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9: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
此logo 可复制 粘贴
常见失误一:忽视句子内容,写景抒情手法辨识不清
赏析写景抒情手法指准确判断诗歌中写景抒情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该类手法种类繁多,各种术语及内涵相互交融,学生很容易忽视句子内容和上下文语境,辨识不清手法。
通法通则
1.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1)写景句赏析角度:①描写角度与层次: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②多种感官结合: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③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④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修辞手法等;其他角度,如时空变化等。
(2)抒情句赏析角度: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是间接抒情,重点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寓理)、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抒怀)、用典抒情等。
典例演练: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 ①北宋灭亡后,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下,流离于今河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结构导图]
下面是本诗的脉络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我来答题:请结合诗句赏析尾联的抒情艺术。(6分)
[思维进阶]
第一步:读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赏析尾联的抒情艺术”暗示本题考查鉴赏尾联的抒情技巧,“结合诗句”交代了答题要求。解答本题,应在把握整体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第二步: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抓关键词,细 致分析 前三联中,“意未平”“多事”“尽情”“聊堪喜”等词含蓄却又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情绪的低沉和复杂。尾联“明日”表明是作者的想象,用了虚写的手法。
整体读诗,联 系主旨 尾联预想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的来临,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拓展了意境,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前六句情致凄怆,结尾处转出前景之有望,能有远韵远神。
第三步:表达——落实答题采分点
(1)答出“虚写”或“想象”给1分,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
(2)答出“拓展了意境”给1分,答出“对国运好转的期盼”给1分。
(3)答出“前六句情致凄怆,结尾处转出前景之有望”给1分,答出“有远韵远神”给1分。
[诗意疏通]
五更时分城中的爆竹已经放完了,北风吹得江水翻涌,心情难以平复。经历坎坷,双鬓也随着时节一年一年变白,只能让明亮的灯火来慰藉自己。自己和上一年相比可喜的地方寥寥无几,只是四处流转异乡。明天我要登上岳阳楼,遥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
常见失误二:乱贴标签,表达效果分析欠具体
赏析佳句的写景和抒情艺术是指准确判断赏析的角度,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角度的准确判断固然重要,但对表达效果的分析,才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而学生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容易肤浅空泛,或三言两语“贴标签”,或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等。
通法通则
1.表达效果的分析
赏析句子的答题要点必须有表达效果(作用)的分析。古诗中佳句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具体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具体考虑以下内容:
(1)内容、主旨、情感(哲理):这是从句子的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
(2)表达技巧: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使表达更为深广等。
(3)位置:不同位置的诗句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
2.具体、深入的过程分析
赏析,顾名思义就是有赏有析,“赏”就是看“角度”和“效果”,“析”就是把“赏”的过程有层次、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贴几个标签就完事。能否结合文本,尤其是语言展开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典例剖析
例2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结构导图]
下面是本词的脉络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
[提示] ①乐事少 ②柳影梅枝
我来答题: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思维进阶]
第一步:读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结尾两句”“妙处”暗示本题考查鉴赏尾联的表达效果,“简要分析”交代了答题要求。解答本题,可以从景物描写和抒情方式等方面分析。
第二步: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景物描写方面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这样的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增强了景物描写的画面感。
抒情方式方面 词人通过想象(虚写)未来再聚之景,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写出了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
第三步:表达——落实答题采分点
(1)答出“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给1分,结合词句分析给2分。
(2)答出“以虚景写真情”给1分,结合词句分析给2分。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实写,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诗意疏通]
这世间满眼都是闲愁,其中的乐事常常很稀少。明年应该要为你作送别诗。试着从今夜开始数来,相聚的时间还剩多少呢。
薄酒一杯想要邀人同饮,谁人能劝,深厚的情谊只有你能知晓。东溪春天将近,想与你玩赏再归来。(一起欣赏)垂柳倒映在江水中的影子,雪中凋谢的梅枝。
当堂巩固: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山 行
[唐]杜牧
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
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
山 行
[宋]罗与之
烟草凄迷露未晞,一筇①伴我立晴晖。
丹枫虽老犹多态,散作漫山野蝶飞。
【注】 ①筇:竹杖。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前两句空间跨度大,适度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诗人陶醉之情溢于言表。
B.罗诗次句,诗人倚杖观望,在晴天丽日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兴致勃勃,神采奕奕。
C.杜诗以一“迷”字折射出山景之美,罗诗以一“迷”字直接描绘出山景迷蒙之态。
D.这两首诗都突出移步换景,强调以视角变化来切换所见风景,曲折有致,耐人寻味。
D [D项,“移步换景”错误。“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这两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都是固定视角来描写的。杜诗的“碧水桥东”和罗诗的“晴晖之处”。]
(2)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山行者的情志的?请分别结合诗的三、四句赏析说明。
[答案] ①杜诗使用叠词“潇潇”“落落”,分别将“短发”与“暮雨”、“长襟”与“秋风”关联,人景相融,形成双关,表现了诗人虽鬓发稀疏、独立风雨却沉迷美景、泰然处之的超然气质。(或“表现出诗人虽沉迷美景却遭遇风雨的凄冷感受与落寞心境”。)②罗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将凋落的枫叶看作漫山飞舞、充满生机的蝴蝶,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洒脱乐观的浪漫情怀。
[解析] 由杜诗“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可知,使用叠词“潇潇”“落落”分别将“短发”与“暮雨”、“长襟”与“秋风”关联,人景相融,形成双关。这两句诗写出诗人山行时突然遭遇暮雨秋风,稀疏的短发裸露在夜晚的小雨中,身上的长衫被秋风吹得随风飘摇,表现了诗人虽鬓发稀疏、独立风雨却沉迷美景、泰然处之的超然气质。
由罗诗“丹枫虽老犹多态,散作漫山野蝶飞”可知,罗诗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将凋落的枫叶看作漫山飞舞、充满生机的蝴蝶,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诗用“老”称凋谢辞树的枫叶,用“虽”作转折,言其老而还能表现出新的姿态来:化为野蝶漫山翻飞。由枫联想到蝶,诗人呼应不同经验,虚实相融,加大了形象密度,突出了主体物象。“丹枫虽老”,实言“我”年虽老;丹枫“多态”,实言“我”有豪情;野蝶翻飞之象,其实叠合着“我”游兴方浓,正欲纵览四山,领略泉石云林秀色!也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洒脱乐观的浪漫情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