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9 15:5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关键语句在文段中的作用及其位置。
2.能仿照例句,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符号,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巩固。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关键语句在文段中的作用及其位置。
2.能仿照例句,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难点】
1.学习对调和移动符号,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巩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关键语句在文段中的作用及其位置。
2.能仿照例句,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点明学习重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发现了自然界是如此奇妙,如《花钟》告诉我们花分时开放的奥秘;《蜜蜂》告诉我们蜜蜂飞行的奥秘;《小虾》一课让我们了解了小虾的样子和生活状态。除此以外,我们还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四》,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梳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概括段意。
二、交流体会,梳理方法并运用
1.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请大家先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关键语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梳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
(1)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①过渡: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来概况一段话的大意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小虾》一课的第3自然段。
a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我发现这段话都是围绕小虾的有趣来写的。
b所以我们就找到了关键语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c总结:因为这句话概括了自然段所有的内容,所以可以直接引用它概括这段话的大意。这段话的大意就是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②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
a指名一名同学概括段落大意。
预设:这一段的大意是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b点评: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第1句话“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来写的,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它。
(2)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段落大意。
过渡:除了可以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①示《花钟》的第2自然段。
a指名一名同学找出关键语句。
预设: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b提问:这样的关键语句能概括段落大意吗?
预设:不能,这是一句问句,没有明确的意思。
c点评:是的,我们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预设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和光照有关。(引导阅读整个段落)
预设2: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d总结:同学们,当关键语句不能帮我们直接概括出一段话大意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来概括。
②示《赵州桥》第3自然段。
a引导一名同学说出本段的关键语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b提问:我们可以直接用这句话来进行概括吗?
预设:不可以,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没有写它的坚固,所以我们要对关键语句进行修改。
c那我们将它改成“这座桥非常美观”可以吗?
预设:“这座桥”的指向性不明确,最好改成“赵州桥”。
d总结:对,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1句,它提示了我们自然段的大意,但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所以我们要对关键语句进行修改。这段话的大意可以概括为“赵州桥非常美观”,这样概括就准确了。
3.明确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过渡:同学们,这些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什么位置?再来看看《花钟》和《小虾》这两个自然段。
(1)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我发现《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2句,《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1句。
(2)总结: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可能在开头;可能在中间;也可能在结尾。
4.运用方法概括大意。
(1)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梳理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预设1:先读懂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
预设2:再找到关键语句。
预设3:最后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补充说明:有的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所有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有的关键语句提示了一段话的大意,可以根据它的提示进行概括,概括时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修改。
(3)过渡:刚才同学们梳理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一些方法,你能不能用上这些方法概括以下自然段的大意?
段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
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①先默读这一自然段,谁能来概括,注意按照之前梳理的顺序来回答。
预设:这段话中写了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的各种姿态。所以我认为第1句是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而这句话可以直接被引用,这段话的大意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段2: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它共有4个大厅:音乐厅有2690个座位,音响效果非常好,还有1550个座位的歌剧厅,550个座位的戏剧厅和电影厅。舞台上的灯光都是用计算机控制的,监控舞台的是闭路电视系统。其他的像接待厅、陈列厅、排练场、图书馆、咖啡馆等大小厅室就更多了,一共有900多间呢!
过渡:再来试试这一段,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①预设1:这一自然段的大意是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所以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语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
点评:再仔细读读这段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直接引用这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恰当吗?
预设:我觉得这句话不能直接引用,因为这个自然段并没有写悉尼歌剧院的外观漂亮,是写内部结构和设备的,应该对这句关键语句进行修改。这段话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②预设2:这个自然段写了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和设备,这段话的关键语句为“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我将其改为“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点评:你按步骤进行概括,在理解段落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语句进行了修改,学得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本单元中的课文,使学生梳理出梳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直接引用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段落大意。之后再通过出示新文本让学生尝试概括段落大意,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旧知。
三、学写观察和思考
1.过渡:接下来我们要进入“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先读读题目,说说这个练习要求我们做什么。
预设:题目要求我们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观察和思考。
2.先请大家读一读句子,想一想这两个例子分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3.交流两个例子写了什么。
(1)我们来交流一下:第1段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呢?
预设:这一段有两句。第1句写了蜜蜂在狂风中飞得很低。第2句写“我”担心蜜蜂看不到家。
(2)第2段有几句?又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这段话有3句。第1句写两个路口,一个通畅一个堵;第2句写相距才100米的两个路口差别大;第3句写“我”觉得很疑惑。
4.探究例句的写法:写了什么我们知道了,那怎么写的呢?这两个例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预设:这两个例子都是先写看到了什么,再写想到的问题。
点评:对,这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或现象,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5.仿写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如果你观察到
了一种情况或一种现象,引发了思考,就请你来交流一下吧。
(2)生随机交流,引导学生注意所提出的疑问一定要建立在观察到的现象上,二者必须有内在联系。
(3)请照样子把自己看到的现象及由此产生的疑问写下来,注意表述简洁、具体。完成后和同桌一起交流、修改。
(4)指名朗读展示自己的写话,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例句之后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或现象,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在仿写例句的过程中,旨在提升学生的观察和质疑能力。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关键语句的作用,梳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概括段意。我们还通过学习例句,照样子写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意识到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根据老师的指导要点,修改课上的仿写句段,誊写在摘录本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对调和移动符号,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巩固。
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导入: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3种修改符号:改正、增补、删除。大家一定还记得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修改符号吧。
预设1:当句子中有错误需要改正的时候,可以用改正符号。
预设2:当句子需要增补内容的时候,可以用增补符号。
预设3:当表示删除掉内容时,可以用删除符号。
2.示书本段落: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修改符号是我们学过的?哪些
修改符号是新出现的呢?
预设:我看到第2行“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子”用了增补符号。第5行“它急了”后面多了一个逗号,用了删除符号。这两个修改符号是学过的,另外两个修改符号是新出现的。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到即将要学习的新的修改符号了,在复习了旧知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兴趣。
3.学习对调符号。
(1)讲解作用:第1行的符号表示对调,表示把前面的“螃蟹”和后面的“一只”对调顺序。这句话用上对调符号,应该读成“我养了一只螃蟹”。
(2)迁移运用:用上对调符号修改“小伙伴们玩捉迷藏一起”“不久,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真的”。
4.学习移动符号。
(1)讲解作用: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新出现的符号。这个符号表示移动,把需要移动的内容圈起来,画出引线,然后移到正确的位置。这句话把“剪刀似的”移到“大钳子”的前面,修改后的句子应该读成“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这样修改,句子通顺了。
(2)迁移运用:用上移动符号修改“牛顿的头发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淋透了被雨水”“有一次,我回家晚了,听到小狗汪汪地叫个不停邻家的”。
5.发现移动符号和对调符号的不同。
提问:同样是帮助句子中的部分内容回到正确的位置,移动符号和对调符号
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移动符号一般将距离较远的内容移动至正确的位置;而对调符号是将相邻的内容进行对调。
【设计意图】移动符号和对调符号的作用差不多,放在一起出现,学生容易混淆,在练习时无法准确地进行选择运用。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明确它们适用范围的不同是很有必要的。
6.继续修改文中段落。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2)交流反馈。
预设1:第1行“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句子中的“他”指的是螃蟹,所以应该用宝盖的“它”。我用改正符号修改。
预设2:第2行“我轻轻点了它一下用一根小棍”,我用表示移动的符号把“用一根小棍”移动到“轻轻”之前,改成“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
预设3:第6行“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钢壁翻身过来”,句子中“身”和“过”的顺序颠倒了,我用了表示对调的符号将这两个字调整了顺序,改成“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钢壁翻过身来”。
7.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5种常用的修改符号,平时就可以运用这些修改符号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日积月累”,古诗熟读成诵
1.画面导入,引出诗题。
(1)画面导入:出示《滁州西涧》古诗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点,有哪些景物,并由此猜一猜画面中体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
(2)揭示古诗题目:其实这幅画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的画面再现。诗人在春日的傍晚来到滁州西涧,被眼前所见景物所深深吸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通读全诗,感受节奏。
(1)指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提示学生“涧”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3.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句
①出示注释。
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深树:枝叶茂盛的树。
②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生长在两山间的水沟边。
预设2:我仿佛听到了黄鹂在枝叶茂盛的树上鸣叫。
③句子中的“独怜”表示唯独喜爱。指导读好诗人的喜爱之情。
(3)学习第三、四句
①示注释:第三句中的“春潮”是指春天的潮汐。
②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到傍晚时分,潮汐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预设2:我听到波涛汹涌的声音。
③指导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
④示注释:“野渡”是指郊野的渡口;“横”指小船横在水面上。
⑤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郊野的渡口已经没有人了,只有小船横在水面上。
⑥指导朗读。
4.边想象边朗读古诗。
5.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也想象了画面,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本首古诗重在品读,无需一字一句地进行解释,在教学时给予必要的注释,让孩子借助注释和画面自己想象看到的场景加以体会感悟后读出相应的情感,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这两个新的修改符号。同时,我们也走进诗的国度,欣赏了春日傍晚滁州溪涧的景物。
2.布置作业
(1)试着用新学到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背古诗《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