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中考复习
《艾青诗选》
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
壹.名著梳理
贰.专题探究
叁.名著勾连
肆.巩固训练
伍.中考真题
授
课
目
录
名
著
梳
理
壹
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且影响重大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却不流于直露,时有含蓄却不至于晦涩,实践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作
家
作
品
创
作
背
景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
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
收录了诗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
作
品
简
介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收录了诗人在不同年代创作的且具有代表意义的诗歌,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鱼化石》等。
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作
品
主
题
艾青诗歌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是爱国主义。他的诗歌,歌唱太阳的光辉与热烈,歌唱土地的深沉与广博,深沉忧郁地唱出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
内容概括
《艾青诗选》反映了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其诗歌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1.关注苦难大众的命运,挚爱祖国和大地母亲。“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他的很多诗都以土地、乡村、旷野和河流等为中心意象,形成土地意象群,如《吊楼》《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北方》《我爱这土地》《旷野》《农夫》《荒凉》《雾》《村庄》《献给乡村的诗》等。
内容概括
《艾青诗选》反映了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了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其诗歌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2.礼赞光明。“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不息地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是中国光明前途、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含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太阳》《火把》《春》《黎明》《向太阳》《黎明的通知》《野火》《篝火》《给太阳》《吹号者》等都是对光明的颂歌。
3.思考人生。《鱼化石》《礁石》《希望》《盼望》等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哲理。
创
作
阶
段
及
代
表
作
品
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
三十年代
作品风格: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风格凝重、深厚大气,
感情真挚热烈,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
主要意向:“土地”和“太阳(光明)”
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向太阳》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我爱这土地》
四十年代
作品风格:受时代精神的感染,创作发生较大变化,诗风更为直露,
写出了多首歌颂根据地新生活的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乐
观进取、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
代表作品:《黎明的通知》《旷野》《火把》
创
作
阶
段
及
代
表
作
品
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
五十年代
作品风格:基本沿袭延安时期的创作风格,既有歌颂新时代和主旋律
的作品,也有具有象征和行理意味的咏物诗,同时国际题
材的诗作也逐渐增多。
代表作品:《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礁石》
《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
创
作
阶
段
及
代
表
作
品
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七十年代
作品风格:依旧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为主旋律。还有一些哲
理小诗,通过意象反映人生。
代表作品:《鱼化石》《伞》《镜子》《光的赞歌》
艺
术
特
色
1.艾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例如《我爱这土地》,诗人通过“土地”和“鸟”这两个意象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其实就是想表达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
2.艾青的诗歌具有忧郁的诗绪。“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他善于通过对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例如《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倾尽全力“用嘶哑的喉咙”为这片土地歌唱,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其哀歌和赞歌唤起了一代代挣扎于苦难中的人内心的爱和希望。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考。
艺
术
特
色
3.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前期)散文化的自由诗体:明白如话的口语,近乎散文的诗行,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自由体诗的特点非常明显,是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后期)诗句更为整齐,诗情更为深沉,诗意更为警策。
4.艾青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诗歌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例如《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诗人精心选取了“紫蓝的”“青灰的”“绿的”这三种色彩鲜明的形容词,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图画。
专题探究
贰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探究提示: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虽然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阅读诗集,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两个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它们蕴含的感情,领会其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1.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太阳”与“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如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
2.体会意象蕴含的感情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而艾青诗中的这些意象都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都凝聚着对光明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和追求。
(1)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2)太阳: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3)手推车:象征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
(4)礁石:以礁石为喻,写浪打礁石这个画面,对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行赞扬,以积极态度面对一切,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写照。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探究提示: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差里有某种统一。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艾青诗作, 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谈谈你的观点。
1.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艾青诗作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和反复等。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使用反复、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塑造了大堰河——中国母亲的代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再如诗人在《冬天的池沼》中先用了三个具体的意象比喻冬天的池沼像老人的心、眼、头发,最后又用了一个概括性的意象把这个荒凉、没有生气的冬天池沼比成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一个悲哀的老人。比喻不仅准确、形象,而且透射出作者同情一切孤独无助的老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让人读后也产生悲凉之感。
【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2.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艾青前后创作风格变化明显,前期创作的诗歌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艾青的诗歌作品仍是以歌颂光明为主旋律的。这一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3.体会诗歌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阅读时,要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及其选择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去揣摩领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在艾青的创作后期也有不少的哲理诗,如《礁石》《鱼化石》《镜子》等。如《礁石》,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如《鱼化石》,这首诗引发对生命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专题三】举办诗歌朗诵会
探究提示:艾青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藻饰,也较少生硬的欧化句子,其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他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不拘泥于诗歌形式,很少注意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规律与和谐的节奏,非常适合朗诵,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选择的艾青诗作,预先做好朗诵准备,揣摩技巧方法,读出感情和节奏,在小组内朗诵,也可以每组录制一两段朗诵录音,上传到班级群中分享。
1.把握诗歌的节奏。
(1)特点一: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形式,但兼有内在的旋律美。在诗歌形式上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2)特点二:注重语言的口语化,质朴自然,简约明朗。鲜活朴实的口语,力求一种随诗情而产生的“内在旋律美”,与诗行内在节奏、音律与意象相一致和融合的色彩感受,很适合朗诵。
2.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基调。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如艾青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诗中的情感至真至醇、酣畅淋漓。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艾青的散文式的诗句常以长短相间,自由活泼地表现,无拘无束。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名著勾连
叁
家国情怀
《艾青诗选》(诗集)
内容:《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
作品特点:描写多种意象,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作者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
《傅雷家书》(书信集)
内容:傅雷提醒儿子要保持赤子之心,为国争光;告诫儿子时刻以国家和民族荣誉为重。
作品特点:书信的形式,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感情真挚,言辞恳切。
壹
主题勾连
家国情怀
《朝花夕拾》(散文)
内容:范爱农参加辛亥革命,是正直倔强的爱国者;鲁迅弃医从文,以文救国。
作品特点:以回忆性的叙述笔法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批判,力求唤醒麻木的国人。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
作品特点:纪实作品,客观记录红军长征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爱国热情。
壹
主题勾连
贰
人物形象勾连
《艾青诗选》
大堰河:①勤劳、朴素、善良的底层劳动妇女,抚养了艾青。②最终因劳累过度“含泪地去了”。
《骆驼祥子》
祥子:①老实、健壮、善良、淳朴、能吃苦耐劳的人力车夫;②经历“三起三落”后彻底自暴自弃,堕落成为社会垃圾。
老马:①善良感恩,执着要强,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劳动者。②因没钱给小马治病导致小马死亡,自己则孤独凄惨地度过余生。
小福子:①美丽、勤俭、要强的女性形象;②因生活所逼沦为娼妓,最终含恨而死。
《朝花夕拾》
长妈妈:①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②粗俗好事,思想落后,愚昧,迷信。
底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