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比例综合自检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比例综合自检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19 16:4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比例综合自检卷-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 )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A.0.6∶0.2和 B.40∶20和10∶20 C.0.5∶和0.5∶ D.6∶8和4∶7
2.第二中学新建一个足球场,长100米,宽70米。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3.有一张边长为65cm的正方形图纸,要在上面画出长为120m、宽为90m的长方形菜地的平面图,你认为最合适的比例尺是( )。
A.200∶1 B.1∶150 C.1∶200 D.1∶20000
4.我国逐渐完善养老金制度,居民可自行缴纳养老金。甲、乙两人计划用相同的年数分别缴纳养老金18万元和12万元。甲计划每年比乙多缴纳保险金0.2万元。若乙每年缴纳保险金x万元,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比例为( )。
A. B.
C. D.
5.甲数的是乙数的,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比是( )。
A.∶ B.7∶8 C.∶ D.8∶7
6.已知mn=12,若5m∶4=x∶n,则x的值是( )。
A.12 B.15 C.18 D.9.6
二、填空题
7.如果把一个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的边长比是( ),面积比是( )。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是0.8,请把这个比例填写完整。
20∶( )=( )∶20。
9.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10.一条公路长4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是8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1.在一幅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商杭高铁的图上距离为26.5厘米,这条铁路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12.一幅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图中操场的长是5cm,实际操场的长是( )。
三、判断题
13.在比例中,a和b互为倒数。( )
14.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与乙的比是10∶9。( )
15.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4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8毫米。( )
16.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5倍,图上距离也扩大到原来的5倍。( )
17.在一幅地图上,表示15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四、计算题
18.解方程。

五、解答题
19.王大伯要在一块长与宽的比为5∶3的长方形菜地里种大棚菜,用1∶5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得到的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这块长方形土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学校长方形操场长120米,宽80米,将它按1∶10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图纸上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21.一铁路隧道长2000米,一列火车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用了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40秒。求火车的车长及其行驶的速度。
22.淘气模仿“曹冲称象”来称体重。淘气站在船上,船下沉2厘米;爸爸站在船上,船下沉4厘米。淘气的体重是35.7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3.现有20千克的盐水,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3∶20。再加入多少千克水,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1∶10?
24.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多长时间后能相遇?
参考答案:
1.A
【分析】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据此逐项分析再选择。
【详解】A.因为0.6×=0.15,0.2×=0.15,所以0.6∶0.2和能组成比例;
B.40×20=800,20×10=200,因为800≠200,所以40∶20和10∶20不能组成比例;
C.0.5×=0.3,×0.5=,因为0.3≠,所以0.5∶和0.5∶不能组成比例;
D.6×7=42,8×4=32,因为42≠32,所以6∶8和4∶7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验证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就看两内项的积是否等于两外项的积。
2.B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越小,这个游泳池画出的平面图越小。
【详解】>>>
所以选用比例尺1∶1500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再与65cm对比即可。
【详解】120m=12000cm;90m=9000cm。
A.12000×200=2400000(cm)
比例尺是扩大比例尺,不合适;
B.12000×=80(cm)
因为正方形图纸的边长是65cm,所以比例尺不合适;
C.12000×=60(cm)
9000×=45(cm)
因为正方形图纸的边长是65cm,所以比例尺合适;
D.12000×=0.6(cm)
9000×=0.45(cm)
画出来的图形太小,所以比例尺不合适
有一张边长为65cm的正方形图纸,要在上面画出长为120m、宽为90m的长方形菜地的平面图,你认为最合适的比例尺是1∶200。
故答案为:C
4.B
【分析】设乙每年缴纳养老保险为x万元,则甲每年缴纳养老保险金为(x+0.2)万元,根据甲、乙两人计划用相同的年数分别缴纳养老保险金18万元和12万元可知,18比上(x+0.2)万元等于12比上x万元。
【详解】根据题意可列出比例为。
故答案为:B
5.D
【分析】甲数的是乙数的,则甲数×=乙数×。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甲数和看作比例的外项,乙数和看作比例的内项,据此即可求出甲数与乙数的比,再运用比的性质化简比。
【详解】通过分析,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

=(×28)∶(×28)
=24∶21
=(24÷3)∶(21÷3)
=8∶7
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比是8∶7。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乘法、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写出等式,继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式改写成比例形式是解题的关键。
6.B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据此可知,4x=5mn,然后把mn=12代入,求出x的值即可。
【详解】因为5m∶4=x∶n
所以4x=5mn
因为mn=12
所以4x=5×12
解:4x=60
4x÷4=60÷4
x=15
x的值是15。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 3∶1 9∶1
【分析】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指围成图形的每条线段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已知一个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即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
可以设放大前正方形的边长是1,那么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1×3=3;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分别求出放大前后正方形的面积;
再根据比的意义分别写出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的边长比、面积比即可。
【详解】设放大前正方形的边长是1;
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1×3=3
放大前正方形的面积:1×1=1
放大后正方形的面积:3×3=9
所以,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的边长比是3∶1,面积比是9∶1。
8. 25 16
【分析】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根据“比值=前项÷后项”可知,比的后项=前项÷比值,比的前项=比值×后项;据此解答。
【详解】20∶( )=0.8,则20÷0.8=25;
( )∶20=0.8,则0.8×20=16;
所以,这个比例是20∶25=16∶20。
9.12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外项的乘积等于内项的乘积,两个内项的乘积是6,所以两个外项的乘积也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详解】
所以另一个外项是12。
10.1∶5000000/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把单位统一后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400千米=40000000厘米
8∶40000000
=(8÷8)∶(40000000÷8)
=1∶5000000
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11.795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用26.5÷即可求出商杭高铁的实际距离,再把单位换算成千米。
【详解】26.5÷
=26.5×3000000
=79500000(厘米)
79500000厘米=795千米
这条铁路的实际距离为795千米。
12.100m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5÷
=5×2000
=10000(cm)
10000cm=100m
一幅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图中操场的长是5cm,实际操场的长是100m。
【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换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单位名数的换算。
13.√
【分析】在一个比例中要判断和的关系,根据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求出、的乘积为1,再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进行判断。
【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判断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倒数的意义。
14.×
【分析】甲的和乙的相等,即甲×=乙×,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据此逆推导出甲与乙的比,据此解答。
【详解】甲×=乙×
甲∶乙=∶
=(×15)∶(×15)
=9∶10
甲的和乙的相等,甲与乙的比是9∶10。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额关键。
15.×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4÷50=0.08(厘米)
0.08厘米=0.8毫米
在比例尺是5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4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0.8毫米。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单位名数的换算。
16.√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详解】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的性质可知,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5倍,图上距离也扩大到原来的5倍。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进行解答。
【详解】5厘米∶150千米
=5厘米∶15000000厘米
=5∶15000000
=1∶3000000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三者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x=50;x=48;x=
【分析】40%x-15=5,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0%即可;
(1-25%)x=36,先计算出方程左边的算式,即求出1-25%的差,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25%的差即可;
∶x=∶,解比例,原式化为:x=×,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详解】40%x-15=5
解:40%x=5+15
40%x=20
x=20÷40%
x=50
(1-25%)x=36
解:0.75x=36
x=36÷0.75
x=48
∶x=∶
解:x=×
x=
x=÷
x=×
x=
19.1500平方米
【分析】已知图纸的比例尺是1∶500,图纸上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以及进率“1米=100厘米”,求出长方形的实际周长;
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长、宽之和=周长÷2;又已知长与宽的比为5∶3,则一共是(5+3)份;用长、宽之和除以(5+3)份,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长、宽的份数,求出实际的长与宽;
最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这块土地的实际面积。
【详解】32÷
=32×500
=16000(厘米)
16000厘米=160米
长、宽之和:160÷2=80(厘米)
一份数:
80÷(5+3)
=80÷8
=10(米)
长:10×5=50(米)
宽:10×3=30(米)
面积:50×30=1500(平方米)
答:这块长方形土地的实际面积是1500平方米。
【点睛】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长方形的实际周长,然后根据比的应用,求出长方形的长、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20.96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分别求出图上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求出图纸上操场的面积。
【详解】120×=0.12(米)=12厘米
80×=0.08(米)=8厘米
12×8=96(平方厘米)
答:图纸上操场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
21.长是400米,车速是40米/秒
【分析】设火车的长度为x米,一列火车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用了一分钟(即60秒),所行的路程为(2000+x)米,则速度为米/秒;整列火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40秒,所行的路程为(2000-x)米,则速度为米/秒,由于火车的速度是不变的,=解方程即可求得火车的长度,进而求得火车的速度。
【详解】解:设火车的车长是x米。
1分钟=60秒

60×(2000-x)=40×(x+2000)
120000-60x=40x+80000
120000-60x+60x=40x+80000+60x
120000=100x+80000
120000-80000=100x+80000-80000
100x=40000
100x÷100=40000÷100
x=400
车速:(400+2000)÷60
=2400÷60
=40(米/秒)
答:火车的车长是400米,车速是40米/秒。
22.71.4千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设爸爸的体重是x千克,根据体重与船下沉的高度的比值一定,可确定体重与下沉的高度成正比例,据此可列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x千克。
35.7∶2=x∶4
2x=35.7×4
2x=142.8
2x÷2=142.8÷2
x=71.4
答:爸爸的体重是71.4千克。
23.10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盐有3千克。将需要加的水的质量设为x千克,那么变化后的盐水是(20+x)千克。根据变化后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1∶10,列出比例解比例即可。
【详解】解:设加上x千克水后,盐与盐水的比是1∶10。
3∶(20+x)=1∶10
20+x=3×10
20+x=30
20+x-20=30-20
x=10
答:再加入10千克水,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1∶10。
24.4小时
【分析】首先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两地之间的路程,再根据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据此求出甲、乙两车相遇时间。
【详解】
(厘米)
=600(千米)
=4(时)
答:4时后能相遇。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实际应用,以及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灵活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