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08: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15课 (1)谏太宗十思疏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者:诚信的人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能:选拔贤能的人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凡百:上百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以其无礼于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既而得其尸于井
D.月出于东山之上
5.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B.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是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C.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D.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通常为“太宗”。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概括的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主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①,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
贞观二年六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将出降②,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
注 ①浇讹:浮薄狡诈。②出降:这里指帝王之女出嫁。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魏A征B书C生D未E识F时G务H若I信J其K虚L论M必N败O国P家。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表示程度,译为“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深”字含义不同。
B.治,意为“治理、统治”,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治”字含义不同。
C.矜,意为“得意、自大”,与《促织》中“虫翘然矜鸣”的“矜”字含义相同。
D.故,意为“原因”,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和大臣们谈论百姓教化时,魏征认为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如同饥渴之人容易对饮食满足,得到唐太宗的认可。
B.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唐太宗下令她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进谏阻止;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
C.皇后知道魏征在长乐公主出嫁之事上的谏言后,就请求派宫中的宦官赏赐魏征财物,并勉励魏征要始终保持正直之心,不要改变。
D.魏征在朝廷上的直言进谏曾触怒过唐太宗,唐太宗下朝后也曾生气地表示要杀掉魏征,而皇后却巧妙地化解了唐太宗心中的怒气。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在向唐太宗进谏时,每每引用历史,请结合材料概述他引用了哪些史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 (1)谏太宗十思疏
1.D [凡百:所有的。]
2.A [A项都是介词,用。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项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与“为”连用,表被动。D项连词,就/副词,就是。]
3.C [A项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本来,从来;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彻底。B项古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C项古今义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D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4.B [B项为宾语前置句,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5.A [“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错。“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提建议或意见的一种文体。“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的文体”是“策”。]
6.(1)如果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希求树木茂盛,堵塞泉源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得分点:“念”,考虑;“安”,安逸、安乐;“厚”,敦厚;“胜”,克服;“塞”,堵塞)
(2)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人民(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得分点:“怨”,怨恨;“人”,人民;“覆”,颠覆;“深慎”,深切戒慎)
(3)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应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纳百川)。(得分点:“念”,想到、考虑到;“谦冲”,谦虚;“牧”,养;“下”,居于……之下)
7.(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4)(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8.DHM
解析 句意: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乱。“魏征书生”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生”的后面应断开;“若”是表假设的连词,故应在“若”的前面断开;“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为表假设的句子,“若信其虚论”为假设的条件,“必败国家”为假设所引起的结果,故“若信其虚论”与“必败国家”中间应断开。
9.D [A项正确。表程度,很/与“浅”相对。句意: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B项正确。治理、统治/社会安定。句意: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C项正确。均为“得意、自大”。句意: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着。D项错误。原因/交情。句意: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
10.B [“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错。原文“上然其言,入告皇后”的意思是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
11.(1)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
(2)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国家重臣啊。
解析 (1)“虽”,即使;“受”,接受;“竭”,竭尽。(2)“引”,援引;“抑”,抑制;“乃”,才。
12.①论及百姓教化时,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而达到教化目的;②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导致国家灭亡;③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
解析 ①由原文“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可知,论及百姓教化时,他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而达到教化目的。②由原文“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可知,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导致国家灭亡。③由原文“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可知,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
参考译文
唐太宗刚继位时,曾经和群臣谈到民众的教化问题,太宗说:“现在天下刚遭受大乱,我担心百姓不好教化。”魏征说:“不是这样。长期享受安定生活的百姓容易骄横安逸,骄横安逸的人就难以教化;经过战乱的百姓忧愁困苦,忧愁困苦就容易教化。就像饥饿的人容易对吃的东西满足,口渴的人容易对喝的东西满足。”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封德彝反对说:“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乱。”魏征说:“五帝、三王都不更换百姓却能达到教化他们的目的。如果说上古人淳朴,后世渐渐变得浮薄狡诈,那么到现在,应该都成鬼怪了,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的话。
唐太宗贞观二年六月戊子(十三日),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我翻阅《隋炀帝集》,这本书文辞深奥渊博,隋炀帝也知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然而他做事为什么就相反了?”魏征回答说:“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说的话,而做的是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亡。”太宗说:“前事不远,我们要以此为鉴。”
贞观六年三月,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特别怜爱她,命令有关部门给公主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封皇子采邑,说:‘我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令封给他儿子的领地比分给楚王、淮阳王的封地少一半。现在陛下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这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了吧?”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皇后感叹道:“妾屡次听到陛下赞赏魏征,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国家重臣啊。陛下不可以不听从。”于是请求派遣宫中宦官赏赐魏征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他说:“听说您很正直,今天终于见到了,所以赏赐这些财物。希望你始终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太宗有一次罢朝回宫,愤怒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常在朝堂上让我难堪!”皇后听了退进内室,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皇后说:“妾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现在魏征忠直,是由于陛下的贤明,妾怎能不祝贺。”太宗才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