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5: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杜甫通过记叙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一跃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表现了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本单元围绕“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的主题,选取经典的名家名篇,表现古人的哲思与情怀。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潜移默化地培养青春学生的担当使命、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生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八年级学生基本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由于小学阶段接触到杜甫其他诗歌,学生对于杜甫整体情况也相对比较了解。对于诗人的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理解,则需要教师随机予以点拨引导。此外,古诗歌教学也应创设相应的情境,打通古今文化交融的壁垒,借助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挖掘诗歌空白、淡化之处,搭建有效的支架,促使学生展开自由想象,大胆联想,与作品深度对话探究过程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
2.品析语言,理解杜甫的“叹息”。(重点)
3.悟读体会。感受杜甫的博大情怀。(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成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不仅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有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今天,我们的研学旅行就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跨越千年与诗圣杜甫相约一次草堂诗旅。
二、初读知大意
朗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后结合注释,了解诗意。用一句话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预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述了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刮破的悲惨故事。(概括方法:人物+事件+结果)
追问:用一个字来概括杜甫的境遇,那就是苦/惨。
【过渡语】看来大家通过朗读已经和杜甫有了情感共鸣。我们也因共情而穿越,来到唐朝。一场秋雨过后,你正在浣花溪畔漫游,忽然看到一位老人满脸愁容,蹲坐在破烂不堪的茅草屋旁,单薄的衣服,凌乱的头发,你一眼就看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主动走上前询问。
(和一名学生模仿对话)
师:老人家您怎么了?
生:我的茅草被抢了。
师:谁会抢你的茅草呀?
生:南村的一群小孩子
师:您不打算要回来吗?
生摇头:哎,没办法,没办法,他们也不容易。
说完老人拄着拐杖,一边摇着头,一边叹息的向茅屋里走去……
二、品读赏“叹息”
【过渡语】看着老人的背影,你陷入了深思,杜甫在叹息什么?
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在叹息自己的茅草被抢走,叹息自己年老体弱,想追孩子而不得。
联系当时天气,还可能叹息如果遇到下雨,自己该怎么面对。
(这里杜甫发出的叹息,更多的是从自己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概括为:叹息自己。)
② 作为父亲,作为丈夫,杜甫还叹息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从这句话,可以感觉到杜甫还为孩子而叹息。感到杜甫的自责,一个“娇”字写出了杜甫对孩子的千般爱怜,可是身为父亲的自己却不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杜甫看着自己的孩子盖着已经多年没有拆洗变得僵硬的被子,看着孩子由于冷,而导致的不好的睡相,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杜甫内心的煎熬与声声叹息。
(此时,作为一个父亲的杜甫,作为一名丈夫的杜甫,为自己的家人而叹息。概括:叹息家人。)
③“屋漏最怕连夜雨”。可是,怕什么来什么。从哪里你看到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此时的杜甫一定心如刀绞,心痛如割。然而秋雨无情,杜甫这个破败的家在秋风、秋雨的蹂躏下的惨状--“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无眠的杜甫和他的一家人该如何熬过这漫长的雨夜。在漫漫长夜中的杜甫,心疼家人。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杜甫一下把自己一家人的灾难放在了“安史之乱”的大背景之下,那么自己一家人的灾难也就成了千千万万家灾难的缩影。
(此时的杜甫,推己及人,心中为天下百姓而叹息。)
④ 在这首诗歌中,杜甫忧虑自己,忧虑亲人,忧虑天下百姓。那杜甫还为什么而叹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链接:《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5岁的杜甫为何如此愁苦苍老?)
杜甫还为国家兴亡而叹息。
四、悟读感情怀
同学们,这次研学之旅我们虽然没有没有杜甫讨回公道,但我们也有所收获。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杜甫?
(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国势衰微、朝廷昏暗、官员残暴、战乱频发,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忧国忧民的诗人,以笔为武器,以诗为口舌,为民请命,为民发声,哪怕自己受冻受苦,依然是心系苍生,仍要兼济天下,这就是诗圣的济世情怀!
五、结束语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把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杜甫十一年的流离生活,他并没有沉浸在个人的苦难中,而是牵挂着天下人的苦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到底为何而歌呢?为自身不得志,为时代苦难而悲歌;为家国天下,为苍生而壮歌。这种济世情怀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应以天下为己任,勇往直前,奋斗不止。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诵读本诗。
六、布置作业(三选一)
1.背诵这首诗,独立完成诗歌默写。
2.发挥想象,适当添加细节,把本诗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3.诵读杜甫《石壕吏》,试着写一段赏析评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