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2022·安徽合肥调研)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 乙醇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出细胞
2.(2022·安徽皖江名校联考)将来自同一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
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
B.A 点,洋葱细胞开始从乙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C.8 min 时,乙溶液中的细胞有活性,甲溶液中细胞无活性
D. 乙溶液内洋葱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在 B 点时最深
3.(2022·广东广州阶段训练)在水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中,通道蛋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通道蛋白进行的物质
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均一样
B. 肾小管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水的重吸收时需要消耗 ATP
C.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D.神经元上的 Na+通道的开启可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4.(2022·河南平顶山实验高中月考改编)如图为一个渗透
装置,假设只有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面 a 和 b 平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 a 会下降,液面 b 会上升
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液面 a 会上升,液面 b 会下降
C. 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中水分子相互扩散的速度相等
D. 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5.(2022·华师一附中调研)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滴加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比滴加质量浓度为 0.2 g/mL 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
短
C.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6.(2022·湘豫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
B.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时,水分子都是双向运输的
C.随着质壁分离过程的发生,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若实验时发现细胞质壁分离后无法复原,则可能因为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过低导致细胞死亡
7.(2021·1 月八省联考重庆卷, 20)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生理状态的洋葱表皮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记
录如下表:
分组 ① ② ③ ④ ⑤
步骤 1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浸润的蔗糖溶液浓度如 下
0.1 g/mL 0.2 g/mL 0.3 g/mL 0.4 g/mL 0.5 g/mL
质壁分 离现象 - ++ +++ ++ ++ ++++
步骤 2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充分清洗 3 次
质壁分 离现象 - - + ++ ++++
注: - 表示没有质壁分离; + 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蔗糖浓度>细胞液浓度 B.据表推测细胞液浓度范围在 0.2~0.3 g/mL 之间
C.步骤 2-⑤中,质壁分离可以复原 D.步骤 2-③的吸水速度>步骤 2-②的吸水速度
8.(2021·1 月八省联考湖南卷, 2)细胞通过跨膜运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赖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B.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点
C. 自由扩散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加快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
D.葡萄糖分子既能通过自由扩散也能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 9.(2021·1 月八省联考湖北卷, 3)拟南芥液泡膜上存 在 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 它可利用液泡内外 H+ 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 H+转出液泡, 同时将 Na+
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Na+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Cl- 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H2O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10.(2022·江西临川一中联考)如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侧,乙侧为细胞内侧
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
C. 图中 a 和 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D.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 Na+等物质的运输
11.(2021·河南名校联盟联考)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 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 胃壁细胞质中含有 H+-K+
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 H+-K+泵催化 ATP 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 H+ 同时吸收 K
+ 。细胞内 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H+-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 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 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地减少胃酸的分泌
12.(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蛙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易涨破, 而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清水中却容易涨破。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水分子直接穿过膜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 (答出两点
即可)。
(2)红细胞快速吸水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 CHIP28 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 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 CHIP28
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 白 的蛙 的卵母细胞 的细胞膜上 ,再将该卵母细胞放入清水 中 。预期实验结果是
。
(3)为了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 CHIP28 的功能,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 CHIP28 插入人工制作的脂质体并置于 某一溶液中,记录脂质体涨破的时间。对照组则需要制作 。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 大小应符合 (填“等渗”“外低内高”或“外高内低”)。该实验还可以证明水通道蛋白 CHIP28 运输水分子具
有 的特点。
13.我国有近一亿公顷的盐碱地, 大部分植物无法在此生存, 而耐盐植物藜麦却能生长。通过研究藜麦叶片结构 后发现, 其表皮有许多盐泡细胞, 该细胞体积是普通表皮细胞的 1 000 倍左右, 里面没有叶绿体, Na+和 Cl-在
盐泡细胞的转运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图推测, 藜麦的耐盐作用机制是通过 的方式, 将 Na+和 Cl-运送到表皮盐泡细胞的 (细胞
器)中储存起来,从而避免高盐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2)如表为藜麦表皮盐泡细胞和其他几种普通植物的叶肉细胞膜上部分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其中 (填下列
选项字母)更可能是藜麦表皮盐泡细胞,理由是 。
A B C D
Na+载体蛋白 8 12 5 11
Cl-载体蛋白 2 6 4 6
葡萄糖转运蛋白 38 28 66 68
(3)藜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有同学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藜麦幼苗植株,同时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Na+ 、Cl- 的溶液中。
b. 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加入 。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 Na+ 、Cl- 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乙组 ,说明藜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 .(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 a 、b 、c 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 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
细胞 a 未发生变化;②细胞 b 体积增大;③细胞 c 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
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水分交换前,细胞 b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 .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 b>细胞 a>细胞 c
C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 a 的细胞液浓度
D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2 .(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 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
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 B .人体内 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 .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3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 NO3-和 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NH4+ 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 动, NO3- 的吸收由 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 NH4+ 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
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通过 AMTs 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 ATP
B .NO3-通过 SLAH3 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 NO3-会加重铵毒
D .载体蛋白 NRT1.1 转运 NO3-和 H+ 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4 .(2022·全国乙卷 · 高考真题) 农业生产中,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 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一
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 的速率与 O2 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O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
(2)O2 浓度大于 a 时作物乙吸收NO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 。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 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1 .(2021 年江苏高考真题)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摄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B .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
C .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
D .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
2 .(2021 年江苏高考真题)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
B .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有关
C .神经细胞膜上运入 K+ 的载体蛋白和运出 K+ 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D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氨基酸
3 .(2021 湖南高考真题)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 .1mol/L NaCl 溶液和 1mol/L 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4 .(2021.6 月浙江高考真题) 渗透压降低对菠菜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甲是不同山梨醇浓度对叶 绿体完整率和放氧率的影响, 图乙是两种浓度的山梨醇对完整叶绿体 ATP 含量和放氧量的影响。 CO2 以 HCO3-
形式提供,山梨醇为渗透压调节剂, 0 .33 mol·L-1 时叶绿体处于等渗状态。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等渗相比,低渗对完整叶绿体 ATP 合成影响不大,光合速率大小相似
B .渗透压不同、叶绿体完整率相似的条件下,放氧率差异较大
C .低渗条件下,即使叶绿体不破裂,卡尔文循环效率也下降
D .破碎叶绿体占全部叶绿体比例越大,放氧率越低
5 .(2021.6 月浙江高考真题)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 .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 .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6.(2021 年广东卷)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
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 3 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7 .(2021 年河北卷)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 O2 和 CO2 ,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 A 和 B 分别是 CO2 和 O2
B . 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
C .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 ATP,为③提供能量
D .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8.(2021 年山东卷)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 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
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 从而使 Ca2+ 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 .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 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9 .(2021 年 1 月浙江卷)下图为植物细胞质膜中 H+-ATP 酶将细胞质中的 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H+转运过程中 H+-ATP 酶不发生形变 B .该转运可使膜两侧 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C .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 H+ 的转运速率 D .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也会发生图示过程
10 .(2021 年北京高考真题)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
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 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
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 SE-CC 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 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 SE-CC。 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 SE-CC 的运输(图 1)可以 分为 3 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 向载体 W 顺浓度梯度转运到 SE-CC 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 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 SE-CC 中, 如图 2 所示。 SE-CC 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 载体) ,SU 载体与 H+泵相伴存在。胞内 H+通过 H+ 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 H+浓度, SU 载体将 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 SE-CC 中。采用乙方式的植
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 SU 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 片中 SU 载体减少, 反之则增加。研究 SU 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 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
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在乙方式中,蔗糖经 W 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 。由 H+泵形成的
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 SE-CC 中。
_________
(2)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 SE-CC 的过程都是通过 这一结构完成的。
(3)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 。
A .叶片吸收 14CO2 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 SE-CC 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B .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 SE-CC 的速率降低
C .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 SE-CC 中出现荧光
D .与野生型相比, SU 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还介绍了蔗糖能调节 SU 载体的含量,体
现了蔗糖的 功能。
11.(2021 年全国甲卷)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 K+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外的 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
特点是 。
(2)细胞外的 K+ 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 复合物构成的, 其运输的特点是
(答出 1 点即可)。
(3)细胞外的 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 K+ 的
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 。
1 .(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 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 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
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2 .(2020 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5)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 .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 .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 .口服维生素 D 通过方式⑤被吸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2022·安徽合肥调研)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 乙醇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某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乙醇,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A 错误;乙醇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B 错误;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种方式: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C 正确;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 错
误。
2.(2022·安徽皖江名校联考)将来自同一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
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
B.A 点,洋葱细胞开始从乙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C.8 min 时,乙溶液中的细胞有活性,甲溶液中细胞无活性
D. 乙溶液内洋葱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在 B 点时最深
【答案】 A
【解析】由图可知,开始阶段,甲溶液中洋葱细胞的失水速率比乙溶液中洋葱细胞的失水速率快,而初始时洋 葱细胞的生理状态是相同的,因此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A 正确;A 点后洋葱细胞失 水减少, 10 min 后的失水量为负值,说明在乙溶液中洋葱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说明洋葱 细胞能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并且从刚开始就能吸收, B 错误; 8 min 后,甲溶液中的洋葱细胞还能失水, 说明 8 min 时细胞仍具有活性,C 错误;乙溶液中的洋葱细胞在 A 点时,失水量最大,液泡中色素浓度最高,
颜色最深, D 错误。
3.(2022·广东广州阶段训练)在水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中,通道蛋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通道蛋白进行的物质
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均一样
B. 肾小管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水的重吸收时需要消耗 ATP
C.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D.神经元上的 Na+通道的开启可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 会有所不同,A 错误;借助通道蛋白进行的物质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因此,肾小管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水的重 吸收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该过程不需要消耗 ATP ,B 错误;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 错误;神经元上的 Na+通道的开启,会引起 Na+ 内流,从而引起细胞膜电位发生
变化, D 正确。
4.(2022·河南平顶山实验高中月考改编)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假设只有水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
面 a 和 b 平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 a 会下降,液面 b 会上升
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液面 a 会上升,液面 b 会下降
C. 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中水分子相互扩散的速度相等
D. 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答案】 D
【解析】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且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水主要向乙一侧扩散,导致液面 a 下降,液面 b 上 升,A 正确;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 糖,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乙的,液面 a 会上升,液面 b 会下降,B 正确;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 时,半透膜两侧溶液中水分子相互扩散的速度相等,C 正确;当半透膜两边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由于液面
高度可能不同,则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不一定相等, D 错误。
5.(2022·华师一附中调研)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滴加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比滴加质量浓度为 0.2 g/mL 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
短
C.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D
【解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 壁分离,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该过程中细胞液
的浓度逐渐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A 正确;与滴加质量浓度为 0.2 g/mL 的蔗糖溶液相比,滴加质量
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时, 外界溶液与细胞液之间浓度差更大, 单位时间内细胞失水更多, 引起细胞质壁 分离所需的时间更短,B 正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前提是细胞保持活性,所以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放入清水中细胞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C 正确;若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植物细胞短时间内 大量失水,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但若所用 NaCl 溶液浓度过高,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观察到质壁
分离复原现象, D 错误。
6.(2022·湘豫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
B.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时,水分子都是双向运输的
C.随着质壁分离过程的发生,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若实验时发现细胞质壁分离后无法复原,则可能因为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过低导致细胞死亡
【答案】 D
【解析】因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 膜,A 正确;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子双向通过半透膜,若水分子双向通过半透膜的速率不同,则细胞表现为 吸水或失水,B 正确;随质壁分离过程的发生,植物细胞液浓度越来越大,其吸水能力越来越强,C 正确;若
实验时发现细胞质壁分离后无法复原,则可能因为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D 错误。
7.(2021·1 月八省联考重庆卷, 20)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生理状态的洋葱表皮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记
录如下表:
分组 ① ② ③ ④ ⑤
步骤 1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浸润的蔗糖溶液浓度如 下
0.1 g/mL 0.2 g/mL 0.3 g/mL 0.4 g/mL 0.5 g/mL
质壁分 离现象 - ++ +++ ++ ++ ++++
步骤 2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充分清洗 3 次
质壁分 离现象 - - + ++ ++++
注: - 表示没有质壁分离; + 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蔗糖浓度>细胞液浓度 B.据表推测细胞液浓度范围在 0.2~0.3 g/mL 之间
C.步骤 2-⑤中,质壁分离可以复原 D.步骤 2-③的吸水速度>步骤 2-②的吸水速度
【答案】D
【解析】 ①组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所以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不大于细胞液浓度,A 错误;①组未发生质壁分 离,②组刚发生,所以细胞液浓度应为 0.1~0.2 g/mL ,B 错误;步骤 2-⑤质壁分离状态未发生变化,说明细
胞已经失水过多死亡了,无法复原,C 错误;根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看,③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②组,
所以 2-③吸水速度大于 2-②组, D 正确。
8.(2021·1 月八省联考湖南卷, 2)细胞通过跨膜运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赖转运蛋白的跨膜转运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B.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点
C. 自由扩散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加快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
D.葡萄糖分子既能通过自由扩散也能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
【答案】 B
【解析】 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不依赖转运蛋白,A 错误;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 点,B 正确; 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膜两侧的浓度差决定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C 错误;葡萄糖分子既能
通过主动运输也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但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D 错误。
9.(2021·1 月八省联考湖北卷,3)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 Na+/H+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 H+ 的电化 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 H+转出液泡, 同时将 Na+ 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下图
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Na+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Cl- 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H2O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 Na+借助 H+ 的电化学梯度由细胞质基质逆浓度进入液泡, 从而提升液泡的渗透压进而 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A 正确;Na+ 由细胞质基质逆浓度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 正确;由图可 知, Cl-通过通道蛋白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 正确;由图可知, H2O 进出液泡是通过液泡
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 错误。
10.(2022·江西临川一中联考)如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侧,乙侧为细胞内侧
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
C. 图中 a 和 b 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D.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 Na+等物质的运输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示中耗能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侧,乙侧为细胞内侧,A 正确;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细 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而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B 错误;a 代表磷脂分子, b 代表蛋白质,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物质的 跨膜运输,C 正确;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均需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
糖、 Na+等物质的运输, D 正确。
11.(2021·河南名校联盟联考)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 H+-K+泵维持的。人进食后, 胃壁细胞质中含有 H+-K+
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 H+-K+泵催化 ATP 水解释放能量,向胃液中分泌 H+ 同时吸收 K
+ 。细胞内 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H+-K+泵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B.H+-K+泵专一性转运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
C.H+和 K+在胃壁细胞中的跨膜运输方式均需消耗能量
D.抑制 H+-K+泵功能的药物可用来有效地减少胃酸的分泌
【答案】 C
【解析】 H+-K+泵催化 ATP 水解并向胃液中分泌 H+、吸收 K+ ,说明其同时具有酶和载体蛋白的功能, 由于 胃壁细胞质中含有 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因此其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A 正确;H
+ -K+泵专一性转运
H+ 、K+两种离子与其结构的特异性有关,B 正确;向胃液中分泌 H+、吸收 K+均需消耗能量,但细胞内 K+经 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不需消耗能量,其方式是协助扩散,C 错误;H+-K+泵可驱动 H+从胃壁细胞进入
胃腔,当药物干扰 H+-K+泵的功能时,可有效降低 H+进入胃腔,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 D 正确。
12.(2022·河北石家庄调研)蛙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易涨破, 而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清水中却容易涨破。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水分子直接穿过膜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 (答出两点
即可)。
(2)红细胞快速吸水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 CHIP28 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 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 CHIP28
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 白 的蛙 的卵母细胞 的细胞膜上 ,再将该卵母细胞放入清水 中 。预期实验结果是
。
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 CHIP28 的功能,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 CHIP28 插入人工制作的脂质体并置于 某一溶液中,记录脂质体涨破的时间。对照组则需要制作 。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 大小应符合 (填“等渗”“外低内高”或“外高内低”)。该实验还可以证明水通道蛋白 CHIP28 运输水分子具
有 的特点。
【答案】(1)自由扩散 不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2)蛙的卵母细胞迅速吸水膨
胀后涨破 (3)不含 CHIP28 的等体积脂质体 外低内高 不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解析】(1)水分子不借助转运蛋白,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的特点 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细胞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不借助转运蛋白。(2)若水通道蛋白 CHIP28 与细胞快速 吸水有关, 则将该水通道蛋白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蛙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膜上, 再将该卵母细胞放入清水中, 推测该细胞会迅速吸水涨破。(3)对照组应为不含 CHIP28 的等体积脂质体;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大小应符合 外低内高;该实验中,脂质体无法提供能量,故还可以证明水通道蛋白 CHIP28 运输水分子具有不消耗细胞化
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特点。
13.我国有近一亿公顷的盐碱地, 大部分植物无法在此生存, 而耐盐植物藜麦却能生长。通过研究藜麦叶片结构 后发现, 其表皮有许多盐泡细胞, 该细胞体积是普通表皮细胞的 1 000 倍左右, 里面没有叶绿体, Na+和 Cl-在
盐泡细胞的转运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图推测, 藜麦的耐盐作用机制是通过 的方式, 将 Na+和 Cl-运送到表皮盐泡细胞的 (细胞
器)中储存起来,从而避免高盐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2)如表为藜麦表皮盐泡细胞和其他几种普通植物的叶肉细胞膜上部分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其中 (填下列
选项字母)更可能是藜麦表皮盐泡细胞,理由是 。
A B C D
Na+载体蛋白 8 12 5 11
Cl-载体蛋白 2 6 4 6
葡萄糖转运蛋白 38 28 66 68
(3)藜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有同学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藜麦幼苗植株,同时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Na+ 、Cl- 的溶液中。
b. 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加入 。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 Na+ 、Cl- 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乙组 ,说明藜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1)主动运输 液泡 (2)D 三种载体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相对较高。盐泡细胞从表皮细胞通过主动运 输吸收大量 Na+ 、Cl- ,需要较多这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盐泡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产生有机物来供能,细 胞所需能量可通过转运其他细胞产生的葡萄糖来提供,因此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对表达量也较高(合理即可) (3)
细胞呼吸抑制剂 植株根系对 Na+ 、Cl- 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的吸收速率或基本不吸收 Na+ 、Cl-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Na+和 Cl- 的运输需要借助载体蛋白,且均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故这两种离子 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Na+和 Cl-进入表皮盐泡细胞后储存在液泡中,从而避免高盐对其他细胞的影响。(2) 由题干信息可知, 表皮盐泡细胞吸收 Na+和 Cl- ,同时细胞内无叶绿体, 则其细胞膜表面 Na+和 Cl- 的载体蛋白 相对表达量应较多,由于盐泡细胞不能产生有机物来供能,细胞所需能量可通过转运其他细胞产生的葡萄糖来 提供, 故葡萄糖转运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应较多, 所以 D 更可能是藜麦表皮盐泡细胞。(3)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 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需要细胞代谢供能。自变量为细胞呼吸条件,因变量为两组植株根系对 Na+和 Cl- 的吸收速 率,对照处理:甲组应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乙组应完全抑制其细胞呼吸。若乙组植株根系对 Na+ 、Cl- 的 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基本不吸收 Na+ 、Cl- ,则说明其吸收盐分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若乙组植株根
系对 Na+ 、Cl- 的吸收速率基本等于甲组的吸收速率,则说明其吸收盐分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1 .(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 a 、b 、c 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 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 细胞 a 未发生变化;②细胞 b 体积增大;③细胞 c 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
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水分交换前,细胞 b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 .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 b>细胞 a>细胞 c
C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 a 的细胞液浓度
D .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答案】C
【解析】由题分析可知,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 a 未发生变化,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 a 的细胞液浓度等 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 b 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水分交换前,细胞 b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 溶液的浓度;细胞 c 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水分交换前,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
度。
A、由于细胞 b 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则水分交换前,细胞 b 的细胞液浓度
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A 正确;
B、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 a 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细胞 b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 溶液的浓度, 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因此水分交换前, 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 b>
细胞 a>细胞 c ,B 正确;
C、由题意可知,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 a 未发生变化,说明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水 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虽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同,但细胞 c 失水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减小,因此,水分交换
平衡时,细胞 c 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 a 的细胞液浓度, C 错误
D、在一定的蔗糖溶液中,细胞 c 发生了质壁分离,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
浓度, D 正确。
2 .(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 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
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 B .人体内 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 .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B
【解析】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2)无机盐的
功能: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 Fe 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 Mg 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A、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也有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钙(如 CaCO3), A 正确;
B 、Ca2+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要载体协助, B 错误;
C、维生素 D 能有效地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故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C 正确;
D、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 Ca2+ ,Ca2+ 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D 正确。
3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 NO3-和 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 NH4+ 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 动, NO3- 的吸收由 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 NH4+ 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
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通过 AMTs 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 ATP
B .NO3-通过 SLAH3 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 NO3-会加重铵毒
D .载体蛋白 NRT1.1 转运 NO3-和 H+ 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答案】B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 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
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的协助。
A、由题干信息可知, NH4+ 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 所以 NH4+通过 AMTs 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
不是来自 ATP ,A 错误;
B、由图上可以看到, NO3-进入根细胞膜是 H+ 的浓度梯度驱动, 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 所以 NO3-通过 SLAH3
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B 正确;
C、铵毒发生后, 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 NO3- ,可以促使 H+ 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 H+ ,从而
减轻铵毒, C 错误;
D、据图可知,载体蛋白 NRT1.1 转运 NO3-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关系;运输 H+属于
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 D 错误。
4 .(2022·全国乙卷 · 高考真题) 农业生产中,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 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一
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 的速率与 O2 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判断NO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 。
(2)O2 浓度大于 a 时作物乙吸收NO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依据是 。
(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对NO 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O2 浓度小于 a 点,根细胞对NO 的吸收速率与 O2 浓度呈正相关
(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数量达到饱和
(3)甲的NO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 O2 多
(4)定期松土
【解析】根据物质运输的方向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需要能量,将物质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 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方向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供应。曲线图分析,当氧气浓度小于 a 时,影响根细胞吸
收 NO3- 的因素是能量,当氧气浓度大于 a 时,影响根细胞吸收 NO3- 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1)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由图可知, 当氧气浓度小于 a 点时, 随着 O2 浓度的增加, 根细胞对 NO3- 的吸收速率也增加, 说明根细胞吸收 NO3-需要能量的供应, 为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呼吸作用可以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O2 浓度大于 a 时作物乙吸收 NO3- 的速 率不再增加, 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 此时影响根细胞吸收 NO3-速率的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此时载体蛋白数
量达到饱和。
(3)曲线图分析, 当甲和乙根细胞均达到最大的 NO3- 的吸收速率时, 甲的 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 说明甲需
要能量多,消耗 O2 多,甲根部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
(4)在农业生产中, 为了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需要定期松土, 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促进根细胞的有
氧呼吸,为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
1 .(2021 年江苏高考真题)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摄子撕取的外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
B .将外表皮平铺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直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状态
C .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四周均匀滴加蔗糖溶液
D .实验观察到许多无色细胞,说明紫色外表皮中有大量细胞含无色液泡
【答案】A
【解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 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 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A、叶肉细胞有原生质层和大液泡,所以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质中还含有叶绿体,而洋葱外表皮细胞呈
紫色,所以即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上带有叶肉细胞,也不影响实验结果, A 正确;
B、质壁分离实验中全程只在低倍镜下观察, B 错误;
C、为尽快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洋葱细胞就
浸泡在蔗糖溶液中, C 错误;
D、紫色外表皮细胞中有一个紫色大液泡,那些无色的细胞应该是鳞茎细胞,不是鳞片叶外表皮, D 错误。
2 .(2021 年江苏高考真题)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
B .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有关
C .神经细胞膜上运入 K+ 的载体蛋白和运出 K+ 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D .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氨基酸
【答案】B
【解析】小分子物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 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运输,是被动运输。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出入细胞,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需要消耗能量。
A、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速度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 A 正确;
B、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葡萄糖分子的浓度有关, 与细胞质中其他溶质分子的浓度无关,
B 错误;
C、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二者都具有特异性,载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 或离子通过, 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C 正确;
D、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正确。
3 .(2021 湖南高考真题)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 .1mol/L NaCl 溶液和 1mol/L 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A、施肥过多使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引起“烧苗”现象, A 正确;
B、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
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 B 正确;
C、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 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 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
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C 正确;
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1mol/L 的 NaCl 溶液和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的
渗透压不相同,因 NaCl 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 D 错误。
4 .(2021.6 月浙江高考真题) 渗透压降低对菠菜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甲是不同山梨醇浓度对叶 绿体完整率和放氧率的影响, 图乙是两种浓度的山梨醇对完整叶绿体 ATP 含量和放氧量的影响。 CO2 以 HCO3-
形式提供,山梨醇为渗透压调节剂, 0 .33 mol·L-1 时叶绿体处于等渗状态。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等渗相比,低渗对完整叶绿体 ATP 合成影响不大,光合速率大小相似
B .渗透压不同、叶绿体完整率相似的条件下,放氧率差异较大
C .低渗条件下,即使叶绿体不破裂,卡尔文循环效率也下降
D .破碎叶绿体占全部叶绿体比例越大,放氧率越低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由图甲可知,在一定范围内(0.15 moL·L-1~0.33 mol·L-1 山梨醇浓度) ,渗透压从低到高变 化过程中,菠菜叶绿体的完整率和放氧率都逐渐变大,增幅不同;由图乙可知,两种浓度的山梨醇对完整叶绿
体 ATP 含量影响比较相似,而对放氧量的影响差别较大。
A、根据分析, 由图甲可知, 与等渗相比, 低渗对完整叶绿体 ATP 合成影响不大, 但放氧率较低, 放氧率可以
代表光合速率,故说明低渗条件下光合速率较低, A 错误;
B、根据分析,由图乙可知,渗透压不同、叶绿体完整率相似的条件下,放氧率差异较大, B 正确;
C、由图甲可知,低渗条件下,即使叶绿体完整率没有明显降低的范围内,叶绿体放氧率仍明显降低,即光反
应速率下降,影响了暗反应,即卡尔文循环效率下降, C 正确;
D、由图甲可以看出,低渗条件下叶绿体完整率越低,放氧率也越低, D 正确。
5 .(2021.6 月浙江高考真题)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 .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 .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答案】D
【解析】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 A 错误; 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 而非镶嵌或贯穿在膜中, 且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
的流动性, B 错误;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其中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即与膜蛋白有
关, C 错误;
D、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D 正确。
6.(2021 年广东卷)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植物气孔张开。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
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比较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
B .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C .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D .推测 3 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答案】A
【解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
腾失水的“ 门户” ,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窗口”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分析图示:滴加蔗糖溶液①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一定程度,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①中吸收一定 水分;滴加蔗糖溶液②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②中失去一定水分,滴加蔗 糖溶液③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张开程度较大,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③中吸收水分多,且多于蔗糖溶
液①,由此推断三种蔗糖溶液浓度大小为:②>①>③。
A、通过分析可知,①细胞处吸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 A 错误;
B、②处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 B 正确;
C、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 C 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推测 3 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 D 正确。
7 .(2021 年河北卷)人体成熟红细胞能够运输 O2 和 CO2 ,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流经肌肉组织时,气体 A 和 B 分别是 CO2 和 O2
B . ①和②是自由扩散,④和⑤是协助扩散
C .成熟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 ATP,为③提供能量
D .成熟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和更新中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 红细胞能运输 O2 和 CO2 ,肌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 消耗 O2 ,产生 CO2 ,可以判
断气体 A 和 B 分别是 CO2 和 O2 ,A 正确;
B、①和②表示气体进出红细胞, 一般气体等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④是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进 入红细胞, 顺浓度梯度, 不需要消耗能量, 为协助扩散, ⑤是 H2O 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红细胞, 属于协助扩散,
B 正确;
C、③为红细胞通过消耗能量主动吸收 K+排出 Na+ ,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通过无
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 ATP,为③提供能量, C 正确;
D、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不能再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能更新,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
表面,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中, D 错误。
8.(2021 年山东卷)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 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
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 从而使 Ca2+ 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 .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 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 放的能量,故 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
协调运输)。
A 、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 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 A 错误; B 、Ca2+通过 CAX 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
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B 正确;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 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 Ca2+通过 CAX
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C 正确;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 为主动运输, D 正确。
9 .(2021 年 1 月浙江卷)下图为植物细胞质膜中 H+-ATP 酶将细胞质中的 H+转运到膜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H+转运过程中 H+-ATP 酶不发生形变 B .该转运可使膜两侧 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C .抑制细胞呼吸不影响 H+ 的转运速率 D .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也会发生图示过程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 H+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为主动转运;在此过程中 H+-ATP 酶兼
有载体蛋白和 ATP 水解酶的功能。
A、主动转运过程中 H+-ATP 酶作为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协助物质运输, A 错误;
B、该转运方式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结果是使膜两侧 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 B 正确;
C 、H+ 的转运方式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进
而影响 H+ 的转运速率, C 错误;
D、图示过程是消耗 ATP 的过程,而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最终会生成 ATP,不会发生图示过程, D 错误。
10 .(2021 年北京高考真题)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 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 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
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 SE-CC 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 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 SE-CC。 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 SE-CC 的运输(图 1)可以 分为 3 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 向载体 W 顺浓度梯度转运到 SE-CC 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 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 SE-CC 中, 如图 2 所示。 SE-CC 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 载体) ,SU 载体与 H+泵相伴存在。胞内 H+通过 H+ 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 H+浓度, SU 载体将 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 SE-CC 中。采用乙方式的植
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 SU 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 片中 SU 载体减少, 反之则增加。研究 SU 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 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
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在乙方式中,蔗糖经 W 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 。由 H+泵形成的
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 SE-CC 中。
_________
(2)与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 SE-CC 的过程都是通过 这一结构完成的。
(3)下列实验结果支持某种植物存在乙运输方式的有 。
A .叶片吸收 14CO2 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 SE-CC 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B .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 SE-CC 的速率降低
C .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 SE-CC 中出现荧光
D .与野生型相比, SU 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除了具有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为生命活动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还介绍了蔗糖能调节 SU 载体的含量,体
现了蔗糖的 功能。
【答案】(1)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跨膜) H+浓度差 (2)胞间连丝
(3)ABD (4)信息传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要求考生识记常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
分析作答。
分析题意可知,光合产物进入筛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甲方式是通过胞间连丝的形式进行;乙方式共分为三个
阶段,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分析作答。
(1)结合题意分析,在乙方式中,蔗糖经 W 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过程中,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 由题意“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 W 顺浓度梯度转运”可知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 故方式为协 助扩散/易化扩散;“胞内 HT 通过 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 在此形成较高的 H+浓度”,故由 H+泵形成的跨膜 H+
浓度差有助于将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转运进 SE-CC 中。
(2)结合题意可知,乙方式的跨膜运输需要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等协助,与其相比,甲方式“ 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 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 SE-CC”,即甲方式中蔗糖运输到 SE-CC 的过程都是通过胞间连丝这一结构
完成的。
(3)A、叶片吸收 14CO2 后, 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现在 SE-CC 附近的细胞外空间中, 说明物质是蔗糖自叶肉细胞至
SE-CC 的运输的,符合乙运输方式, A 正确;
B、用蔗糖跨膜运输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 SE-CC 的速率降低,说明物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符
合乙中的②过程, B 正确;
C、将不能通过细胞膜的荧光物质注射到叶肉细胞, SE-CC 中出现荧光,推测叶肉细胞中的蔗糖可能通过不同
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入 SE-CC,即可能是甲方式, C 错误;
D、与野生型相比, SU 功能缺陷突变体的叶肉细胞中积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说明 SU 是将叶肉细胞中的蔗糖
转运进 SE-CC 中的重要载体,符合乙方式中的③过程, D 正确。
故选 ABD。
(4)结合题意" 叶片中 SU 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 叶 片中 SU 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可知,蔗糖能调节 SU 载体的含量,即蔗糖可以调节一些生命活动,体现了蔗
糖的信息传递功能。
11.(2021 年全国甲卷)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 K+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外的 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
特点是 。
(2)细胞外的 K+ 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 复合物构成的, 其运输的特点是
(答出 1 点即可)。
(3)细胞外的 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 K+ 的
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 。
【答案】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 顺浓度梯度运输或不消耗能量 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 K+
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
【解析】植物根细胞的从外界吸收各种离子为主动运输,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
动的需要,需要耗能、需要载体协助。
(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 通过离子通道的运输相当于协助扩散, 其运输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或不消耗能量。
(3)细胞外的 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可知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能量,而细胞中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对 K+ 的吸收速率。
1 .(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 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 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
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答案】D
【解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 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
的 2 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 2 倍。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 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 A 正确; 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
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 B 正确;
C、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C 正确;
D、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 2 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 D 错误。
2 .(2020 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5)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 .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 .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 .口服维生素 D 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 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和 K+ 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 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④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
的方式⑤为胞吞。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A 正确;
B、由图示可知, Na+主要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B 错误;
C、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 C 错误;
D、维生素 D 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自由扩散,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