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习作准备单,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种家乡风俗进行具体了解,通过访谈、查阅资料、亲身体验、拍摄照片或视频等方式,搜集整理有关素材。(重点)
2.能够通过编列提纲、借鉴范例,以说明、记叙和描写等多种方法,有重点地写好家乡风俗的特点。(重点)
3.能够通过相互交流与分享,感受家乡风俗特点,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难点)
教学过程
一、作前交流,揭示任务
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个单元,我们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感受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出示一组图片,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习俗,自己家乡是否有这样的习俗。
3. 借助习作准备单,交流课前了解的家乡习俗:
我是家乡风俗代言人。
我了解的家乡风俗是__________
我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了解了这种习俗:
亲身体验【 】 访谈长辈【 】 查阅资料【 】 拍照片和视频【 】
我了解到了这种习俗的来历和寓意:__________
我参加这个习俗活动,感受最深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单元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某种风俗,然后举办一期家乡风俗主题展。
二、指导写法,明确要求
1.阅读教材课文页,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本次习作,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亲身经历。
(2)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人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3)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4)不管是哪一种写法,都强调了要“突出重点”。
2.呈现课内外范例,具体指导习作方法
(1)课文《北京的春节》与《腊八粥》分别侧重哪种写法?
(2)可以像《北京的春节》这样介绍风俗(读一读语段),运用的主要是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像《腊八粥》这样描写亲身经历(读一读语段),运用的主要是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3)同样是写腊八粥,《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写法和语言有什么不同呢?(一个介绍风俗,是说明性语言;一个写感受,是描写性语言)
(4)介绍时也可以穿插描写,读一读《北京的春节》中的语段;介绍时可以穿插故事或传说,读一读《藏戏》中的语段;写亲身经历可以穿插介绍风俗,读一读学生习作片段。
(5)阅读两篇学生优秀习作,比较不同的写法:
《西施豆腐》:介绍风俗,重点介绍了西施豆腐的来历和做法。
《清明粿》:写亲身经历,重点记叙了奶奶如何教“我”做清明粿。
三、编列提纲,明确主次
1.习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明确写作的内容、顺序以及重点。列提纲,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可以用表格列提纲,以《北京的春节》为例。
也可以用结构图列提纲,以《腊八粥》《藏戏》为例。
2.以包饺子为例,讨论如何确定写作内容的主次和重点。
(1)可以写什么?包饺子习俗是怎么来的、饺子的用料有什么讲究、包饺子的步骤与方法、煮饺子的方法、过年一家人吃饺子的情景。
(2)重点如何确定?习作的重点,要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来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写过年包饺子的经历和体验,你对包饺子的过程体验比较深刻,那么就重点写包饺子的过程;如果吃饺子的情景特别有情趣,那么也可以重点写吃饺子。
3.学生自主列提纲,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列好后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提纲进行点评。点评关注:一是内容是否列清楚了;二是重点是否明确了。
四、自主习作,个别指导
五、习作讲评,修改完善
1.习作评改重点关注
(1)习作是否突出了重点?
(2)重点部分是否把风俗介绍清楚了?或者把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具体了?
(3)介绍说明的时候,是否适当穿插了记叙和描写?或者记叙描写的时候,是否适当穿插了介绍说明?
2.点评一篇问题比较明显的习作(最好从本班学生习作中选择,课件中的习作仅供参考)
3.欣赏几篇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换成本班学生习作,课件中的习作供参考)
《闹灶火》: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把体验到的闹灶火的热闹、喜庆的场面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家乡的婚礼》(节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把体验风俗活动的经历写得具体生动;同时又穿插了风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