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奥秘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奥秘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19 12: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奥秘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学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往往需要借助实验观测的事实对假设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
B.制陶、冶金及酿酒的过程中,一定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随着先进仪器的不断使用,研究化学已不再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
D.模型研究对科学家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有重要意义
2.已知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金属锂的密度是、煤油的密度是,下列有关金属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
B.在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投入金属锂,金属锂在水层和煤油界面处发生反应
C.金属锂可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
D.金属锂与金属钠的性质有相似又有不同,体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的应用
3.为延缓全球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已成为当今化学的前沿技术。下列捕获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其原子利用率没能达到100%的是
A.
B.
C.
D.nCO2+n
4.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反应:,已知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的化合价为),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不存在共价键
B.在此反应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转移电子
D.由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
5.有一种分子(分子式为),该分子过去只是在星际空间被探测到,现在一个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这种稳定的分子。该分子也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含碳的分子如何在太空中形成,刚接触到这个分子时,有人认为是a、b两种结构中的某一种(如图所示),如果取其样品继续研究,你认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a、b分子属于同分异构体
②若用(D即)示踪,燃烧后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2O、D2O和HDO,可推测应为b
③a、b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及加聚反应
④a、b中的所有原子都应处于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纳米电子学材料—石墨炔,图丁为石墨炔的结构片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分子中的6个溴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丙的二氯代物有2种
C.丙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石墨炔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7.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和都难溶于水 也难溶于水
B. Si与高温时反应,S与加热能反应 P与在高温时能反应
C.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D. HCl在时分解,HI在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A.A B.B C.C D.D
8.铷是第5周期第ⅠA元素,关于铷元素性质推测不正确的是
A.投入水中会发生爆炸式反应 B.铷是一种强还原剂,铷离子很稳定
C.铷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复杂的氧化物 D.铷的金属性比钾弱
9.镭(R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7 周期第ⅡA 族,下列关于镭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测错误的是
A.单质镭与水反应速率比镁更慢 B.氯化镭的化学式为 RaCl2
C.镭的原子半径比锶的大 D.氢氧化镭的碱性比氢氧化钡强
10.我国新报道的高温超导材料中,铊(Tl)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已知铊与铝同主族,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则下列关于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铊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铝元素的原子半径
B.铊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1
C.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Tl(OH)3
D.铊在空气中表面不易被氧化
11.钯的配合物离子可催化合成,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反应中间体
B.催化合成总反应为
C.反应过程中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D.存在反应
1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
D.用中文“”(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13.牛津大学与IBM苏黎世研究中心首次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分子甲及反应中间体乙、丙进行高分辨率的探测成像,并利用单原子操纵技术对其进行原子尺度的操作,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逐步切断基团,最终成功合成了2019年度明星分子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分子含有6个手性碳原子
B.反应中间体乙、丙都是碳的氧化物
C.丁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甲生成丁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4.科学家发现的C60是一种新型分子,它具有空心、类似于足球的结构。最近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N60”,它与C60的结构相似,在高温或机械撞击时,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下列关于N60的说法正确的( )
A.N60是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心球状结构,是一种分子晶体
B.N60和14N都是氮的同位素
C.N60与NO2互为同素异形体
D.N60不可能成为很好的火箭燃料
15.氮气在高压下可以得到高聚氮,该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延伸成立体网状结构。已知其中N—N键能160kJ/mol,而N≡N键能942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B.高聚氮晶体中,氮原子数与氮氮单键数目之比为1:3
C.高聚氮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D.高聚氮可能用作炸药或者高能材料
二、填空题
16.按要求填空。
(1)现有以下物质:①溶液 ②固体 ③蔗糖 ④石墨 ⑤熔融 ⑥液态醋酸 ⑦氨水 ⑧液态氨
上述状态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有 (填序号,下同),非电解质 。
(2)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该氯化物中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核素R原子符号为 。
(3)同温同压下,a L气体和b L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 L气体Z,若,Z的分子式为 (用X、Y来表示)。
(4)把和混合物溶于水制成溶液,测得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取上述等质量混合物加热灼烧后至质量不变,所得固体质量为 克。
(5)碘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途径Ⅱ的化学方程式 ,向含淀粉碘化钾溶液慢慢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到现象是 。
17.Ⅰ.下列几组物质中:①和,②金刚石和,③和,④和,⑤和,⑥T和D,⑦氯气和液氯,⑧和
(1)互为同位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Ⅱ. 有以下物质:①石墨 ②铁 ③蔗糖 ④一氧化碳 ⑤氯化铁固体
⑥碳酸氢钠固体 ⑦氢氧化钡溶液 ⑧纯醋酸 ⑨熔融氯化钠 ⑩液态氯化氢 硫酸氢钠
(4)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5)以上物质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6)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 ;
(7)写出用⑤的饱和溶液制备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三、解答题
18.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_______(填字母)。
A.轨道上有3个电子
B.第三电子层轨道有三个空间伸展方向
C.电子云有3个空间伸展方向
D.第三电子层沿x轴方向伸展的p轨道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种。
(3)短周期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
(4)铜的原子序数是29,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
(5)元素的电负性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性质。表中给出了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B C F H N O P K
电负性 1.5 2.0 1.5 2.5 3.0 4.0 2.1 1.2 3.0 0.9 3.5 2.1 0.8 1.8
已知: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一般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一般形成共价键。
①请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显正价的元素(填元素符号):: 、: 。
②表中符合“对角线规则”的元素有和、B和,它们的性质分别有一定的相似性,写出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9.请回答下列问题。
I.有几种元素的微粒核外电子排布式均为,下列问题其中:
(1)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2)某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3)某微粒氧化性很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很强,且该微粒对应的元素原子有一个单电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4)某微粒还原性虽弱,但失去电子后氧化性强,且该微粒对应的元素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达稳定结构,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II.一种新型漂白剂(结构如下)可用于漂白羊毛等,其中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X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单电子,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5)写出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6)写出W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7)Y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种,占据的原子轨道有 个。
(8)W、X、Y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设计并进行实验再从实验数据或现象中得出假说:通过实验或理论证明假说正确与否,A正确;
B.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会离开实验,C错误;
D.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Li与Na是题意主族元素,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由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锂是活泼金属,自然界中不存在锂单质,A正确;
B.由金属锂、煤油及水的密度可知:在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投入金属锂,煤油在上层,水在下层,金属锂会浮在煤油液面上而不能和水发生反应,B错误;
C.根据金属锂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相似可知,金属锂能与氧气、氯气、盐酸发生反应,C正确;
D.锂与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所以金属锂与金属钠化学性质相似,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锂与金属钠化学性质又有不同,可以用分类法和比较法来研究二者性质的异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C
【分析】化合反应、加聚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进入所需产物中,原子利用率为100%,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A错误;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B错误;
C.该反应产物有两种,原子利用率小于100%,C正确;
D.该反应为加聚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D错误;
故答案选C。
4.C
【详解】A.在中,与间存在离子键,中氧原子间存在共价键,,A错误;
B.由失去1个电子,为还原剂,由得到1个电子,为氧化剂,B错误;
C.中Pt为+5价,F为-1价,每生成,转移1mol电子,C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b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①正确;
a、b分子中的H原子都是等效H原子,不能推测出结构,②错误;
a、b分子含双键,均可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③正确;
a、b分子均为平面结构,④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苯环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溴原子取代苯分子中原子生成甲,则甲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A正确;
B.丙的二氯代物有邻间对共3种,故B错误;
C.丙中含有碳碳三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石墨炔中只含元素,中也只含元素,二者均为单质,但结构不同,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答案选B。
7.C
【详解】A. 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和都难溶于水,Sr与Ca、Ba位于同一主族,则SrCO3也难溶于水,故A正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越易反应,非金属性S > P > Si,则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故B正确;
C.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Pb不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所以Pb不能作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
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 > Br > 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Cl > HBr > HI,则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D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金属性Rb>Na,则Rb与水反应比Na更剧烈,会发生爆炸式反应,故A正确;
B.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Rb的还原性大于Na,则简单铷离子氧化性很弱,所以其简单离子很稳定,不易被还原,故B正确;
C.铷的金属性大于钠,钠与氧气反应可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所以Rb与O2反应更加剧烈,可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等复杂的氧化物,故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Rb>K,故D错误;
故选:D。
9.A
【详解】A.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Ra>Mg,所以单质镭与水反应速率比镁更快,A错误;
B.Ra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因此可形成+2价的金属氯化物RaCl2,B正确;
C.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锶的第5周期第IIA元素,Re是第7 周期第ⅡA 族元素,则镭的原子半径比锶的大,C正确;
D.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该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Ra>Ba,所以碱性:Ra(OH)2>Ba(OH)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0.D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铊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铝元素的原子半径,故A正确;
B.铊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1,核电荷数为81,则铊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1,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相同,铝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价,则铊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Tl(OH)3,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则铊单质的还原性强于铝单质,在空气中表面易被氧化,故D错误;
故选D。
11.C
【分析】催化合成H2O2,是催化剂,和Pd是反应的中间体,总反应为。
【详解】A.由图可知,钯的配合物离子先与氢气生成Pd,Pd继续与O2和Cl-反应生成,再与HCl生成H2O2,所以是反应中间体,故A正确;
B.结合题意,由图可知发生的总反应为:,故B正确;
C.中Pd形成6个键,可以看出Pd的成键数目由4变为6再变为4,依次循环,故C错误;
D.在流程中存在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掌握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原理等,明确化学反应是解题关键。
12.C
【详解】A.C、N、O属于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原子序数C<N<O,非金属性O>N>C,C、Si属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原子序数C<Si ,非金属性C>Si,则非金属性O>N>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A正确;
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
D.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质子数为118,核外电子数为11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
答案为C。
13.A
【详解】A.手性碳原子一定是饱和的碳原子,且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不相同,根据甲分子的结构可知,甲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不饱和碳,故甲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A选项错误;
B.反应中间体乙、丙均是只由C、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碳的氧化物,B选项正确;
C.由丁分子的结构可知,丁是C元素形成的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选项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甲通过针尖施加电压脉冲分解得到丁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14.A
【详解】A.C60是一种分子晶体,“N60”与C60的结构相似,晶体类型相似,N60是一种分子晶体,故A正确;
B.N60和14N一个是单质,一个是原子,不是互为同位素关系,故B错误;
C.N60是单质,NO2属于化合物,但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之间的互称,故C错误;
D.根据N60在高温或机械撞击时,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得知N60可能成为很好的火箭燃料,故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A.由信息可知,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所以高聚氮为原子晶体,故A正确;
B.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而每个共价键由两个N原子组成,所以n(N):n(N﹣N)=2:3,故B错误;
C.高聚氮与氮气都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高聚氮的氮氮单键键能小,容易断裂,所以高聚氮性质活泼,而氮气中的氮氮三键键能很大,故高聚氮爆炸后生成氮气会放出大量的热,还能瞬间生成大量的气体,可能成为做炸药或高能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6.(1) ②⑥ ③⑧
(2)
(3)X3Y 或YX3
(4)26.5g
(5)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详解】(1)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固体是电解质,但是没有自由离子,不能导电;
③蔗糖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
④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熔融是电解质,有自由离子,能导电;
⑥液态醋酸是电解质,但是没有自由离子,不能导电;
⑦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液态氨是非电解质;
综上,上述状态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有②⑥;非电解质有③⑧;
(2)化合物中R元素的微粒的质子数=z+x,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z+x+y,所以该同位素的符号是;
(3)反应方程式表示为:aX2+bY2=cZ,若2a=6b=3c,则a:b:c=3:1:2,由原子守恒可知Z的化学式为X3Y 或YX3;
(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5L×1mol/L=0.5mol;根据钠离子守恒,n(Na元素)=0.5mol,根据钠元素守恒:n(Na2CO3)=n(Na)=0.25mol,故m(Na2CO3)=0.25mol×106g/mol=26.5;
(5)途径Ⅱ的反应为Cl2在碱性条件下将I2氧化为,化学方程式为:;向含淀粉碘化钾溶液慢慢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到现象是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17.(1)⑥
(2)②
(3)③⑧
(4) ⑤⑥⑧⑨⑩ ⑤⑥⑨⑩
(5) ⑤⑥⑧⑨⑩ ⑤⑥
(6) NaHCO3=Na++ CH3COOH CH3COO-+H+ NaHSO4=Na++
(7)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详解】(1)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的是⑥T和D。
(2)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②金刚石和。
(3)在有机化学中,将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③和、⑧和。
(4)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的是⑤氯化铁固体、⑥碳酸氢钠固体、⑧纯醋酸、⑨熔融氯化钠、⑩液态氯化氢、 硫酸氢钠;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⑤氯化铁固体、⑥碳酸氢钠固体、⑨熔融氯化钠、⑩液态氯化氢、 硫酸氢钠。
(5)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属于离子晶体的是⑤氯化铁固体、⑥碳酸氢钠固体、 硫酸氢钠;共价化合物就是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③蔗糖、④一氧化碳、⑧纯醋酸、⑩液态氯化氢。
(6)⑥碳酸氢钠固体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
⑧纯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
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
(7)写出用⑤氯化铁的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8.(1)D
(2)10
(3) F
(4)
(5) I
【详解】(1)3px所代表的含义是第3个电子层沿x轴方向伸展的p轨道,故选D,故答案为:D;
(2)O2-核外有10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相同,则O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10种,故答案为:10;
(3)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Na;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短周期的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故答案为:Na;F;
(4)铜的原子序数是29,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答案为:3d104s1;
(5)①Na的电负性比H的电负性小,则NaH中Na显正价;I的电负性比Cl的电负性小,则ICl中I显正价,故答案为:Na;I;
②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水,已知元素Be和Al符合“对角线规则”,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则Be(OH)2也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的反应,则Be(OH)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e(OH)2+2OH-=BeO+2H2O,故答案为:Be(OH)2+2OH-=BeO+2H2O。
19.(1)
(2)
(3)
(4)
(5)第二周期第VIA族
(6)
(7) 5 3
(8)
【分析】Ⅰ.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则核外有18个电子;
Ⅱ. W、Y、Z为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说明有一种元素为H,由图中结构可知,W形成+2价阳离子,X形成2个共价键,Y可以形成4个单键,Z形成1个共价键,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1,则Z为H元素,W位于ⅡA族,X位于ⅥA族,Y位于ⅣA族;W、X对应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基态原子核外有两个单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则X为O元素、W为Mg元素;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最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1=3,Y与H、Mg不同周期,则Y为B元素;
综上所述,W为Mg元素、Y为B元素、Z为H元素、X为O元素。
【详解】(1)电中性微粒化学性质稳定,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为Ar,故答案为:Ar;
(2)该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说明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则该微粒是S2-,故答案为:S2-;
(3)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为K+,故答案为:K+;
(4)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一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则这种微粒为Cl-,故答案为:Cl-;
(5)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O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6)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Mg元素,其简单离子为Mg2+,Mg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故答案为: 1s22s22p6;
(7)Y为B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5种,占据的原子轨道有3个,故答案为:5;3;
(8)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W、X、Y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B>Mg,故答案为:O>B>M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