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炫耀明朝国威
B.加强与外国的友好往来
C.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D.增加中国的海外贸易
2.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3.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公元纪年年代尺,郑和七次下西洋应在哪一时段( )
4.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壮举”最远到达(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半岛最南端
C.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阿拉伯半岛最南端
6.戚继光针对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后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基本平息浙东地区的倭患是在 ( )
A.杭州 B.台州
C.扬州 D.南京
7.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来自 ( )
A.荷兰 B.日本 C.美国 D.葡萄牙
8.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 ( )
①发展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③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④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10.清朝周家禄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去苍茫谁嗣者;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前贤。”其赞美的人物是 (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李自成
11.位于浙江某地的戚继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而修建的。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浙江的( )
A.温州 B.台州 C.杭州 D.扬州
12.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13.孙中山说:“……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其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淝水之战 D.郑和下西洋
14.我国东南沿海,制造倭患的人包括( )
①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奸商 ②日本的武士 ③日本的奸商 ④日本的天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清
16.“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B.明朝国力强盛
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17.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18.“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和平交往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利润丰厚
19.戚继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戚继光驻军东南沿海地区
B.戚继光组织了戚家军
C.戚继光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
D.戚继光坚持抗击倭寇,反抗外来侵略
20.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侵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历史,明王朝时期,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曾以英勇无畏的开拓精神为“海上丝绸之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这位“航海家”是谁?是什么原因使他仍被今人缅怀和传颂?
【历史解释·远航篇】
材料一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好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在明朝中后期,我国边疆地区遭到外来侵略,我国人民迎头痛击,取得胜利,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家国情怀·拒敌篇】
材料三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摘自原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材料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4)材料四是谁的诗句?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
22、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经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材料三 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是“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材料四 按照明政府的旨意,他的船队进行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1)材料一的图示反映了哪一伟大壮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明朝我国能够完成远洋航海的条件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明朝的这一航海壮举最后被当成“弊政”废止的原因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为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倭患如此严重的原因。
(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
答案
1-5ADBBA 6-10BDCBB 11-15BADCC 16-20CADDA
21、(1)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好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3)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4)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22、(1)郑和下西洋。
(2)特点:和平、交易公平。(言之有理即可)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明初的社会稳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罗盘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
(4)原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手工工匠逃亡;同时明朝国力日益衰退。(言之有理即可)
23、(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导致沿海倭患严重。
(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当地广大军民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政府及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