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测试卷)- 2024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测试卷)- 2024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8 20:48:18

文档简介

变异和进化
测试卷
一.选择题(含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22·河南郑州 ·模拟预测) 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变异类型, 其中
丙中的基因 2 由基因 1 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乙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 .图丙中的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图丁中的变异有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 .图甲、乙、丁中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
2 .(2022·上海黄浦 · 二模)下图显示某生物的一条正常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则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2·山东省 ·模拟题)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普遍性体现在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 .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矮茎豌豆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基因突变不会
D .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产生新基因型
4 .(2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模拟题)某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
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此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B .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 .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D .若为一个碱基对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5 .(2022·辽宁省 ·模拟题)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
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B .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C .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D .1 与 2 片段的交换和 1 与 2 的分离,均属于基因重组
6 .(2022·湖北 · 襄阳五中一模)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CNV)是人类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覆 盖的染色体范围广,可引起人群中巨大的遗传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性状。正常人的基因成对存 在,即 2 份拷贝,若出现 1 或 0 拷贝即为缺失,大于 2 份拷贝即为重复,在拷贝过程中还会出现
倒位、易位等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发生 CNV 的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一定出现变化
B .发生 CNV 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会出现联会现象
C .染色体片段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通常不会改变“拷贝” 的数量
D .若某 DNA 分子复制时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碱基对,则属于 CNV 中的重复
7 .(2022·广东 ·湛江一中模拟预测)已知某条染色体上有基因 X 和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Y,现将某
外来脱氧核苷酸序列 Z 插入该 DNA 片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Z 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 X 中,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若 Z 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 X 中,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 .若 Z 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段 Y 中,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若 Z 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段 Y 中,则发生了基因重组
8 .(2022·安徽 · 蚌埠铁路中学模拟预测)已知 A 、a 和 B 、b 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 位于 1 号和 2 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阴影部分是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下图所示。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
B .1 号染色体增加了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C .若 1 号染色体上的 b 基因发生了缺失,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D .减数分裂时若图中的 b 基因与 B 基因互换位置,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
9 .(2022·浙江省 ·模拟题)果蝇的正常翅基因 B 与截翅基因 b 位于 2 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某些 基因表达产物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在某正常翅果蝇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截翅果蝇。导致该现象
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遗传变异 B .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C .2 号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 D .两条 2 号染色体均丢失
10 .(2022·安徽 · 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 近年来, 我国在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下
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通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B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基因突变,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 .单倍体育种常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实现,所得植株一般高度不育
D .可通过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玉米植株从而避免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减产
11 .(2022·湖南 · 长郡中学模拟预测) 种间和属间杂交是获得单倍体大麦的方法。某研究人员将二 倍体大麦(染色体组成为 2n)与其近缘种(染色体组成为 2m)杂交,发现两者产生的配子可进 行正常的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但在合子随后的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间遗传的不亲和性,近缘种
的染色体组从合子中被排除,形成单倍性胚胎,最终发育成单倍体大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形成单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n +m)
B .题中所述的遗传不亲和性可能是由于合子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
C .与正常二倍体大麦植株相比,单倍性胚胎发育成的单倍体大麦植株弱小
D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大麦幼苗可快速获得纯合大麦植株
12 .(2022·江苏泰州 ·模拟预测)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不同
B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C .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均需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的操作
D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13 .(2022·河南 · 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 2022 年 4 月 16 日,搭载约 12000 粒种子的神舟
十三号飞船安全返回地面,有望通过航天育种获得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航天育种获得的新性状都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B .航天育种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经太空辐射处理后大多数的种子都会获得优良的突变性状
D .航天育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大幅度改造生物的性状
14 .(2022·河南 ·模拟预测)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种子为繁殖对象的植物,诱变处理后必须经多次自交、选择才能用于生产
B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常常表现为茎杆弱小,果实和种子等也都比较小
C .杂交育种的目的不一定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子
D .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新品种一定是纯合子
15 .(2022·湖北 ·黄冈中学三模) 无子果实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质果品。无子番茄是通过人工阻 止花受粉后诱导子房发育得到,而无子西瓜则通常由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子番茄、无子西瓜及四倍体西瓜均为新物种
B .无子番茄是单倍体,处理所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可能为生长素类似物
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的四倍体植株,并非所有细胞都含四个染色体组
D .三倍体的无子西瓜高度不育,该性状为不可遗传变异
16.(2022·辽宁省锦州市 ·模拟题)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 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 的基因频率为 80%,b 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 B 、b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 bb 的概率为 4%
B .若 B 、b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 17%
C .若 B 、b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 XbXb 、Xb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 、20%
D .若 B 、b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17.(2022·江苏省 · 模拟题)某海岛上分趾海龟 WW 占 25% ,Ww 占 50%,连趾海龟 ww 占 25%。 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下, 分趾海龟(WW、Ww)的个体数每年各减少 20%,连海龟 ww 的个体数量
保持稳定,则一年后 W 的基因频率是( )
A .47.1% B .29.4% C .50% D .52.9%
18.(2022·浙江省 ·模拟题)某植物种群中, AA 基因型个体占 40% ,aa 基因型个体占 20%,若该
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 A 的基因频率、自交后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40% 、16% B .60% 、30% C .40% 、30% D .60% 、16%
19.(2022·河北省保定市 ·模拟题)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 D/d 控制,在某一种群 数量足够大且自由交配的该植物种群中, DD 占 20% 、Dd 占 40% 、dd 占 40%,若将此种群中的
个体随机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种群甲和乙,之后两个种群均无突变和迁入、迁出。甲由于环境条
件改变, dd 个体全部被淘汰,经过一代后,甲、乙中 D 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
A .75%和 40% B .66.7%和 63.3% C .66.7%和 60% D .43.7%和 40%
20.(2022·湖南省岳阳市 ·模拟题)某种群数量较大、所处环境适宜且稳定,其中 AA 个体占 36%, Aa 个体占 48%,则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
中 AA 个体百分比、 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21.(2022·上海市 ·模拟题) 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 A 基因频率为 p,a 基因频率为 q,且 2pq >p2>q2 ,若 AA 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 AA 、Aa 、aa 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 )
A.②→③→④ B.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22.(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模拟题)某山区岩石较多,有深色岩区和浅色岩区,在不同区 域生活着同种岩鼠,其体毛深色对浅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与环境差异较大则 容易被天敌捕食。某科研小组对该地深色岩区和浅色岩区岩鼠的深色表型频率及深色基因频率进
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岩区 深色表型频率 深色基因频率
深色岩区 0.95 0.7
浅色岩区 0.5 0.3
A .两个岩区深色基因频率不同,说明两岩区岩鼠存在着生殖隔离
B .两个岩区深色表型频率不同,说明天敌直接作用于基因型
C .两个岩区岩鼠的浅色基因频率相比较,浅色岩区的更低
D .浅色岩区的岩鼠中,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比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高
23.(2022·山西省吕梁市 ·模拟题) 在对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时, 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植株所 占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假定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该植物种群进行调查,
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4%和 6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二年该种群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20%和 80%
B .第二年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 .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由 20%变为 32%,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4.(2022·天津市市辖区 ·模拟题)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 自由交配。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80% ,a 的基因频率为 20%。在Ⅰ 、Ⅱ 、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
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说明:实线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变化,虛线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变化
A .经历了Ⅰ 、Ⅱ 、Ⅲ时间段的多次繁殖,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使该种群产生了进化
B .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Ⅰ和Ⅲ的两个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 32%
C .在第Ⅰ和第Ⅲ时间段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 XaXa 、Xa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2% 、80%
25.(2020·江苏 ·模拟预测)(多选题) 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 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配子。下列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
的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 .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 .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 A 或 a 缺失
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50 分)。
26 .(2021·广东省·江门市·期末考试)某二倍体植物物宽叶(M) 对窄叶(m )为显性,红花(R)
对白花(r)为显性。 m 、r 的位置如左下图所示。 一批窄叶白花植株经诱导产生了下图甲、乙、
丙所示的突变。现有一株由纯种宽叶红花诱导得到的突变体, 推测其体细胞内发生的变异与 M 无 关,且为图甲、乙、丙所示变异类型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甲、乙、 丙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该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变异类型是图示甲乙丙类型中的
哪一种。 (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1)图甲、乙、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依次是 、 、
(请具体表述)。
(2)实验步骤:
① 。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3)结果预测:
Ⅰ.若 ,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变异类型; Ⅱ.若 ,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变异类型;
Ⅲ.若 ,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变异类型。
27.(2021·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④、
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 Ⅰ~Ⅴ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1)由图中Ⅰ→Ⅱ获得④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过程Ⅰ是
,过程Ⅱ是 。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 育种, 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Ⅲ
表示 技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
(3)由图中Ⅰ→Ⅱ获得④时, AAbb 所占比例为 。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时, AAbb
所占比例为 。
(4)图中Ⅳ 、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能够抑制 的形成。
28 .(2022·内蒙古 ·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三模) 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在现代农 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科 学家研究发现棉花的一个染色体组含 13 条染色体(n=13),二倍体棉种染色体组分为 A 、B 、C、 D 、E 、F 、G 共 7 类,由其中三类染色体组组成的三交种异源四倍体拓宽了棉属遗传资源,为选
育具有突破性状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种质,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在三交种形成过程中, 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进行人工杂交时,需要在 时期去掉
母本花的雄蕊并套袋,以防雌蕊受粉。
(3)杂种二的染色体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
含有 条染色体。
(4)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棕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 独立遗传, 白色(A)对棕色(a )为显性, 不抗虫(B)对抗虫(b)为显性。现有甲、乙两个普 通棉花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是白色不抗虫,乙的表现是棕色抗虫,若将甲乙杂交得到的 F2 代中的白色抗虫个体自交,得到的 F3 代中白色抗虫个体所占比例为 。若要以甲乙为实
验材料,用操作简便的方法设计实验, 获得白色抗虫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2021·山东潍坊 ·三模) 育种工作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早在栽培植物出现之初人类简单地种 植和采收活动中,就已有了作物育(选)种的萌芽。《诗经》载;“黍稷重穆,禾麻菽麦”就有了根 据作物习性早、晚播种和先、后收获的记录,可见中国在周代已形成不同播期和熟期的作物品种 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使得育种工作进入了一
个崭新的历程。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的育种方式是选择育种, 这种育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

(2)假设 A 、b 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 AABB 、aabb 两个品种,
若要培育出优良品种 AAbb,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AABB×aabb→F1 (自交) →F2 (自交) →AAbb 植株
该方法的育种原理是 ,最早可以从 (填“F1”或“F2”)开始筛选。这一育种方
法的缺陷之一就是需要多代自交,用时长。为克服这一缺陷,可以采取另一种育种方案,简要写
出该方案的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杂交育种重要分支的回 交(两个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再和亲本之一杂交,称作回交)育种,正越来越受到育种专家的 重视,这是因为在育种工作中,单纯一次杂交并不能保证将某些优良性状整合到待推广的品种之 中。回交可将单一优良基因导入某一品种并使之尽快纯合。回交获得的子一代记作 BC1F1(BC1F1 自交繁殖的后代,就是 BC1F2),它与用作回交的亲本再次回交,获得的子一代就是 BC2F1 ,依次 类推。其中用作回交的原始亲本为轮回亲本, 一般是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待推广品种;另一个杂 交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一般是具有轮回亲本没有的一、二个优良性状。它们和后代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
①假如非轮回亲本甲的基因型 AA,轮回亲本乙的基因型 aa ,F1 自交的 F2 和回交的 BC1F1 ,a 基 因的频率分别为 、 ,由此可以看出,回交后代的基因频率向 亲本偏移。 ②“ 明恢 63”是杂交籼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具备很多优良性状, 但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很差。现提供 高抗白叶枯病的显性纯合基因植物(简称“高抗” )为材料, 采用回交的方法获得高抗白叶枯病“ 明 恢 63”品系的“BC3F1” ,以后采用自交和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办法, 获得高抗白叶枯病的“ 明恢 63”
的品系。请参照回交育种过程,写出用两种亲本培育“BC3F1”过程的图解
。变异和进化
测试卷
一.选择题(含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22·河南郑州·模拟预测)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变异类型,
其中丙中的基因 2 由基因 1 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乙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 .图丙中的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图丁中的变异有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D .图甲、乙、丁中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
【答案】A
【解析】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表示非同源染 色体交叉互换,属于易位,图丙表示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的重复或缺失。图甲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乙表示易位, A 错误;图 丙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正确;图丁中,若上面的染色体正常,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下面的染色体正常, 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C 正确;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图甲、乙、丁都不是
基因突变, D 正确。故选 A。
2 .(2022·上海黄浦·二模) 下图显示某生物的一条正常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 则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A .
C .
B .
D .
【答案】 .C
【解析】由于 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 b 、C 基因丢失, A 正确;由于两条非同源染色 体发生易位,导致 A 、b 、d 到了同一条染色体上, B 正确;染色体中不存在 B 基因,故 B 是由于
b 基因突变而来的, C 错误;基因 A 与基因 b 的位置颠倒是由于发生了倒位, D 正确。故选 C。
3 .(2022·山东省·模拟题)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普遍性体现在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 .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矮茎豌豆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C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基因突变不会
D .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产生新基因型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A 错误;杂 种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矮茎豌豆的过程发生了基因分离,这里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 重组, B 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缺少和重复导致基因数量改变) 或排列顺序(倒
位和易位导致基因排列顺序改变)的改变,而基因突变不会, C 正确;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因此也会产生新基因型, D 错误。故选: C。
4 . (2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模拟题)某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
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此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B .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 .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D .若为一个碱基对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答案】B
【解析】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 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A 错误;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 性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B 正确;若为染色体易位所
致,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C 错误;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
则该抗性基因可能不编码肽链,也可能编码的肽链发生改变, D 错误。故选: B。
5 . (2022·辽宁省·模拟题)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
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B .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C .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D .1 与 2 片段的交换和 1 与 2 的分离,均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主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和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A 正确;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分裂间期,不容易发生于甲、乙、丙所处的时期, B 错误;正常情 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 因重组, C 错误; 1 与 2 的片段交换,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
重组; 1 与 2 的分离,属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 D 错误。故选 A。
6 .(2022·湖北·襄阳五中一模)染色体拷贝数目变异(CNV)是人类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其 覆盖的染色体范围广,可引起人群中巨大的遗传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性状。正常人的基因成对 存在, 即 2 份拷贝, 若出现 1 或 0 拷贝即为缺失, 大于 2 份拷贝即为重复, 在拷贝过程中还会出
现倒位、易位等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发生 CNV 的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一定出现变化
B .发生 CNV 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会出现联会现象
C .染色体片段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通常不会改变“拷贝 ”的数量
D .若某 DNA 分子复制时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碱基对,则属于 CNV 中的重复
【答案】C
【解析】CNV 过程中出现倒位、易位等情况,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一定发生改变, A 错误;发 生 CNV 过程中可能出现大于 2 份拷贝即为重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发生 CNV 的细胞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的前期会出现联会现象, B 错误;染色体片段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属于易位,通常 不会改变染色体数量, C 正确;某 DNA 分子复制时在基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碱基对,属于基因
突变,不属于 CNV 中的重复, D 错误;故选 C。
7 .(2022·广东·湛江一中模拟预测) 已知某条染色体上有基因 X 和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Y,现将
某外来脱氧核苷酸序列 Z 插入该 DNA 片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Z 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 X 中,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若 Z 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 X 中,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 .若 Z 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段 Y 中,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D .若 Z 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段 Y 中,则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若乙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 X 中,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A 错误;若乙为 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 X 中属于基因重组, B 错误;若 Z 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 插入位点在片段 Y 中,则不会发生基因突变, C 错误;若 Z 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
段 Y 中,则发生了基因重组, D 正确。故选 D。
8 .(2022·安徽·蚌埠铁路中学模拟预测) 已知 A、a 和 B、b 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 因,位于 1 号和 2 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阴影部分是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
B .1 号染色体增加了部分片段,这种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C .若 1 号染色体上的 b 基因发生了缺失,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突变
D .减数分裂时若图中的 b 基因与 B 基因互换位置,则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由于 A 、a 和 B 、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所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 A 正确;1 号染色体增加了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是可见的, B 正确;若 1 号染色体上的 b 基因发生了缺失,则引起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突 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不是以基因单位的改变, C 错误;减数分裂时若图中的 b 基因与 B
基因互换位置,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 D 正确。故选 C。
9 . (2022·浙江省·模拟题)果蝇的正常翅基因 B 与截翅基因 b 位于 2 号染色体上,该染色体上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在某正常翅果蝇群体中偶然发现一只截翅果蝇。导致该
现象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遗传变异 B .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C .2 号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 D .两条 2 号染色体均丢失
【答案】D
【解析】生物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 所以截翅果蝇的出现可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A 错误;如果 B 基因突变为 b,该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 bb,表现为截翅, B 错误;如果 2 号染色体 上 B 基因的片段发生缺失,则只有 b 基因存在,表现为截翅, C 错误;如果两条 2 号染色体都丢 失, 根据题干信息“染色体上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所以该果蝇会死亡, 不会
表现为截翅, D 正确。故选 D。
10 .(2022·安徽·合肥市第八中学模拟预测)近年来,我国在生物育种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展。
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通过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B .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基因突变,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 .单倍体育种常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实现,所得植株一般高度不育
D .可通过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玉米植株从而避免连续阴雨天气造成的减产
【答案】B
【解析】杂交育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的重新 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A 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基因突变, 可以提高突变率,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 正确;单倍体育种先进行花药离
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实现,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不会出现种子,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一般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 C 错误;玉米需要的是种子,必需要 受粉才能获得种子,通过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不能避免玉米减产,可通过人工授粉避免连续阴
雨天气造成的减产, D 错误。故选 B。
11 .(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种间和属间杂交是获得单倍体大麦的方法。某研究人员 将二倍体大麦(染色体组成为 2n)与其近缘种(染色体组成为 2m)杂交,发现两者产生的配子
可进行正常的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但在合子随后的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间遗传的不亲和性,近
缘种的染色体组从合子中被排除,形成单倍性胚胎,最终发育成单倍体大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形成单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n+m)
B .题中所述的遗传不亲和性可能是由于合子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
C .与正常二倍体大麦植株相比,单倍性胚胎发育成的单倍体大麦植株弱小
D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大麦幼苗可快速获得纯合大麦植株
【答案】B
【解析】合子(受精卵)的染色体是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总和,再结合题干信息“在合子
随后的分裂过程中……形成单倍性胚胎”可知,形成单倍性胚胎前,合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
(n+m),A 正确;合子(受精卵)的发育是建立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 色体联会, B 错误;单倍性胚胎发育成单倍体大麦,与正常二倍体大麦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弱 小, C 正确;单倍体大麦幼苗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快速获得纯合
大麦植株, D 正确。故选 B。
12 .(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不同
B .诱变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C .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均需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的操作
D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答案】D
【解析】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均是基因重组, A 错误;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生物的 性状, B 错误;多倍体育种不需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的操作, C 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原
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全能性, D 正确。故选 D。
13 .(2022·河南·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 2022 年 4 月 16 日, 搭载约 12000 粒种子的
神舟十三号飞船安全返回地面, 有望通过航天育种获得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航天育种获得的新性状都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B .航天育种所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经太空辐射处理后大多数的种子都会获得优良的突变性状
D .航天育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大幅度改造生物的性状
【答案】B
【解析】通过航天育种获得的新性状可能是杂合子,不一定能稳定遗传给后代, A 错误;航天育 种的原理是外界辐射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因而具有不定向性,B 正确;突变具有低频性, 经太空射线辐射后也只有少数种子能获得优良的突变性状,C 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而该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D 错误。故选 B。
14 .(2022·河南·模拟预测)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种子为繁殖对象的植物,诱变处理后必须经多次自交、选择才能用于生产
B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常常表现为茎杆弱小,果实和种子等也都比较小
C .杂交育种的目的不一定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子
D .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新品种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以种子为繁殖对象的植物,经诱变处理后若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不需要自交多代, 只要出现即为纯合的个体,可以稳定遗传, A 错误;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且 一般高度不育,没有种子, B 错误;通过杂交育种能将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不一定 要获得纯合子,有些具有杂交优势的品种需要杂合子, C 正确;若单倍体幼苗是杂合子,则经秋
水仙素处理获得的新品种不是纯合子, D 错误。故选 C。
15 .(2022·湖北·黄冈中学三模)无子果实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质果品。无子番茄是通过人 工阻止花受粉后诱导子房发育得到,而无子西瓜则通常由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子番茄、无子西瓜及四倍体西瓜均为新物种
B .无子番茄是单倍体,处理所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可能为生长素类似物
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的四倍体植株,并非所有细胞都含四个染色体组
D .三倍体的无子西瓜高度不育,该性状为不可遗传变异
【答案】C
【解析】无子西瓜为三倍体,高度不育,因而不属于新物种,无子番茄是通过人为阻止花受粉形 成的,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也不属于新物种,只有四倍体西瓜是新物种, A 错误;果实由子房 发育而来,因此无子番茄果实仍为二倍体, B 错误;秋水仙素只处理幼苗的芽尖,其余部位的细 胞未接触秋水仙素, 仍为二倍体细胞, 如根细胞仍然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C 正确;无子西瓜的“无
子性状 ”是因其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进行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极低所以
高度不育,由染色体数目异常产生该性状,因此该性状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
后代),D 错误。故选 C。
16.(2022·辽宁省锦州市·模拟题)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 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 B 的基因频率为 80%,b 的基因频率为 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 .若 B 、b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 bb 的概率为 4%
B .若 B 、b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 17% C .若 B 、b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 XbXb 、Xb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4% 、20%
D .若 B 、b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答案】C
【解析】若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 bb 的概率为 20%×20%=4%,A 正 确;若 B 、b 位于常染色体上,出现基因型为 BB 的概率为 80%×80%=64%,出现基因型为 Bb
的概率为 2×80%×20%=3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 32%÷(32%+64%)×
≈17% ,B 正确;若 B 、b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 XbXb 为 20%×20%=4%,在雄性
个体中, XbY 为 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 XbXb 、Xb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2%、
10% ,C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 B 、b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
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 正确。故选: C。
17.(2022·江苏省·模拟题)某海岛上分趾海龟 WW 占 25% ,Ww 占 50%,连趾海龟 ww 占 25%。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下,分趾海龟(WW 、Ww)的个体数每年各减少 20%,连海龟 ww 的
个体数量保持稳定,则一年后 W 的基因频率是( )
A .47.1% B .29.4% C .50% D .52.9%
【答案】A
【解析】假设第一年海龟数量为 100 只, 则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为 25 只, 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
为 50 只,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为 25 只,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下,分趾海龟的个体数每年减少
20%,即第二年时, 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为 25-25×20%=20 只, 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为 50- 50×20%=40 只,基因型为 ww 的个体数量稳定不变,仍为 25 只,所以 W=(20×2+40) ÷2
(20+40+25)=47.1% ,A 正确。故选: A。
18.(2022·浙江省·模拟题)某植物种群中, AA 基因型个体占 40% ,aa 基因型个体占 20%,
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 A 的基因频率、自交后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40% 、16% B .60% 、30% C .40% 、30% D .60% 、16%
【答案】B
【解析】自交前: AA=40% ,aa=20%,所以 Aa=40%,故 A=40%+×40%=60% ,a=1 -
60%=40%。自交后:AA=40%+40%×=50% ,Aa=×40%=20% ,aa=20%+40%×=30%。
故选: B。
19.(2022·河北省保定市·模拟题)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 D/d 控制,在某一 种群数量足够大且自由交配的该植物种群中, DD 占 20% 、Dd 占 40% 、dd 占 40%,若将此种群
中的个体随机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种群甲和乙,之后两个种群均无突变和迁入、迁出。甲由于环
境条件改变, dd 个体全部被淘汰,经过一代后,甲、乙中 D 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
A .75%和 40% B .66.7%和 63.3% C .66.7%和 60% D .43.7%和 40%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中 DD 个体占 20% ,Dd 占 40% ,dd 占 40%,乙种群符合遗 传平衡定律,D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0%+40%×=40%;甲种群中基因型为 dd 个体全部被淘汰, 因此甲种群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DD∶Dd=20%∶40%=1∶2,则亲本 d 基因频率为 × = ,D 基 因频率为,则子代中 Dd 个体= × × 2 = ,DD 个体= × = ,dd 个体=,淘汰 dd 个体, 故
D 基因频率为 75% ,d 基因频率为 25%。故选: A。
20.(2022·湖南省岳阳市·模拟题)某种群数量较大、所处环境适宜且稳定,其中 AA 个体占 36%,Aa 个体占 48%,则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 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
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 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C
【解析】(1)该种群中, AA=36% ,Aa=48%,则 aa=1-36%-48%=16%,根据基因型频率
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知: A 的基因频率=36%+×48%=60% ,a 的基因频率=16%+
×48%=40%;(2)若该种群随机交配,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3)若该种群进 行自交, AA 、aa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AA 和 aa ,Aa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A=36%+48%×=48% ,aa 的基因
型频率是 aa=16%+48%×=28%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a=48%×=24%, 自交后代基因频率: A=48%+24%×=60% ,a=28%+24%×=40%。可见,该种群自交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 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增大、不变。故选: C。
21.(2022·上海市·模拟题)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 A 基因频率为 p ,a 基因频率为 q,
且 2pq>p2>q2 ,若 AA 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 则该种群 AA、Aa 、aa 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
程为( )
A . ②→③→④ B . ③→④→①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 ②中是 AA 基因型频率与 Aa 相等,与 2pq>p2 矛盾,A、D 错误;③→④→① 过程中 AA 、Aa 基因型频率逐渐降低, aa 的基因型频率逐渐升高, 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①起
点 Aa<aa,与 2pq>p2>q2 矛盾,且 aa 基因型频率没有逐渐升高, C 错误;故选: B。
22.(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模拟题) 某山区岩石较多, 有深色岩区和浅色岩区, 在不同 区域生活着同种岩鼠,其体毛深色对浅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与环境差异较大 则容易被天敌捕食。某科研小组对该地深色岩区和浅色岩区岩鼠的深色表型频率及深色基因频率
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岩区 深色表型频率 深色基因频率
深色岩区 0.95 0.7
浅色岩区 0.5 0.3
A .两个岩区深色基因频率不同,说明两岩区岩鼠存在着生殖隔离
B .两个岩区深色表型频率不同,说明天敌直接作用于基因型
C .两个岩区岩鼠的浅色基因频率相比较,浅色岩区的更低
D .浅色岩区的岩鼠中,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比杂合子基因型频率高
【答案】D
【解析】两个岩区深色基因频率不同,不能说明两岩区岩鼠存在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
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不能说明存在着生殖隔离, A 错误;在自然
选择中,环境直接选择的是生物个体的表型,天敌不会直接作用于基因型, B 错误;深色岩区的 岩鼠的浅色基因频率为 1-0.7=03,浅色岩区的岩鼠的浅色基因频率为 1- 0.3=07,故两个岩区 岩鼠的浅色基因频率相比较,浅色岩区的更高, C 错误;浅色岩区的岩鼠中,深色基因(A)频率 为 0.3,则浅色基因(a)频率为 1- 0.3=0.7,可计算出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0.3×0.3=0.09 ,aa
的其因型频率为 0.7×0.7=0.49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0.3×0.7=0.42,纯合子其因型频率为
0.58,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 0.42,所以浅色岩区的岩鼠中,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比杂合子基因型频
率高, D 正确。故选: D。
23.(2022·山西省吕梁市·模拟题)在对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植 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假定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该植物种群进行 调查, 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4%和 6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二年该种群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20%和 80%
B .第二年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 .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由 20%变为 32%,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C
【解析】第二年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 4%和 64%,则 Aa 的比例为 32%,故 A 的基因频率=AA%+Aa%=4%+×32%=20% ,a 的基因频率=1-20%=80% ,A 正确;种群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 B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种群中基因型为 Aa 的植株由 20%变为 32%,结合 A 可知, 第二年种群 A 的基因频率为 20%,第 一年中 A 的基因频率=10%+(1-10%-70%)=20%,种群基因频率不变, 所以种群没有发生 进化, C 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导致进
化, D 正确。 故选: C。
24.(2022·天津市市辖区·模拟题) 在一个果蝇种群中, 雌雄果蝇数量相等, 且雌雄个体之间可 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80% ,a 的基因频率为 20%。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 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说明:实线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变化,虛线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变化
A .经历了Ⅰ、Ⅱ、Ⅲ时间段的多次繁殖,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使该种群产生了进化
B .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Ⅰ和Ⅲ的两个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 32%
C .在第Ⅰ和第Ⅲ时间段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 XaXa 、Xa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32% 、80%
【答案】D
【解析】在三个时间段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产生了进化, A 正确;若该等位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时, 在Ⅰ和Ⅲ的两个时间阶段中, 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2×80%×20%=32%, B 正确;由于在第Ⅰ和第Ⅲ时间段中, 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不变,该个体是自由交配的个体,所 以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C 正确;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 XaXa 的基 因型率为 64%,雄果蝇中 XaY 的基因型频率为 8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 因此 XaXa 、XaY 的基因
型频率分别为 32% 、40% ,D 错误。故选: D。
25.(2020·江苏·模拟预测)(多选题)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配子。下列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
生的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 .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 .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 A 或 a 缺失
【答案】ABC
【解析】配子一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 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A 正确;配子二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 未分离,这属于染色体变异, B 正确; a 和 b 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而配子三中 a 和 b 位于 同一条染色体上,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 正确;配子四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 A 或 a 缺失, D
错误。故选 ABC。
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50 分)。
26 .(2021·广东省·江门市·期末考试)某二倍体植物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红 花(R)对白花(r)为显性。m、r 的位置如左下图所示。一批窄叶白花植株经诱导产生了下图甲、 乙、丙所示的突变。现有一株由纯种宽叶红花诱导得到的突变体, 推测其体细胞内发生的变异与 M 无关,且为图甲、乙、丙所示变异类型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甲、 乙、丙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该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变异类型是图示甲乙丙类型
中的哪一种。 (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1)图甲、乙、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依次是 、 、 (请具体表
述)。
(2)实验步骤:
① 。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3)结果预测:
Ⅰ.若 ,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变异类型; Ⅱ.若 ,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变异类型;
Ⅲ.若 ,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变异类型。
【答案】(1)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染色体数目个别增減(变异)
(2)用该突变体与乙或丙植株杂交 (3)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 1:1 宽叶红
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 2:1 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 2:1
【解析】据图分析,纯种窄叶白花的基因型为 mmrr,且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甲图 中一条染色体上的 r 变成了 R,发生了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 r 所在的
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丙图中一条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图甲发生了基因突变, 图乙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图丙中一
条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该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变异类型是图示甲乙丙类型中的哪一种,可以
让该突变体与乙或丙植株杂交,通过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3) Ⅰ.若后代的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 1:1,说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变异类 型; Ⅱ.若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 2:1(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说明 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变异类型;Ⅲ.若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 2:1,则该宽叶红
花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变异类型。
27.(2021·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①、②两个品种培育
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Ⅰ~Ⅴ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分析回答:
(1)由图中Ⅰ → Ⅱ获得④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过程Ⅰ是 ,
过程Ⅱ是 。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 育种, 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Ⅲ表示
技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
(3)由图中Ⅰ → Ⅱ获得④时, AAbb 所占比例为 。由图中Ⅰ →Ⅲ→Ⅳ获得④时, AAbb
所占比例为 。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能够抑制 的形成。
【答案】(1)杂交 基因重组 杂交 自交
(2)单倍体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1/16 1/4
(4)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 纺锤体
【解析】分析题图:Ⅰ、Ⅱ是杂交育种,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Ⅲ、Ⅳ是单倍体育种,遗传学
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Ⅴ是多倍体育种,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由图中Ⅰ→ Ⅱ获得④称为杂交育种, 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其中过程Ⅰ是杂交, 过程Ⅱ是
自交。
(2)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其中Ⅲ表示花药 离体培养。由于获得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该
育种方法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由图中Ⅰ→ Ⅱ获得④时,AAbb 所占比例为 1/4×1/4 =1/16。由图中Ⅰ→Ⅲ→Ⅳ获得④时,
③AaBb 产生四种配子, Ab 占 1/4,故 AAbb 所占比例为 1/4。
(4)图中Ⅳ、Ⅴ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
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8 .(2022·内蒙古·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三模)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动植物新品种在现 代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
科学家研究发现棉花的一个染色体组含 13 条染色体(n=13),二倍体棉种染色体组分为 A 、B、
C 、D 、E 、F 、G 共 7 类, 由其中三类染色体组组成的三交种异源四倍体拓宽了棉属遗传资源, 为
选育具有突破性状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种质,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在三交种形成过程中, 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 原因是

(2)棉花为两性花, 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进行人工杂交时, 需要在 时期去掉母
本花的雄蕊并套袋,以防雌蕊受粉。
(3)杂种二的染色体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4)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棕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 独立遗传, 白色(A)对棕色(a)为显性, 不抗虫(B)对抗虫(b)为显性。现有甲、乙两个普 通棉花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是白色不抗虫,乙的表现是棕色抗虫,若将甲乙杂交得到的 F2 代中的白色抗虫个体自交,得到的 F3 代中白色抗虫个体所占比例为 。若要以甲乙为实验
材料,用操作简便的方法设计实验, 获得白色抗虫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请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
(2)花蕾期(或花粉成熟前)
(3)AAGD 13 52
(4)5/6 让甲、乙两个品种杂交, F1 自交,选取 F2 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
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解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 →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
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 一套上纸袋。
(1)杂种一由于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是高度不育的。
(2)棉花为两性花, 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进行人工杂交时, 需要在花蕾期或花粉成熟
前时期去掉母本花的雄蕊并套袋,以防雌蕊受粉。
(3)异源四倍体植株 AAGG 产生的配子为 AG,陆地棉 AADD 产生的配子为 AD,因此杂交后代染 色体组的组成为 AAGD,由于每个染色体组有 13 条染色体, 则植株 AAGD 有 52 条染色体, 进行 减数分裂时, 由于 G 和 D 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不能形成四分体, 因此 AAGD 2 个染色体组将形成 13
个四分体。
(4)F2 代中的白色抗虫个体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所占比例分别为 1/3 和 2/3,只有 2/3Aabb 自交产生 aabb 的比例为 2/3 ×1/4=1/6,白色抗虫个体所占比例为 1-1/6=5/6 。要以甲、乙为 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白色抗虫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可让甲、乙两个品种杂交, F1 自交,选取 F2
中白色抗虫个体,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29 .(2021·山东潍坊·三模)育种工作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早在栽培植物出现之初人类简单 地种植和采收活动中,就已有了作物育(选)种的萌芽。《诗经》载; “黍稷重穆,禾麻菽麦”就
有了根据作物习性早、晚播种和先、后收获的记录,可见中国在周代已形成不同播期和熟期的作
物品种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使得育种工作进
入了一个崭新的历程。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的育种方式是选择育种, 这种育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

(2)假设 A 、b 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 AABB 、aabb 两个品种,
若要培育出优良品种 AAbb,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AABB×aabb →F1 (自交) →F2 (自交) ……→AAbb 植株
该方法的育种原理是 ,最早可以从 (填“F1 ”或“F2 ”)开始筛选。这一育种方 法的缺陷之一就是需要多代自交,用时长。为克服这一缺陷,可以采取另一种育种方案,简要写 出该方案的流程: 。(3)作为杂交育种重要分支的回交(两个亲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再和 亲本之一杂交,称作回交)育种,正越来越受到育种专家的重视,这是因为在育种工作中,单纯 一次杂交并不能保证将某些优良性状整合到待推广的品种之中。回交可将单一优良基因导入某一 品种并使之尽快纯合。回交获得的子一代记作 BC1F1(BC1F1 自交繁殖的后代, 就是 BC1F2),它与 用作回交的亲本再次回交,获得的子一代就是 BC2F1 ,依次类推。其中用作回交的原始亲本为轮 回亲本, 一般是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待推广品种;另一个杂交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一般是具有
轮回亲本没有的一、二个优良性状。它们和后代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假如非轮回亲本甲的基因型 AA,轮回亲本乙的基因型 aa,F1 自交的 F2 和回交的 BC1F1,a 基因
的频率分别为 、 ,由此可以看出,回交后代的基因频率向 亲本偏移。
②“明恢 63 ”是杂交籼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具备很多优良性状, 但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很差。现提 供高抗白叶枯病的显性纯合基因植物(简称“高抗 ”)为材料, 采用回交的方法获得高抗白叶枯病
“ 明恢 63 ”品系的“BC3F1 ”,以后采用自交和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办法, 获得高抗白叶枯病的“明
恢 63”的品系。请参照回交育种过程,写出用两种亲本培育“BC3F1 ”过程的图解

【答案】(1)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2)基因重组 F2 AABB×aabb →F1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
理→选择纯合 AAbb
(3)1/2 3/4 轮回(或乙)
【解析】(1)选择育种是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获得优良品种,这种育种
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2)据图可知, 利用两品种杂交得到的 F1 自交, 再选择 F2 中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 直到获 得 AAbb 纯种, 该方法为杂交育种, 依据 F1 产生配子时来自不同亲本的基因自由组合, 即基因重 组的原理, 该方法最早可以从 F2 开始筛选。这一育种方法的缺陷之一就是需要多代自交, 用时长。 为克服这一缺陷,可以采取单倍体育种,该方案的流程为 AABB×aabb →F1 →花药离体培养→单 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选择纯合 AAbb。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均为纯合子, 因而大大缩短了
育种年限。
(3)①假如非轮回亲本甲的基因型 AA,轮回亲本乙的基因型 aa ,F1 自交得到的 F2 基因型为
1/4AA 、2/4Aa 、1/4aa ,a 基因频率为
+ =
;回交的 BC1F1 基因型为 1/2Aa 、1/2aa ,a
基因频率为
+ =
,由此可以看出,回交后代的基因频率向轮回亲本偏移。
②利用高抗白叶枯病的显性纯合基因植物(简称“高抗 ”)为材料, 采用回交的方法获得高抗白叶 枯病“ 明恢 63 ”品系的“BC3F1 ”,应进行了三次回交, 以后采用自交和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办法,
获得高抗白叶枯病的“明恢 63”的品系。用两种亲本培育“BC3F1 ”过程的图解如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