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光的反射》
第1课时 课时作业
1.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速度变小
B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C 光年是长度单位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课桌
C 太阳
D 物理课本
3.下列都是光源的是( )
A 亮着的灯、蜡烛
B 闪闪发光的钻石、发光水母
C 月亮、太阳
D 行星、萤火虫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5.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 )
A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影子
B 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C 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相同,它是太阳的影子
D 形状与树叶缝隙的形状相同,它是太阳的像
6.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 增大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D 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7.百米赛跑中,计时员总是先看到发令 枪的烟雾,然后听到枪声,这是因为( )
A 先产生烟雾,后发出枪声
B 烟雾和枪声同时发生,但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C 烟雾和枪声同时发生,但人耳反应没有眼睛快
D 先产生枪声,后产生烟雾,但烟雾传播得快
8.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 “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 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 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
B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白日不到处”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C “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的
D “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10.《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由于光的_____形成。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_____。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_____。
11.如图所示,墨子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烛焰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_____ (选填“实”或“虚”)像,保持木板和墙的位置不变,让蜡烛逐渐靠近小孔,发现像的大小将逐渐变 _____ (选填“大”或“小”)。
12.小华利用“小孔成像”的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当蜡烛和小孔间有一定距离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将蜡烛靠近小孔,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及现象,写出他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的传播路径和_____,而忽略了光的亮度、色彩等。“光线”_____ (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
14.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了一个影子时钟(日晷仪)。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