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音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音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2-19 10: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会聆听音乐
教学目标:
1.在高中的起始单元的课上,能认真欣赏音乐作品,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期待今后的音乐课。
2.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探究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是声音、听觉、时间和情感的艺术。
3.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国》的感受与认识,了解一些听懂音乐的方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节奏、音色等)在作品中的作用,同时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探究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欣赏《我爱你中国》《弥渡山歌》等。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国》等歌曲,了解听懂音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来培养音乐的耳朵。
教学方法:欣赏、谈话、表演、比较启发、发现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我介绍: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平时有空听音乐吗?听哪些的音乐呢?
请学生讲讲听哪些音乐。
无论你们喜欢听哪一类音乐,你们一定有个愿望——听得懂音乐,对吗?
要想听得懂音乐,我们就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培养音乐的耳朵。
二.感受音乐的物理属性
我们先来听三组音,同学们来对比一下。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一组音,一高一低——音的高低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二组音,一长一短——音的长短
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第三组音,一强一弱——音的强弱
学生听由钢琴与长笛演奏的两段《土耳其进行曲》,得出第四个属性——音色。
音的这四个属性是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所以,我们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那么,是不是我们能听出音的高低、长短就能听得懂音乐呢?答案当然不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能感知音乐,这只是听得懂音乐的第一步。(音乐与耳朵)
通过展示画作和文字进行对比。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直观,具有具象性;文学艺术具有语义性。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大致相同。然而,听音乐后,觉得它会把我们带到不同的意境,所以,我们认为,音乐艺术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的表现特征。它靠音响作用于我们的听觉,让我们产生心理和情绪的反应,所以我们认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四.培养音乐的耳朵要要抓住通感。
那么音乐真的不能表现具象性和语义性的内容吗?接下来,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说说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
1.欣赏歌曲《水星记》《剩下的盛夏》片段,选择欣赏后的感受。
片段一对应——悲伤方向情感
片段二对应——离别方向情感
2.了解“通感让我们产生联想”。
为什么这样两段相同的旋律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
是因为音响作用于我们的听觉感官以后,让我们产生了很多联想。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通感”。 “通感”是指我们在受到一种感官的刺激以后,可以引起其他感官感受的现象。例如:我们视觉上看到红色,我们会和触觉上的温暖相联系;那么看到蓝色呢?会和寒冷相联系。所以,“通感”又被称为“联觉”。作曲家往往根据“通感”来创作。
3.音乐与通感。
物体体积的大小与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速度的通感。
“通感”是我们感受音乐的心理基础,也是我们听音乐后能够让产生联想的重要原因。音响作用于我们的听觉感官后,引起我们了我们各种情感反映,这种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们学习音乐,就是培养、锻炼、提高我们的听觉感能。培养音乐的耳朵要抓住通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1.播放电影《海外赤子》 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视频,请同学们感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2. 教师提问:歌曲的名称 选自哪部电影作品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1.讨论并分析歌曲,感知《我爱你,中国》 所表达的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 2.歌曲《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 的一首插曲,创作于1979 年,作曲为郑秋枫。尽管歌词质朴无华,却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通过欣赏电影中的《我爱 你,中国》这首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欣赏激情。初步感知音响。
1. 播放管弦乐合奏曲《我爱你,中国》,请同学们聆听感受的器乐合奏气势磅磺的震撼音响效果。2. 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到了什么不同音色的乐器,它们表现了什么意境3.再次播放乐曲,同时多媒体出示歌词,请同学们跟随乐曲感情饱满地去朗诵。让学生说出最直击心灵深处的乐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1. 用心聆听管弦乐曲《我爱你, 中国》,并与电影中插曲对比,乐曲不同的表现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2.配乐朗诵歌词。3. 分组讨论乐曲都采用了什么乐器,最直击心底深处的是哪一句。 1. 通过分析,对比乐曲采用的乐器知学会感音乐。2.通过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播放《弥渡山》,请同学们听出作品的结构,书写出来,并请同学回答两段主要旋律的特点。 2. 复听乐曲,两段主要旋律采用了什么乐器 这样安排对主题材料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教师介绍《弥渡山歌》。 1. 辨听作品结构,并书写出来。感知每段音乐主题的特点:主题 I: 以变奏形式通过不同乐器表现,音乐活泼欢快,色彩斑斓。主题I:音乐舒缓,宁静。2.学唱音乐主题,跟音乐做简单舞蹈动作。师生互动。 通过辨听作品结构,分析对比音乐主题[和音乐主题I,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唱两个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能够感知弥渡山歌的魅力,课堂的舞蹈互动也能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