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中考复习
《红星照耀中国》
只要还有一口气,
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壹.名著梳理
贰.专题探究
叁.名著勾连
肆.巩固训练
伍.中考真题
授
课
目
录
名著梳理
壹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是第一个采访中国红区的西方记者,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代表作有《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远东前线》《活的中国》等。
作
家
作
品
创
作
背
景
在1936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后来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一个月内,重印发行十万册以上。
作
品
简
介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
品
主
题
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场面,刻画了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埃德加·斯诺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采访路线
从北平出发,1936.6
拜访杨虎城,见到邓发
见到周恩来,得知贺龙二三事
见到毛泽东、林彪,参观红军大学。介绍红军的成长过程和相关政策、长征
访问陕西苏区工业中心
见到彭德怀、徐海东,介绍少年红军“红小鬼”、朱德
安塞
保安
吴起镇
预旺堡
西安
西安事变发生
作
品
意
义
①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③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④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人
物
形
象
【毛泽东】
人物形象: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好学进取,有恒心有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果决有魄力,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相关情节:
《苏维埃的巨头》《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①剪辫子、参军。
②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③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④谈及已死的同志和农民因饥荒到衙门讨粮食而被杀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⑤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
⑥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⑦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
人
物
形
象
【周恩来】
人物形象: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细心冷静,善于分析推理;
讲究实际经验,善于计划;
生活朴素,充满活力。
相关情节:
《被“白色土匪”追逐》《叛徒》: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揽着“红小鬼”在乡间散步。
人
物
形
象
【朱德】
人物形象:
天性温和;喜欢运动和读书;爱护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爱党爱民,甘愿为革命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相关情节:
《关于朱德》:
①仔细制订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
②主动戒掉鸦片。
③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④在柏林加入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被捕。
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
⑥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大围剿。⑦与战士讲话时常常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
人
物
形
象
【贺龙】
人物形象:
威望高,口才好;
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相关情节:
《关于贺龙》:
①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②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人
物
形
象
【彭德怀】
人物形象: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烈,喜欢孩子;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相关情节:
《对于彭德怀的印象》《为什么变成一个红军》《游击战争的战术》:
①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打他的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盘踢掉。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④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⑤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⑥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⑦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⑧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给小号手披上。
人
物
形
象
【邓发】
人物形象:
动作敏捷,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
相关情节:
出身于劳动阶级家庭→
在轮船上做过西式厨师→
领导香港船员大罢工→
加入共产党→
进入黄埔军校→
参加国民革命→
到江西参加红军
人
物
形
象
【徐海东】
人物形象: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具有强烈反抗精神,善良真诚,阶级意识很强。
相关情节:
《红色窑工徐海东》
①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
②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
③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
④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⑤他是国民党重金悬赏的中共军事领导人。
作者评价人物
毛泽东: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的学者,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担当深邃的感情。
周恩来: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朱 德:少数真正的时代伟人之一,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化身,是新旧历史的桥梁,他在最落后但又最重要的地带参加清朝以后的整个革命运动。
贺 龙:用李长林的话说“他讲话时能够把‘死人变成活人’”。
彭德怀:他也许是一个疯人和一个土匪,至少他是一个“反叛者”,这个“反叛者”具有一副伟大的心肠。
作品意义
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3.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艺
术
特
色
1.高度纪实性,深刻洞察力。《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报道作品,具有高度的客观真实性。斯诺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避免自己在选择和解释上可能出现的失实,保证叙事的可靠性。同时,它是斯诺在冒险而艰辛的旅程中实地采访到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冷静的观察家对亲历式采访调查中所见所闻所想的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做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这部作品才得以问世。
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有理有据的预见性结论,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
艺
术
特
色
2.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善于表现人物的外貌、心理、个性,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特写等表现手法,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许多红军将领:气度恢宏、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当益壮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3.《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修辞方式颇为灵活多样,如映衬、易色、夸张、排比、引用、悬念、宛曲、双关、借代、摹拟等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比喻。作为一个力求客观报道事实的记者,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不仅未影响其文字的客观性,反使读者对这事实有更真实的了解与把握。修辞手段的运用,成为传达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有效方式。
专题探究
贰
【专题一】长征
1.复述长征故事:
起因:
①苏区地盘太小。
②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
政策,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斗争的物质条件。
③苏区人口锐减,红军兵力得不到补充。
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①敌军的围攻。②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
③长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④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重大意义的事件:占领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专题一】长征
2.探究长征的历史价值:
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苏维埃人民及干部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革命热情。
长征的意义:
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本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专题一】长征
3.感悟长征精神: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争取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专题二】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因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才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2.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②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③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④脚踏实地地实现革命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名著勾连
叁
壹
人物勾连
《红星照耀中国》:
彭德怀:
①阅读《资治通鉴》促使彭德怀思考斗争的真正意义;
②阅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促使彭德怀带着改造社会的信念参加了红军。
毛泽东:
①阅读《盛世危言》激发了毛泽东继续学业的愿望;
②阅读《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让毛泽东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开卷有益
壹
人物勾连
《朝花夕拾》
鲁迅:①阅读《山海经》激发了鲁迅的好奇和想象;
②阅读《天演论》鲁迅从中接触到了新思想,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牛虻》在保尔饱受病痛折磨时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力量。同时,保尔在部队营地读《牛虻》这本小说时,点燃了战士们的革命热情。
《傅雷家书》
傅雷:①傅雷推荐傅聪阅读《世说新语》,傅雷喜爱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②傅雷推荐傅聪阅读《人间词话》,认为是最好的文学批评,能开发人的性灵。
开卷有益
“勇”的情节
壹
情节勾连
《红星照耀中国》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
《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勇斗鲨鱼救采珠人、与章鱼搏斗救下尼德·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战场上搏杀。
《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石秀跳楼劫法场、时迁火烧翠云楼、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简·爱》罗切斯特的卧室着火,简·爱救了罗切斯特
叁
主题勾连
《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一直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追求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
《西游记》:唐僧在取经途中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坚持造福众生的追求,最终取回真经。
《简·爱》简·爱是一位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努力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她不惧与罗切斯特先生社会地位悬殊,勇敢追求爱情。
人生追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追求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解放。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朱德等参加革命的红军领导人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