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与妻书》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与妻书》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07: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2)与妻书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晤(见面)        察吾衷(内心)
抑汝能之乎(还是)
B.语云(说) 吾至爱汝(极)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只是)
C.竟书(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
使之肖我(像)
D.一恸(痛哭) 不能禁(禁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瓜分之日可以 B.渔人甚异之
C.汝幸而偶 D.当尽吾意为幸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衫,青色的衣衫。在唐代,品级较低的文官的衣服是青色的。
B.太上,就是“清静至极”的“道”,“太上”是“道”的意思(别名)。这是后人尊敬老子的供奉之号。古代社会将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的父亲也称作“太上皇”。
C.望日,指月亮最圆的那一天,特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望日的第二天,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
D.辛未,中国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8 年称“辛未年”。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沙井早就是声名鹊起的蚝乡,这里每天都熙熙攘攘,蚝的养殖、加工、交易……蚝肉蚝油改写了内地的饮食文化。多少年里,宝安那涛涌般的商业气象,正是从这一条条窄巷里氤氲升腾的。
这是一个异质多元的区域,原来只有两万人的沙井,已有了七八十万的外来人。他们是繁花的叶片,是森林最初的草木。从街巷出来,很容易就进入了宽阔的大道,两旁是密集的工业区,众多知名企业都在这片区域内,优质项目也纷至沓来。近4 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宝安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高地和高端制造高地,这个高地在大湾区经济战略布局中极其重要。
我的眼前出现了奔涌的珠江。常听到“大潮起珠江”,现在这条具有象征意义的河流,要让宝安与大海对接。离入海口不远,伴着浑博的大江,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与空中铁路,再加上分分钟起降的机场跑道,真就构成了多维的效果图:融汇与畅达。这是深圳海陆空铁交通最发达的区域,海洋经济与空港经济优势并举。
现在,深圳机场的新候机楼正在亮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又悄然跃起。我乘观景电梯上到一个制高点,无比宏大的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时代的画匠,正在续写着深圳气魄和深圳速度。有了会展中心连带的片区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工业居百强区第六、创新居百强区第二的宝安,怎能不以领跑的姿态,开始一次新的飞跃?
4.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声名鹊起 B.熙熙攘攘
C.川流不息 D.融汇
5.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B.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林觉民《与妻书》)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林觉民《与妻书》)
D.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林觉民《与妻书》)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删除后,从语义上看并没有影响,为什么说有了这句,语段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秋风秋雨愁煞人
庐 隐
淡雾仿若轻烟,笼住湖水与岗峦。远处翠翠隐隐,紫雾漫漫。舟子摇着双桨,低唱小调。凌峰吩咐舟子将船拢了岸,踏着细草,走过一箭多路,来到一座孤坟边。四围满是霜后的枫叶,鲜红比血,照眼生辉。树梢头哀蝉穷嘶,似诉将要僵伏的悲愁,促织在草底若歌若泣。她在这冷峭的秋色秋声中,忽想起五年前曾在此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坟旁青苔斑斓,字迹模糊。她从地上捡了一块瓦片,将青苔刮尽,露出几个字是“女烈士秋瑾之墓”。
“哦!女英雄。”她轻轻低呼着。
那夜微冷的西风,吹拂着庭前松柯,发出凄厉的涛歌。沙沙的秋雨,滴在梧桐叶上。她正坐在窗下,忽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个英风满面的女子,原来是表姐。她神色露着张皇,急将桌上洋灯吹灭,低声道:“凌妹真险,你领我从你家后花园门出去,迟了他们必追踪过来。”凌峰莫名其妙地张慌着!她们冒雨出去,向北转过去。凌峰开了后门,把她送出去,连忙关上跑到屋里,还不曾坐稳,已听见前面门口有人打门!她勉强镇定了,看看房里母亲,已经睡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壁上的时针正指在十点。看门的老王进来说:“外面有两个侦探要见老爷,我回他老爷没在家,他说刚才仿佛看见一个女人进了咱们的家门,那是一个革命党,如果在这里,须立刻把她交出来,不然咱们都得受连累。”凌峰道:“你告诉他没有人进来,也许他看错了,不信请他进来搜好了……”
母亲已被惊醒,推枕起来。凌峰背着人悄悄将适才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不禁垂泪:“你姑爹姑妈死得早,可怜剩下她一个孤女……又是生来气性高傲,喜打抱不平,现在竟做了革命党,哎!若果有什么意外怎么办?”十二点多钟凌峰的父亲回来了,也是一夜担心,昨夜风雨,不知她躲在什么地方。
过了几天,忽从邮局送来一封信,正是秋瑾的笔迹。凌峰的父亲忙忙展读:
舅父母大人尊前:
前夜自府上逃出,正风雨交作,泥泞道上,仓皇奔驰,满拟即乘晚车北去引避,不料官网密密,卒陷其中,甫到车站,巳遭逮捕。前途凶多吉少,则可预臆也。但甥自幼孤露,命运厄蹇,又念皇皇华胄,摧残于腥膻之满人手中,谁能不冲发裂眦,以求涤雪光复耶?甥不揣愚鄙,窃慕良玉木兰之高行,妄思有以报国,乃不幸而终罹法网,此亦命也。但望革命克成,又复何憾?唯夙蒙舅父母爱怜,时予训迪,得有今日,罔极深恩,未报万一,一旦溘逝,未免遗恨耳!别矣!别矣!临楮凄惶,不知所云。
肃叩
福安!
甥女秋瑾再拜
母亲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父亲就到处去托人求情,但朝廷这时最忌党人,虽是女流也不轻赦,等到七天以后,就要绑到法场行刑。父亲不敢把这惊人的信息告诉母亲,只说已托人求情,或者有救,母亲每日在佛堂念佛,求菩萨慈悲,保佑这可怜的甥女。
这几天秋雨连绵,秋风瑟瑟,秋瑾被关在重牢里,手脚都上着镣铐,脸上早已惨白,没有颜色。她坐在墙犄角里,黯然吟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念完这诗句,她紧紧闭上眼睛,但是最终傲然地笑了。
行刑的头一天,她的舅父托了许多人情,要会她一面,但只能在铁栏的空隙处,并且时间不得过五分钟。秋瑾这时脸色已变得青黄,两只眼球凸出,十分惨厉可怕。她舅父从铁栏里伸进手来,握住她那铁镣锒铛的手,禁不住流下泪来。秋瑾怔怔地凝注他的脸,不禁惨笑,摇头,凄厉地说:“舅舅保重!”她的心好像碎了,晕然倒在地下,舅父在外面顿足痛哭,而五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
到了第二天十点钟的时候,道路上人忙马乱,荷枪实弹的兵士,一个个威风凛凛,杀气蒸腾。几辆囚车,载着许多青年英豪志士。最后一辆车上,便是那女英雄秋瑾。凌峰远远望见,不禁心如刀割呜咽地哭了。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地说:“这些都是革命党?”有的仿佛很懂得这事情的意味的,只摇着头,微微叹道:“可怜!”最后囚车的女英雄出现了,更使街上的人惊异,“女人也做革命党,真是破天荒的新闻!”这些英雄,一刹那间都横卧在刑人场上,他们的魂魄,都离了这尘浊的世界。秋瑾的尸骸,由她舅父装殓后,便停在普救寺里。
过了不久,革命已告成功,各省悬上白布旗帜,那腥膻的满洲人,都从贵族的花园里,四散逃亡,皇帝也退了位。各处人士公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秋瑾尤是其中一个努力的志士,因公议把她葬在西湖,使美妙的湖山,更增一段英姿。
凌峰想到这里,但见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她不由得悲绪潮涌,叩着那残碑断碣,慨然高吟道:
枫林古道,荒烟蔓草,
何处赋招魂!
更兼这——
秋风秋雨愁煞人!
舟子已来催上道。凌峰懒懒出了枫林,走到湖边,再回头一望,红蓼鲜枫,都仿若英雄的热血,她不禁凄然长叹。上了小船,舟子洒然鼓桨前进,不问人是何心情,他依然唱着小调。只有湖上的斜风细雨,助她叹息呢!(原载于1927年6月《蔷薇周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身后有侦探尾随的情况下,秋瑾逃到舅父家,她神色张皇,急忙吹灭桌上的洋灯,低声让表妹凌峰带自己从后花园门逃出去,表现了情况的紧急与危险。
B.本文写秋瑾念完诗句最终傲然地笑,表现了秋瑾对于革命胜利的坚定的信念;写她见舅父时晕然倒在地上,表现了她内心的浓重的哀伤和痛苦。
C.街上看热闹的人,对于为国死难的志士,有的莫名其妙,有的摇头微叹,有的惊异女人做革命党,说明革命党人的流血牺牲未得民众普遍支持。
D.本文交代了秋瑾等志士遇害的情况,写清廷灭亡以后贵族逃亡、皇帝退位,秋瑾终被公议葬在美丽的西湖,革命最终成功,表达了英灵终得慰藉之意。
8.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描写了淡雾如烟、远山翠隐、枫叶如血、哀蝉悲鸣、促织鸣叫等景象,为凌峰乘船祭扫表姐秋瑾墓地渲染了冷峭、哀戚的气氛。
B.本文借秋瑾写给舅父母的一封信,侧面交代了秋瑾的被捕经过,袒露了她决心为国献身的心迹,表达了她对舅父母爱怜训迪的感激及诀别之意。
C.本文写凌峰手叩残碑断碣慨然悲吟,而舟子唱着小调洒然鼓桨前进,两者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对舟子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抨击。
D.本文先从秋瑾的表妹凌峰为秋瑾扫墓写起,中间回忆秋瑾生前死后的一些经历,最后又回到眼前扫墓的情节,突出了对女英雄秋瑾的悼念之情。
9.文章以“秋风秋雨愁煞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史载秋瑾坚决拒绝出走,后在革命军基地绍兴大通学堂被捕,死后革命党人偷运其遗体安葬。而文中很多内容是虚构的。这些虚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2)与妻书
1.D [禁:经受。]
2.B [例句与B项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C项名词作动词,婚配、嫁给。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3.C [“特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错,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也可以是十六日或十七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错,既望是望日的第二天,但不一定是农历每月十六日。]
4.A [A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与前面的“早就是”相矛盾,使用不符合语境。B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此处修饰“沙井”的热闹,使用符合语境。C项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此处修饰“高速公路与空中铁路”,使用符合语境。D项融汇:融合汇聚。此处强调珠江是“深圳海陆空铁交通最发达的区域,海洋经济与空港经济优势并举”的地方,使用符合语境。]
5.B [画横线句运用了比喻,把“外来人”比喻为“叶片”和“草木”。A项运用了对偶,“叶密”对“风轻”,“鸟飞”对“花落”,“碍”对“迟”,对仗工整。B项运用了比喻,“腥云”比喻血腥残酷的局势,“狼犬”比喻黑恶势力。C项运用了借代,用“寸管”代指笔。D项运用反问,“能忍之乎?”意思是“不能忍受”。]
6.①在叙述中插入议论、抒情,使文章行文有了变化,增强了文段的感染力。②更能表达出“我”对深圳气魄和深圳速度的赞叹之情。
7.D [“革命最终成功”“英灵终得慰藉”错。原文写“革命已告成功”“荒草离离,白杨萧萧,举首天涯,兵锋连年,国是日非,哪里是理想的共和国家?”由此可知,革命尚未真正成功。]
8.C [“凸显了对舟子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抨击”错,凌峰与舟子心境的对比表现了对舟子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无奈,但更重要的是凸显凌峰祭奠英雄的悲戚与苍凉的心境;且说“抨击”程度过重。]
9.①“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在狱中吟唱的诗句,表现出她对祖国、民族所处险境的无限忧虑,对革命未成、壮志未酬的无限悲愁;②为秋瑾英勇就义的故事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③与文中几次写到的风雨构成呼应,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④凌峰低吟“秋风秋雨愁煞人”,既表现出她对表姐秋瑾的沉痛的怀念,也表现了秋瑾为国献身的精神对于后来人的感召和影响。(任选三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10.①增添了作品的故事性:写秋瑾逃到舅父母家得到表妹掩护,才能引出被捕、营救、探视、被害、扫墓等情节,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丰满:借舅父母一家的所见所知表现秋瑾的侠骨及柔情,使秋瑾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有血有肉。③突出主题:借舅父狱中探视、凌峰刑场所见及祭扫秋瑾墓,展现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环境,彰显忧虑国运和颂赞、缅怀英雄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