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音的特征》第二课时课时作业(无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2《声音的特征》第二课时课时作业(无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19 12:4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声音的特征》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 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C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D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 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
B 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
C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4.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
A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噪声产生
D 以上都不符合
5.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 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 用次声波预报海啸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 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D 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增大振动频率
7.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 声呐探测鱼群
B 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C 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8.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 在声源处
B 在传播过程中
C 在人耳处
D 在声源和人耳处
9.吉他是演唱校园民谣的主要伴奏乐器,下列关于吉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演奏时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目的是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
C 练琴时琴手经常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轻轻拨动琴弦,发出微弱的声音,此时吉他发出的是次声波
10.风吹树叶“沙沙”响,是由于风吹动树叶_____而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够分别出树上小鸟与知了的叫声,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中午休息时,树上的知了声属于_____ (选填“乐音”或“噪声”)。
11.在录播室录课时,老师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产生,并通过_____传到现场学生的耳中。为了防止室外的嘈杂声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采用新型的隔音材料,其减弱噪声的途径是 _____。
12.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音箱播放音乐时,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音箱发声是由于纸盘的 _____,这个现象说明声波能传递_____。
13.在中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_____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处减弱噪声。
14.小明听到教室外蜜蜂的嗡嗡声是根据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判断出来的,嗡嗡声由蜜蜂发声器官的_____产生;小明把窗户关上后,发现嗡嗡声明显变小了,这是在 _____减弱噪声。
15.如图所示,倒车雷达发出的响声越急促,提示司机汽车离障碍物越近.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递__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