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选择题(含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2022·广东中山调研)如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部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属于自变量
B.拜尔的实验中,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胚芽鞘的弯曲方向不同
C. 图③是温特实验的实验组,其对照组使用的是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D.温特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2.(2019· 江苏卷, 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 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 对照组未经单
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背光侧, IAA 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 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3.(2021·福建卷, 14)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 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 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
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4.(2022· 长沙调研)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
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r 点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 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
D.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5.(2021·1 月联考湖南卷, 11)糖槭种子通过低温层积解除休眠。该过程涉及相关激素的消长变化、 种子胚的细胞数目增多和随后的伸长生长。该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三类激素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曲线 b 代表( )
A.脱落酸(ABA) B.生长素(IAA)
C.赤霉素(GA3) D.细胞分裂素(CTK)
6.(2022· 南昌市摸底测试)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冬季大棚中缺少为黄瓜传粉的昆虫,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B.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使种子提前发芽
7.(2022· 河北石家庄调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某研究组以拟南芥为材料,在前期研究发现受生 长素调控的 LBD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群能与基因特定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能直接 调控愈伤组织(一类处于未分化状态的薄壁细胞)发生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 bZIP 类转录因子能够 与 LBD 以异源二聚体(复合物)的形式调控生长素诱导的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的原理相同 B.生长素调控愈伤组织发生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 同种植物的愈伤组织和成熟细胞中核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D. bZIP 和 LBD 的复合物能够识别起始密码子从而启动转录过程
8.(2022·湖北黄石调研)如图表示刺激某植物休眠种子使其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变化情况,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对抗”关系
C.种子的提前萌发只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与其他激素无关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萌发
9.(2022· 江西九江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相应部位合成后运输到作用部位
B.对于刚采摘的芒果可喷施一定量的乙烯利,以促进果实成熟
C.用 2 ,4-D 处理大麦,可以使其不需要发芽就能产生 C -淀粉酶
D.用青鲜素处理马铃薯、大蒜、洋葱等不能延长其储藏期
10.(2022· 长沙长郡中学模拟)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的应用无关的是( )
A.棉花栽培过程中,适时摘心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B.给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
C.植物移栽时,去除部分枝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存活
D.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11.(2022· 北京朝阳区期中)如图为植物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并据此调整生长发育
B.长夜闪光对于植物能否开花并无影响
C.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开花
D.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有效调控植物的花期
12.(2022·广东湛江调研)将豌豆的幼苗水平放置, 它的根会向下弯曲。若将根冠全部切除, 实验过
程及现象如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图示 处理方法 一段时间后 根弯曲情况
根冠不切除 向下弯曲 63°
根冠全切除 不向下弯曲
A. 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B.依实验现象可知,决定根向地生长的部位是根冠
C.此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由表可知在重力作用下根冠产生了抑制近地端细胞生长的物质
13.(2021·1 月八省联考重庆卷, 16)人们常用激动素(KT,一种细胞分裂素)进行切花(从植株上剪切 下来的花枝)保鲜。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KT 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延缓细胞衰老。某生物兴
趣小组以秋菊切花为材料,筛选 KT 在 5~80 mg/L 中的适宜保鲜浓度,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KT 浓度 (mg/L) 0 5 10 40 80
结果 ++ +++ ++ ++ +++ ++ ++ ++ +
注: + 表示保鲜程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田间秋菊花枝相比,处理前切花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
B.T3 组 KT 处理浓度应为 20 mg/L
C.保鲜效果 T5 比 T0 差,原因是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
D.为探究更精确的最适保鲜浓度,应在 T2 和 T4 之间设置多个浓度梯度
14.(2022·辽宁大连调研)某实验小组探究了脱落酸和乙烯利对香蕉硬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可用自来水浸泡
B.本实验不需要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
C.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最终能使香蕉更加软糯
D.香蕉在不同时间段内硬度下降速率存在差异
15.(2021·湖南卷, 14 改编)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 合成受阻或 SL 不 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 SL 突变体 1(max 1)和 SL 突变体 2(max2),其生长 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
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 R 代表根, S 代表地上部分, + 代表嫁接。
A.SL 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B.max1 不能合成 SL,但对 SL 敏感
C.max2 对 SL 不敏感,但根能产生 SL D.推测 max2_S+max1_R 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16.(2022· 四川成都七中诊断)某同学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 分成甲、乙两组, 按图甲、乙所
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丙图),
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 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胚芽鞘基部中的生长素经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
B. 乙图单侧光照射导致琼脂块的左侧生长素含量低于右侧
C.若丙图左侧给予单侧光照, α 的数值无明显变化
D.琼脂块 1 、2 、3 所引起的 α 角大小关系是 1>3>2
17.(2021·全国甲卷, 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18.(2023·重庆市 · 其他类型)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在储藏期间发芽。研
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鲜素可能和脱落酸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B. 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C. 青鲜素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D. 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19.(2022· 山东省 · 月考试卷)为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水杨酸对大扁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人员进
行了相关实验,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用大扁杏种子最好采摘自同一植株
B. 50mL/LKMnO4 浸泡 10min 的目的是促进大扁杏种子的休眠
C. 实验结果说明赤霉素和水杨酸均能促进大扁杏种子的萌发
D. 在实际生产中,种子的萌发还受土壤、雨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0.(2022·福建省 · 联考题)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受基因表达的调控
B. 植物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
C. 由于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不受基因表达的调控
D. 植物生长发育既受激素调节,又受环境因素的调节
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40 分)。
1.(2022· 河北衡水金卷)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进行研究(用单侧光照射),
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百分比 黄质醛百分比 弯曲的 角度
向光侧 背光侧 向光侧 背光侧
照射前 50.1 49.9 49.9 50 直立生长
照射后 50 50 65.5 35.5 弯向光
源 1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测,黄质醛对向日葵的生长具有 作用。
(2)有人对黄质醛的分布提出了以下 3 种假设。假设 1: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 假设 2: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的黄质醛的合成;假设 3:背光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现提供
向日葵下胚轴、云母片、琼脂块、单侧光源。请设计实验判断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设计方案:第一组放在黑暗环境下,向日葵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下面放了 A 、B 两个琼脂
块。第二组放在单侧光照条件下, 向日葵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 下面放了 A′、B′两个琼脂块。
①若 ,则说明假设 2 是正确的。
②若 ,则说明假设 3 是正确的。
③但是这两组实验都无法说明假设 1 是否正确。请在方框中补充一个实验组(用图示表示)来验证
假设 1 是正确的,并描述预期的实验现象。
2.(2022·广东七校联考)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 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 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
请回答:
(1)据图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 。
(2)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 乙用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所以可推测生长
素具有 的作用。
(3)丙、丁对照,说明脱落酸可以 。
(4)乙、丙的芽尖端已切,所以单侧光对实验结果 。
3.(2022· 海南琼海市调研)植物的开花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
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 1 所示。
图 1
(1)由图 1 可知,植物体内是否产生 直接影响植物开花, 结合 SPL 蛋白、DEL 蛋白的功能,
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
。
(2)图 2 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同种、生 理状态相同的植物,都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甲、丁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乙、丙植
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图 3 为日照时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图 2 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
图 3 日照时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结合图 2 和图 3,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图 2 中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B.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C.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可能是叶 D.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可能是顶端花蕾
(3)根据图 3 可知, 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时长, 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 菊花是
一种短日照植物,若想延迟菊花开花,你的建议是
。
4.(2022·天津一中期中)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
研究。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 受重力影响, 近地侧 IAA 浓度较高, 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
侧 ,根向地弯曲生长。
(2)将若干水稻根均分成 8 组, 先将各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之后对各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实验处
理和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组别 处理 根尖的生长情况
1 黑暗中 垂直生长
2 某处理 负向光倾斜生长
3 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 负向光倾斜生长
4 遮住根尖 垂直生长
5 完全剥除根冠
6 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 约在 1 天内失去负向光性, 新根冠形成后 仍负向光生长
7 切除根尖 0.5 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
8 切除根尖 2 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 长区)
对第 2~8 组应给予 ,第 5 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 。第 8 组根尖
的生长情况为 。根据表 1 推测 是根的感光部位。
(3)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 4 mm 向光侧和背光侧 IAA 含量,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 IAA 含量相对 值 背光侧 IAA 含量相对值
光强/ (100 μ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418 418
据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 IAA ,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选择题(含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2022·广东中山调研)如图表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部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属于自变量
B.拜尔的实验中,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胚芽鞘的弯曲方向不同
C. 图③是温特实验的实验组,其对照组使用的是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D.温特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答案 B
解析 达尔文的实验中胚芽鞘的遮光部位属于自变量, A 正确;拜尔的实验中,在有光和无光条 件下胚芽鞘都弯向左侧, B 错误;图③是温特实验的实验组,其对照组使用的是未接触胚芽鞘尖
端的琼脂块, C 正确;温特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琼脂块, D 正确。
2.(2019·江苏卷, 5)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 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 对照组未经单
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背光侧, IAA 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IAA 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答案 C
解析 甲为背光侧, IAA 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 A 错误;由图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可以生长, B 错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既不能感受光刺激也没有生长素来源,所以既不生长也不弯曲,甲、 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C 正确;单侧光处理会使 IAA 在尖端先发生横向运输,再极性运输
到尖端下部, D 错误。
3.(2021·福建卷, 14)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 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 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
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答案 B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 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A 正确;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 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B 错误;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 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C 正确;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
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D 正确。
4.(2022·长沙调研)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
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r 点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 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
D. 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答案 B
解析 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r 点对应的浓度促进效果最明显,说明 r 点对应的 浓度为最适浓度, A 正确;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如位于 最适浓度两侧对应的浓度, B 错误;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高浓度抑制生长,远地侧低浓度 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 C 正确;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
的作用均是促进生长,作用机理相似, D 正确。
5.(2021·1 月联考湖南卷, 11)糖槭种子通过低温层积解除休眠。该过程涉及相关激素的消长变化、 种子胚的细胞数目增多和随后的伸长生长。该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三类激素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曲线 b 代表( )
A.脱落酸(ABA) B.生长素(IAA)
C.赤霉素(GA3) D.细胞分裂素(CTK)
答案 D
解析 从图示及题干信息分析, a 应为脱落酸, 其逐渐减少, 使种子解除休眠, b 应为细胞分裂素, 含量先增多,促进细胞分裂,使胚的细胞数目增多; c 为生长素或赤霉素,含量增加可促进细胞
伸长。
6.(2022·南昌市摸底测试)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冬季大棚中缺少为黄瓜传粉的昆虫,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B.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使种子提前发芽
答案 C
解析 黄瓜属于果实,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冬季大棚中缺少为黄瓜传粉的昆虫时,喷 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A 正确;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 形成雌花, B 正确;脱落酸能抑制种子发芽,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 芽,这是因为脱落酸含量减少, C 错误;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因此用适宜浓度的赤
霉素浸泡种子可使种子提前发芽, D 正确。
7.(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某研究组以拟南芥为材料,在前期研究发现受生 长素调控的 LBD 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群能与基因特定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能直接
调控愈伤组织(一类处于未分化状态的薄壁细胞)发生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 bZIP 类转录因子能够
与 LBD 以异源二聚体(复合物)的形式调控生长素诱导的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的原理相同 B.生长素调控愈伤组织发生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C. 同种植物的愈伤组织和成熟细胞中核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D. bZIP 和 LBD 的复合物能够识别起始密码子从而启动转录过程
答案 B
解析 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生长的原理不同,生长 素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增加细胞数目, A 错误;生长素调控 的 LBD 转录因子能直接调控愈伤组织发生, 说明生长素调控愈伤组织发生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 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 正确;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细胞,成熟细胞是已分化的细 胞,二者的 DNA 相同,但基因表达情况不同,核酸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C 错误;分析题意可知,
转录因子是一群能与基因特定序列专一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 起始密码子位于 mRNA 上,D 错误。
8.(2022·湖北黄石调研)如图表示刺激某植物休眠种子使其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变化情况,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对抗”关系
C.种子的提前萌发只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与其他激素无关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 D
解析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对种子萌发起促进 作用, A 错误、 D 正确;结合题图分析可知,脱落酸与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之间在种子破除休眠
过程中存在“对抗”关系, B 错误;种子的提前萌发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 错误。
9.(2022·江西九江调研)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相应部位合成后运输到作用部位
B.对于刚采摘的芒果可喷施一定量的乙烯利,以促进果实成熟
C.用 2 ,4-D 处理大麦,可以使其不需要发芽就能产生 α -淀粉酶
D.用青鲜素处理马铃薯、大蒜、洋葱等不能延长其储藏期
答案 B
解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 A 错误;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其不需要发芽就能产
生 “-淀粉酶, C 错误;用青鲜素处理马铃薯、大蒜、洋葱等可延长其储藏期, D 错误。
10.(2022·长沙长郡中学模拟)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的应用无关的是( )
A.棉花栽培过程中,适时摘心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B.给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
C.植物移栽时,去除部分枝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存活
D.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答案 C
解析 棉花适时摘心实际上是解除棉花的顶端优势,故适时摘心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A 不符合 题意;给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是利用二倍体西瓜花粉能刺激子房产生大量生长 素,促进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 B 不符合题意;植物移栽时,去 除部分枝叶减少叶片气孔对水分的散失,与植物激素无关, C 符合题意;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
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D 不符合题意。
11.(2022·北京朝阳区期中)如图为植物开花所需的光照条件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并据此调整生长发育
B.长夜闪光对于植物能否开花并无影响
C.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开花
D.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可以有效调控植物的花期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中信息可知, 光照时间会影响植物开花, 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并据此调整生长发育, A 正确;短日/长夜时短日照植物开花,短日/长夜闪光时短日照植物不开花,长夜闪光对植物能否 开花有影响, B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短日照植物一般在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开花, C 正确; 分析题图可知, 植株是否开花受其内部特征(长/短日照植物)和外部环境(光照时间)共同影响, 可通
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有效调控植物的花期, D 正确。
12.(2022·广东湛江调研)将豌豆的幼苗水平放置, 它的根会向下弯曲。若将根冠全部切除, 实验过
程及现象如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图示 处理方法 一段时间后 根弯曲情况
根冠不切除 向下弯曲 63°
根冠全切除 不向下弯曲
A. 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B.依实验现象可知,决定根向地生长的部位是根冠
C.此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由表可知在重力作用下根冠产生了抑制近地端细胞生长的物质
答案 D
解析 甲组不进行处理为对照组,乙组将根冠全切除(经过特殊处理)为实验组, A 正确;对比甲 和乙可知根向下弯曲与植物的根冠有关, B 正确;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此实验应在黑暗 条件下进行, C 正确;由题表不能得出在重力作用下根冠产生了抑制近地端细胞生长的物质的结
论, D 错误。
13.(2021·1 月八省联考重庆卷, 16)人们常用激动素(KT,一种细胞分裂素)进行切花(从植株上剪切 下来的花枝)保鲜。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KT 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延缓细胞衰老。某生物兴
趣小组以秋菊切花为材料,筛选 KT 在 5~80 mg/L 中的适宜保鲜浓度,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T0 T1 T2 T3 T4 T5
KT 浓度 (mg/L) 0 5 10 40 80
结果 ++ +++ ++ ++ +++ ++ ++ ++ +
注: + 表示保鲜程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田间秋菊花枝相比,处理前切花中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
B.T3 组 KT 处理浓度应为 20 mg/L
C.保鲜效果 T5 比 T0 差,原因是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
D.为探究更精确的最适保鲜浓度,应在 T2 和 T4 之间设置多个浓度梯度
答案 C
解析 处理前切花保鲜程度差,比田间秋菊花枝细胞分裂素含量少, A 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浓 度梯度是成倍数增加,可推测 T3 组浓度为 20 mg/L ,B 正确;保鲜效果 T5 比 T0 差,原因是高浓 度的细胞分裂素产生了抑制作用, C 错误;为了探究更精确的最适保鲜浓度,应该在 T2 和 T4 之
间设置多个浓度梯度, D 正确。
14.(2022·辽宁大连调研)某实验小组探究了脱落酸和乙烯利对香蕉硬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可用自来水浸泡
B.本实验不需要再设置单独使用脱落酸和乙烯利的组别
C.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最终能使香蕉更加软糯
D.香蕉在不同时间段内硬度下降速率存在差异
答案 D
解析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对照组不能用自来水,需要用蒸馏水, A 错误;本实验还需要 设置只用脱落酸和只用乙烯利处理香蕉的组别, B 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 处理 15 天时香蕉的硬度与对照组处理 15 天时香蕉的硬度相同,且题图中未给出单独使用脱落酸 和单独使用乙烯利的情况,不能得出脱落酸和乙烯利混合使用最终能使香蕉更加软糯的结论, C 错误;分析图中曲线,不同时间段曲线斜率存在差异,即可以说明香蕉在不同时间段内硬度下降
速率存在差异, D 正确。
15.(2021·湖南卷, 14 改编)独脚金内酯(SL)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SL 合成受阻或 SL 不 敏感突变体都会出现顶端优势缺失。现有拟南芥 SL 突变体 1(max 1)和 SL 突变体 2(max2),其生长 素水平正常,但植株缺失顶端优势,与野生型(W)形成明显区别;在幼苗期进行嫁接试验,培养后
植株形态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注: R 代表根, S 代表地上部分, + 代表嫁接。
A.SL 不能在产生部位发挥调控作用 B.max1 不能合成 SL,但对 SL 敏感
C.max2 对 SL 不敏感,但根能产生 SL D.推测 max2_S+max1_R 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答案 A
解析 max1 顶端优势缺失, 但将其地上部分与野生型地下部分嫁接到一块后,又出现了顶端优势,
说明 max1 对 SL 敏感,缺失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不能合成 SL ,B 正确; max2 顶端优势缺失,将其
地上部分与野生型地下部分嫁接到一块后, 依然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说明 max2 对 SL 不敏感, 但 将其地下部分与野生型地上部分嫁接到一块后,表现顶端优势, 说明其根能产生 SL,C 正确;max2 的根能产生 SL ,max1 的地上部分对 SL 敏感,将两者嫁接到一块,表现顶端优势缺失, D 正确; 根据③出现顶端优势可知, SL 在地上部分和根均能合成, 且可以在产生部位发生调控作用, A 错
误。
16.(2022· 四川成都七中诊断)某同学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 分成甲、乙两组, 按图甲、乙所
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如丙图),
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 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胚芽鞘基部中的生长素经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
B. 乙图单侧光照射导致琼脂块的左侧生长素含量低于右侧
C.若丙图左侧给予单侧光照, “ 的数值无明显变化
D.琼脂块 1 、2 、3 所引起的 “ 角大小关系是 1>3>2
答案 C
解析 甲图胚芽鞘基部中的生长素经扩散进入琼脂块, A 错误;乙图中胚芽鞘尖端插入了云母片, 生长素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故 2 和 3 中生长素含量相同, B 错误;丙图中为无尖端的胚芽鞘,不 能感受光刺激,若丙图左侧给予单侧光照,则 “ 的数值无明显变化, C 正确;琼脂块 1 、2 、3 中
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 1>2 =3,故所引起的 “ 角大小关系是 1>3 =2 ,D 错误。
17.(2021·全国甲卷, 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答案 D
解析 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并积累,使侧芽部位 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从而表现出顶芽优先于侧芽生长的现象。摘除顶芽后,侧芽 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到适宜的浓度,顶端优势解除, A 、B 正确;高浓度生长素通过促进 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是通过调节与乙烯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C 正确;
同种植物的根、芽、茎几种器官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D 错误。
18.(2023·重庆市 · 其他类型)青鲜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止大蒜等在储藏期间发芽。研
究发现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进入植物体内可替代尿嘧啶的位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鲜素可能和脱落酸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B. 为了人类的健康,应该全面禁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使用
C. 青鲜素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进而影响细胞代谢
D. 可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青鲜素溶液,探究青鲜素溶液抑制大蒜发芽的最适浓度
答案 B
19.(2022· 山东省 · 月考试卷)为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水杨酸对大扁杏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人员进
行了相关实验,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用大扁杏种子最好采摘自同一植株
B. 50mL/LKMnO4 浸泡 10min 的目的是促进大扁杏种子的休眠
C. 实验结果说明赤霉素和水杨酸均能促进大扁杏种子的萌发
D. 在实际生产中,种子的萌发还受土壤、雨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水杨酸对大扁杏种子萌发的 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赤霉素和水杨酸的浓度,因变量是发芽率;由图示分析可知,随着赤霉
素和水杨酸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A、为了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并保持一致,实验用大扁杏种子最好采摘自同一植株, A 正确;
B、KMnO4 具有杀菌作用, 故用 50mL/LKMnO4 浸泡大扁杏种子 10min 的目的主要是杀菌, 防止
种子感染细菌霉变, B 错误;
C、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赤霉素和水杨酸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增大,故实验结果说明
赤霉素和水杨酸均能促进大扁杏种子的萌发, C 正确;
D、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和空气等,故在实际生产中,种子的萌发还
受土壤、雨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D 正确。
20.(2022·福建省 · 联考题)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各个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都受基因表达的调控
B. 植物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
C. 由于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不受基因表达的调控
D. 植物生长发育既受激素调节,又受环境因素的调节
答案: C
解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 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
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A、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休眠等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
达的结果,都受基因表达的调控, A 正确;
B、多细胞植物体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 B 正确;
C、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并不是蛋白质,但是激素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所以植物激素的产生和
分布受基因表达的调控, C 错误;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
节,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40 分)。
1.(2022·河北衡水金卷)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向光性进行研究(用单侧光照射),
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百分比 黄质醛百分比 弯曲的 角度
向光侧 背光侧 向光侧 背光侧
照射前 50.1 49.9 49.9 50 直立生长
照射后 50 50 65.5 35.5 弯向光 源 1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测,黄质醛对向日葵的生长具有 作用。
(2)有人对黄质醛的分布提出了以下 3 种假设。假设 1: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 假设 2: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的黄质醛的合成;假设 3:背光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现提供
向日葵下胚轴、云母片、琼脂块、单侧光源。请设计实验判断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设计方案:第一组放在黑暗环境下,向日葵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下面放了 A 、B 两个琼脂
块。第二组放在单侧光照条件下, 向日葵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 下面放了 A′、B′两个琼脂块。
①若 ,则说明假设 2 是正确的。
②若 ,则说明假设 3 是正确的。
③但是这两组实验都无法说明假设 1 是否正确。请在方框中补充一个实验组(用图示表示)来验证
假设 1 是正确的,并描述预期的实验现象。
答案 (1)抑制 (2)①A′的黄质醛浓度大于 A 的黄质醛浓度;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 B 的黄质醛浓度
②B 的黄质醛浓度大于 B′的黄质醛浓度; A′的黄质醛浓度等于 A 的黄质醛浓度
③
a 的黄质醛浓度大于 A′的黄质醛浓度; b 的黄质醛浓度小于 B′的黄质醛浓度; a+b 的黄质醛浓度
等于 A′+B′的黄质醛浓度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 用单侧光照射后, 向日葵下胚轴向光侧的黄质醛含量增加, 背光侧的黄 质醛含量减少,向日葵下胚轴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说明黄质醛对向日葵下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 作用。 (2)根据实验设计分析, 第一组在黑暗条件下, 可作为对照组, 第二组在左侧有单侧光, 可 作为实验组, 两组的云母片会阻挡黄质醛的横向运输。①若 A′的黄质醛浓度大于 A 的黄质醛浓度; 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 B 的黄质醛浓度,则说明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黄质醛的合成,即假设 2 是正 确的。②若 B 的黄质醛浓度大于 B′的黄质醛浓度;A′的黄质醛浓度等于 A 的黄质醛浓度,则说明
背光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即假设 3 是正确的。③详情见答案。
2.(2022·广东七校联考)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 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 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
请回答:
(1)据图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 。
(2)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 乙用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所以可推测生长
素具有 的作用。
(3)丙、丁对照,说明脱落酸可以 。
(4)乙、丙的芽尖端已切,所以单侧光对实验结果 。
答案 (1)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2)抑制脱落酸(或者抑制叶片脱落) (3)促进
叶片的脱落 (4)没有影响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和脱落酸, 因变量为四组叶片脱落情况, 本实 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2)(3)分析四组实验, 丙、丁对照, 丙组植株 叶片先脱落,说明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脱落的作用;而甲、乙与丙组相比,可以推测生长素具有
抑制脱落酸(或抑制叶片脱落)的作用。 (4)芽尖端可以感受单侧光刺激,而乙、丙的芽尖端已切,
因此单侧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2022·海南琼海市调研)植物的开花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
影响。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植物的开花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 1 所示。
图 1
(1)由图 1 可知,植物体内是否产生 直接影响植物开花, 结合 SPL 蛋白、DEL 蛋白的功能,
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
。
(2)图 2 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同种、生 理状态相同的植物,都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甲、丁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乙、丙植
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图 3 为日照时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图 2 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实验
图 3 日照时长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结合图 2 和图 3,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图 2 中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
B.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顶端花蕾
C.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可能是叶
D.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可能是顶端花蕾
(3)根据图 3 可知, 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时长, 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延迟, 菊花是
一种短日照植物,若想延迟菊花开花,你的建议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OC 蛋白 赤霉素促进 DEL 蛋白的降解, 解除 DEL 蛋白对 SPL 蛋白作用的阻止, SPL 蛋白激活 SOC 基因转录、翻译产生 SOC 蛋白, 促进植物开花 (2)B (3)在夜晚进行闪光照射(或
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
解析 (1)根据图 1 分析可知, SOC 蛋白能促进植物开花,因此植物体内是否产生 SOC 蛋白直接 影响植物开花;赤霉素能够促进 DEL 蛋白的降解, 解除 DEL 蛋白对 SPL 蛋白作用的阻止, 而 SPL 蛋白能激活 SOC 基因转录、翻译产生 SOC 蛋白,进而促进植物开花。 (2)图 2 中甲植株接受长日 照不开花,丁植株接受短日照开花,说明短日照条件下该植物才能开花,故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 物, A 正确;乙植株下部(有叶子)接受短日照开花,丙植株的顶端(无叶子)接受短日照不开花,可 知受短日照刺激能够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可能是叶,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可能是顶端花蕾, B 错 误, C 、D 正确。 (3)根据图 3 可知,人为地控制每日光照和黑暗的时长,可以使植物的开花期提 前或延迟,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在夜晚进行闪光照射(或延长每天的光照时间),可延迟菊花
开花。
4.(2022·天津一中期中)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
研究。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 受重力影响, 近地侧 IAA 浓度较高, 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
侧 ,根向地弯曲生长。
(2)将若干水稻根均分成 8 组, 先将各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之后对各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 实验处
理和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组别 处理 根尖的生长情况
1 黑暗中 垂直生长
2 某处理 负向光倾斜生长
3 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 负向光倾斜生长
4 遮住根尖 垂直生长
5 完全剥除根冠
6 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 约在 1 天内失去负向光性, 新根冠形成后 仍负向光生长
7 切除根尖 0.5 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
8 切除根尖 2 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 长区)
对第 2~8 组应给予 ,第 5 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 。第 8 组根尖
的生长情况为 。根据表 1 推测 是根的感光部位。
(3)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 4 mm 向光侧和背光侧 IAA 含量,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 IAA 含量相对 值 背光侧 IAA 含量相对值
光强/ (100 μ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418 418
据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 IAA ,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慢 (2)单侧光 伸长生长, 但失去负向光性 停止生长, 无负向光性 根冠 (3)分布不 均 (4)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 另一方面受到上方光照影响发生向下弯曲
生长;茎负向地生长
解析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 受重力影响, 近地侧 IAA 浓度较高, 抑制生长, 近地侧细胞的生 长速度比远地侧慢, 根出现向地弯曲生长。(2)要研究水稻根在不同的处理下是否会出现负向光性, 第 1 组为对照组, 处于黑暗中, 对第 2~8 组实验组应给予单侧光处理, 观察根尖是否会出现负向 光性。结合第 6 、7 组结果, 第 5 组完全去掉根冠, 由于有伸长区, 根尖能伸长生长, 但失去负向
光性;第 8 组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后,根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由题表信息可知,有根
冠可以感受单侧光刺激, 无根冠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 故推测根冠是根的感光部位。 (3)根据表格 信息可知,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生长素浓度明显低于背光侧,故推测单侧光照使水稻根中 IAA 分布不均, 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4)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 另一方面
受到上方光照影响发生向下弯曲生长;茎负向地生长,故秧苗能够扎根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