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气象要素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由四节小课组成,是对气象要素的具体认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识了气温、风向气象要素,本节课需要利用动手制作、观察记录、实时监测等方法去深入学习测量不同气象要素用到的工具,以及“定量”测量气象数据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收听、观察天气预报,根据一定的常识,知道了描述天气的几个气象要素,但是对于各气象要素的认识并不深入,也不完全正确,不理解定量测量气象数据带给人类的意义。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气温、云、风都是气象要素,知道准确测量不同的气象要素要用相应的工具。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天气特点与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分析、总结出不同地区天气和气候不同。探究实践:动手制作模型、借用工具测量气象数据,通过观察、记录得出科学的数据结果。态度责任:对气象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体会到“定量”监测气象数据对人类预防灾害、减少损失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对天气进行“定量”观测,并用相应工具科学测量气象数据
学习难点 体会“定量”观测气象数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准备 剪刀、塑料瓶、乒乓球、纸板、泡沫、彩纸、记号笔,丝巾
学习活动设计(课时1)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气象要素,你还记得吗?想要知道这一天冷不冷,热不热,就要知道温度,天气预报中常常会有详细的气温数据,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2.出示百叶箱图片,让学生认识百叶箱是放置气温计的木箱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答案:①气温、云、风 ②用温度计测量的 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对气象要素再次熟悉,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为后半节课打下好的基础
二、 1.出示各种温度计图片,区分不同的温度计,认识气温计,2.展示气温计,学会使用气温计、学会气温计的正确读写3.用气温计测量公园不同地方的气温,记录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1.学生先根据已有认知区分温度计,最后通过学习能正确认识多种温度计2.通过多次实际练习,学会正确使用、读写气温计。3.用气温计测量公园不同地点的气温,记录结果,分享结果。 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能准确知道气温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工具;通过多次操作练习,熟练掌握温度计使用、读写的方法,在实践中认识很多因素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如背阴向阳、
三、 1.看来气温的高低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因此气象部门制定了统一标准。(出示百叶箱要求)2.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呢?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气温。 1.学生阅读出示的资料,知道百叶箱放置在距离地面1.5m高度的原因,知道百叶箱的外形特征。2.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出示的资料,让学生知道百叶箱的放置要求,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生活中很多时候是需要知道气温高低的,由此体会到气温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活动设计(课时2)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除了气温的数据外,天气预报还会出现这样的图示(晴天、雨天、阴天、多云)你知道它们代表着天空有什么不同吗?2.根据云的多少将不同天空照片与气象图标一一对应起来 1.学生思考回答预设答案:晴天是云很少,能看到太阳高挂天空,阳光充足;阴天阳光被云全部遮挡,看不到阳光;多云指天空云很多,遮挡了大部分阳光(教师补充纠正)。2.分析讨论,完成任务 通过天空照片和气象图标的一一对应,帮助学生区分晴天、多云、阴天的区别,并认识到
二、 1.在刚刚匹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人对多少的理解稍有不同,那云的多少怎样准确判断呢?请阅读资料,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看看现在的窗外,你能试着描述此刻天空中的云量吗? 1.学生阅读思考天空中云的多少叫做云量,如果把天空画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2.观察天空,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云量,并画出来 提出稍有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揭晓答案,明白划分云量的标准。
三、 1.云除了会遮挡阳光外,有时候云的颜色也会告诉我们一些天气信息,如黑色的乌云,它代表着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乌云代表马上要下雨 通过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除了云量不同外,云的颜色也有不同,乌云密布往往代表雨天的来临。为下节课打好基础
学习活动设计(课时3)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你能用云量图准确描述出今天的云量吗?今天下雨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又能对上节课所学进行回顾。
二、 1.看来云和雨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下雨了怎样知道一场雨有多大?你是怎么区分的?2.出示雨量器资料及判断雨量的标准3.降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作用呢?能不能一直下雨? 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2.阅读资料,思考问题3.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回答,通过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产生矛盾,最后出示统一标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建立雨量的概念,知道雨量器的重要性,通过交流认识到降水在生产生活上给人类的影响。
三、 1.提供材料,小组合作,尝试将未完成的雨量器制作完成(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2.关注近期天气,等待降雨,利用自己的雨量器测量雨量并做好记录 1.小组合作,自制雨量器2.关注天气,做好完成课外任务的准备 通过小组合作,自制雨量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雨量器测量雨量的操作步骤,并鼓励学生课后实践,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
学习活动设计(课时4)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1.气温、云、雨我们都研究过了,气象要素里还剩下谁?2.今天的风大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1.学生回答:风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说出自己的感受融入课堂、参与课堂,动脑思考,在课堂上更好的发挥主动性
二、 1.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天气预报中风的大小其实是根据气象部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的(出示风级歌及风力的概念)2.气象部门难道是根据风级歌里面的场景去判断风力吗?它们是借助什么工具测量的?3.制造风,尝试使用风力计来判断风力 1.学生阅读风级歌,明确风的强度叫风力2.明确风力可以用风力计来测量3.认识风力计并试着操作 通过建立风力的概念,认识风力计并操作练习风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科学准确的描述风的强度
三、 1.除了风力,风还有方向叫风向(出示风向的概念)2.怎样测量风向呢?你有自己的办法吗?3.出示风向标4.出示风向风力计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补充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风向的概念,认识风向标,学会使用风向标
板书设计 气象要素气温: 气温计云量:云量图雨量:雨量器风力:风力计风向: 风向标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记录气温、云量、雨量、风向、风向等各种气象数据,根据记录表,说一说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改进 本主题由四个小课组成,分别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了气温、云量、雨量、风力、风向,不论是建立气象要素的概念还是树立“定量”观测意识,学生掌握情况都很好,也能认识到气相定量观测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中很少涉及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的环节,教学环节比较保守,降低了课堂的有趣程度,可以继续改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小学科学 三 年级 下 册第 5 单元
《 观测天气 》大单元教学设计
跨学科概念 物质与能量 系统与模型
核心概念 (十)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0.1 天气和气候 内容要求 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学业要求 能读懂天气预报,知道大气是运动的。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 初步具备记录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对天气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单元内容 1.本单元教材地位①本单元位于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内容为天气与气候,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与前两单元有着密切联系;除了从“量”上建立相关科学概念,本单元内容与第三、四单元也注重建立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因此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②本单元位于小学中段学习内容,中年级学生在低段对天气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天气的变化,知道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对动植物和人类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判断影响的程度,并且无法准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单元学情 三年级学生对世界的探索保持着热情,对世界已经建立起了一部分认知,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会对于“天气”的知识掌握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已经认识了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但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量”的概念,对天气不会进行定量观测,也不知道定量观测天气对人类预防灾害、减少损失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单元,将通过学习使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通过认识云量、雨量建立云量雨量之间的联系,通过风向标和风力计认识风力和风向等几个重要的气象因素,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通过观测天气把握几个重要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学会科学的描述天气情况。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①知道气温、云量、雨量、风力、风向等因素是重要的气象因素②知道观测天气情况应该借用气温计、风向标、风力计、雨量器等工具进行观测。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测量结果,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量化测量气象数据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探究实践:借用气温计、风向标、风力计、雨量器等工具测量气象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准确描述天气状况。态度责任:认识到天气定量观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建立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科学的作用。
单元实施 序号 教学主题 课时安排 主要教学活动
1 见习气象员 1 讨论交流:出去旅游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可以了解哪些方面呢?你可以通过哪些办法了解呢?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结合图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气象因素布置任务:对比家庭所在地区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情况,观察天气预报是否完全准确。
2 气象要素 4 分享交流上节课的任务成果认识气温、云量、雨量、风力、风向并学会通过相应工具测量气象数据自制测量数据的气象工具并尝试测量布置任务:分组监测一周西安不同的气象因素(监测气温需要每天相同时间点三次),并做好记录
3 合格气象员 1 分享交流上节课任务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作为气象员尝试将天气情况进行播报出示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量等图示,分析交流得结论讨论交流气象数据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