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2: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角(lén)  蠕动(rú)  蜿蜒(wān)  安营扎赛(zhài)
B.骤然(zhòu) 凄凉(qī) 衰碣(jié) 接踵而至(zhòng)
C.虔诚(qián) 懈怠(dài) 漫溢(yì) 风云变幻(huàn)
D.恭顺(gōng) 敦实(dūn) 演绎(yì) 慢不经心(m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明媚  帐篷  棉软  漫不经心
B.霹雳  蠕动  磅礴  云遮雾嶂
C.蜷卧  懈怠  恭顺  气喘吁吁
D.虔诚  蜿蜒  敦实  历经艰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末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来自各地的游客川流不息。
B.驴友们在森林里安营扎寨,呼吸清新的空气,体验野外别样的乐趣。
C.无论国际政治形势怎样风云变幻,中国都能沉着应对。
D.因为座位在第一排,加上他上课认真听讲,他的笔记整理得历历在目。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首个成功发射自建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太空探索的又一重大进展。(修改:将“成功发射”移到“核心舱”后)
B.“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修改:在句末加“的理念”)
C.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修改:删去“和广阔前景”)
D.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修改:在“容易”前加上“之所以”)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瑰丽的黄昏,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朦胧。听斜风细雨, ,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一片洗刷得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之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⑤
7、下列文段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是( )
我看着父亲两鬓霜花尽染,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虎虎生风,①不知道那个曾经专横霸道的人去哪儿了?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无力的老者,看得我心中生出痛楚。③“爸爸,您的箫呢?”我说:“真想听您再吹吹!”父亲笑,把箫放在嘴边比画着,④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仍能吹响,曲调却没有当初那么流畅了。
A.① B.② C.③ D.④
8、请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2)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9、在大力倡导“长江生态大保护”的背景下,为引导同学们关注长江水系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保护身边的江河湖泊,学校决定开展以“长江小卫士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准备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关于“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校本课程。你想通过这门课程了解、探究、实践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向学校推荐三项具体的学习内容。
(2)在学习“长江生态大保护”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你认识到对长江水系资源的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并准备在班级讨论会上就这一观点阐明理由。请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熟悉地貌的向导布擦达讲,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10.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
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

11.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12.从全文看,选文最后一段中“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阿里
巴荒
①我要一人进阿里。
②那个烛灯悠悠的夜,长长而低矮的案桌四周,围满了新老朋友们,每一双眼睛都在等待着我说“不去了”,而进阿里这个久久潜入我心中的强烈愿望已势不可挡,一种神秘的呼唤正等着我去回答和验证些什么。
③我幸运地搭上了去阿里的越野车,一路我都神不守舍。直到车离开北面逆流的雅鲁藏布江,驶上海拔4790米的岗巴拉山口,我才从冥想中拔足。
④我第一次看见“圣湖”羊卓雍措。这是这座喜马拉雅山北坡最大的淡水湖,约800平方米的高山湖泊,平躺于蜿蜒绵亘的群山之中。从高出湖面几百米的山口眺望,它确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蓝宝石,那种纯粹的色彩和宁静的感觉,是如此的赏心悦目。
⑤去阿里的路沿羊卓雍措前行,经过浪卡子进入日喀则的江孜地区,远远就可看见江孜宗山上的旧城堡垒。我跟随着车里的藏人穿进那像密集的道具一样的藏式民居,在墙头和柱身涂以彩绘的藏式小楼上喝了一道道酥油茶,然后又梦幻般地消失于这个场景。
⑥而真正的阿里荒原(泛指无人区)是从拉孜起数的234公里桩后的岔口伊始的。在一块插入泥土的铁牌处——生锈的铁牌上白色的手写藏汉文写着:向前,仲巴203公里;向右,措勤236公里——离开车道往右边翻浆的干泥坑地“哐啷”“哐啷”,我激奋的心也随它的“哐啷”声开进雨水和洪水侵蚀后又被太阳蒸干的荒滩,开进无垠的阿里高原。
⑦阿里,阿里。
⑧我终于跨进了地球上高高隆起的这块36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平均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阿里藏北高原之上,在脚下这片向西北延伸,一直到新疆昆仑、到青海可可西里的20万平方公里藏北无人区之中……
⑨我读过的那一则关于阿里札达古格王朝遗址的考察报告,仅仅是因那几张图片把一座依山叠起的风化古堡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阿里”这个地名才第一次跃入我的心中。我读过海因里希·哈雷的《西藏奇遇》。这位德国著名登山运动员、奥林匹克滑雪冠军,当年在印度考察喜马拉雅山登山路线时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被印度的英军扣押入狱成为战俘,后在西藏生活七年之久。通过当年他从阿里边境数度逃入西藏避难的艰险经历和他顽强卓绝的生命意志,我初次触摸到阿里现代历史中的生息和原始中的自然。
⑩我还曾读到过一篇涉及青藏高原的小说,它总让我联想起“母亲”这个亲切的词汇,它使高原自然中的野性的粗犷、苍劲甚至忧伤,像梦一样萦绕在我的记忆里。它跳动的脉搏直通我的千万缕血脉。阿里这条最荒凉的陌生之路竟让我觉得这么熟悉这么亲切,一跨进这片广袤就有一种回故乡的感觉。
穿越阿里东部三县的一千余公里路途中,时而沟壑纵横,时而又平滑如鱼脊的野坡,时而无穷无尽起伏的荒滩,时而又一马平川的草原,到处散落着灵性的石头,到处伫立着逶迤而冷峻的高山,横卧着平静而神秘莫测的湖泊。
在天还未启明、地还未解冻的凌晨,赶路的车灯射出两道雪亮的光柱,引起散布在山岗土道的野兔阵阵惊惶逃窜,成千上万只土拨鼠在开裂的土堆上来回穿梭。而正午,在水边沼泽地里养息的旱獭,在水中嬉戏的黄鸭,丹顶鹤缓缓扬起头,三五成群的黄羊奔向隐蔽的野岗。有时一只孤雀在茫茫草原上飞行,落在一根偶然出现并早已枯死的麻柳枝头,摇摇晃晃像个疲惫的流浪儿,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何处又是它躲避风寒的巢穴?
(选自《阳光与荒原的诱惑》,有删改)
13、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游踪顺序,并填写下列表格。
所至 所见 所感
岗巴拉山口 羊卓雍措 ①
江孜宗城堡 ② 梦幻一般
进入无人区 翻浆的干泥坑地 ③
穿越阿里东部三县 地貌变化,自然百态 ④
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语句。
(1)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
15.作者谈论自己读关于阿里札达古格王朝遗址的考察报告、《西藏奇遇》和一篇涉及青藏高原的小说,有何作用?
16.同样是女性作家写的高原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除了写高原美景,还多次写到自己身体不适甚至感觉自己快要死去;本文作者同样经历过接近死亡的病痛和种种磨难,但她丝毫不曾提及。试分析两篇文章在创作主旨上的不同匠心。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进虎跳峡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17.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
18.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9.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20.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读后感补充完整。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A.________________之情;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B._______________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21.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
22.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三、写作
23.本文作者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渗透在字里行间。如第十段对冰窟和风的描写,写冰窟的“温暖”,表现的是一种带有幻觉特点的异样感受,使得本来严酷的环境带上了一丝温情;冰窟中的风本应是寒冷刺骨的,可“感觉不到冷”的作者却听着风声,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自己观赏景物时独特的感受。(150字左右)
答案
C 2.C 3.D 4.D 5.示例:看山清水秀 观莺歌燕舞 6.B 7.B
8、(1)阳光和风千万年坚持不懈地切割、雕凿,才使各拉丹冬的冰体姿态万千、壮美无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2)写出了各拉丹冬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哺育沿岸亿万生灵,让这些生灵繁衍生息。
9、(1)示例: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知识概况,长江流域工业污染问题的调查,长江生态问题的应对措施。
(2)示例:长江水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带给沿江百姓以山川之秀、灌溉之利、舟楫之便、鱼米之裕。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长江水系资源功在千秋,比开发的意义更为重大。
10.“据说”有不确切、不确定之意,体现出语言的严谨性。同时,这句话又增添了各拉丹冬的神秘色彩。
11.写了长江考察热及中外勇士的探险。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增强了可读性。
12.设置悬念,为下文自己遭遇的种种不适埋下了伏笔。
13、①
纯粹、宁静、赏心悦目 ②藏式民居 ③激奋 ④冷峻、平静、神秘莫测
14、(1)运用细节(环境)描写,写出了朋友们劝说“我”不要去阿里的场景,表现了朋友们对“我”的关切,从而表达了“我”去阿里的愿望非常强烈。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孤雀”比作“疲惫的流浪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雀漂泊无依、无处为家的情态,表达了“我”面对苍茫的阿里高原时内心的寂寞苍凉的孤独感。
15、交代作者对阿里产生兴趣和强烈渴望的原因,为阿里赋予了历史的厚重和亲切熟悉的感觉,为粗犷、苍凉甚至忧伤的阿里高原增添了一些温情的气息。
16、《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除了写高原美景,还多次写到自己身体不适,意在表现藏北高原奇异壮美景色的同时,表达作者由心底涌出的惊叹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本文丝毫不曾提及自己经历过接近死亡的病痛和种种磨难,意在表达对阿里的纯粹的虔诚与向往,以及面对荒原时内心的孤独、寂寞、苍凉之情。
17、A.山路艰险(山路崎岖、驿道艰险) B.村夜沉寂(星夜沉寂)
18.第①自然段交代了虎跳峡的地理位置、“虎跳峡”得名的原因及虎跳峡的长度、组成,为下文写作者两进虎跳峡做铺垫,同时,让读者对虎跳峡有很好的了解,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勃然大怒”两词把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变急、水声震响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
20、A.赞美(敬佩) B.怀念(追怀)
21、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至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22.作者两进虎跳峡,在艰险的山路上探行,在无路的山崖上攀爬,锻炼了体能和毅力;同时,山的巍峨、水的奔涌、夜的静谧……陶冶了他的心性。我也有类似的体验,例如去徒步时,跋山涉水遇见美景,既强健了体魄,又净化了心灵。
23、【例文】我不清楚爬山虎的那些小脚丫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每天,当我走近它们时,感觉它们又向上爬了一大截,藏在叶片下的小脚丫又多出了好多只。新叶嫩绿,略微泛着嫩黄,油光水亮,真叫人喜欢。从这时起,爬满爬山虎的墙壁便有了柔情,有了生命。我在想,那么坚硬的墙壁,那么毒烈的阳光,怎么就没有打趴爬山虎,反而使它们更加顽强,生命力更加强盛呢?想必这一定是爬山虎独特的意志吧!我向往爬山虎一样的人生,越是艰难,越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人才会不断前行,释放最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