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听泉阿炳与《二泉映月》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刻苦练习,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五十多岁时,吐血病故。
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
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而最具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杨荫浏与《二泉映月》随着时间的流逝,阿炳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也越来越虚弱。1947年,他的肺病发作了,剧烈地咳嗽,再也不能到街上卖艺求乞了,无锡的街头小巷人们也不再听到阿炳那凄惨、悲凉的二胡声了。
抢救灌录《二泉映月》流传后世
解放后,董彩娣在江阴农村的儿子把她接回乡下参加“土改”,分到了土地。对孤苦伶仃的阿炳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黎松寿得知这一情况时,就马上告诉了当时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的杨荫浏。同样幼年是阿炳邻居,黎松寿也酷爱音乐,阿炳也是他的启蒙老师。
杨荫浏心里一怔,心想要设法尽快地把阿炳的曲调全部记录下来,再耽误恐来不及了,一旦失传将抱憾终身。碰巧此时,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发掘、研究保留民间音乐,从国外进口一台携带式钢丝录音机分配给民族音乐研究所。1950年暑期,杨荫浏和曹安和教授带着这个宝贝,邀请黎松寿一同回到了无锡。
阿炳知道他们来意后,连连摇头称晚了,因为自己有几年不演奏乐曲了,技术荒疏了,二胡、琵琶也都没有了。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大家知道他心里还是思念着终身难忘的二胡、琵琶的。在人们的一再劝说下,阿炳才终于点头同意,说让他练三天再录。
杨荫浏与《二泉映月》三天以后,阿炳带着他们新买的二胡、琵琶来到了无锡市佛教协会“三圣阁”进行录音。此时的阿炳脸色黄里泛青,人很消瘦,手劲也不够,录下来的作品显然不是他巅峰之作,但他深厚的功力,大家还是感到满意。
录完后,杨荫浏问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摇头说没有。因为是走街串巷信手拉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自来腔,没名字。杨荫浏坚持说应该有个名字。最后阿炳想起在惠山脚下的“天下第二泉”旁听泉水叮咚的流水声,灵感一来,说就叫《二泉印月》吧!”杨荫浏一听,名字还可以。不过粤乐名家吕文成有《三潭印月》,再用‘印’字反而有抄袭嫌疑。而惠山有映山湖,干脆就把‘印’换成‘映’,明月交相辉映,月映泉,泉映乐,令人神往,最终这首传世名曲就叫做了《二泉映月》。
听读课文理解探究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它以( )为线索。分别写的什么内容?
1、
2、
3、
4、 内容梳理 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以《 二泉映月》为线索:
第一自然段——《二泉映月》的产生
第二自然段——《二泉映月》的流传
第三自然段——《二泉映月》的内容
第四自然段——《二泉映月》的地位《二泉映月》的产生:
《二泉映月》是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他用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加进天分、才情。创作了这一首精美绝伦的乐曲。
《二泉映月》流传下来的原因:
杨荫浏先生用自己对民间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深入民间抢救文化遗产的精神,记录了《二泉映月》,并为它取了一个准确诗意的名字。
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该跪下来听的原因:
《二泉映月》美妙绝伦,创作者的情感和艺术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需要带着虔诚、崇敬、感激的心情去欣赏。词句理解本文分别引用了刑天舞干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以及小泽征尔的话,这些引用分别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分析。刑天舞干戚说明人要对自然、宇宙有更深的感悟力。俞伯牙与钟子期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杨荫浏先生和阿炳的理解和默契、深情厚谊。小泽征尔的话高度赞扬这是乐曲的美妙绝伦和崇高地位,使每一个欣赏者必存虔敬、感激之心去听。 韩静霆,男,汉族,1944年11月22日出生于吉林东辽,祖籍山东高唐,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中篇小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以及电影、电视连续剧
《大出殡》、《市场角落的“皇帝”》、《孙武》等。韩静霆简介著名作曲家海顿:“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
贝多芬:“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哲学家尼采:“没有音乐,生活是没有价值。”再听《二泉映月》,发挥想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