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8 22:51:15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了解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的建立的民族、建立者、主要生产特征等基本概况。知道契丹族、党项族、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概况。
西夏

北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了解辽、宋、西夏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和归纳分析,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和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感悟导入:澶州之战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说一说契丹人和党项人的生活特点。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党项羌……俗皆土著,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羊毛覆之,每年一易。俗尚武,无法令赋役。蓄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
——《旧唐书》
以狩猎、畜牧为生,过着游牧生活,尚武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的崛起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中原汉人避乱契丹族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生活方式。
契丹已有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开始建造房屋、城邑。
时期
唐朝末年
9世纪末期
(五代十国时期)
隋唐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以游牧和渔猎生活为主。
社会发展:从游牧到定居
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的建立:
耶律阿保机
建立时间: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907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契丹族与党项族
耶律阿保机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辽史》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看图说话,契丹如何增强实力?
契丹族与党项族
建立政权时间:
建立者:
国号:
定都:
11世纪前期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
西夏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元昊(大夏皇帝)
3、西夏的建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西夏文字
西夏符牌
西夏货币
政治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上:创制西夏文字。
看图说话,西夏如何增强实力?
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太宗: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数次战争,从进攻到防御
从澶[chán]州之战到澶渊之盟




1、自主阅读课本:梳理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变化历程
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与北宋的战和
保持友好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祖
宋攻辽失利
采取防御政策
宋太宗
澶州之战
宋真宗
概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2、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交战双方:
交战地点:
关键人物:
战争结果:
辽攻、北宋守
澶州(今河南濮阳)
寇准、宋真宗
北宋胜出,双方议和,
签订“澶[chán]渊之盟”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完成下面的战争简报吧!
床子弩
辽与北宋的和战
和约 时间 内容
辽宋
澶渊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
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
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根据雄州榷场的贸易情况,分析“澶渊之盟”给辽带来了哪些好处?
(1)
(2)
(3)
增加了辽的财政收入。
缓解了辽农产品供给压力。
有利于辽吸纳中原先进文化。
榷场……固定化和官方化,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雄州等地的榷场贸易,缓解了辽农产品短缺的供给压力。辽统治阶层意识到,只有与宋修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量中原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输出商品
种类
漆器
茶叶
瓷器
粟(小米)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香料(进口)
骆驼
丝织品
矿物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宋辽输出商品对比表
辽以游牧经济和原材料为主,而北宋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商品为主,可以看出北宋技术高超一点
(1)元昊称帝后,西夏与北宋关系如何?
(2)西夏为什么要与北宋和谈?
(3)宋夏和约的内容是什么?
(4)议和的影响是什么?
战争
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中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先战后和)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和是民心所向
官私庐舍(房屋)被西夏军队焚毁,人民和牲畜被西夏军队屠掠的,不计其数。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960年
西夏归附北宋
1038年
西夏独立,
北宋发动对西夏的战争
1040年
西夏首领元昊发动对北宋的战争
1044年
“宋夏和议”
916年
辽建立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澶渊之盟”
1125年
金灭辽
战:45年
和:120年
和:78年
战:6年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民族相处方式有战有和,但民族关系还是以和为主
认识: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发展
拓展提升:你如何看待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启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繁荣发展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与北宋议和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议和影响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10世纪初
960年
11世纪前期
耶律
阿保机
上京
赵匡胤
东京
元昊
兴庆
1004,澶州之战;
1005,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积极: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
消极:宋给辽、西夏交纳的岁币,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1044,宋夏议和
课堂小结
1.“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2.北宋和辽达成和议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辽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D
课堂练习
3.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4.“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