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课堂小结第四学习主题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入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 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改革之路并不平坦。虽然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其国家和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你想知道其中的原委吗?让我们循着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进程去做一番了解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953年3月5日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逝世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2年10月5日~14日苏共19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19大结束后)。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他个人威望的提高,犯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错误。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
1894.4.17~1971.9.11
1953.9.7~1964.10.14第4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4年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52年当选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年起任苏共第一书记。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苏联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释放了绝大多数古拉格(负责管理全国牢狱营)中的政治犯。并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观点。
他的自由化政策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被称为“鲁莽的改革家”。1964年被他的学生兼党内同志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宫廷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被迫辞职。
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全面,在位十年,改革十年。是积极倡导改革的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改革目的: 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内容:评价: 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
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
存在的弊端。①思想解放;②农业方面;③工业方面。批判个人迷信 平反冤假错案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减轻农民负担 大规模垦荒 推行“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1958年,采取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两项重大改革措施——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指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运动)等办法,力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实行管理体制大改组 取消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后为47个),把原属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各部管理的企业,一律由各地新设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中央权利下放给地方,削弱中央集权,后又陆续收回一些已下放权力。没有真正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厨房辩论”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匈牙利事件”。 从1968年元旦开始,匈牙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进展比较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显著,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从1979年开始,改革扩大了范围,匈牙利也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几经反复,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致使改革陷入困境,人民不满情绪增长,党内外人心思变,匈牙利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匈牙利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几经反复 未达预期目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也进行过类似的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
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广东深圳经济特区广东珠海经济特区广东汕头市经济特区福建厦门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根据邓小平的建议,1980年8月,国家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决定建立中国面积最大的海南岛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形成。中国上海浦东新区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开发浦东,既是沿海开放的进一步扩展,又奏响沿江开放进军内地的序曲。东方明珠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继1997年11月实现大江截流后,又在2002年11月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2009年建成后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继俄罗斯、美国后第3个
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后的地图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暴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游行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至1992年存在的联邦制国家。1918年10月28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通过新宪法,更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联邦议会决议更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和国国家。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1989年11月9日被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存在于1963至1992年,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黑)和科索沃。 波兰等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交替。东欧各国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东 欧 国 家 更 名 简 表东欧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东欧剧变的原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内部原因:经济方面(旧体制未根本改革,成效不大);
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西方因素(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Leonid Ilyich Brezhnev
1906.12.19~1982.12.10
1964.10.14~1982.11.10第5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
1911.2.6~2004.6.5
美国第40任总统美苏大搞军备竞赛 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通过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相对落后的苏联。而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期间,虽然军事和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在其后期,由于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等因素,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苏 美 军 事 竞 赛 情 况 表1979年12月27日至1989年2月15日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1979年12月27日,苏联大举侵入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哈菲祖拉·阿明政府,处死阿明。之后,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Mikhail Sergeyevich Gorbachev
1931.3.2~
1985.3.11~1991.12.25第8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签订苏美《华盛顿条约》
结束两国在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6年3月至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由于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6月至1989年底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从此,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乱” “僵” “垮”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件的爆发。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
1931.2.1~2007.4.23
1991.7.10~1999.12.31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期间向市民发表演说 1991年8月19日凌晨,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试图夺取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民主派”首脑、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历时不到60个小时,政变遂告失败。但此后,苏联形势却急转直下,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家大权直至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8月19日
“八一九”事件“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独联体”)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叶利钦、乌克兰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舒什克维奇三国领导人签署协议,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先报知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 1989年至1993年担任美国总统),后才通知戈尔巴乔夫。“独联体”徽标“独联体”的成立
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1991年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以独立国家首脑身份在哈萨克斯坦首府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将停止存在。由俄罗斯代替苏联占有联合国安理会席位。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飘扬69年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1991年12月25日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将核按钮权力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45分,俄罗斯联邦国旗在克里姆林宫升起。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从法律上终止苏联的存在。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苏联正式解体。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含义
① 苏共丧失执政党地位;
② 15个加盟共和国解体;
③ 加盟共和国都朝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方向转变;
④ 都放弃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
① 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② 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
南斯拉夫的分裂);
③ 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
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④ 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严重打击,使得社会主义运动
面临更大的困难。苏联解体后的地图 苏联解体的原因:①理论认识上的偏差;②共产党自身的原因;③经济方面的失误;④民族方面的因素;⑤对外扩张的因素;⑥西方的“和平演变”;⑦戈尔巴乔夫个人原因。苏联解体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国家
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
2.匈牙利改革
3.中国的改革开放1.东欧剧变时间
2.东欧剧变的表现
3.东欧剧变的原因1.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政治经济形势恶化
2.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政治、经济和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
3.1991年苏联解体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1.讨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2.绘制《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分布图》 东欧剧变原因: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②内部原因:经济方面(旧体制未根本改革,成效不大);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③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西方因素(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解体的原因:①理论认识上的偏差;②共产党自身的原因;③经济方面的失误;④民族方面的因素;⑤对外扩张的因素;⑥西方的“和平演变”;⑦戈尔巴乔夫个人原因。学习测评1.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是所谓( )。
A.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和平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东欧各国先后走上改革道路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3.最早抛弃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 B.匈牙利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4.东欧剧变后国家分裂的有( )。
A.德国 B.匈牙利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5.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叶利钦 B.戈尔巴乔夫 C.勃列日涅夫 D.赫鲁晓夫CACCDD6.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85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7.苏联解体的史实表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D.列宁主义的失败
8.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由于种种原
因,改革的结果差别很大,其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其中,被称为稳健改革的是哪一
模式?改革有无达到预期目的?
(2)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结果如何?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戈尔巴乔夫又开始实行改革。这次改革是怎样进行的?
(4)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
(5)总结苏联、东欧改革的教训,回顾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失误,你有怎
样的认识?DB“匈牙利模式”
改革几经反复,未达到预期目的。 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首先进行的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改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首位。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答: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
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建议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以适应全球化
和国际竞争的形势;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
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
动摇; ④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反对民族沙文主义。 ⑤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⑦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努
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史海拾贝“八一九”事件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中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
1931.2.1~2007.4.23
1991.7.10~1999.12.31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