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9:38: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
(解析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多景楼①
曾 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 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
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油然而起。
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C [C项,“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错,诗句中没有“隐逸之情”的体现。]
(2)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在诗歌中,情和景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有机的统一体,“景”因情而展现,“情”因景而触发。②没有某种情感,就不会发现与情感相应的景物。由“欲收嘉景此楼中”可见,诗人是满怀热情与希冀登多景楼览“嘉景”的。有了这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的景观就是一幅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这就是“景无情不发”的具体体现。③没有某种景物,相应的情感就不会被触发而产生。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和胸襟,于是他在尾联抒发了个人的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内心仍未放弃对未来的企望和追求。这就是“情无景不生”的具体体现。
[解析] 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多景楼屹立北固山上,凭高远眺,水色山光,风月胜景,无不尽收眼底。诗人“欲收嘉景此楼中”意谓欲于此楼周览胜景,只消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带着这样的情感登楼赏景,可以想见诗人看到的一定是自己想看到的美好景色。这就是“景无情不发”的具体体现。颔联,云气和水光氤氲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晚霞同山峦于夕阳下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色彩明丽,境界开阔。“云乱水光浮紫翠”,着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颈联,月光下淮南原野传来了佛寺的钟声梵歌;江面上强劲的海风送来了远方的航船。月光下传来“一川钟呗”,不难想象出淮南原野的平阔寂静;海风中驶出“万里帆樯”,使人意识到长江的迢遥汹涌。这四句,一写水光,一写山色,一写淮南寺钟,一写江面帆船,景象壮阔。这壮丽宏阔的景象,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和胸襟,于是他在尾联写到“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年老了衣服上仍旧风尘满布,心里真羡慕那暮色中的飞鸿。抒发了个人的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内心仍未放弃对未来的企望和追求。这就是“情无景不生”的具体体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蒋贻恭
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
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
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拏云上杳冥。
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是诗人观赏张道隐在太山祠的画作之后所写,诗中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
B.龙是张道隐画作的主体,诗人作诗也抓住了画作的主体,画和诗都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C.“应有”与“岂无”表达不同语气,两词相互配合,使诗歌三、四句诗意紧密关联。
D.最后一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
A [A项,“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错误,这是一首题画诗,主要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体现画的生动,并未“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
(2)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画面不能够充分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画面题诗的方式加以补充。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传神描写了龙的动态形象,突出了龙入海上天的威势。②通过“似闻腥”等表现龙的栩栩如生,进而说明张道隐掌握了绘画之精魂。
[解析] “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似有鬼神相助画家,风雨助龙成形,写出画中的龙的传神之态,描写了龙的动态形象;“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拏云上杳冥”写画中的龙喷出巨浪入大海,凌云而上进入高远的天空,突出了龙入海上天的威势。“晓来帘幕似闻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达诗人对画作的感受,表现龙的栩栩如生,进而说明张道隐掌握了绘画之精魂。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 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①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 ①移:量移,指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③洛水清波: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首句,表达与陶渊明相同的归隐之情。
B.临别之际,听惯的本地口音、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留恋不已。
C.下片前半部分运用比喻、想象等手法,表达人生无定的感叹以及对即将赴任之地的展望。
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
A [A项,“相同的归隐之情”错误。本句表达的是苏轼因贬谪而起的思念故乡之情,并非想要归隐。]
(2)南宋周煇《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有人认为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苏词这一情感特征,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词内容加以阐述。(6分)
[答案] (示例一)认同,此词既表达了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却又不失达观豪爽。①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②下片写感悟人生如梭,闲看洛水清波,细心呵护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平静超然,自解为乐,情致温厚,哀而不伤。
(示例二)不认同,此词表达了词人去国怀乡的怅恨失意,虽似有放达,然实则哀愁。①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的怅恨,又写出了君命难违、有家难归的痛苦,还饱含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后半部分写对山川人物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中难言伤感。②下片写人生如梭,闲看洛水清波,折射出词人宦海浮沉、才华难展的惆怅;细心呵护柔柯,传语父老晒渔蓑,虽情致温厚,看似雅逸洒脱,实则饱含将别惯居之地重返羁旅的无奈与伤慨。
4.(2023·南平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以十扇送徐天隐
黄庭坚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孺子①,建安七人先伟长②。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注】 ①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②伟长:徐干,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期魏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天隐家里贫穷,但他专心锤炼诗作,吟诵诗歌的声音绕梁不绝,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
B.诗人看徐天隐家里夏天没有扇子,考虑到去他家里的客人可能较多,所以送十把扇子给他,还谦虚说自己的扇子不好。
C.徐天隐酷爱诗歌,钻研文艺孜孜不倦,从暑天无扇也感觉清凉可见其精神世界丰盈,耐得住清贫。
D.东汉读书人仰慕徐稚,魏人徐干以诗赋政论著称,诗人用这两个人赞扬徐天隐勤奋好学、淡泊明志,受到人们推崇。
A [A项,“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错误。首联中“鹅雁聒邻墙”的意思是鹅雁在邻居家的墙内聒噪。]
(2)黄庭坚评价杜甫的诗“平淡而山高水深”,主张以故为新、平淡有味、涵泳深沉,他的诗学主张在这首诗里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本诗具体分析。(6分)
[答案] 徐天隐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沉迷学问,即使暑天没有扇子也能从诗文和精神世界中感受到清凉。人物的品格隐于诗歌平淡的语言之中,引人回味。诗作看似简单自然,其实颇有艺术上的讲究,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有衬托、情境化描述,形象有味。颈联用徐稚、徐干的典故刻画徐天隐,充分展示黄庭坚典故使用上“以故为新”的典型特点。
[解析] 首先要理解黄庭坚的诗学主张:“以故为新”就是将古人的诗句、典故等化旧为新,“平淡有味”就是所写之事稀松平常而表达的内容却耐人寻味,“涵泳深沉”就是语言浅近却形象有味。然后联系诗句具体分析。从艺术手法上看,本诗运用徐稚、徐干的典故,表现徐天隐受人尊敬,即“以故为新”。从内容上看,本诗写友人徐天隐贫穷无扇,却能在暑天里琢磨诗句声音绕梁,感受不到暑热,写的内容很平常,却表现了友人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沉迷学问的崇高品格,即“平淡有味”。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造句多用口语,但细细分析起来,有对仗,有衬托,有用典,颇多艺术技巧,即“涵泳深沉”。
5.(2023·南平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丰都李尉①
李商隐
万古商於②地,凭君泣路歧。
固难寻绮季③,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注】 ①李尉:名不详,当为失意而往四川丰都做县尉。②商於:地名,李商隐有《商於》诗:“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③绮季:汉高帝时,绮季曾辅助太子,使之得以不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交代与李尉相遇相送之地,下句紧扣诗题,点明送别之意及当时的心境。
B.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写到歧路,但二者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并不相同。
C.颔联借用张仪欺诈楚怀王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的感慨。
D.颈联写雨来则燕先觉,叶阴则蝉遽知,其中“燕”和“蝉”均有诗人自比之意。
D [D项,“均有诗人自比之意”错误。本诗是作者写给李尉的一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所以颈联应该是借“燕”和“蝉”来指李尉,表达对其失意的同情,对其前途的忧虑。]
(2)本诗尾联表达了对李尉的关切之情,清代学者何焯评论此联:“细读真使人欲泣。”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①薄暮望乡,思情更加凄切;②山路参差,行路愈发艰难;③前途未卜,内心落寞惆怅。
[解析] “望乡尤忌晚”意思是要忌讳在晚上眺望家乡,因为傍晚望乡更会勾起思乡之情。写出了诗人薄暮望乡,思情更加凄切。“山晚更参差”写傍晚时分山路更加地参差难行,写出了山路参差,行路愈发艰难。尾联写出自己的朋友李尉远离家乡,并且行路艰难,写李尉前途的艰难实际上也写出了自己前途未卜,内心落寞惆怅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过襄阳楼
元 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 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之咏主客欢娱相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荷叶”“柳`花”“莺舌”美不胜收,但“千万点”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
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呵成。
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庾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
A [A项,“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分析错误,诗歌前四句写景明丽如画,抒发了诗人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并没有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2)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压,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本诗三次写楼,三次写水,错落重叠,是为“鼓荡”;襄阳楼下景物多样,人事种种,诗人独对“楼”和“水”情有独钟,这样的关注点发自诗人“性灵”,是诗人“只听自己”的结果;这样的写法前所未见,可谓诗人独创,这就使诗歌摆脱了“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
[解析] 首先要理解题干中金圣叹评价的话。分析可知,金圣叹认为为文要注意三点,一是“发由自己性灵”,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写诗人的心灵,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是诗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二是“鼓荡”,意即起伏激荡,错落有致,重叠反复。三是“不受一人欺压”,强调写诗作文不因袭前人,而是具有自己的独创独到之处,不落窠臼。然后结合诗句,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即可。诗歌第一句写“楼”,第二句写“水”,第三句承前再写“水”,第四句再写“楼”,第五句索性又再写“水”,第六句又再写“楼”,重重叠叠,反反复复,曲折回环,错落有致,可谓“鼓荡”。整首诗写的是诗人“过襄阳楼”时看到的景色,襄阳楼下景物和人事应该很多,但诗人在前六句中反复写“楼”和“水”,对其可谓情有独钟,由此可见诗人只听从自己的心意来写,这是诗人关注自己“性灵”的结果。诗人写“楼”写“水”一脉贯通,一气呵成,这种写法前所未见,十分独特,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独创性,使读者在诗歌中看不到任何因袭前人的影子,因此此诗摆脱了“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①
李 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 ①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李纲为相,力主抗金,在任仅七十五天便因主和派谗言被贬。建炎二年(1128)十一月,李纲被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1130)八月遇赦北返至江西鄱阳作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写《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归于沉寂,只有古寺钟声时断时续,渲染了苍凉寂寞的怀古氛围,暗含对六朝繁华尽逝的感叹。
B.词人将明月视为历史无情的见证者,人事更迭、战乱流离的变迁,与天上明月兀自圆缺的永恒形成强烈对比。
C.下片由景及情,表明即使天气寒冷、贬谪路途遥远漫长,自己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又借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自喻。
D.下片首句从眼前景物落笔,与前文长江千里、江阔云低的景色相应,词人由鄱阳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对景神驰,心潮起伏,于是发出深沉的慨叹。
C [C项,“天气寒冷、贬谪路途遥远漫长”错误,参看注释,此为遇赦北返;“岁寒”语出《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指的是困境、逆境,不是指天气寒冷;“途远”语出《论语》“任重而道远”,指为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极长、功夫极大;“此志应难夺”语出《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此二句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目标多么难以实现,作者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
(2)南渡时期宋人咏史怀古词的特点之一是重“今”而不重“古”,虽然仍借咏史怀古为名缅怀过去,实际却倾向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抒发个人情怀和感叹,试分析这一特点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答案] ①运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借六朝因奢靡享乐而覆灭的历史教训,警戒统治者以史为鉴、励精图治。②慨叹六朝古都因战争而豪华销尽,借怀古寄托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表达毫不妥协、坚决抗金的决心。③借六朝兴亡、潮落潮生抒发自身仕途宦海沉浮的感慨,表达自己年华衰老、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解析]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玉树后庭花》的曲声已不复闻,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在,感慨深沉。“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如今这些亡国之音再也听不到了,自然意味着六朝的消失,这不能不引起统治者的警戒。可见词人运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借六朝因奢靡享乐而覆灭的历史教训,警戒统治者以史为鉴、励精图治。
“兵戈凌灭。豪华销尽”,是从金陵的形迹上看六朝的无影无踪的。兵戈,指战争;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慨叹六朝古都因战争而豪华销尽。结合注释可知,李纲为主战派,遭到了主和派的打击,由此词人对国事感到担忧,但通过反思六朝覆灭,他更加坚定了抗金的决心,坚信只有抗争才能不至于像六朝一样覆灭。借怀古寄托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表达毫不妥协、坚决抗金的决心。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从眼前景物落笔。鄱阳临鄱阳湖,湖水通长江,从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并与首句“长江千里”相应。因波而及江,因江而及树。这两句体现了他对景神驰,心潮起伏的情状。于是发出深深的感慨:“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意即: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斥到此的一个迁客呢?人已老大,而声名节操尚未确立,能不悲伤吗?借六朝兴亡、潮落潮生抒发自身仕途宦海沉浮的感慨,表达自己年华衰老、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礬①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②,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 ①山礬(fán):南方野生花木,春天开小白花。②恼:撩拨,触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水中仙女借喻水仙花,状写其与水中月影交相辉映的轻盈形态。
B.颔联移情入物,写出了水仙花幽愁哀怨的神韵;又以问句出之,诗情由流丽曼妙转而为峭拔劲挺。
C.颈联以拟人手法写水仙之淡香素雅让人为之倾倒,借形相似而花开早晚有别的花与水仙排行叙伦。
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将花形人情相融,写花亦写人,既赞花之美,又感谢友人赠花之兄弟情深。
D [D项,“感谢友人赠花之兄弟情深”于文无据。诗中“兄弟之花”是着眼于花形花香花时。]
(2)前人论此诗尾联云“旁入他意,最为警策”,谓其另出新境,言简意奇,深切动人。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依据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观花忽有所感,推门见江,诗境由狭小转阔大,豁然开朗。②诗情由柔婉哀怜变为明朗豪迈,意蕴深远。③尾联表现了从沉浸中自我摆脱的顿悟之乐,促人深省。
[解析] 诗歌前三联是在描写水仙花,写出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的清香、俊逸高雅的神韵,作者面对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撩乱了情怀。而最后一句写作者欣赏完水仙花出门后对之欣赏而“一笑”的却是“横”在面前的“大江”,诗境由狭小转阔大,豁然开朗。这“笑”应是心旷神怡的会心一笑。这里所描写的“大江”的形象,和前面所写的水仙花的柔婉哀怜的形象相比,真是“大”得惊人,“壮阔”得惊人,诗情变为明朗豪迈,意蕴深远。这种海阔天空其实也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反映,作者仕途不顺,所以在看到横在眼前的大江之后,有了那种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表现了从沉浸中自我摆脱的顿悟之乐,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坎坷和不公的释然,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的潇洒自适,促人深省。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①独步。若比广陵花②,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 ①姚黄:姚黄魏紫,是洛阳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洛阳牡丹天下闻名,词人以花谱所记“姚黄”,写出昔日洛阳牡丹的名贵和美丽。
B.芍药和琼花虽也美丽,但若要用国色天香的牡丹与之相比,也确实委屈了牡丹。
C.旧日王侯家的园圃今天已长满荆莽,狐兔寄居其中,直写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
D.本词构思精妙,一反咏物诗词摹物言志的写法,鲜明的对比之中饱含深沉的情感。
C [C项,“直写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表述错误,词中“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两句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这两句从侧面表现了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而非“直写”。]
(2)刘克庄生活在南宋王朝濒临覆亡之际。后人评价刘克庄的词“是时代的悲歌”,同时“它对现实的批判性也有所加强”。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词人通过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寄托忧国伤时之情。当时,洛阳落入敌手,国运衰微,曾经国色天香的牡丹却再无人欣赏,沦落得与荆榛狐兔为伍,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②“君莫说中州,怕花愁”,实则是写光复国土无望,表达胸怀壮志却报国无门,无法光复中州的愤恨愁苦之情。③现在的达官贵人们不忧心国事,还在一味地赏看广陵芍药和琼花,美丽的花朵让他们忘记了家国之忧,词人也借牡丹与芍药之比含蓄地表达了对懦弱的南宋王朝的批判。
[解析]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一句,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而今山河破碎,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得到充分的表现。“君莫说中州,怕花愁”饱含着词人极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说中州的惨境,并非怯懦,而是更翻进一层,说明爱中州之深,说明光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说明未能渡江驱敌的惭恨心情。在堂堂男儿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南宋末年,词人那种愤恨愁苦是不言而喻的。上片首二句“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写牡丹的身世。“独步”二字,准确而又简洁地表明这些牡丹的美丽和名贵。三、四句转写目前。芍药、琼花和牡丹都是天下名花,前二者虽经战火摧残,但仍近朝廷,常为词人咏歌。而牡丹命运独苦,沦落于敌人的铁蹄下,犹如昭君,成为朝廷孱弱的牺牲品。现在的达官贵人们不忧心国事,还在一味地赏看广陵芍药和琼花,使得词人对牡丹十分同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懦弱的南宋王朝的批判。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 维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C [C项,“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6分)
[答案] 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
[解析] “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深”“静”“闲”“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的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
(原卷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多景楼①
曾 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③。
【注】 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
C.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油然而起。
D.“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2)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张道隐太山祠画龙
蒋贻恭
世人空解竞丹青,惟子通玄得墨灵。
应有鬼神通下笔,岂无风雨助成形。
威疑喷浪归沧海,势欲拏云上杳冥。
静闭绿堂深夜后,晓来帘幕似闻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是诗人观赏张道隐在太山祠的画作之后所写,诗中详细描写了张道隐的作画过程。
B.龙是张道隐画作的主体,诗人作诗也抓住了画作的主体,画和诗都能够做到重点突出。
C.“应有”与“岂无”表达不同语气,两词相互配合,使诗歌三、四句诗意紧密关联。
D.最后一句通过从帘幕之上似乎可以闻到腥味这一描述,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画作的感受。
(2)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画面不能够充分表达的内容,可以通过画面题诗的方式加以补充。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 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①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 ①移:量移,指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③洛水清波: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首句,表达与陶渊明相同的归隐之情。
B.临别之际,听惯的本地口音、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留恋不已。
C.下片前半部分运用比喻、想象等手法,表达人生无定的感叹以及对即将赴任之地的展望。
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
(2)南宋周煇《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有人认为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苏词这一情感特征,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词内容加以阐述。(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以十扇送徐天隐
黄庭坚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孺子①,建安七人先伟长②。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注】 ①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②伟长:徐干,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期魏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天隐家里贫穷,但他专心锤炼诗作,吟诵诗歌的声音绕梁不绝,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
B.诗人看徐天隐家里夏天没有扇子,考虑到去他家里的客人可能较多,所以送十把扇子给他,还谦虚说自己的扇子不好。
C.徐天隐酷爱诗歌,钻研文艺孜孜不倦,从暑天无扇也感觉清凉可见其精神世界丰盈,耐得住清贫。
D.东汉读书人仰慕徐稚,魏人徐干以诗赋政论著称,诗人用这两个人赞扬徐天隐勤奋好学、淡泊明志,受到人们推崇。
(2)黄庭坚评价杜甫的诗“平淡而山高水深”,主张以故为新、平淡有味、涵泳深沉,他的诗学主张在这首诗里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本诗具体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送丰都李尉①
李商隐
万古商於②地,凭君泣路歧。
固难寻绮季③,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
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注】 ①李尉:名不详,当为失意而往四川丰都做县尉。②商於:地名,李商隐有《商於》诗:“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③绮季:汉高帝时,绮季曾辅助太子,使之得以不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交代与李尉相遇相送之地,下句紧扣诗题,点明送别之意及当时的心境。
B.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写到歧路,但二者所寄寓的情感态度并不相同。
C.颔联借用张仪欺诈楚怀王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的感慨。
D.颈联写雨来则燕先觉,叶阴则蝉遽知,其中“燕”和“蝉”均有诗人自比之意。
(2)本诗尾联表达了对李尉的关切之情,清代学者何焯评论此联:“细读真使人欲泣。”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过襄阳楼
元 稹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
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
【注】 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之咏主客欢娱相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荷叶”“柳`花”“莺舌”美不胜收,但“千万点”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
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
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呵成。
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庾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
(2)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压,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①
李 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 ①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李纲为相,力主抗金,在任仅七十五天便因主和派谗言被贬。建炎二年(1128)十一月,李纲被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1130)八月遇赦北返至江西鄱阳作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写《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归于沉寂,只有古寺钟声时断时续,渲染了苍凉寂寞的怀古氛围,暗含对六朝繁华尽逝的感叹。
B.词人将明月视为历史无情的见证者,人事更迭、战乱流离的变迁,与天上明月兀自圆缺的永恒形成强烈对比。
C.下片由景及情,表明即使天气寒冷、贬谪路途遥远漫长,自己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又借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渔翁自喻。
D.下片首句从眼前景物落笔,与前文长江千里、江阔云低的景色相应,词人由鄱阳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对景神驰,心潮起伏,于是发出深沉的慨叹。
(2)南渡时期宋人咏史怀古词的特点之一是重“今”而不重“古”,虽然仍借咏史怀古为名缅怀过去,实际却倾向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抒发个人情怀和感叹,试分析这一特点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礬①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②,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 ①山礬(fán):南方野生花木,春天开小白花。②恼:撩拨,触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水中仙女借喻水仙花,状写其与水中月影交相辉映的轻盈形态。
B.颔联移情入物,写出了水仙花幽愁哀怨的神韵;又以问句出之,诗情由流丽曼妙转而为峭拔劲挺。
C.颈联以拟人手法写水仙之淡香素雅让人为之倾倒,借形相似而花开早晚有别的花与水仙排行叙伦。
D.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将花形人情相融,写花亦写人,既赞花之美,又感谢友人赠花之兄弟情深。
(2)前人论此诗尾联云“旁入他意,最为警策”,谓其另出新境,言简意奇,深切动人。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依据全诗,简要分析。(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①独步。若比广陵花②,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 ①姚黄:姚黄魏紫,是洛阳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洛阳牡丹天下闻名,词人以花谱所记“姚黄”,写出昔日洛阳牡丹的名贵和美丽。
B.芍药和琼花虽也美丽,但若要用国色天香的牡丹与之相比,也确实委屈了牡丹。
C.旧日王侯家的园圃今天已长满荆莽,狐兔寄居其中,直写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
D.本词构思精妙,一反咏物诗词摹物言志的写法,鲜明的对比之中饱含深沉的情感。
(2)刘克庄生活在南宋王朝濒临覆亡之际。后人评价刘克庄的词“是时代的悲歌”,同时“它对现实的批判性也有所加强”。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
王 维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
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
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
(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