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考名著复习)傅雷家书——“教子圣经”里的纸短情长(上)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中考名著复习)傅雷家书——“教子圣经”里的纸短情长(上)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4:3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考复习
《傅雷家书》
“教子圣经”里的纸短情长
壹.名著梳理
贰.专题探究
叁.名著勾连
肆.巩固训练
伍.中考真题




名著梳理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及文艺评论家。傅雷一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工作,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其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之初,傅雷与妻子朱梅馥不堪迫害而双双自尽,愤然辞世。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故事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他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教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关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爱国。
①深厚的文化功底:与儿子谈中国古典文学,谈李、杜,谈白居易,可见其文学底蕴的深厚;与儿子谈贝多芬,谈肖邦,可见其丰厚的艺术涵养;与儿子谈艺术与技巧,可见其深远的艺术修养。
②傅雷的爱子情深:在他给儿子的信里,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③傅雷对儿子的鼓励: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的录音精细地分析以及客观地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一方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④傅雷的嘱咐:用自己获得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冤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也是傅雷的心愿。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傅雷】
人物身份:
相关情节:




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理,严谨,热爱音乐,心怀祖国。
傅聪在国外求学,努力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苦练琴技,积极进取,主动与父亲谈论艺术、文学,让父亲多给他推荐书目,对待自己的表演自我要求极高,不易满足。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国争光。
【傅聪】
人物身份:
相关情节:




温厚善良、端庄贤淑、细心的东方女性。
父亲在儿子的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从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指出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重点在哪里。
【傅雷夫人——朱梅馥】
人物身份:
情节发展:




正直、善良、谦虚、勤奋、默默无闻,不因为父亲和哥哥的成就而骄傲自满。
国内英语老师
【傅敏】
人物身份:
情节发展:




1.书信的形式灵活多变、亲切自然,涉及广泛、自然流畅。从形式方面看,书信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作用,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可叙述、描写,可说明、议论,也可抒情。只有通过书信这种表达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傅雷在信中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接地清楚地感受到,傅雷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傅雷家书》不仅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其中还蕴含傅雷基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对大小事阐发出的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给人以启发。




2.真挚的感情。
傅雷给儿子的信,除了讲述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探讨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有些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专题探究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生活细节
具体内容:
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个封面都占满了;两次来信,一封是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贴去一只角。因为信封上实在没有地方可贴邮票了。你看看我给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合适。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教子之道:
傅雷教导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人际交往
具体内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要调皮而结果反吃亏,是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教子之道:
傅雷教导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读书求学
具体内容:
平日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事后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地想想,念一两首诗玩味一下。
  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头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必须要记忆,像应付考试般临时强记是没用的。现在读俄文只好求一个概念,勿野心太大。……目前贪多务得,实际也不会如何得益,切记切记!
教子之道: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不仅着眼于生活,也从国家的层面、社会的层面给了其一些启发。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感情处理
具体内容:
另外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个人修养
具体内容: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教子之道: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不仅着眼于生活,也从国家的层面、社会的层面给了其一些启发。
【专题二】父子情深
探究提示: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将关注点聚焦在“父子情深”这个话题上,试着去发现那些苦心说教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1.浓浓的爱子之情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字里行间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从开头到结尾,每一个字都是傅雷对傅聪深深的父爱,他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儿子,他关心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音乐,他最近看的书,他在海外吃的粮食,甚至他走路的时候有没有将衣领折好……无微不至。
2.超越父子的关系
人生与艺术的知音关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
【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
探究提示:这本书涉及道德、文化、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全面地梳理傅雷的观点,并进行归纳概括。
1.道德
傅雷在教导儿子时,一再提到儿子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要时刻抱有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虽然身处国外,但是不能忘记祖国,自己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因为其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祖国。要求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希望儿子做身心健康、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直面挫折、积极奋进、富有爱心之人。
2.艺术
傅雷告诫儿子要忠于艺术,莫忘国家的荣辱,要理智、自爱、尽一切可能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处理好金钱与艺术、情感与艺术的关系。一个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
【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
探究提示:这本书涉及道德、文化、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全面地梳理傅雷的观点,并进行归纳概括。
3.文化
①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弘扬。让傅聪读《世说新语》,说日本人几百年来将之作为枕中秘宝,读《人间词话》,说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经常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精辟分析,以增强傅聪的艺术分析能力。
②傅雷学贯中西,但也倡导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传承。以《贝多芬传》说古典作家的浪漫气息,认为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视野一定会扩大不少。以《少年维特之烦恼》说歌德的大智大勇。教导傅聪,读几部英译的柏拉图、色诺芬的作品,对希腊文化可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名著勾连

师友恩情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以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生活以及艺术修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简·爱》
海伦是简·爱在孤儿院最好的朋友,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照顾简·爱,是个宽容的女孩。她教简·爱学会忍耐。从书中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善良与友好。海伦告诉简·爱:“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海伦虽然因病去世,但她的友爱给予了简·爱很深的精神力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保尔的成长过程中,朱赫来是他人生的导师,指引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丽达曾辅导保尔学习,教保尔如何开展共青团的工作;谢廖沙是保尔童年的好友,他和保尔一起反抗神父,一起藏枪,和保尔一起将犹太人藏起来,增强了保尔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医学导师,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还有他对鲁迅的真挚关心,这些都给了鲁迅很大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舞。

人物勾连

人物形象勾连
《傅雷家书》
傅雷爱子情深,与儿子像朋友般交流,对儿子的艺术、思想、做人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将儿子培养成才。
《朝花夕拾》
“我”的父亲封建、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和天性,逼迫“我”背诵《鉴略》。
《简·爱》
里德太太溺爱儿子,导致儿子一身恶习,狂妄堕落。
《骆驼祥子》
刘四爷自私自利,不顾女儿的幸福,在与女儿闹翻后,卖掉车厂,独自享乐。
反抗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