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进一步理解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三、教学难点
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教学媒体课件。
2.准备探究活动“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为”的相关材料和用具:小鼠,纸板若干(用于制作“迷宫”),制作“迷宫”的各种工具(剪刀、胶带等),小鼠食物,笼子几个(配有饮水装置),一包木屑(垫于笼中,用于小鼠保暖),纸、笔等记录用具。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导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知识,提问:1.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3.蚯蚓走迷宫尝试了约200次才成功,小鼠是比蚯蚓高等得多的哺乳动物,它走迷宫会尝试多少次才成功呢?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研究吧。 回忆所学,回答问题:1.学习行为是在遗传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复习回顾。 引入探究活动。
新课教学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一)实验准备这次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观察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1.针对这个实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围绕提出的问题,你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假设呢?3.在实验实施以前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本活动的研究对象是小鼠,为什么从实验的前一天晚上开始,就不给小鼠喂食物(但要喂水),喂食会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吗?(2)各组的小鼠在品种、年龄、体形上区别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为什么?(3)你打算如何记录小鼠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呢?4.小组讨论并实施实验计划。由于课堂时间较短,也比较嘈杂,对实验有较大影响。可以让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或者让学生在课下或家中完成,将实验结果拍成视频在班级中播放。 5.结果呈现与交流。6.思考与讨论。(1)“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你的实验数据与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3)如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4)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1.小鼠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成功走出迷宫?是不是尝试次数越多,走出迷宫越快呢?2.小鼠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越多,最后小鼠走出迷宫所需的时间越短。3.小组讨论(1)不喂食可以使小鼠在实验前处于饥饿状态,实验时会表现出为获取出口处的食物而尝试走出迷宫的行为。水是小鼠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2)差别越小越好,减少误差。(3)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或者记录小鼠每一次找到食物的时间。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计划。(1)按照计划准备好迷宫、小鼠和食物。(2)从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物。(3)记录小鼠找到出口的时间,或者记录小鼠尝试的次数。(4)实施计划全班交流。 (1)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达――遗传因素;用食物来刺激――环境因素;走出迷宫就有食物吃――生活经验;熟练走出迷宫――学习获得。 激发思维。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思考,主动的学习。 参与整个实验设计的讨论,不断发现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极思考,最终梳理出实验步骤。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顺利实施实验做好准备工作。 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学习行为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失败是成功之母…… 学习品质的教育。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一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阐述行为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4.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
(二)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还会经历困难和挫折。理解学习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
收集、整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制作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鹦鹉救主”的新闻,提出问题。1.鹦鹉是不是一出生就会模仿报警器的声音?2.如果不是,你认为它是怎样学会的呢?3.鹦鹉有没有生来就有的行为呢?4.模仿报警器声音和吃食物,这两种行为有什么区别?5.其他动物的行为也有类似的特点吗? 阐明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正如同学所说,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但是如果我们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出问题: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阅读分析,思考后得出。1.不是。2.经常听到或者曾经听到过等。3.吃食物、排便、喝水等。4.模仿报警器是后来慢慢学会的;吃食物是生来就会的。5.根据自己的理解举出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同学对于所举出的例子会有一些歧义,认为动物的这些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类为有些是先天性行为,有些是学习行为。 提高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拓宽思维,举例说明。解答学生疑惑,介绍动物的行为。
新课教学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展示一些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图片,如教材资料分析中的“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以及“菜粉蝶”等内容,提出问题。(1)图片中动物的行为是如何获得的?(2)不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否有差别?为什么?(3)刚出生的袋鼠如果不具有这种先天性行为,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4)你是如何理解“小鸟喂鱼”中红雀的这种行为的?试着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2.学习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展示学习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并提问。(1)为什么大公鸡不能像鹦鹉那样学人说话?(2)野生的黑猩猩为什么不会吸烟?年幼的黑猩猩如何学会钓取白蚁?成年黑猩猩是如何取到香蕉的?这说明了什么?(3)你会轮滑吗?说说你是如何掌握轮滑技术的?(4)蚯蚓是否具备这种学习行为对它的生存有影响吗?由此说明什么?(5)你家的小猫或是小狗听话吗?你是如何训练它们的呢?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和提升: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发达――遗传因素;食物刺激――环境因素;学会就有食物吃――生活经验;学会了某种本领――学习获得。3.人类的学习行为阅读资料:狼孩的故事提问。(1)狼孩的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说明什么问题?(2)播放无臂少女的视频,然后提问:她的这些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二)比较两种行为的特点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 为获得途 径 决定因 素 意 义 1.对先天性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1)是生来就具有的行为。(2)是。因为动物的遗传物质不同,先天性行为的表现也不一样。(3)会死亡!这种先天性行为是它活下去必须具有的。(4)这只美国红雀不能随着雏鸟的死亡而停止育雏行为,说明先天性行为是有局限性的。2.对学习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 (1)学习行为以遗传因素为基础。(2)学习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3)学习行为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加强。(4)动物的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5)描述自己训练动物的经历。 3.对人类的学习行为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1)认识到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关键时期的。(2)她是靠不断学习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战胜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 为获得途 径生来就有的出生后学习获得 的决定因 素受遗传因素决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意 义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 化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合理推理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联系学生的经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建立的。 德育教育。 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两类行为的特点及区别。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和体会。 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并且都需要学习,都必须学习,也都离不开学习。 梳理本节所学,巩固加深印象,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 出生后学习获得的
决定因素 受遗传因素决定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意义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