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中考名著复习)《西游记》——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上)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03(中考名著复习)《西游记》——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上)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4:5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中考复习《西游记》
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壹.名著梳理
贰.专题探究
叁.名著勾连
肆.巩固训练
伍.中考真题




名著梳理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小说家。
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也擅长绘画、书法等,多才多艺。但他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二十八年迁居南京,以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吴承恩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了这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西行”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形象。
2.热情歌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3.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战胜黑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4.赞扬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取经路线图
【西天取经路线图】
流沙河
沙悟净
火焰山
三调芭蕉扇
小雷音寺
黄眉大王
麒麟山獬豸洞
计盗紫金铃
盘丝洞、黄花观
蜈蚣精、蜘蛛精
通天河
老鼋
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西牛贺洲
四圣试禅心
三打白骨精
火云洞
大战红孩儿
西梁女国
女儿国国王
白虎岭
长安
五行山
蛇盘山鹰愁涧
高老庄
唐太宗李世民
齐天大圣孙悟空
白龙马
计收猪八戒
狮驼洞
青毛狮子精、白象精、大鹏精
灵山雷音寺
如来佛祖、阿傩、伽叶




1.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降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境、奇人、奇事熔于一炉,构筑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
2.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如“四圣试禅心”中对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和贪财好色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3.语言诙谐幽默、明快流畅、极富个性化。如第四十二回写悟空去问观音借净瓶时,观音要他“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作当”,悟空只是不肯,观音就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这“一毛不拔”就是顺手点缀的“趣话”,增加了幽默效果。




【唐僧】
相貌特征:
法器:
技能:
宝物:
称号变化:金蝉子(做佛祖座下弟子时的法号)→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岁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旃檀功德佛(佛祖册封)
相貌轩昂、丰姿英伟
九环锡杖
紧箍咒
锦襕异宝佛袈裟
人物评价:
正面:
反面: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四圣试禅心、唐长老不贪富贵)、慈悲善良。
偶有迂腐、是非不分(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大师兄)】
相貌特征:
武器:
技能:
称号变化:石猴(出生时)→美猴王(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群猴称之为“美猴王”)→孙悟空(学艺时菩提祖师所取)→弼马温(天界所封官职)→齐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认)→孙行者(唐僧所取)→斗战胜佛(佛祖册封)
毛脸雷公嘴、孤拐面、头戴金箍、一身黄毛
如意金箍棒   
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
人物评价:
正面:爱憎分明、勇敢机智(三调芭蕉扇)、疾恶如仇(三打白
骨精)、英勇无畏、忠诚不贰、好胜心强。 
反面:脾气暴躁、鲁莽冲动(大闹五庄观)、 喜欢“戴高帽”。




【孙悟空(大师兄)】
三性分析:
兽性: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
好动的习性。
神性: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
人性: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
身为父”等。
形象意义:寄托了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
自然灾害的愿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
斗争意识。




【猪八戒(二师兄)】
相貌特征:
武器:
技能:
称号变化:天蓬元帅(在天宫掌管天河兵马的官职)→猪刚鬣(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猪悟能(菩萨给其摩顶受戒起的法名)→猪八戒(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僧起的别名)→ (佛祖册封)
猪头人身、黑脸短毛、长喙大耳、身粗肚大、呆头呆脑
九齿钉耙
三十六变
人物评价:
正面:忠勇善良、憨厚淳朴、聪明机智(义激美猴王)、
知错就改、勇猛不屈(大战流沙河)。
反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婪自私、爱搬弄是非、爱占
小便宜、爱说谎、贪恋女色(高老庄招亲)、
四圣试禅心。




【猪八戒(二师兄)】
三性分析:
兽性:嘴脸与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
神性: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
人性: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
嚷嚷要“散伙”等。
形象意义:是对现实中小生产者落后意识的善意批评。




【沙僧(三师弟)】
相貌特征:
武器:
技能:
称号变化:卷帘大将(在天庭时的官职)→沙悟净(观音点化后所赐法号)→沙僧(唐僧见他落发后的模样颇有和尚之风,因此给他取了别名“沙和尚”,简称“沙僧”)→金身罗汉(佛祖册封)
红焰发、不黑不青蓝靛脸、脖戴九个骷髅
降妖宝杖
禅杖36变
人物评价:
正面:忠厚诚恳、意志坚定、任劳任怨(取经路上负责挑担)、
正直无私、忠心不贰(真沙僧怒打假悟净)。
反面:缺乏主见、逆来顺受




【白龙马(敖烈—玉龙三太子)】
相貌特征:
武器:
称号变化: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忤逆父王,获死罪。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得免于死,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后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龙舒利爪,须垂白玉线,须下明珠喷彩雾,浑身雪白,没有杂色毛。
宝剑
人物评价:
忠诚、沉稳、机智、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双战黄袍怪)
专题探究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带着仙酒,返回花果山
被擒后投进八卦炉,炼成火眼金睛
力战天兵天将
大闹瑶池
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祖
孙悟空与佛祖打赌
孙悟空管理蟠桃园,王母娘娘设蟠桃宴没有请他
孙悟空失败,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
力敌天神
与佛斗法
大闹天宫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五至七回)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人变成一母三女,妇人打算将三个女儿“真真”“爱爱”“怜怜”嫁给唐僧师徒,试探他们取经的决心。
唐僧、悟空、沙僧三人均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于富贵和美色。
四圣试禅心
猪八戒贪心不足想要娶三个女儿,结果被菩萨吊在树上。
(第二十三回)
起因
经过
结果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万寿山五庄观
道童清风、明月找唐僧理论,言语冲突;悟空气恼,怒推人参果树,果树被毁;镇元大仙回观用袖里乾坤神通两次擒住师徒四人;大仙两打唐僧、一下油锅,悟空皆代师受刑;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玉净瓶洒甘露救活果树。
大闹五庄观
镇元大仙开“人参果会”,与悟空结为兄弟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
唐僧肉眼凡胎不食人参果,八戒嘴馋怂恿悟空偷果,因不识果性掉落地上一枚,又偷食三枚
地点
经过
结果
起因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白骨精为图长生不老,欲吃唐僧肉
一变月貌花容的女儿:被赶回来的孙悟空发现,一棒打死,白骨精化风逃走。
二变老妇人:孙悟空要打时,白骨精化去元神,又逃掉了。
三变老翁:孙悟空定住白骨精的元神将其打死。
三打白骨精
唐僧不识妖怪,听信八戒谗言,错逐悟空,自己又被妖怪拿住。幸得八戒经白龙马劝说,义激悟空救出师父,师徒言归于好。
(第二十七回)
起因
经过
结果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红孩儿用苦肉计纵风掳走唐僧
一战红孩儿:红孩儿不敌悟空、八戒,最后用三昧真火烧退二人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四十至四十二回)
二战红孩儿:悟空请来东海龙王,火势更旺,悟空受重伤
三战红孩儿:八戒南海搬救兵受骗被捉,悟空变牛魔王入洞被识破,去南海请观世音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昴日星官治好悟空、八戒之伤,杀死了蝎子精,师徒四人继续西行。
昴日星官降妖
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腹痛怀胎,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降服而生恨,不愿出借,悟空让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时,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智取落胎泉水
女王欲召唐僧为夫,唐僧假意应承,打算换取通关文牒后再行脱身,结果在出城为三位徒弟送行时被蝎子精弄阵旋风摄走。
女儿国智取关文
女儿国遇难
(第五十三回)
悟空八戒前来搭救,皆被蝎子精蜇伤。
蝎精淫戏唐僧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悟空为救师父打杀了一群强盗,第三次被唐僧逐走,跑到南海向观音菩萨诉苦。六耳猕猴趁机假扮悟空打伤了唐僧,并抢走行李
真假美猴王
如来辨真假,金钵擒六耳;悟空一棒打死六耳猕猴。观音送悟空回归唐僧身边
起因
结果
经过
(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
花果山大战,沙僧难辨真假;落伽山大战,观音紧箍咒难辨真假;南天门大战,众神难辨、照妖镜失效;唐僧面前大战,紧箍咒难辨真假;冥王府大战,判官无名可考,谛听辨出真假,不敢言说
沙僧前往花果山,假悟空欲令假唐僧取经;沙僧求助观世音,真假猴王终相见
真假猴王大战,众人难辨真假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重点情节
一调芭蕉扇
三调芭蕉扇
二调芭蕉扇
师徒四人西行至火焰山,难以通行,从樵夫处得知罗刹女有一宝扇可熄灭火焰
大圣攀亲,罗刹女恼怒大圣害儿子被观音收伏;罗刹女大战不敌,芭蕉扇扇飞孙悟空;灵吉菩萨处借得定风丹,行者再战罗刹女;悟空变作虫子入罗刹女腹中,借得假扇
悟空七七四十九扇扇灭火焰
起因
结果
经过
三调芭蕉扇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
悟空认亲牛魔王,牛魔王怒斥悟空;悟空尾随牛魔王赴宴,偷得辟水金睛兽;悟空假扮牛魔王,巧语骗得真扇;牛魔王假扮八戒,巧计夺回芭蕉扇
八戒打死玉面公主,牛魔王败走芭蕉洞;众神围攻牛魔王,牛魔王终被擒;铁扇公主为救夫君,主动交出芭蕉扇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
三次离师,体现了孙悟空的成长
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
第一次
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
第二次
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将他赶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
第三次
【专题二】孙悟空反抗精神的体现
1.除妖降怪,反对不公。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
2.藐视权威,勇于反抗。孙悟空大闹天宫,嘲讽指责诸神,如指责太上老君“老官着实无礼”;骂如来佛祖“妖精的外甥”等。
3.有选择地从师命,反抗不合理的权威。如“三打白骨精”。
【专题三】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成因
1.明代新兴市民阶层壮大,主体意识觉醒。
2.受明代进步思想家影响,反抗精神日益凸显。
3.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对传统人格的反思与批判。
名著勾连

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人物勾连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往神父家的面团上撒烟灰
《简·爱》:简·爱反抗表哥和舅妈的欺侮,与校长对抗。
《水浒传》:李逵扯诏骂钦差。
《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憎恨殖民统治,帮助受到压迫的穷人。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以及书中其他的红军将领,他们在“红色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努力。
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情节勾连
《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的十次遇险。
《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主题勾连
《西游记》:唐僧的信仰是主动地寻求皈依,追求的是灵魂层面的满足,代表的是“慧”。孙悟空的信仰是质疑之后的笃信,追求的是对于内心困惑的平复,代表的是“智”。猪八戒的信仰是世俗的,追求的是信仰带来的好处,代表的是“利”。而沙和尚的信仰则是苦行憎式的,追求的是信仰给予的修为和宁静,代表的是“德”。他们的信仰归结到一起,就是到西天求取真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坚定人生信仰
《简·爱》:简·爱虽然一生坎坷,但她追求个性自由,维护自身独立人格,信奉人生而平等。

主题勾连
《红星照耀中国》:红军战士的信仰是全中国解放,他们在信仰的支撑下不惧艰险挺进大西北,保留革命火种,让红星在中国大地上闪耀。
坚定人生信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他在信仰的激励下参加革命与建设,同病魔抗争,成为钢铁战士。
《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信仰的是民主和自由。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做正义的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