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中考复习
《水浒传》
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
壹.名著梳理
贰.专题探究
叁.名著勾连
肆.巩固训练
伍.中考真题
授
课
目
录
名著梳理
壹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
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作
家
作
品
创
作
背
景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的宋江等36人的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失败后,英雄们的斗争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
作
品
简
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作为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塑造了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共108位起义英雄形象。
作
品
主
题
它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写了一曲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引发了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人物形象
【宋江】
武器:朴刀
外貌特征: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唇方口正、身躯六尺、刺文双颊、面黑身矮
称号及变化:宋公明(表字公明)、及时雨(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黑宋江、孝义黑三郎(面黑身矮,对家中双亲十分孝敬,且为人仗义疏财)、押司(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呼保义(宋江的自谦说法)
人物评价:
正面: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孝亲敬友、求贤若渴、胸怀宽广、有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
反面:忠君思想严重、奸诈、虚伪、玩弄权术。
经典情节
【宋江】
怒杀阎婆惜
起因
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幸而宋江提前告知才免被捉拿,晁盖等人脱险后派刘唐来给宋江送信。
经过
宋江不慎将刘唐送来的金子和书信落在阎婆惜的住处,阎婆惜发现宋江与梁山泊强贼有来往,欲以此来要挟,宋江不答应将刘唐带来的一百两金子和书信交给阎婆惜,争执中宋江怒杀阎婆惜。
结果
知县派朱仝、雷横二人前来捉拿宋江,朱仝义释宋江,宋江前去投奔柴进。
经典情节
【宋江】
浔阳楼
吟反诗
寻友不得,浔阳楼独赏景
开端
发展
触景生情,题反诗留姓名,“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高潮
黄文炳发现反诗,告知府
结尾
知府捉拿宋江,押送囚牢
宋江:饱读诗书、胸怀大志
人物形象
【鲁智深】
武器:禅杖、戒刀
外貌特征: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 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醋钵儿大小的拳头
称号及变化:鲁达(本名)、鲁提辖(曾在渭州经略府任提辖官)、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长老赐其法名)、花和尚(因背上有锦绣纹身; 虽为和尚却未戒酒戒荤)
人物评价:
正面: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慷慨大方、重义轻财,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反面:急躁鲁莽、脾气火暴。
经典情节
【鲁智深】
拳打镇
关西
地点:潘家酒楼
金氏父女,血泪控诉
开端
发展
地点:鲁家客店
金氏父女,脱离虎口
高潮
地点:郑屠肉铺
痛打郑屠,伸张正义
结尾
地点:渭州南门
丢弃宫职,亡命出走
鲁智深:见义勇为、武艺高强、同情弱小、嫉恶如仇、粗
中有细
经典情节
【鲁智深】
倒拔垂
杨柳
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附近的泼皮听说后来闹事,鲁智深把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泼皮们跪地求饶
起因
结果
树被鲁智深连根拔起
鲁智深:豪放、直率
经过
泼皮们买来酒菜向鲁智深赔礼。正吃得高兴,却听见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相了相树,把树连根拔起
人物形象
【吴用】
武器:铜链、羽扇
外貌特征: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称号:加亮先生、吴学究等
人物评价: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沉着冷静、有领导才能、知人善用。
经典情节
【吴用】
“智”取
生
辰
纲
智用天时
正值酷热时节
智用地利
以黄泥冈做掩护,将杨志等人引入松林
智用矛盾
杨志一行内部矛盾激化,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智用计谋
将药巧妙下在酒里
结果
吴用智取生辰纲
起因
杨志押送生辰纲
开端
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设计诱官军
发展
杨志无奈买酒
人物形象
【林冲】
武器:枪、丈八蛇矛
外貌特征: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称号及变化:林教头(曾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豹子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又唤“小张飞”)
人物评价: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谦虚忍让、重义气、细心、坚忍、善良,前期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后期逐渐刚强,敢于反抗。
经典情节
【林冲】
在沧洲,陆虞候等人设计让林冲看守草料场,后又欲用计置林冲于死地。
起因
开端
陆虞候酒店密谋,李小二听得后告知林冲,林冲识破,买刀寻敌。
结果
林冲怒杀仇敌,后在柴进的周济下雪夜投奔梁山
发展
接管草料场。陆虞候等人决定火烧草料场,欲烧死林冲,恰逢当夜因大雪压倒草厅,林冲无奈而到山神庙安身,躲过一劫。在庙内听得门前三人说话,得知高太尉父子陷害自己的全部内情后,怒火中烧,愤杀差拨、陆谦、富安。
风雪山神庙
人物形象
【武松】
武器:雪花镔铁戒刀
外貌特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胸脯横阔、骨健筋强
称号及变化:武二郎(家中排行第二)、武都头(景阳冈打死猛虎,被任命为步兵都头)、行者(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
人物评价:
正面: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机警、精细、有智谋、疾恶如仇、行侠仗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敢作敢当;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反面:滥杀无辜。
经典情节
【武松】
景阳冈打虎
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
开端
结尾
老虎死
高潮
吊睛白额虎猛扑过来
躺在青石上
打虎
发展
在冈下喝酒
不听酒家劝告
强行上冈
人物形象
【李逵】
武器:双板斧
外貌特征:粗壮黝黑
称号及变化:铁牛、黑旋风(肤色黑如钢铁,板斧抡起来像风轮一般)
人物评价:
正面: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爱憎分明;重情重义、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有孝心和同情心。
反面:脾气火暴、冲动、莽撞、急躁、有勇无谋。
经典情节
【李逵】
真假李逵
李逵回乡接母途中,偶遇假冒自己的李鬼拦路打劫。
起因
结果
李逵杀死李鬼
李逵:重孝道、暴脾气、率直鲁莽
经过
李鬼被打倒后谎称家有老母要奉养,李逵放他一马。后李逵恰巧投宿在李鬼家,发现李鬼夫妇想告发自己赚取官府的赏金。
艺
术
特
色
1.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
(1)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经历来刻画典型性格。
如豹子头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又是习武带兵之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作者赋予他的性格既有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一面,又有骁勇善战、敢作敢为的一面。在封建恶势力的逼迫下,林冲的身份、地位、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促成了他思想和性格的转化,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原先根本不想造反而最后不得不造反的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类人性格各有不同。如王进、林冲、鲁达,都是军官出身,都受高俅的迫害,但各有不同。气质相同的人,同中有异。如李逵、鲁达都鲁莽豪爽。但鲁达粗中有细,李逵则是赤膊上阵,不讲斗争策略,勇往直前。同做一件事,也有不同。如武松和李逵都打老虎,方法各有不同。
(3)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的个性。
作者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了一系列典型的细节。比如,宋江在张横船上躲了半夜,一直到李俊救了他之后才发现“月光明亮”,这一细节说明宋江在张横要杀他的情况下,吓得一直没敢往外看一眼,表现了宋江性格中怯懦的一面。通过这些典型细节的描写,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和真实。
艺
术
特
色
2.结构上,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艺
术
特
色
3.采用古白话的语言来叙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1)语言明快、简练。《水浒传》无论叙述事件还是刻画人物,常常寥寥数语就能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如描写李逵时说“宋江看到一个黑凛凛的大汉”,“黑凛凛”这三个字就把李逵的形象写活了,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
(2)用词生动、准确。《水浒传》用词生动又准确,堪称古典小说语言的典范。例如,小说第三回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当鲁达救了金氏父女,周小二却因受郑屠的吩咐不肯放人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小二爬将起来,一道烟走向店里去躲了”。这里通过使用“大怒”“揸开”“掌”“拳”“打下”等词,把鲁达当时的神态、举止表现得栩栩如生,也使这个形象富有立体感。
(3)语言极富个性化。熟练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水浒传》的语言就极富个性化。比如,李逵没有文化,为人粗鲁,第一次见到宋江时张口就说,“你真的是黑宋江?”在店小二“服务不周”时就骂“我把你这鸟店烧了”。此外,阎婆惜、王婆、潘金莲、潘巧云、押解员董超、薛霸等人的语言也都很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
专题探究
贰
【专题一】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
探究提示:《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精彩篇章,往往集中了很多人物,有着精彩的场面描写,令人难忘。
1.理清水浒传的情节脉络。
序幕(第1回):写108个魔头出世。
开端(第2回):写高俅“乱自上作”,引出王进和九纹龙的故事。
发展(第3~46回):写“官逼民反”。梁山英雄各自不同的道路以及经历和义军小规模的联合。
发展(第47~70回):写梁山义军由小联合到大规模进攻,梁山108位英雄会齐。
高潮(第71~80回):写梁山义军震慑朝廷,英雄排座次,两败童贯,三败高俅。
结局(第81~120回):写梁山义军接受招安。
【专题一】探究《水浒传》中的情节
探究提示:《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像“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精彩篇章,往往集中了很多人物,有着精彩的场面描写,令人难忘。
2.梳理情节发展
《水浒传》情节环环相扣,如描写武松情节就有:①景阳冈武松打虎;②狮子楼斗杀西门庆;③十字坡遇张清;④快活林醉打蒋门神;⑤大闹飞云浦;⑥血溅鸳鸯楼;⑦化身为行者;⑧夜走蜈蚣岭;⑨醉打孔亮;⑩单臂擒方腊; 六和寺武松出家。深入刻画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史。
【专题二】为《水浒传》人物立传
探究提示:《水浒传》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梁山好汉号称“一百单八将”,如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无不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1.《水浒传》之“忠”与“义”
“忠义”是大部分梁山好汉的行事准则。
“忠”就是对朝廷和君王的忠心耿耿,绝不背叛。即使梁山“好汉”的反抗,也是打着“杀尽贪官,报答皇帝”的旗号。他们发动起义与他们的忠义并不矛盾,“官逼民反”是他们造反的根本原因。正如金圣叹所说的“乱自上作”,正因为官府和豪绅的欺人太甚,他们才陆续走上梁山。
“义”表现为“见义勇为”和“江湖义气”。梁山“好汉”每打到一处,总是开仓济贫,所以起义军受到人们的喜爱,水浒英雄的故事历代传颂。
【专题二】为《水浒传》人物立传
探究提示:《水浒传》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梁山好汉号称“一百单八将”,如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无不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2.求同存异识人物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是大多具有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的特点。而在细微之处又各具特色、富有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再如林冲和武松,同是小说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又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武松则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因此,他不仅收拾了要害死他的差人,还血洗鸳鸯楼,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专题三】分析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探究提示:《水浒传》是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写成的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井然有序,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1.小说结构
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很有特点。《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四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2.人物刻画
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人物个性;把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和经历来刻画其典型性格。
3.语言特点
语言主要是北方方言,特别是山东一带的方言。如:“俺”“爹”“仁兄”“贤妹”,又如“洒家”“那厮”“盘缠”,这些称谓和词语就充满生活味道,有些词语至今还用,有些词语至今虽少见,但也通俗易懂。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有很强的表现力。
4.故事情节
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推进故事情节,展现人物人生轨迹的重大变化。
名著勾连
叁
挥洒英雄豪情
《水浒传》
草莽英雄:鲁智深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打出了人间正气;林教头奋起反抗,手刃陆谦、富安、差拨三个不义之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无产阶级英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保尔坚贞不屈,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保尔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有崇高信仰;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保尔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有着钢铁般的顽强意志。
《西游记》
传奇性的英雄:在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勇往直前,斩妖除魔,一心一意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红星照耀中国》
革命英雄:毛泽东参加革命,领导学生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前往北京,组织反军阀运动;在长沙领导秋收起义;遭遇逮捕,险被枪杀,死里逃生,安全走到农民赤卫队里去。毛泽东对社会黑暗势力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有着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
壹
人物形象
贰
主题勾连
《水浒传》
梁山好汉两次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李逵元夜闹东京。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等革命家带领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无所畏惧
贰
手法勾连
《水浒传》
鲁达、李逵都鲁莽豪爽,但鲁达粗中有细,李逵莽撞粗鲁。
《昆虫记》
有的用同一种昆虫雌雄、长幼间进行对比,有的用同一科、属的昆虫进行对比,有的用相同习惯或生活方式、体貌特征的昆虫进行对比。
对比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