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共23张PPT)+教案(表格式)+导学案+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件(共23张PPT)+教案(表格式)+导学案+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17:55:47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新课导入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的特征有哪些?
具备这些特征的前提是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及其经济社会条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设设置置,设置悬念,概述各文明古国发展的基本状况。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分析认识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各文明古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对人类文明悠久历史与发展多元化认识的理性情怀。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新课讲授
1.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采集者
生产者
生产力
采集渔猎
农耕畜牧
农业、手工业
社会分工
(1)前提(物质基础):
(2)标志: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2.人类迈向文明时代
社会分工发展
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产品
私有制
农耕生产
定居生活
早期城市
统治者
被统治者
部落战争
阶级矛盾
政府
军队
监狱
阶级
文字
记事
管理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牛刀小试
1.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 )
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1.A 据材料“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可知,人类逐步走向定居生活,生产方式逐渐由采集转向农耕,这说明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A项;
A
二、人类文明的多元特点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1.共同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不同特点:基本独立发展,多元特征明显。
两河流域
古代西亚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
条件 水源充足
概况 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60进制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




君权神授,
具有神权色彩
楔形文字
六十进位制度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其中记载了最早的洪水与方舟传说并传到古希腊。
空中花园
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兴起
条件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便利的交通。
概况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
成就 神话、文学故事丰富多彩;象形文字;
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埃及象形文字
太阳历
(世界上第一部)
▲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
金字塔体现了法老至上的权威和埃及人建筑和数学的较高水平
“事死如生”
埃及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
古印度文明—公元前3千纪诞生
条件 恒河流域得到开发
概况 公元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出现种姓制度(婆罗门教)
成就 佛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人生而不平等
统治
被统治
贵贱、等级分明
职业世袭
法律地位不平等
众生皆平等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时间:公元前6世纪
传入中国:公元前2世纪(东汉)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伤害了阿维鲁(全权公民)的眼睛或骨头,必须受到同样的惩罚;伤害了穆什钦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只需赔偿1明那银子(合505克);伤害了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同态复仇原则 B.阶级歧视原则
C.抑强扶弱原则 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2.B 材料体现的是自由民和奴隶享有的权利是不一样的,这体现的是阶级歧视原则,B正确;
B 
3.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
A.不同群体的职业存在世袭
B.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C.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
D.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牛刀小试
3.C 据材料“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可知,印度种姓制度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
C 
④古希腊文明—公元前2千纪诞生
条件 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概况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典型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发展起来,斯巴达(寡头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最为著名
成就 文学:神话、悲剧、喜剧
史学:希罗多德(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西方哲学的基础
【史料阅读】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贵族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趋势:由“贵族政治”到“民主政治”;由“富人民主”到“公民民主”;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出身
财产
血缘
地域
部分
所有
选民资格
选举单位
成年男性公民
奠 基
顶 峰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利:公民直接参政;
弊: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
确立
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
——人文色彩
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柏拉图:“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
太阳神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课堂练习
1.远古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东方和西方经济的相似性主要是由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类自身进化的因素决定的。这种“相似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早期国家形成       B.阶级社会出现
C.生产力水平低 D.交流和联系少
2.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
A.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 B.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
C 
A 
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 
4.下图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A 
5.在古王国时期,永生的信念只在法老和贵族中间表现得特别显著,因连最经济的保存尸体的方法也无能力做到,一般人民并不太注意此事……在中王国时期,死后永生的信仰在人民中间开始受到了普遍的注意。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变革
B.信仰自由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C.宗教传播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D.人民地位提高挑战了法老权威
A 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1课时)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ppt1)
导入:首先根据预习和一则材料,同学们举手来告诉老师文明的特征有哪些?
答案:城市、国家、文字、阶级等。
(ppt1—ppt2)
伴随着阶级、国家、文字这些特征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那具备这些特征的前提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去了解一下。
(ppt3)
本课的课程标准: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把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ppt3—ppt4)
根据中国史的学习,我们知道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互相影响。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随着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变化。
提问:请问人类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传播。
超链接(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中国,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素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除此之外,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也就是社会分工出现。
总结:生产力发展使得人类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畜牧,而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社会分工,因此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前提(物质基础)。
(ppt4—ppt6)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剩余产品)
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私有制、阶级)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生活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的国家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国家形成、文字)
总结:1.农耕畜牧产生与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力的发展使剩余产品出现,为私有制产生好的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阶级出现。
3.阶级、国家、文字的出现,文明产生。
4.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牛刀小试
1.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ppt7—ppt8)
提问:我们刚学习了文明的产生,根据预习,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在这些古代文明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努力和人民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总结:1.共同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不同特点:基本独立发展,多元特征明显。
(ppt8—ppt9)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的古代文明都有什么样的多元特征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
古代西亚文明: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水源充足)
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国家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他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汉谟拉比法典》、地位、君权神授)
提问:除了《汉谟拉比法典》外,古代西亚还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
答案: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与方舟传说、60进制
(ppt9—ppt10)
补充:楔形文字的图片(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的书面(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60进制(了解即可,苏美尔人发明,主要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空中花园
(ppt11—ppt14)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古代埃及等其他地区向文明过渡也大致经历了与西亚相似的过程和阶段,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完善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内容。
总结:
(ppt15—ppt16)
牛刀小试
2.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伤害了阿维鲁(全权公民)的眼睛或骨头,必须受到同样的惩罚;伤害了穆什钦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只需赔偿1明那银子(合505克);伤害了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同态复仇原则 B.阶级歧视原则C.抑强扶弱原则 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3.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 ( )
A.不同群体的职业存在世袭 B.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C.社会阶层的流动严重受阻 D.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ppt17—ppt19)(超链接为补充,可删减)
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源于大河流域不同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源于海洋文明。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路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两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麦西尼文明。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对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努力至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造和思想,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总结:
课堂练习、小结:
政治:早期文明主要产生在大河流域和海洋沿岸,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
经济: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思想文化: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各具特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涵盖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两个时期,呈现出文明的多元特征。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1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特点。 第一子目“人类文明的产生”主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 第二子目“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主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下为高一下学期的课程。学生虽有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基础,但对世界史依然陌生,教师需在课堂上对理论性知识点,抽象概念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便于学生系统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及其经济社会条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设设置置,设置悬念,概述各文明古国发展的基本状况。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分析认识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文明发展的不同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各文明古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对人类文明悠久历史与发展多元化认识的理性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早期文明产生的原因,各早期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及其时空条件。
难点:各早期文明发展的时空条件,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及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时空坐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为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ppt1) 首先根据预习和一则材料,同学们举手来告诉老师文明的特征有哪些? 材料:“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答案:城市、国家、文字、阶级等。 伴随着阶级、国家、文字这些特征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那具备这些特征的前提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去了解一下。 调动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预习回答问题,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新课讲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展示文明产生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文明产生。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随着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变化。 提问:请问人类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与传播。 超链接(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稍后南亚,中国,中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素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总结:生产力发展使得人类从采集渔猎到农耕畜牧,而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社会分工,因此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前提(物质基础)。 2.人类迈向文明时代 展示文明发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知道作为文明产生标志的国家、阶级、文字是如何逐步产生的,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强调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让学生通过教材阅读,找出与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早期城市、文字等、一一对应的原文。 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基本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剩余产品) 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私有制、阶级) 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生活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的国家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国家形成、文字) 总结:1.农耕畜牧产生与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力的发展使剩余产品出现,为私有制产生好的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阶级出现。 3.阶级、国家、文字的出现,文明产生。 4.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牛刀小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提问:我们刚学习了文明的产生,根据预习,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识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地图上标记各大文明所在地,并得出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 答案:1.共同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不同特点:基本独立发展,多元特征明显。 古代西亚文明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并着重突出苏美尔地区。 教师根据教材讲授表格中的条件、概况以及成就并辅以历史图片,着重讲述古代西亚文明的政治与文化。 利用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感知成文法的地位与意义。 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古代埃及等其他地区向文明过渡也大致经历了与西亚相似的过程和阶段,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完善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内容。 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点以及历史图片。 牛刀小试 3.古希腊文明 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源于大河流域不同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源于海洋文明。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路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两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麦西尼文明。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它们数量众多,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阅读教科书及材料,请学生梳理巴尔干 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文明概况,完成表格。 材料: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贵族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通过材料认识雅典和斯巴达的政治特 点。 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对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努力至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通过图片了解古希腊文明的文化成就。 牛刀小试 通过提问和讲授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类文明的产生过程,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认识文明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历史解释:理解人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内涵。 帮助学生熟悉教材。 通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自主阅读通过难度小,限时任务式阅读自主梳理。(课前完成) 利用表格清晰呈现文明成就便,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课堂练习 选择题
课堂小结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及答案
【课标要求】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预习重点】
①“一条线索”: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四次社会分工;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出现、文字产生;根本条件是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
②“五大文明”:即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民主文明;前四个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③ “一个特点”: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自主学习】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 产生与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剩余产品出现, 产生。
3. 、 、 出现,文明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文明
(1)自然环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政治
①约公元前2900年, 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②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 制度。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 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是最早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60进制。
2.古代埃及文明
(1)自然环境:尼罗河流域。
(2)政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权威至上。
(3)文化: 文字;最早的 ; 与圆周率、开平方根;莎草纸。
3.古代印度文明
(1)自然环境: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政治: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国家,推行 。
(3)文化: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创立 ;史诗 和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4.古代希腊文明
(1)自然环境: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
(2)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 的城邦兴起。
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由少数人掌握政权
雅典的 多数公民掌权,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
奴隶制下的民主,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 ,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3)文化
①神话、悲剧和喜剧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 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奠基人。
③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基础。
【课堂作业】
1.远古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东方和西方经济的相似性主要是由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类自身进化的因素决定的。这种“相似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早期国家形成 B.阶级社会出现 C.生产力水平低 D.交流和联系少
2.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
A.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 B.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
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4.下图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5.在古王国时期,永生的信念只在法老和贵族中间表现得特别显著,因连最经济的保存尸体的方法也无能力做到,一般人民并不太注意此事……在中王国时期,死后永生的信仰在人民中间开始受到了普遍的注意。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变革B.信仰自由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C.宗教传播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D.人民地位提高挑战了法老权威
答案: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农耕畜牧产生与发展,促使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
3.阶级、国家、文字出现,文明产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文明
(1)自然环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政治
①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②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最早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发明60进制。
2.古代埃及文明
(1)自然环境:尼罗河流域。
(2)政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权威至上。
(3)文化:象形文字;最早的太阳历;金字塔与圆周率、开平方根;莎草纸。
3.古代印度文明
(1)自然环境: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2)政治: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国家,推行种姓制度。
(3)文化:婆罗门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的方法。
4.古代希腊文明
(1)自然环境: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
(2)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小国寡民的城邦兴起。
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由少数人掌握政权
雅典的民主政治 多数公民掌权,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
奴隶制下的民主,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
(3)文化
①神话、悲剧和喜剧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奠基人。
③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基础。第 8 页 共 8 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作业纸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远古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东方和西方经济的相似性主要是由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类自身进化的因素决定的。这种“相似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早期国家形成       B.阶级社会出现
C.生产力水平低 D.交流和联系少
2.在西亚地区,考古发现了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身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在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这一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这一地区(  )
A.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B.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
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4.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B.人类早期文明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C.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文明的差异
D.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相比更加先进
5.下图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当时的埃及(  )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系统 D.农业生产备受重视
6.在古王国时期,永生的信念只在法老和贵族中间表现得特别显著,因连最经济的保存尸体的方法也无能力做到,一般人民并不太注意此事……在中王国时期,死后永生的信仰在人民中间开始受到了普遍的注意。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变革 B.信仰自由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
C.宗教传播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D.人民地位提高挑战了法老权威
7.在某校一节历史课上,有位老师讲到了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佛教,古代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神话由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B.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C.呈现同源一体的特点 D.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8.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携以本邦所尊尝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挂着葡萄的酒罐。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 )
A.商品经济地位实出 B.帝王伟业世代传颂
C.文化多元特征显著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9.1877 年,两河流域南部的泰罗赫遗址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醒像和泥板文书,专家确认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苏美尔城拉伽什。这一发现佐证了两河流域( )
A.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B.成为宗教经典《圣经》的诞生地
C.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交明 D.已经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10.古埃及由于尼罗河泛滥后重新丈量士地的需要,对几何学比较重视......古巴比伦则因为农业生产依靠天文历法,因此其天文历法比较发达。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B.古埃及的科技领先于古巴比伦
C.两大文明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D.生产实践的差异影响科技走向
11.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一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暂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了解他们的思想,并探讨其中一位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12.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以古希腊史为例,那时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以一个古代文明为例,查找资料,看看考古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字塔工程浩大繁琐,已经发现的80多座金字塔,均用巨石建造而成,这么多石块大多就地取材,十多万块上等石灰石,来自尼罗河东岸的采石场;内部的花岗岩,则采自800多千米外的阿斯旺,需要多少石匠、运输工人和水手?又怎么运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办到。最近,考古学家保罗·加柏博士在埃及金字塔进行内部设计技术研究时,发现塔内密室中藏有一具冰封的物体,探测仪器显示物体内有心跳频率及血压,相信它已存在5 000年了。考古学家们相信冰封生物就是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者,金字塔是作为通知外太空同类前来救援的标志。
——摘编自苗枫《金字塔未解之谜》
材料二 巨石文化的形成与当时古埃及人所处的尼罗河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这一地区多石的地理环境、丰裕的农耕经济是滋养巨石文化的土壤,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埃及人的思维和宗教则是巨石文化的灵魂。
——赵克仁《古埃及巨石文化的内涵与成因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部分考古学家将金字塔认为是外星人建造的依据。对此你持何态度?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一、二对金字塔形成的原因有何共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金字塔形成的原因。
答案:
1.C 据所学知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所以决定东西方经济“相似性”的因素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故C选项正确;国家的形成并不能代表整个远古时期状况,且国家的形成不是决定性因素,A选项错误;阶级社会的出现影响经济,但不能决定经济,B选项错误;交流联系少直接导致的应该是差异,而不是“相似性”,D选项错误。
2.A 考古发现西亚地区的石碑、印章和雕刻品中有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主持宗教仪式者和“奉献产品的民众”,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已经进入国家阶段,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之一,故A项正确;“拥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在题干中没有相关信息,B、C两项排除;材料中提到宗教仪式,但不能得出“宗教主导了人们的生活”的结论,D项排除。
3.D 三幅图片分别出土于世界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因而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项错误;罗塞塔石碑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故B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两河流域的文物,故C项错误。
4.A 从材料可得出,两河流域的文明与西非的文明都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出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A正确;B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强调差异,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排除D。
5.A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埃及已经出现了等级及国家权力的象征,反映出国家已经初具雏形,A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战无不胜,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完备的官僚体系,排除C;图片及材料中并没有农业生产,也不能体现重视,排除D。
6.A 从材料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属于上层贵族统治者的观念,也逐步影响到下层,对整个社会的观念产生了影响,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信仰问题,排除B;“整合”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强调人民观念的变化,而不是地位的变化,排除D。
7.A 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的文明成果,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特征。城邦民主政治、神话是古代希腊文明的独特成果,古代不同文明的多样特征和丰富成果,体现文明的多元性。
8.C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城邦时期。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希腊城邦时期,从城邦在钱币上镌刻不同的图案,反映了希腊城邦时代文化多元的特征。
9.C 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两河流域出土了拉加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揭开了苏美尔文明研究的序幕,可以佐证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
10.D 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因生产实践需要,不同科技领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生产实践的差异影响科技走向。
11.答案 (1)孔子的思想:主张”仁”,维护“礼”;“为政以德”,提倡以德治国,以礼教化,同时要改良政治,主张制度因时而变;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命观上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2)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政治上主张专家治国论,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主张精英政治。
(3)苏格拉底对所处时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格控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重建了道德价值观,挽救了城邦制度;强调知识的作用,促进了雅典教育的发展;主张精英治国,反对雅典当时的民主政体。
12.略
13.答案:(1)依据:金字塔工程浩大繁琐,古埃及人力资源、交通条件、技术手段无法完成考古成果的发现。
态度:不赞同,依据是该考古学家对考古成果的解读属于推论,缺乏文学史料的互证。
赞同,目前各国学者对于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还没有统一、信服的结论,该考古学家提供了一种历史解释,且有考古实物史料的证明。(只有态度没有依据不给分)
(2)共识:金字塔的形成与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有关。
原因:多石的地理环境;丰裕的农耕经济;埃及人的原始思维;埃及人的宗教观念;埃及人民的集体智慧;埃及的中央集权制保证人力、物力、财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