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考名著复习)昆虫记——一虫一世界,一书一史诗(上)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中考名著复习)昆虫记——一虫一世界,一书一史诗(上)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4: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中考复习
《昆虫记》
一虫一世界,一书一史诗
壹.名著梳理
贰.专题探究
叁.名著勾连
肆.巩固训练
伍.中考真题




名著梳理

法布尔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专为“虫子”写出了十卷本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书中真实地记录了100多种昆虫的形态、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86岁。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称为“昆虫的史诗”。书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为了揭开这些奥秘,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一步一步地逼近真相。每个奥秘的揭开过程都充满了曲折和反复。




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内容概括
内容概括
卷二
荒石园
卷一
圣甲虫
登旺杜蜂
卷三
肉体食粮与精神食粮
三种垒筑蜂
戳一下变形论
卷四
千条理论说道不如一个事实
天牛吃路
不同技艺的由来
天牛
螳螂
《昆虫记》
书籍大纲
食尸虫
卷五
埋粪虫与环境卫生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卵的遭遇
螳螂猎食
昆虫睡姿辨
内容概括
卷八
丁香小教堂
隧蜂
卷七
装死
白蝎“自杀”捉灯有感
坚果象
大孔雀蛾的晚会
松毛虫
菜青虫
胭脂虫
《昆虫记》
书籍大纲
卷六
西绪福斯虫与父性本能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绿螽斯
蟋蟀出世记
意大利蟋蟀
结串而行的松毛虫
卷十
萤火虫备餐
对付菜青虫
说反常
金布甲的婚俗
童年忆事
卷九
我的小桌
朗格多克蝎的婚恋和家庭
胭脂虫
昆虫介绍
昆虫介绍
(一)
1.地下“潜伏”四年,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2.蝉脱壳前后的模样大相径庭。
1.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2.老虎钳宛如手臂内弯,夹紧猎物。
垂直悬吊着,头冲下
在夜间举行婚礼
有漂亮
的触角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灰蝗虫
螳螂
昆虫介绍
昆虫介绍
(二)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
1.争夺牛粪;
2.为幼虫准备梨形粪球。
一旦有孕后,雌金步甲会将雄金步甲吃掉
小头,大嘴,身着缀有褐色斑点的灰衣裳,长有扁平鞘翅,尾跟有两个大黑痣,身材矮粗
发声方法简单:用手捏住它,并稍稍触动即可
蟋蟀
豌豆象
鳃角金龟
金步甲
圣甲虫
昆虫介绍
昆虫介绍
(三)
1.为了表达生活的欢乐,在屁股上挂上一只小小的灯笼;
2.最小的食肉动物;
3.从出生到寿终正寝,一直在发光。
1.在小石块下艰难生活;
2.螫针从背部伸出来攻击
为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四月,从挖土方的工人变成了采花工
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萤火虫
隧蜂
切叶蜂
食粪虫
朗格多克蝎
昆虫形象
红蚂蚁
特点习性:
红蚂蚁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 为了生存,只好去掠夺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这些被占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红蚂蚁从原路返回靠的是视力,可它的视力非常狭窄,因此还要靠极强的记忆力。
阅读感悟:
大自然生存竞争的法则是残酷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昆虫形象

特点习性:
蝉,由卵在地下变成小虫,4年后尾部吐出液体护住洞壁,爬上地面。蝉初脱壳,除胸部呈褐色外,全身呈浅绿色,有白斑,几小时后体色变得越来越黑。 喜干燥,剥树皮饮树汁,爱鸣叫,体液充沛,可用于自卫。
阅读感悟:
蝉的幼虫在地洞待四年,才能出来爬到树上变成蝉,可见它的耐心与韧性。它迎着阳光歌唱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蝉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
昆虫形象
螳螂
特点习性:
螳螂体型矫健、体色淡绿,绿翼宽阔薄透且修长,胸前有一对捕捉器,小嘴尖尖,脖颈柔软,头部可旋转自如。 嗜肉,喜吃活食。 雌雄交配后,雌螳螂会因饥饿将雄螳螂吃掉,以便能产生饱满的卵,育出健壮的后代。每只雌螳螂可产4至5个卵鞘,第二年夏天孵化。经蜕皮3至12次后,才变为成虫。
阅读感悟:
螳螂捕食猎物遇到对手时,会利用心理战术,靠气势压倒对方,看来在动物的身上也不乏智慧。
昆虫形象
蝗虫
特点习性:
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发达,善跳跃,多群居, 它们通常选择土质坚硬、有湿度、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产卵,而且常大批集中产卵。体表有坚硬外骨骼,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散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多次蜕皮。
阅读感悟:
螳螂捕食猎物遇到对手时,会利用心理战术,靠气势压倒对方,看来在动物的身上也不乏智慧。
昆虫形象
蟋蟀
特点习性:
居住在灌木、草丛中有倾斜度的“隧道”里,爱夜间活动,生性孤僻,一般绝不和别的蟋蟀住一起。 繁殖交配,不是通过彼此“恋爱”完成的,而是雄蟋蟀之间进行异常激烈的斗争,胜利者才可以拥有配偶。不在家里演奏,在门口和阳光下欢唱,响亮的鸣叫声只有雄性蟋蟀才能发出,雌性蟋蟀没有发声的能力。
阅读感悟:
选择巢穴讲究,挖掘巢穴技术高超,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让人敬佩。
昆虫形象
大孔雀蝶
特点习性:
身附栗色短绒毛,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中间有一个圆形斑点。昼伏夜出,嗅觉敏锐,典型的禁食者。雄大孔雀蝶寿命只有三四天,雌大孔雀蝶也大约只有七八天,它们只为一个任务而生——繁殖后代。 存活时间刚好就是交配所需的时间,如果雄大孔雀蝶在有限的生命期限中找不到配偶,只能默默死去。雌性大孔雀蝶能在夜晚引来远处的雄性大孔雀蝶。
阅读感悟:
生命短暂,要多做有意义的事。
昆虫形象
菜豆象
特点习性:
棕红脑袋,有大颚。 爱吃豆类,胃口大,贪吃无度, 贪婪、随性。 菜豆象是多种菜豆和其他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在豆粒内蛀食,能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阅读感悟:
不吃新鲜菜豆,而吃干菜豆。 一粒菜豆里面能住下二十多只菜豆象,菜豆象只要吃起菜豆来就把里面的豆粒都吃完,可见其胃口极大,贪婪至极。
昆虫形象
绿蝈蝈
特点习性:
全身淡绿,体侧有两条白饰带。有下颚和利爪, 常将吃到嘴里的臭树叶吐出到自己身上,以防止其他食肉动物的吞食。嗜肉,善捕蝉。同类相残,凶猛凌厉, 雌虫较雄虫大。头尖,呈圆锥形,触角短,基部有明显复眼。 后足发达,善于跳跃,飞时可发出“札札”声。如用手握住两条后足可上下跳动, 咀嚼式口器,营养成分丰富。
阅读感悟:
原来昆虫也吃肉。
作品意义
昆虫记
在昆虫身上倾注深刻的人文关怀
对人类生存状态、
价值观念的思索
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与死亡
法布尔严谨的实验方法、活泼生动的文字记录
妙趣横生的昆虫世界
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1.以人性观照虫性,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作者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的生活,以人性观照虫性,使笔下的昆虫具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独特灵性,如作者以“可怜天下父母心”去歌颂被管虫的母爱。同时,作者又以虫性反观社会和人生,他对昆虫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等描写,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如由团结和平的松毛虫想到了人类的私有财产和斗争等。
2.大量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书中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昆虫人一般的灵性,如小甲虫“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为了突出各种昆虫的异同之处,法布尔还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在不断地对比中,各种昆虫的独特性得到了彰显。如《绿蝈蝈》一文中,有蝈蝈与蝉叫声的对比、蝈蝈与鹰捕食方面的对比、蝈蝈与螳螂食性的对比。




3.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情趣。《昆虫记》语言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杨柳天牛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石蚕的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就像是它的潜水艇。
4.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这是第一部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虫的本能习性的著作;同时,这又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一部昆虫学著作。书中,法布尔运用文学手段介绍科学知识,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阅读感受
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使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如“一小块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 (第六卷《意大利蟋蟀》)告诉我们万物平等,生命可贵,应当珍惜生命,敬畏自然,不要肆意残杀野生动物,使环境遭受破坏。
专题探究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1.总结作者的观察经验。
实验观察法(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观察蜜蜂,精心设计了“把它们装在纸袋里走了二里半路才把它们放出来”的实验,在实验中得出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一结论。此外,还有感官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法布尔观察昆虫的角度有观察昆虫的外形、捕食习惯、身体结构、居住环境等。
2.感悟作者的观察精神。
法布尔用田野实验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昆虫,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从中我们能感悟到法布尔的观察精神:既有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也有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不畏艰险,细致严谨的精神。
【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
3.把握昆虫特点。
螳螂(美丽的“杀手”):善用心理战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生性孤僻,善鸣好斗,对外界环境极其警觉。
蝉(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从虫卵到幼虫得潜藏4年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
《昆虫记》中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法布尔虽然进行多次试验,但并没有找到结果,敢于如实反映,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法布尔对大孔雀蝶进行多次试验,即使试验有很大的阻碍,仍然想尽办法,这是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法布尔在实验时做好充分准备,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调整,这是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1.科学性和文学性。
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
2.写作手法。
①擅长运用拟人手法。如写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等;
②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特征。如写蝉的地穴表面,拿它与金蜣的巢相比;
③用细节描写把事物写生动、具体。如书中大量的动作描写等。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3.语言特色。
既有科普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又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读起来情趣盎然。如写水甲虫受骗后“懊恼沮丧的神情”,写石蚕的小鞘能帮助其在水里自由地升降,就像它的潜水艇。
【专题四】以虫性反观人性
虫性光辉
母爱:
①象态橡栗象在产卵时,会贴心地将下一代安放在橡粟底部,给它们提供充足美味的食粮。
②朗格多克蝎的母蝎在小蝎子出生时会小心翼翼地挑破卵的薄膜,在其快速成长的一两周内,愿意不吃不喝守护。
夫妻之情:
米诺多蒂菲夫妻分工明确。妻子负责挖掘,丈夫负责清理浮土;妻子为孩子制作可口的“面包”,丈夫负责运送原料。明确分工,无私奉献,成就彼此。
家族之情:
隧蜂的家风文明,分工明确。隧蜂外婆即使退休了,也在为家族的安全出着一份力。
名著勾连

人物形象勾连
《昆虫记》
法布尔:具有探究精神,有严密求证的科学态度,结合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案例,体会其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海底两万里》
阿龙纳斯:热爱科学考察事业,乐于探究,有探索精神。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宁肯牺牲自由,留在“诺第留斯号”上,乐于接受尼摩船长的邀请去海底探索。
尼摩船长: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
科学探究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