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23:2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第一、三首古诗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感悟。本课重点学习感悟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积累背诵。
2.借助注释感知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入情入境,领悟诗中西湖盛夏时节的奇丽景色。
【教学难点】
读出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复习巩固: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填空。
2.主题回顾:
(1)《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江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学法导读
1.学法提示:
(1)疏通字词,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诗句赏析,想象画面。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2.结合注释,自主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读出韵律;(3)体悟情感。
3.走近作者: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的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4.写作背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当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并出示杭州西湖图片欣赏。
5.出示并分析古诗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思考:“醉”在这里指什么?
(三)诗句解析
1.诗句分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教师:读诗句,你看到了什么画面?(黑云翻墨、白雨跳珠)
(2)教师:试着读出黑云翻滚,雨势之大的感觉。
(3)出示“未”“乱”的含义以及诗意。(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
2.诗句解析: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教师:出示“忽”的含义以及诗意。(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3.整体感知:
(1)教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阴——雨——晴”的天气变化过程。
(2)教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四)课外拓展
1.古诗拓展:《枫桥夜泊》
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名诗集锦:与苏轼有关的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
(五)课堂总结
1.主题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写法探究:三首诗的写法各有什么不同?
《宿建德江》——情景交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相互映衬、相互对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联想、侧面烘托
3.比较不同
《宿建德江》——旅途的忧愁、家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湖雨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乡村夏夜的宁静、劳动人民的欢欣。
对比体会“忽”字在后两首诗中的不同情感。
三首诗均是借景抒情、说理言志。
(六)素养提升
1.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词题是夜行黄沙道中。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xiàn,它的意思与“现”相同。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抓住景物特点,背诵三首诗词。
2.选择其中一首诗,画一幅画并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