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答司马谏议书》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2《答司马谏议书》 课时练(含答案)2024春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08: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2)答司马谏议书
一、课内基础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游处:同游共处,交往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对待
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恩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略上报
B.于反覆不宜卤莽
C.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A.至于怨诽之多
B.终必不蒙见察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D.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5.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即上书,一般是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或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B.某启,古人书信格式,即在正文开头称“某启”或“敬启者”,“启”表示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先王,指已经去世的君主。“先”一般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父”。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对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无限度。及匈奴绝和亲,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财略衰耗而不赡。
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及盗为之。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元封元年,桑弘羊领大农。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一岁之中,太仓满,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节选自《史记·平准书》,有删改)
文本二:
农田、水利、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立淮、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言:“今浙、淮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诏以发运使薛向领均输平准。范纯仁奏言:“今乃效桑弘羊行均输之法,而使小人掊克生灵,敛怨基祸。事大者不可速成,傥欲事功急就,必为憸佞所乘。”留章不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有删改)
8.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都A鄙B廪C庾D皆E满F而G府H库I余J货K财L京M师N之O钱P累Q巨R万S贯T朽U而V不W可X校。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胜数”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B.“下巴蜀粟以振之”与“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振”字含义不同。
C.“天乃雨”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D.“敛怨基祸”与“成不敢敛户口”(《促织》)两句中的“敛”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奢侈攀比直接导致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当政者积极应对,通过财政方面的改革较快扭转了被动、困窘的局面。
B.西汉朝廷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国家统一铸造,并废除各郡国所铸的钱,基本解决了民间私铸、盗铸钱币的问题,币制归于统一。
C.桑弘羊建议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平抑物价,有效打击了富商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了物价,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D.王安石效仿桑弘羊的均输政策在淮、浙六路推行均输法,由发运使总管赋税收入,成效显著:不仅国家费用充足,而且百姓财富得以充盈。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方一二千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因近易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卜式如何评价桑弘羊的改革?这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哪一点责难相似?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 (2)答司马谏议书
1.C [强:勉强。]
2.C [C项都是代词,他的。A项介词,替,给/动词,是。B项动词,认为正确/代词,这。D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
3.D [D项古今义均为制造事端。A项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报告。B项古义:书信往返。今义:一遍又一遍。C项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4.C [C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5.A [文中“书”是书信这一文体。]
6.(1)大凡读书人所争论的,特别在于名和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
(2)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不能算是侵犯他人职权。
(3)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又大多不顾念国家大事,以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为好。
解析 (1)“盖”,助词,表示后面是发表议论;“尤”,特别;“明”,明确;“得”,清楚。(2)“受命于人主”,即“于人主受命”,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修之于朝廷”,即“于朝廷修之”,在朝廷上修正(法度);“授”,交给。(3)“习”,习惯;“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恤”,顾念、忧虑;“同俗”,附和世俗。
7.(1)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 (2)辟邪说 难壬人 不为拒谏 (3)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8.FLS
解析 句意: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储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
9.D [A项都是“尽、完”之意。B项同“赈”,救济/同“震”,威吓。C项才/竟然。D项制造/征敛。]
10.B [A项“奢侈攀比直接导致西汉再次陷入立国之初财用匮乏的困境”错。除了奢侈攀比外,还有和匈奴的连年战争。C项“增设大农部丞负责调剂物资运输,平抑物价”错。平抑物价的官职是“平准”。D项“成效显著:不仅使国家费用充足,而且百姓财富得以充盈”错。原文是“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庶几”表明是期待能够实现,并非已经实现。]
11.(1)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
(2)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
解析 (1)“被”,遭受;“登”,庄稼丰收;“方”,方圆。(2)“徙贵就贱”,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货物,远处的货物;“易”,替换。
12.(1)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2)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征利”的责难相似。
解析 (1)结合“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可知,卜式认为桑弘羊的改革是在与民争利,违背天理。(2)结合《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可知,与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征利”的责难相似。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汉朝兴起,承接了秦朝的衰敝,战争越频繁而财用越匮乏。到当今皇上即位几年后,汉朝建立以来这七十多年之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百姓就可以人给家足,各郡县的粮仓都装满,府库中储存了很多财物。京师积存的钱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腐烂,无法数清。在这时,有封邑土地的宗室及公卿大夫以下的人,都竞相奢侈,没有限度。等到匈奴断绝了和亲,战争接连不断,没有止息,天下百姓苦于繁重的劳役,而战事却与日俱增,官府财物匮乏不足。
从建元以来,由于财用少,朝廷常常就近到产铜多的山铸钱,百姓们也有偷铸钱的,多得数不清。于是给所有的郡国下禁令,不许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能使用,各郡国以前铸的钱都作废销毁。而百姓铸钱的更少了,因为计算一下盗铸的费用超过钱的价值,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大奸商才盗铸。这时山东遭受黄河水灾,接连几年没有收成,灾区方圆一二千里。天子很怜惜他们,运来巴、蜀的粮食赈济他们。
元封元年,桑弘羊兼任大农。桑弘羊因为各官府都做买卖,互相争利,所以物价上涨,于是奏请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管各郡国,各郡县一般都设置均输盐铁官。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总管收受各地运来的货物。大农所属各官完全掌握天下的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这样一来,富商大贾无法牟取暴利,于是返本务农,而物价不会上涨。因为抑制了天下的物价,所以称为“平准”。天子认为桑弘羊说得对,准许他实行。一年之内,太仓都装满了,百姓不用增加赋税而国家财用充足。这一年小旱,皇上命令官员求雨。卜式进言说:“朝廷应当只靠租税来维持用度,现在桑弘羊让官吏们置身于市井商贾之中,做买卖赚钱。烹杀桑弘羊,天才会下雨。”
文本二:
农田、水利、青苗、均输、市易、方田诸役等法,相继被制定出来,号称新法,被颁发并推行于天下。立淮南、两浙六路均输法。条例司说:“现在浙、淮发运使实际总管六路的赋税收入,凡是上供京师的货物,都可以从贵处转到贱处购买,用近处的货物替换远处的货物。或许国家费用可得以充足,百姓的财物不至于匮乏。”诏令以发运使薛向主管均输、平准,范纯仁上言说:“现今效法桑弘羊实行均输法,而使小人搜刮百姓,制造怨恨祸乱。事情重大不可以速成,倘使想要急于成就事功,必定会被谄媚的奸邪之徒钻空子。”宋神宗留下奏章而不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