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开学摸底练习-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共15分)
1.下面( )信息蕴含了3倍的关系。
A.B. C.
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3千克棉花和3千克铁块相比,铁块要重的多
②小明出生时的体重大约是3千克
③称比较轻的物体,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④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
A.1 B.2 C.3
3.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周长最多会增加( )厘米。
A.6 B.8 C.12
4.将长度为9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10厘米后,所得线段的长度是( )。
A.9厘米 B.10厘米 C.19厘米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长是( )。
A.8 B.9 C.21
6.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空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的一半,那么第四次弹起( )米。
A.4 B.2 C.1
二、填空题(共15分)
7.小明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上,跑了4个来回,一共跑了( )米。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三年级的芳芳身高134( ),体重约32( )。她在超市买了4个苹果,大约重1( );还买了一袋盐,重500( )。
9.张华有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卡纸。如果他用这张卡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0.,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的中间是0,□里最大填( )。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6050克( )6千克500克
3800克( )38千克 405×2( )504×2 360÷2÷3( )360÷6
1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30页,以后连续四天都比前一天多看6页。第六天看的页数比第五天的2倍少12页。根据以上描述,填写下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30页
三、判断题(共10分)
13.妈妈的体重是50克。( )
14.408与8的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
15.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 )
16.在□□中,除数不可能是6。( )
17.小明过生日时吃了一个蛋糕的,小红过生日时也吃了一个蛋糕的,两个小朋友吃的蛋糕一样多。( )
四、计算题(共30分)
18.直接写出得数。
6×500 = 23×3= 600×0= 64÷2=
45×2= 5×24= 77÷7= 60÷6=
19.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58= 7×108= *630÷5=
680÷4= 480×5= *626÷3=
20.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五、解答题(共30分)
21.三只小猪盖房子,平均每只运来189块砖,盖完房子后,还剩15块,盖房子用去多少块?
22.每天吃30克,吃了8天,还剩多少克?
23.李大爷准备用篱笆围一块长12米,宽9米的长方形菜地,如果菜地的一面靠墙,他至少要准备多少米长的篱笆?
24.
赵阿姨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鞋子,正好可以买5双;如果全部买裤子,正好可以买4条。一条裤子多少元?
25.学校科技小组有学生475人,其中男生的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35人。女生有多少人?
26.云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寓言故事》,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和第一天看的同样多。
(1)云云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这本书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
参考答案:
1.B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据此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A.4÷1=4,下面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上面这条线段的长度的4倍。
B.6÷2=3,下面这行圆形个数是上面这行圆形个数的3倍。
C.这个图形没有平均分成4份,每份面积不同。涂色部分占1份,空白部分占3份,空白部分的面积不是涂色部分的面积的3倍。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倍数关系的正确理解。
2.A
【分析】①3千克=3千克,棉花和铁的质量相等,是一样重的;
②根据生活经验,数据的大小和对单位的认识可知:孩童出生时的体重大约为2500克~4000克,平均体重为3千克;
③根据生活经验,数据的大小和对单位的认识可知,称比较轻的物体通常用克作单位;
④两个数相乘的积不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例如1×1=1,1+1=2,而1<2。
逐个分析对比后选择正确的选项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①3千克=3千克,棉花和铁一样重,原说法错误;
②根据生活经验,数据的大小和对单位的认识可知:小明出生时的体重大约为3千克,原说法正确;
③根据生活经验,数据的大小和对单位的认识可知,称比较轻的物体通常用克作单位,原说法错误;
④两个数相乘的积不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相加的和,例如1×1=1,1+1=2,而1<2,原说法错误。
只有②的说法是正确的,说法正确的只有1个。
故答案为:A
3.C
【分析】把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可以沿长边的中点分开,也可以沿宽边的中点分开,如果沿宽边的中点分开,增加的是两条长边的长度;如果沿长边中点分开,增加的是两条宽边的长度;
所以要使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增加的最多,也就是沿宽边的中点分开,此时周长增加了两条长边的长度,即周长增加(6×2)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得:6×2=12(厘米)
故答案为:C
4.A
【分析】将长度为9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10厘米后,只是线段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线段的长度不变。
【详解】线段的长度还是9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平移只改变物体的位置,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变。
5.B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先用周长÷2算出长+宽后,再用长宽的和减去宽最后得到长,据此作答即可。
【详解】长+宽=24÷2
=12(厘米)
长=12-3
=9(厘米)
故答案为:B
6.C
【分析】根据题意,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空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的一半,用16除以2等于第一次弹起的高度,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再除以2等于第二次弹起的高度,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再除以2等于第三次弹起的高度,第三次弹起的高度再除以2等于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第一次弹起的高度:
16÷2=8(米)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
8÷2=4(米)
第三次弹起的高度:
4÷2=2(米)
第四次弹起的高度:
2÷2=1(米)
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空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的一半,那么第四次弹起1米。
故答案为:C
7.400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一个来回是两个50米,再求出4个来回是多少米,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50×2=100(米)
100×4=400(米)
所以小明一共跑了400米。
8. 厘米/cm 千克/kg 千克/kg 克/g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
计量普通物品长度及人的身高用厘米(cm)作单位,丽丽的身高大约130厘米左右,所以计量三年级的芳芳身高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计量稍重一些物品的质量及人的身体重量用千克(kg)作单位,丽丽的体重大约35千克左右,所以芳芳体重约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丽丽在超市买了4个梨大约重1千克左右,所以芳芳在超市买了4个苹果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计量一般物品的质量用克(g)作单位,丽丽在超市买了一袋白糖大约重500克左右,所以芳芳买了一袋盐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详解】三年级的芳芳身高134厘米,体重约32千克。她在超市买了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还买了一袋盐,重500克。
9.3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卡纸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8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8×4=32(厘米)
张华有一张长15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卡纸。如果他用这张卡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
10. 3 2
【分析】300×4=1200,因此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分别计算出343×2、343×3、343×4的积,然后再解答。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使商中间有0,那么被除数百位上的数要等于或大于除数,并且要是除数的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还要比除数小。
【详解】343×2=686、343×3=1029、343×4=1372;
900÷3=300,即□<3;
,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3;,要使商的中间是0,□里最大填2。
11. > > < < < =
【分析】先将算式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根据1千克=1000克,单位换算后再比较。分数的比较可以看作将一个整体平均分为几份,分别占了几分之几来比较。
【详解】将1平均分为7份,6份大于4份,>;
将1平均分为4份,其中的一份肯定比将1平均分为5份大,>;
6千克500克=6500克,6050克<6500克;
38千克=38000千克;3800克<38千克;
405×2=810,504×2=1008,810<1008;
360÷2÷3=180÷3=60,360÷60=60。
>;>;6050克<6千克500克;3800克<38千克;405×2<504×2;360÷2÷3=180÷3。
12.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用第一天看的页数加6计算出第二天看的页数,用第二天看的页数加6计算出第三天看的页数,用第三天看的页数加6计算出第四天看的页数,用第四天看的页数加6计算出第五天看的页数;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和减法算式计算,先用第五天的页数乘2计算出第五天的2倍是多少页,再减去12计算出第六天看的页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第二天:30+6=36(页),第三天:36+6=42(页),第四天:42+6=48(页),第五天:48+6=54(页),第六天:54×2=108(页),108-12=96(页),如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30页 36页 42页 48页 54页 96页
13.×
【分析】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等;结合实际情景可知,计量妈妈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妈妈的体重是50千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写在哪一位上。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据此算出408×8的积,再看积的最高位是哪一位。
【详解】408×8=3264,积的最高位是千位。
故答案为:√
15.√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据此求出正方形的边长。1分米=10厘米,据此将正方形的边长换算成厘米。
【详解】8÷4=2(分米)
2分米=20厘米
周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除数一定比余数6大;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在□□中,除数要比余数6大,所以除数不可能是6,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分析】因为小明和小红的蛋糕大小不一定一样,虽然两人都吃了蛋糕的,但是不能进行比较大小。
【详解】虽然小明和小红都蛋糕的,但是两人的蛋糕大小不一定一样,所以两个小朋友吃的蛋糕不一定同样多。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3000;69;0;32
90;120;11;10
【详解】略
19.348;756;126
170;2400;208……2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多位数末尾有0时,把因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应商0占位。没有余数除法可以利用“被除数=除数×商”进行验算。有余数除法可以利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验算。
【详解】6×58=348 7×108=756 *630÷5=126
验算:
680÷4=170 480×5=2400 *626÷3=208……2
验算:
20.36厘米;88分米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长方形周长=(长+宽)×2,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正方形:9×4=36(厘米)
长方形:
(30+14)×2
=44×2
=88(分米)
21.552块
【分析】根据题意,用3×189求出三只小猪总共运来多少块砖,然后再减去剩下的15块,即可求出盖房子用去多少块。
【详解】3×189=567(块)
567-15=552(块)
答:盖房子用去552块。
22.260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这袋食盐的总重量减8天吃掉的重量,即可计算出剩下的重量,而每天吃的重量乘吃的天数,即可计算出吃掉的重量,依此解答。
【详解】500-30×8
=500-240
=260(克)
答:还剩260克。
23.30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周长计算,想要使用的篱笆最少,那么需要把菜地的长边靠墙,这样计算出长方形1条长和2条宽的长度之和就是篱笆的长度。
【详解】9×2+12
=18+12
=30(米)
答:至少要准备30米长的篱笆。
24.185元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每双鞋子148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鞋子的价格乘数量求出赵阿姨带的钱,再用赵阿姨带的钱除以4即可求出裤子的价格。
【详解】148×5÷4
=740÷4
=185(元)
答:一条裤子185元。
25.110人
【分析】已知男生的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35人,故总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1)倍还多35,先用总人数减去35,得到女生人数的4倍,再除以4即可求得女生有多少人。
【详解】475-35=440(人)
3+1=4
440÷4=110(人)
答:女生有110人。
26.(1)
(2)
【分析】(1)用第一天看这本书的加上第二天看这本书的,求出两天一共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用1减去两天一共看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求出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详解】(1)+=
答:云云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
(2)1-=
答:这本书还剩下没有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