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4:19: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作者通过叙述卖炭翁的故事,多角度刻画了悲苦的老翁形象及蛮横无理的宫使形象,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本单元围绕“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的主题,选取经典的名家名篇,表现古人的哲思与情怀。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八年级学生基本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但是对于本诗中的卖炭翁和官吏的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时代意义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指导和启发。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2.对比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3.理解感悟,感受诗人情怀。(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识老翁其人
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我们认识了几位印象深刻的老人: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白居易的文字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新授环节
(一)初读——概括老翁之事
朗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大家齐读诗歌,要求读准确,读流畅。读后结合注释,了解诗意。用一句话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预设】:《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概括方法:人物+事件+结果)
追问:用一个字来概括卖炭翁的境遇,那就是苦。
【过渡语】看来大家在朗读时代入了自己真挚的感情。我们也因共情而穿越。
来到大唐贞元年间,你的身份是一名记者。此时你正在街上漫游,苦于素材难寻之时。忽然看到一位老人满脸愁容,蹲坐在系有红纱的老牛旁,单薄的衣服,泥泞的污渍,凌乱的头发,你一眼就看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主动采访。
(和一名学生模仿对话)
师:老人家您怎么了?
生:从形体和音色上模仿老翁:我的炭被抢了。
师:那您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生:我只能回到钟南山重新烧炭。
师:啊,您不打算把炭要回来吗?
生摇头:哎,没办法,没办法,
【过渡语】得知老人的遭遇,你打算写一篇报道,替老翁发出正义之声,讨回公道。
(二)跳读---发出正义之声
【过渡语】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同情,除了写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外你还应该写些什么,让读者也感受到他的苦,他的可怜?并说明理由。
生:写他的外貌,由于烧炭他的工作特别脏特别累,所以看起来满面尘灰。因为长期烟熏火烤所以皮肤黑黄色,十个指头也是黑的,可以让读者看出他年纪很大,依旧很辛苦。
师:听完你的分析,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蓬头垢面,脸上都是灰暗的颜色,的确可怜。“烟火色、苍苍、黑”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需要重读,齐读两遍,读出那种艰辛。
生:我会写他的心理。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那么冷的天气,老人衣服单薄,可为了木炭卖上好价钱却希望天更冷,多可怜啊!
师:对啊,天气寒冷,自己瑟瑟发抖却期盼更无情的寒流,更肆虐的风雪,这一忧一怨的矛盾心理包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这句话。
生:我会写他的动作。“驾、辗、歇”写出天气寒冷,道路结冰,又体现牛车之重,在泥潭中休息更突出卖炭翁的辛苦。
师:你的眼睛很亮,抓住句中动词字的好处。这里面只有动作吗?
生:还有环境。“一尺雪”环境描写,说明雪大,烘托运炭的艰难;“牛困、人饥、日已高、泥中歇”写出运炭时路遥和艰难,更写出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师:对还有环境,天寒地冻,路遥人困,他已精疲力竭了,听完你的解读我更同情他了。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可以感受卖炭翁的苦,卖炭翁的可怜呢?(屏显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师:大家了解一下这一千斤木炭是怎么来的?辛苦吗?可怜吗?那这个句子呢?
师:对,一问一答之间我们看到了老翁冒着严寒,没日没夜的烧炭,竟然只是为了穿衣吃饭,这要求低的可怜啊!
小结:你运用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使卖炭翁 的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学以致用,我们平时写作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和神态等来正面描写,也能通过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过渡语】报道写好之后,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迟迟不能发布。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黄衣使者白衫儿。
师: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生自由回答)
师:聚焦诗歌内容,齐读。
生: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师:谁来分析?
生:“翩翩”写出其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回、叱、牵”,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
师:那这是一群 的人 。
生:趾高气扬、仗势欺人、霸道凶残的人。
(师板书:趾高气扬、霸道凶残、仗势欺人)
师:宫使仗的是谁的势?
生:手把文书口称敕——统治者
【过渡语】同学们,读到诗歌,老师头脑中浮现了一架极度倾斜的天平,你们知道天平两侧放的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大家把天平补充完整。
(师板书画出倾斜的天平,标记统治者、劳动者、剥削压迫、同情抨击)(师引导,生发言)
师:半匹轻纱撬动了千斤木炭,统治者与劳动者对立,天平的极度倾斜是因为以“宫市”为名行掠夺之事,诗人通过塑造卖炭翁的形象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三)悟读---感悟济世情怀
同学们,穿越这一遭虽然我们没有没有帮老翁讨回公道,但我们也有所收获。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白居易?
(生自由回答)
总结:国事衰微、朝廷昏暗、宦官专权、百姓悲惨。忧国忧民的诗人,以笔为武器,以诗为口舌,为民请命,为民发声,哪怕屡遭贬谪,依旧笔耕不辍,这就是心系苍生、兼济天下的白居易。简介白居易诗歌类别及创作主张。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巩固——升华忧民之感
今天,我们认识了命运悲惨的卖炭翁,感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济世情怀,他们关心百姓疾苦,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展现了文人兼济天下的风骨和情怀。这种情怀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诵读《卖炭翁》。
四、布置作业(分层自选,三选一)
1.背诵这首诗。
2.发挥想象,加一些细节,把本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3.从白居易三首讽喻诗《观刈麦》《秦中吟》《村居苦寒》自选一首,与《卖炭翁》进行对比,简要分析白居易讽喻诗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