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火力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了解化学电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废旧电池的处理和利用
目录
02
原电池
01
化学能与电能
智能手机
充电公交汽车
电灯
家用电器
生活离不开电
【情境引入】
一、化学能与电能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
2015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化学能
燃料燃烧
热能
蒸汽轮机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直接?
【活动1】阅读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思考火力发电的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火力发电存在的问题:
①使用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②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SO2、CO等)及粉尘,污染环境;
③能量经过多次转化,能量利用率低。
电子定向移动
氧化还原反应
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分析
【思考1】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2】什么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问题】探究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Zn+2H+=Zn2++H2 ↑
2e-
什么方法可使Zn与H+分开,从而让电子定向移动呢?
探究实验 讨论与交流
实验一:分别将锌片和铜片插入 稀硫酸溶液中 观察锌片和铜片上现象和差别?
实验二:锌片和铜片先接触插入稀硫酸 溶液中,然后再用导线连接 观察锌片和铜片上有何现象?推测原因
实验三:锌片和铜片通过导线接电流表 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观察电流表上有何现象?
注意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实验探究】
【实验一】
铜锌未连接时,锌片表面有气泡,铜片无明显变化。
原因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
铜锌未连接时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2H+ = Zn2++ H2↑
0
+1
0
+2
失 2e-
得 2×e-
【实验二】
铜锌连接时,铜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锌表面也有气泡。
【实验三】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产生
科学探究 宏观辨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片上:无气泡
锌片上:逐渐溶解,有气泡
铜片上:有气泡
锌片上:逐渐溶解
电流表:指针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反应
装置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1.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A
Zn
Cu
SO42-
H+
H+
正极
负极
e-
2.本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
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锌片:Zn-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2H++2e- = H2↑(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
Cu
Zn
-
-
-
Zn2+
H+
H+
Zn-2e-=Zn2+
2H++2e-=H2↑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负极
正极
阳离子
阴离子
SO42-
发生溶解
产生气泡
原电池总反应:Zn+2H+=Zn2++H2↑
电子流向:负极 沿导线 正极
电流方向:正极 沿导线 负极
外电路
内电路
阴离子 负极
阳离子 正极
外电路
内电路
e-
I
3.原电池工作原理
【思考】若把Zn – Cu原电池装置改动如下,能形成原电池吗?观察电流表指针,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能
不能
不能
条件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Ag
Cu
条件1:有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任务】探究构成原电池的组成
4.简单原电池构成条件
能
能
不能
条件3: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不能
能
条件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①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
(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
② 电解质溶液
③ 形成闭合回路
④ 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4.简单原电池构成条件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①比较金属活泼性
④保护金属材料
③设计电池
②加快反应速率
(注意:选择合适电解质)
一般:负极>正极
如:制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如:船体镶锌块
稀硫酸
Al
Mg
A
Al
Mg
A
NaOH
盐水动力车
6.原电池的应用
1、原电池的概念
2、原电池的本质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课堂小结
谢谢聆听 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