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9 09: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目标
1.万隆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掌握“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
2.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 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万隆会议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的高涨,席卷了全球;
②殖民帝国纷纷的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以及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③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④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间军事冲突。
2.结合教材回答,独立后的亚非国家遇到哪些共同问题?
①国内: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问题;
②国际:面临不愿卷入美苏两大国争端的问题。
万隆会议会场
时间 地点
参加国 特点 内容 意义 1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①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概况:
一、万隆会议
一、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的方针
史料研读 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之外的28个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22个国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朝鲜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是十分明确,担心中国这样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而且敢于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在朝鲜交火的大国,会不会是一个具有进攻性甚至输出意识形态的国家?会不会威胁亚非国家的利益?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受到西方大国的挑唆,参会国对中国什么态度?
对新中国充满疑虑和不信任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周恩来
共同的历史经历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意识形态

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
共同的历史经历;共同的发展诉求;共同的和平愿望
二、“非洲年”
1.背景:
二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下降,控制力减弱。
观察左图,二战前独立国家有哪几个?
思考: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统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以及“三角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
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社会经济的倒退,导致非洲长期贫困。
影响
时间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二战前非洲的独立国家
②埃及:1919年——1922年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扶植建立法鲁克封建王朝。
①利比里亚:原美属殖民地,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联邦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
③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利比里亚
二、“非洲年”
2.独立进程: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纳米比亚独立
埃及爆发革命,次年,纳赛尔成立埃及共和国
利比亚宣布独立
利比亚原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末期被盟军占领。
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亚国王
(1951—1969年在位)
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
纳赛尔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的情形
1951
1952
196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60
1990
埃及国徽
埃及共和国国旗
经过近十年的斗争,法国最终在1962年承认其独立。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发起游击战争
1960年“非洲年”
二、“非洲年”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拜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标志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展开——埃及
埃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苏伊士运河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视为“生命线”上的咽喉。———摘录于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被护航的商船穿过现在归埃及所有的航道
1956年,埃及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教育部组织编写:《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二、“非洲年”
发展迅猛,范围广泛,各国相互支持,世界同情与支持
特点:
意义:
改变非洲面貌,瓦解了殖民体系;新兴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二、“非洲年”
原因:
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赢得独立?
(1)非洲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2)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打击和削弱。
(3)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对老牌帝国主义起了牵制作用。
(4)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长期发展。
三、拉美人民的斗争
1、古巴革命:
背景:20世纪前期,古巴在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摆脱美国政治经济控制
1959年
卡斯特罗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卡斯特罗
(1926-2016年)
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古巴国旗
古巴国徽
古巴最终成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卡斯特罗 “古巴国父”
2016年11月25日, 享年90岁的卡斯特罗去世。
习近平在唁电中指出,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古巴共产党和古巴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是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巴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维护国家主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历史和人民将记住他。
“反美斗士”
为社会主义在美洲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当代最著名的反美旗帜,在南美洲民间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世界上遭遇暗杀次数最多的人。据古巴安全部门统计,被计划暗杀达638次之多,居各国领袖之首。卡斯特罗则幽默地说:今天我还活着,这完全是由于美国中情局的过错。
三、拉美人民的斗争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狭长地带最窄的部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国开凿了十年,
于1914年建成通航。1914—1979年运河两岸5公里都属于美国,形成国中国局面。经
过巴拿马人民不断的反美运动,1979年收回部分控制权。1999年年底收回全部主权。
巴拿马运河
三、拉美人民的斗争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823年中美洲向美国提出了援建运河的请求,次年6月,玻利瓦尔在巴拿马确定开凿地点。西奥多·罗斯福任职期间运河开凿,巴拿马运河极大缩短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巴拿马运河自1903年签订条约后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成为美国掠夺财富及控制中美洲的重要基地。
美国不仅拥有巴拿马运河区的永久租借权,还可以驻军,俨然是一幅“国中国”的状态 ,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由美国总统任命运河区政府总督,还建有14个军事基地。
三、拉美人民的斗争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展开多次反美运动。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美国将逐步归还运河主权,并于1999年底以前正式移交运河的主权与管辖权。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三、拉美人民的斗争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新力量
新浪潮
新斗争
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课堂小结
1955年4月在万隆召开
意义: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非洲年
非洲:1952年埃及独立
1960年,“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
1959年,古巴独立
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拉美反殖民斗争
万隆会议
当堂练习
1、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发动战争者通常是被谴责的对象,但在下列人物中却存在例外,他是( )
A、远征俄国的拿破仑
B、侵略孟加拉的克莱武
C、发动埃及独立战争的纳赛尔
D、挑起科索沃战争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D
C
3、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武装起义,其性质是( )
A.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独立运动 B.社会动乱
C.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D.反革命暴乱
4.“非洲独立年”是指(  )
A.1960年  B.1975年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5、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古巴 B.巴拿马
C.巴西 D.海地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