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课程导入】
在小学、初中的语文课上,同学们一定学习过《丰碑》《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吗?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你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
(2)这首诗描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3)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4)诗中的“三军”是什么意思?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强渡大渡河红军战士雕像
遵义会议会址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中,有一次关系到中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及党的命运的生死攸关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这次会议后,长征中的红军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红军最后胜利会师了吗?
让我们带着这一个个问题,进入《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的学习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某旅行社准备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线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是让游客“重走长征路,学习革命史”。如果你是这家旅行社的决策者,你准备怎样设计这条线路?重点应推出哪几个景点?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请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会议的认识。
3.同学们听说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试着举办一场长征故事会,讨论一下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 B.会宁 C.吴起镇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二、读图题
识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数一数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渡过了哪几条大江大河?翻过了哪几座大山?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三、看图说话
你能否根据这几幅图来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途中吃过的野菜 泸定桥
大雪山 水草地
【资料下载】
长征中的战争艺术
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 000英里,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十几座大山,跨越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
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毛泽东正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统帅。在长征途中,他不仅善于指挥弱小的红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强敌作战,而且善于指挥和调动敌人,从而在战争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领导者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中央机关携带的大批辎重,成了红军的沉重负担,队伍拥挤,行动缓慢,削弱了部队的机动能力,以致在湘江战役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在作战形式上必须由阵地战向运动战转变。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纵横驰骋于四川、贵州、云南、西康广大地区,以高度的机动作战调动敌人,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创造战机,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他善于处理“走”与“打”的关系,既反对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又反对同强敌进行决战的冒险主义;既做到避实就虚,又敢于在必要时打好硬仗,击中敌人要害,以打破强敌堵截,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该走就走,该打则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思维拓展】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达陕北吴起镇。为了不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红军将追敌一举击溃。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赋诗一首:“山高路险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你能谈谈“我英勇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