正确;国家主权意识一直很强,B错误;综合国力与国家整体社会经济水平有关,综合国力的提升与提出数字主权关系不大,C错误;国内政治环境稳定,而国际局部地区的动荡不会影响我国的数字主权,D错误。故选A。
14.数据中心、5G网络、城市大脑,均有利于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属于数字基础设施,ACD不符合题意;无人驾驶是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具体应用,不属于数字基础设施,B符合题意。故选B。
15.提升本国数据治理能力、增强数字经济技术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数字合作均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数字主权,ABC不符合题意;建立国家数据“孤岛”,不利于参与国际合作,不利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数字主权,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领土、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称为常规国家安全。现代社会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其中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二、综合题
16.(2023下·云南楚雄·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海洋经济总量逐年增大,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由2006年的16987亿元上升2020年的80010亿元,提升了3.71倍,其中山东蓝色半岛经济产值突出。同时,在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恶化、省市发展失衡等问题日益突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步伐。下图示意2011~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演化。
(1)指出2011~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演化特征。
(2)分析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一直处于高质量水平的原因。
(3)请为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低水平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答案】(1)辽宁,河北,广西,海南未发生变化,一直处于低水平,广东一直处于中水平,福建由低水平转化为中水平,浙江由中水平转化为高水平,天津由高水平转化中水平,山东、江苏、上海一直处于高水平。
(2)受“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国家政策影响,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起点高;海洋环境治理投资充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程度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强,海洋绿色发展水平高。
(3)对入海的生产生活用水实施达标排放;研发海洋环境污染源头治理技术,阻断污染源;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海洋环境治理的投资。
【分析】本题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演化为材料,涉及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空间质量演化的描述、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涉及三小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空间演化示意图可以看到,辽宁,河北,广西,海南未发生变化,一直处于低水平,广东一直处于中水平,福建由低水平转化为中水平,浙江由中水平转化为高水平,天津由高水平转化中水平,山东、江苏、上海一直处于高水平。
(2)山东省海洋资源开发一直受“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的国家政策影响,国家给予的经济政策较多,其海洋资源开发的起点高;同时由于政策经济政治的支持,其海洋环境治理相对投资更加充足,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高,保护程度较好;海洋科技方面,由于山东沿海地区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海洋人才储备较好,海洋绿色发展在全国的位置较为靠前,所以使得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一直处于高质量水平。
(3)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相关治理,首先要减少对海洋污染的产生,要对排海的生产生活用水及物品进行监测,设置达标标准;其次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要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另外也要加大技术方面的支持,不断的研发相关的海洋污染治理的技术,从源头方面给予根本治理,使得产生污染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17.(2023上·山东威海·高三统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由有机残体、腐殖质和矿物质三部分组成。当沼泽植物残体的堆积量大于其分解量时,泥炭不断积累、堆积,并发育成泥炭地。潮湿的泥炭地固碳能力远强于森林,是全球重要的“碳汇”。然而泥炭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干燥、被氧化,则会成为巨大的“碳源”。
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此外还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泥炭地的退化过程加快。下图示意英国泥炭地分布。
(1)从碳循环的角度,解释近代以来英国泥炭地由“碳汇”向“碳源”转化的原因。
(2)英国政府从排水和农垦等人为干扰因素入手,采取了修建堤坝,堵塞排水沟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泥炭地。结合图文资料,论述上述措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泥炭地由于农业开垦、基础设施建设而大量排水,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地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CO2气体。
(2)泥炭地与水资源安全。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水资源。
泥炭地与粮食安全。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
泥炭地与环境安全。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
泥炭地与生态安全。泥炭地可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
【分析】本大题以英国泥炭地的开发利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碳循环、国家安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碳汇”向“碳源”转化的条件是干燥、被氧化。结合英国对泥炭地的开发利用可知,近代以来,随着英国农业开垦、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约有150万公顷泥炭地被排水疏干,排水后导致地表水位下降,泥炭地裸露,泥炭变得干燥、被氧化,内部固存的碳变为CO2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成为“碳源”;由材料“被用于燃料等用途而导致泥炭开采量增加”可知,泥炭作为燃料被燃烧,释放大量CO2气体,成为“碳源”。
(2)国家安全主要包括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泥炭是沼泽地特有的产物,故与泥炭有关的资源安全主要指的是水资源安全。从水资源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修水坝要注水耗水,短期内不利于水资源保护;但长期来看,泥炭地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改善水资源。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泥炭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有一定不利影响;但可以通过提高其他区域的粮食单产与总产、增加本区域水产品产量等,消除或降低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从环境安全看,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保护和改善泥炭地,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调节气候、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泥炭地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改善水质,维护生态安全。此外,从其他角度看,恢复泥炭地的过程中,由于耕地减少,当地农民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减少,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但泥炭地恢复后,其具备一定的生产功能,可以通过发展水生植物加工利用、开展观光科考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增加当地就业与收入,减轻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