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主题教学(第4课时)
课时类型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学时 40分钟
教学素材 PPT, 视频资料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或语言学习的成效。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提升认知策略技能——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2.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基于语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涵养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内容分析/语篇研读/文本分析 依托大单元主题的主题背景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言结构和语法的学习。该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其主题意义为“描述你喜欢的事物”。在语言大观念构建方面,该课初步感知认识限制性定语从句,正确使用that、which、 who、whose、whom等连接词,能使用限制性定语从句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What 本课语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少年Jack在学习德语的经历。文章先以“我”面对德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开头,诉说了“我”在德语学习时对单词和语法的难以掌控感。在这之后,“我”向妈妈诉苦,表示自己想要放弃德语的学习。而妈妈为了鼓励“我”继续学习,劝导和启发我德语学习还有诸多益处,即便将来不在德语国家生活,也能增益智慧、锻炼大脑。此后的一天,“我”在学习德语时,发现德语对他而言比从前简单了很多,并且,得益于他对德语的掌握,现在他也能从新的视角看世界了。最后,“我”理解了妈妈当时鼓励自己的用心,得到了成长和收获。该篇文章使用第一人称,通过叙述作者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他学习德语困难和收获并存的过程。 第一部分:Jack学习德语碰到困难。 第二部分:Jack向妈妈诉说想要放弃学习德语。 第三部分:Jack对德语掌握有所精进,大有收获。 第四部分:Jack理解了妈妈的鼓励,抒发感激之情。 Why 作者通过叙述自己(Jack)学习德语的经历,向读者分享自己克服学习外语的困难的前后,展示外语学习的诸多益处,激发读者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How 本课语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篇幅较短,结构清晰。作者以少年Jack的第一视角,使用一般过去时,叙述了Jack学习德语的经历。第一二部分,文章引出“我”学习语言的挫败感受,使用了words felt strange on my tongue等描述语言学习困难的表达,生动地表达了“我”的情绪;再使用第一人称“我”转述妈妈对自己的鼓励,用“is not just…”,“the more…the more…”等句型来描述学习德语的益处。第二三部分,文章使用“suddenly”,“no longer”,“come to”,“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等表达来标识转折和变化,并且使用了完成时、完成进行时等时态来表现进步的取得,表达恰当而丰富地写出了语言学习带给Jack的积极影响。最后,第四部分,以“finally”一词为标识,文章表达了“我”对妈妈曾鼓励“我”不要放弃的理解和感激,并使用了“understand the reason why…”的从句来照应前文妈妈的鼓励,让文章表达更显丰富流畅。本文的一大特点是使用了较多限定性定语从句来描述具体的感受,如“the day when…”,“a place where…”等等,化简单句为复合句,为文章生动地表述作者的感情增添了不少色彩。
整体思路和课时定位 本单元位于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的版块。本单元主题是人与社会语境的主题:社会、文化和历史。本单元围绕“语言”这一话题展开,内容涉及“探索世界上的语言、探索中国汉字体系、描述喜欢的事物、探索不同种类的英语”等。本节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第4课时即引导学生用限制性定语从句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自然情况: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水平中等,学生对语言学习与定语从句有基础的语言积累,已经掌握一些描述语言学习的词汇和语法,并且能使用关系副词what, why, when引导简单的定语从句。
已有基础:学生具备基本的思维逻辑,知道语言学习对人的思维存在着影响,并且知道不同语言所蕴含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
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学生还未掌握介词+关系副词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对于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形式、用法尚不了解,也并不能熟练将what, why, when等关系副词与介词+which的表达进行互相转换; 教师需要重视基于学生已知,引导探索未知,基于学生已有的定语从句知识,带领其发现并内化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知识。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具体价值以及其对自己思维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还并不是非常理解; 教师需要增加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意义”的讲授,带领学生理解英语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具体、现实价值。 学生看待语言价值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缺乏对语言与思维间的联系的具体感知,同时对于英语思维的理解还需提高;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深挖语言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尝试通过适当转变思维来形成更好的语言学习方式; 学生还未掌握对于记叙文整合知识的能力,对记叙文时间轴梳理的运用不灵活; 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消化语篇,为培养目标能力搭建脚手架。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学生能够阅读主题文本,通过回答教师提问来获取先行词表意的方式,并整合文章细节信息。(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2.学生能够在教师给出的例句和文本信息基础上,分析关系副词和介词+which结构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并正确完成填空。(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3.学生能够基于文本信息和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推理出介词+which在定语从句中应用的语法规律。(推理与论证)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经历,使用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完成分析自己对于语言学习态度的作文。(批判与评价)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阅读主题文本,通过回答教师提问来获取先行词表意的方式,并整合文章细节信息。 2.学生能够在教师给出的例句和文本信息基础上,分析关系副词和介词+which结构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并正确完成填空。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基于文本信息和练习,通过小组合作,推理出介词+which在定语从句中应用的语法规律。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经历,使用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完成分析自己对于语言学习态度的作文。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学生课前需要复习课本中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 部分的内容;
学习策略 在话题语境下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效果评价
活动一 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视频,视频中的歌曲是不同语言唱的; 1. What's your favorite foreign language 2. Why you like it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1. 学生能很好地激起对本课程的兴趣,并且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2. 学生能对本课的语篇主题有所预测,并且能为接下来阅读的开展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注意并准确说出不同语言所属的国别,并且能回答教师提问,表达自己最喜爱的外语与喜爱它的原因。
活动二 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对图片进行排序; 1. Jack says:"I want to give up" to his mom. 2. Mom tell Jack why he need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 学生阅读文章并进行排序; 1. 学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完文章,并且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较难理解的句子。 2. 学生基本都能够正确完成排序,部分学生可能困惑于语法结构,不能理解文章细节,但是基本能够把握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使用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图片排序的方式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文章大致脉络,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初步把握文章。;
活动三 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并能够识别文章中的语法: (1) Q: How did Jack feel in the first picture And what did he say A: He was sad. And he said: "I want to give up." (2) Why did Jack want to give up A: Because he thought that learning German is too hard for him, he thought the words, grammar are hard and he would never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German was spoken. (3)Q: What kind of country does Jack live in A: In that country, German is not spoken. … 学生通过问题链梳理文章内容并识别文章中的定语从句; 1. 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梳理文章细节内容,并在教师提问引导下进行整合,然后使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 2. 部分水平较高的同学能够更进一步思考,并且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2和5。其他同学也能够在书中找到5个问题的答案,并且用课本原文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链的引导下,描述文章细节信息,并分析相关原因,最终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在回答的过程中获取先行词表意的方式,并整合文章细节信息
活动四 教师将活动三中的句子整合在ppT中,并改写成in which 形式: In that country, German was spoken. I would never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German was spoken. I would never live in a country in which German was spoken. 引导学生讨论其他的问题: I remember that day ____ I suddenly felt like German wa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 I had finally come to a place ______ I could think in this foreign language.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体会where 和 in which 的语境色彩; 学生能够在教师给出的例句基础上,分析where和in 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并正确完成填空
设计意图:学生基本能够正确填空,但是对于该语法现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如何选择介词部分还有困惑。
活动五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根据已有知识完成填空; 学生能够在新的文本中练习并运用关系副词和“介词+which”结构完成句子。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在新的文本和情境下进行练习,尝试运用该语法知识。
活动六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活动任务: 小组合作练习使用定语从句 来填空; 小组合作完成对话创编; 学生能够结合练习的文本和教师的引导,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推理定语从句中关系副词与“介词+which”的关系,并完成表格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情境及句式,使用限定性定语从句进行对话。;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对话的情境与句式支撑,能够针对语言学习的话题进行对话,为后期写作作业提供一定的支架作用;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从句的使用,进一步熟悉从句的语法规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巩固作业:使用定语从句完成练习;完成workbook部分的练习; The United Nations (UN) is an organization________ aim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t was founded in 1945 and has about 190 member states. This is the reason_______ the UN has a huge number of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since internationalmeetings in the UN are attended by people ________ speak so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Translators are people ________ usually work with written language, while interpreters work with spoken language. Meetings _________only two languages are used may need only one interpreter, while larger events _________leaders from many countries gather may need over 70 interpreters….
总结与反思 该课虽为语法课,但更倾向于从主题语境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调动已有知识到对于 主题语境为语法学习提供语篇依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先语篇再语用的意识,由此更容易形成有深度的语言学习,在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深刻强化其语用思维和意识。那么本节课因为是语法课,抛开以往的仅从语法规则直接入手的模式,本节课尝试从主题语境“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的主线出发,将学习任务放到定语从句的语用意义,这样既能遵循主题线索,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在关于“人物或事物”描述的语境中使用“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生动的语用意义。 但是本节课在课程环境上,或许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来增加或减少相关活动设定,以求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