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窦娥冤(节选)》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8 23: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良知与悲悯·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4课 窦娥冤(节选)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伴随新媒体的流行,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以“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收获了流量。对此,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过度曝光和商业化,有失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对于大部分戏曲院团而言,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如果还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①__________。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②__________。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在B站跨年晚会惊艳了许多年轻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
窃以为,这不只是破圈,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一种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③__________;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与此同时,中国戏曲的薪火相传,是源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一个个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与文段中“窃”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后舍弟成名,举家感戴,没齿不忘也。
B.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仔细看来,令爱这幅画作的确颇有意趣。
3.请结合第三段的相关内容,给参与“直播”的戏曲演员拟写一条职业发展的提醒。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存下去却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种抗议是非常深刻有力的。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④③①⑤⑥② B.④⑤⑥②③①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⑤①④③②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窦娥,这个至死不屈服的反抗形象,具有既十分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十分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性格的优良传统。她虽年轻守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侍奉婆婆到老。当官吏要对婆婆用刑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超乎寻常人所谓“善良”的范围的。临刑之前,她还请求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到婆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为婆婆想得太周到了!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说得多么委婉可怜,多么令人同情!
6.仿照下面所给对联的下联,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为写作对象,拟写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汉卿杂剧一腔热血震古烁今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内调和。宗法制的国家形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僵化统一的思想教育、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等,造成了克己思维模式。强大的社会力量往往支配着个体的性格,不允许他做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过于浓厚的群体意识使得个体的人格趋于依附认同。他们只能放弃特殊性和独立性,把个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整合同化到群体中去,按照群体的意愿行动。如果执意要追求个体的人格独立,结果只能是在现实中被毁灭。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的适度,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人物往往在不幸中选择隐忍,把自由与幸福寄托于来世。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外扩张。在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独立判断,常常能够做出毫不妥协的选择,有时甚至会把个人的判断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之上。这种过于独立的判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近乎武断,从而产生不理智的举动,走向意志的反面。
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在《俄狄浦斯王》中,异己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莱特》中,异己力量是主人公性格中的弱点;在《人民公敌》中,异己力量是某种与主人公为敌的社会势力。在这些矛盾中,人是主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他们努力地想摆脱宿命,想通过自己的进取和拼搏把握自己的生命航程,然而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接近置他们于死地的泥潭。而中国古典悲剧描写的主要是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窦娥冤》是个典型的例子。窦娥缺乏斗争意识,把自己的不幸看作命运的安排,既然命运决定了她的不幸,只好安分地修来世。她拒绝嫁给张驴儿为妻,主要是囿于封建礼教。她为救婆婆屈打成招,也是出于“孝”心。在整个过程中,窦娥步步退让,直到上了刑场,她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无辜,只有靠上天为她作证,因此,她的抗争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摘编自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莱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莱特的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莱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的,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
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们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西方戏剧受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向内调和;西方以个体为本位,强调向外扩张。
B.中国古典悲剧淡化冲突,侧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西方悲剧重在反映人与诸多异己力量之间的剧烈冲突。
C.西方戏剧中,人神对立是主要关系;但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绝对分离,中国戏剧中的人神关系不是主要关系。
D.中国的悲剧根源在于人本身,不在于社会;西方的悲剧根源则在于人自身,以及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悲剧讲究情感的适度抒发,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这是其胜于西方悲剧的地方,也使悲剧人物显得崇高。
B.窦娥的故事说明,受思想教育、道德说教等影响,中国悲剧中的人物一致选择把不幸看作命运的安排,安分地修来世。
C.从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人无法自由左右自己的全部命运,同时,人性是所有人都有的性质。
D.中西方悲剧中的强者都是有力量的人,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反抗道德束缚,是因为道德的保护限制了他们的力量的发挥。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克己思维模式”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抛江中,愤然投江而死。
C.《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的安宁,不得不用殉情来成全来世的爱情。
D.《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间不再爆发战争,毅然选择出塞和亲,最后投江自尽。
10.中西方悲剧主人公的典型形象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课本,简要阐述《窦娥冤》具有悲剧性的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窦娥冤(节选)
1.(示例)①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②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③无可厚非
解析 第①处,从前文来看,有人质疑戏曲演员“直播”,是为了维护“艺术家的尊严”,但实际上是忽视了戏曲发展的市场困境,再结合本句意思来看,过度商业化而有失艺术尊严的“担心”是“小”,失去“上佳的宣传手段”进而失去生存市场是“大”,故此处可填“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第②处,前文提到,戏曲要遵循传统,由“但”可知,转折之意所指向的是后文,由后文“戏曲传播载体”的变革及其“破圈”发展可知,此处是说戏曲发展不能不求进步,故可填“故步自封”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第③处,前文提到,年轻戏曲人直播收获流量是“可喜现象”,顺其语势,收获“打赏”,也应是可以理解的,再结合后文不可“沉湎”、甚至“吆喝求赏”的转折语意来看,此处可填“无可厚非”。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2.A  [“窃”,句中意思为“私自,私下”,谦辞,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时的自谦。A项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与“窃”的用法一致。B项敬辞,是对对方的尊称。C项敬辞,对对方的尊称。D项敬辞,敬称他人的女儿,多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
3.因为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且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含量以获得持续发展,所以戏曲演员不能丢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误入职业穷途。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干的限制要求,即对采用“直播”的戏曲演员拟写职业发展的“提醒”,然后据此筛选、提取第三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即原因与结果)。具体来说,先筛选出职业发展的不良结果,即“丢掉了线下舞台,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成了乞儿行径”。接着,再从下文筛选原因信息,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二是“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最后,再结合“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
4.C [通读需排列的句子可知,⑥是总起句,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故⑥应为首句。①④是窦娥“温顺”的具体体现,根据句意,应将④放在①后面。②中的“这最起码的要求”指④中的“生存下去”,故应将②放在④后面。③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补充,应放在最后。⑤在内容上紧承③,且⑤中的“她们”指③中的“窦娥这样的妇女”,故应将⑤放在③后面。故选C。]
5.(示例)①但对婆婆非常孝顺 ②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的危难 ③引起老人的伤心和气愤
解析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大意,有“瞻前顾后”的意识。其次要注意字数要求。第①处,由后文“决定侍奉婆婆到老”可知,应填写“对婆婆很有孝心”之类的句子,注意前文中的“虽”字,故此处应用表转折的关联词来衔接。第②处,紧承上文,由窦娥对婆婆的孝与后文的“善良”来看,应填写“替婆婆受刑”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由上文“怕在前街遇到婆婆”来看,窦娥替婆婆着想,怕婆婆伤心难过,应填写“婆婆担心、伤心”之类的句子。
6.(示例)窦娥刑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
解析 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对联的内容应与《窦娥冤》相关,所以拟写上联时,可以思考与窦娥相关的情节、《窦娥冤》表达的情感或者窦娥的形象特征等,比如窦娥的善良和反抗精神、对现实的怨恨等。
7.B [“中国古典悲剧淡化冲突”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而中国古典悲剧描写的主要是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可知,“不是剧烈的冲突”不等同于“淡化冲突”。]
8.C [A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使悲剧人物显得崇高”于文无据。B项“一致选择”以偏概全。由材料一“人物往往在不幸中选择隐忍”可知,“把不幸看作命运的安排,安分地修来世”只是中国悲剧人物的普遍选择,并非一致选择。D项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们需要道德的保护”“中国古代戏剧的冲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可知,中国戏剧中的强者不反抗道德束缚,他们是非道德者,欺凌弱者,制造悲剧。]
9.B [“克己思维模式”指个人认同并服从群体或社会的群体本位思维模式,杜十娘没有“克己思维”,她没有想牺牲自己去成全李甲,而是怒抛珍宝,投江而死,让李甲人财两空。]
10.①中国悲剧主人公多缺乏独立性(或“常选择在不幸中隐忍”);西方悲剧主人公多个性鲜明,独立(或“会因武断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②中国悲剧主人公多抗争被动,没有力度(或“多缺乏斗争意识”);西方悲剧主人公多抗争主动,激烈有力(或“积极摆脱宿命,自己掌控命运”)。
③中国悲剧主人公多为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或“多是弱者”),西方悲剧主人公多为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或“多是强者”)。
④中国悲剧主人公需要道德的保护,西方悲剧主人公反抗道德束缚。
11.①悲剧性戏剧体现之一,是悲剧主人公因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幸福生活。《窦娥冤》中,窦娥因张驴儿父子的不道德行为而失去了正常的、平静的生活,并蒙冤而死。②悲剧性戏剧体现之二,是悲剧主人公反抗悲剧命运。《窦娥冤》中,窦娥死后,发出三桩誓愿,化成鬼魂伸冤,最后借由父亲惩罚坏人,这是她对自己悲剧命运的反抗。③悲剧性戏剧体现之三,是观众出现相应的审美反应。《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唤起了观众的悲哀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