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2015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12 桂林)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天然气 B. 太阳能 C. 石油 D. 煤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 燃烧、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 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 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从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化纤类的特点考虑;
D、从煤矿中含有大量可燃性气体考虑.
解答: 解:
A、可燃物燃烧要有充足的氧气,并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故A错误;
B、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是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化纤服装容易产生静电,一旦达到点火能量,在易燃易爆场所极易引发爆炸危险.故C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如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判断.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在生产、生活、科学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要务.
3.(2015 昆山市一模)下列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据此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腐蚀品的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性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性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毒性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4 厦门)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 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
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
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酒精的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5.(2012 广元)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考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卡开所有门窗,会使火势更猛;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
解答: 解: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造成伤亡事故,故B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大开所有门窗,因为有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势更猛,故C错误;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结合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6.(2012 黄冈)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根据乙醇的制取方法考虑;B、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考虑;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
解答: 解:A、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乙醇的制取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可燃冰燃烧的产物.
7.(2012 日照)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酒精灯的用法考虑;C、根据厂内具有可燃物考虑;D、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考虑.
解答: 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会因为液滴飞溅出来而伤人,故A说法正确;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故B说法正确;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C说法正确;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用电,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两查、两禁一不可;掌握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8.(2012 肇庆)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 区别O2、CO、CO2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解答: 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只能鉴别出CO2;不能将O2、CO鉴别开来,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C、用实验测定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程度能够鉴别三种物质,但是比较麻烦,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O2,木条火焰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比较方便.所以此方法可行;
故选D.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9.(2012 德州)汽车尾气中的CO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 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 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 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原则来解答并作出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来解答;
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
解答: 解:A、通过Co3O4的催化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A正确;
B、反应前为一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而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B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反应前后Co3O4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氧气,而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熟练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10.(2012 泸州)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CO2不能支持燃烧
D. 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同时干冰气化成二氧化碳要吸热,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解答: 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故C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后,不会造成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常见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只有根据起火原因、场地,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11.(2013春 哈尔滨校级月考)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 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就不在溶解了分析;
B、根据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d排出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分析.
解答: 解:
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再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一瓶CO2,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而收集到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了超常规的收集方法,找出图中装置的不足或连接的不当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2002 河北)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 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在山林中遇火灾,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考点: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遇到意外情况,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慌乱可根据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
解答: 解:
A、遇到意外,若自己能处理应积极面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自救,通过电话向他人救助,可以获得更大的救助力量,故A正确;
B、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加氧气,加剧燃烧,故B正确;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故C正确;
D、山林中遇到火灾,顺风方向是火势蔓延的方向,不能顺风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镇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学会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
解答: 解:
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
二、填空题
14.(2012 德州)化学教师在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 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 与氧气接触 ;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2CO3的实验:
①用 稀盐酸 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
②将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中,如有 白色沉淀 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证明碳酸盐;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可燃物燃烧条件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1)根据信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①根据Na2CO3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检验.
②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解答: 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①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与氧气接触
(1)通过信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可知反应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
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
(2)①Na2CO3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分析产物是否为Na2CO3.
②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故答案为:①稀盐酸(或稀硫酸);②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
点评: 此题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的性质,都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
15.(2012 东营)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进行气密性检验 防止装置漏气,影响气体的收集 ,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 关闭止水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水形成液柱后,若看到仪器A内液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3)写出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为了制得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 排水 法收集.
(4)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怎样改进 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 .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 a (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 可控制反应随时开始或停止 .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已满 .
(5)C+O2CO2 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 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 .(答出1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收集,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水形成液封后,若看到仪器A内液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此装置制取氧气,就要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
(4)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可制取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CO2;用图2中进行实验时,固体药品要放在a处,此装置可控制反应的进行;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点验满;
(5)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时,反应物中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或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
解答: 解:(1)图中A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体的收集,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水形成液柱后,若看到仪器A内液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气体的收集;关闭止水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水形成液柱后,若看到仪器A内液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此装置制取氧气,就要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H2O22H2O+O2↑;排水法可以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故答案为:2H2O22H2O+O2↑; 排水.
(4)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可制取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CO2;用图2中进行实验时,固体药品要放在a处,此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已满;
故答案为:将试管换成锥形瓶或广口瓶;a; 可控制反应随时开始或停止;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已满.
(5)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时,反应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或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故答案为: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很难收集到纯净的CO2气体.
点评: 此类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同学们要熟悉各种装置的特点、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等.
16.(2012 广州)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收集一瓶C02进行性质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是 长颈漏斗 ,B是 集气瓶 .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 ,说明气密性良好.
(3)检验C0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 ,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 ①③④ .
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④砂纸 ⑤试管夹 ⑥蒸发皿.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长颈漏斗和集气瓶是实验室常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仪器,本题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要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坩埚钳、砂纸.
解答: 解:(1)长颈漏斗和集气瓶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故答案为: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2)本题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
(3)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答案为:集气瓶口
(4)要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坩埚钳、砂纸,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法和收集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同时也考查了仪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等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的性质等都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三、计算题
17.(2012 乐山)取只含碳酸氢钙的硬水a g,充分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a(HCO3)2CaCO3↓+CO2↑+H2O,得到沉淀1.0g.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5:12 .
(2)计算此硬水中碳酸氢钙的质量是多少?
(3)将a g这样的硬水充分煮沸,理论上可得到的软水质量为 (a﹣1.44)g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硬水与软水.
专题: 压轴实验题.
分析: (1)化合物物质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硬水中碳酸氢钙的质量;
(3)除去碳酸钙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即为可得到的软水的质量,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碳酸氢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6×6)=5:12;
(2)设Ca(HCO3)2 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HCO3)2CaCO3↓+CO2↑+H2O
162 100 44
x 1.0g y
解得:x=1.62g,y=0.44g;
答:硬水中碳酸氢钙的质量是1.62g;
(3)将ag这样的硬水充分煮沸,理论上可得到的软水质量为:(a﹣1.0g﹣0.44g)=(a﹣1.44)g.
故答案为:(1)5:12;
(2)1.62g;
(3)(a﹣1.44)g.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8.(2012 怀化)未成年人和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人是需要补钙的主要人群,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补钙的钙片出售,如图是盖中盖高钙片的部分说明,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检验说明的真伪,进行了入下的实验:
盖中盖高钙片
【主要原料】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成分】每片含:钙500mg、维生素D100IU
【用法用量】每日1片,嚼食.
【适宜人群】需要补钙者.
【注意事项】
1、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2、不宜超过推荐量或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
【规格】2.5g×36片
①取1片片剂研碎
②将其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③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55g二氧化碳
试分析:
(1)未成年人缺钙会得 C .(填序号)
A、坏血症 B、贫血 C、佝偻病 D、甲状腺肿大
(2)通过计算判断此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是否属实.(假定钙片中其他成份不与盐酸反应,1g=1000mg)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1)人体缺钙会患多种疾病,未成年人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得骨质疏松症;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计算可判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乘以钙在碳酸钙中所占有的质量分数,求出钙元素的质量与补钙剂的说明比较判定是否属实.
解答: 解:(1)体缺钙会患多种疾病,未成年人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得骨质疏松症;故答案为:C
(2)因盐酸足量,则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片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0.55g
解得x=1.25g,
则1.25g碳酸钙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1.25g××100%=0.5g
0.5g×1000mg/g=500mg
与说明中每片含钙500mg、一致,则说明属实,
答:此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属实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学生明确常化学式计算的方法、化学反应中何种物质的质量可代入方程式计算是解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