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2 21: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第二节
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指出不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资料,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综合思维)
运用资料,说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并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提倡绿色消费。(地理实践力)
结合图文材料,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人地协调观)
目录
目标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目标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问题
严峻
工业革命
人地关系
不协调
改变发展观念
协调人地关系
2. 定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内涵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
生活废弃物
环境资源
物质产品、资金等
劳动、科技等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 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内涵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灰色制造”变身“绿色智能”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 内涵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画说十四五丨如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原则
(2)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原则
(3)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连 线 题
将下列对应的内容连线。
判 断
判断题


(1)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就可以解决环境问题。(  )
(2)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  )
(3)寅吃卯粮违背公平性原则。(  )
(4)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
(5)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三个方面是相互独立的。(  )
(6)我国每年夏季在近海地区实施的“伏季休渔”政策主要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




可持续发展三原则的判别方法
判别三原则时,要注意体会和提取所给图文材料包含的信息。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强调享有的平等,即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强调地球为一个整体,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
导 练
(2022·黑龙江鹤岗一中期末)读图,完成1~2题。
左图的内容反映的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危害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体现了人和其他生物种群的公平性原则。故选A。
1.左图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光盘行动”,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光盘”行动必须采取共同行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A正确;
持续性原则,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B错误;
公平性原则指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C错误;
可持续发展原则中没有发展性原则,D错误。故选A。
(2022·四川达州模拟)碳中和,是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2021年11月6日至7日举行的北京能源国际会议上,全球33位顶尖学者围绕中国碳中和转型、中国能源目标的制定、碳配额分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据此完成3~5题。
3.全球33位顶尖学者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交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碳中和是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应该由世界各国合作进行,B正确;
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没有发展性原则,A、C、D错误。故选B。
4.在发达国家大规模能源转型下,2021年出现了能源紧张状况,反映了当前新能源面临的问题是
A.供给不稳定 B.市场需求小
C.可开发资源少 D.开发难度大

发达国家大规模能源转型应该是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2021年出现了能源紧张状况,说明能源供应不足,供给不稳定,A正确;
世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需求大,B错误;
随着技术发展,可开发资源较多、开发难度减小,C、D错误。故选A。
5.我国要实现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最可行的措施是
A.发展新能源 B.开发化石燃料
C.控制生产用电 D.全面封山育林

要实现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最可行的措施是发展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正确;
开发化石燃料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利于达到碳中和的目标,B错误;
控制生产用电、全面封山育林不切实际,C、D错误。故选A。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
2. 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发展绿色经济
中国的
绿色经济
发展
控制
污染物排放
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
资源消耗
改善
能源结构
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
碳排放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主要途径: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②倡导的理念
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

尽量避免干洗、减少洗涤次数

尽量选择本地应季食物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等
③日常生活方面遵循的原则: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实施循环经济后,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
(2)“绿色经济”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
(3)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政府主要是负责监督公众。(  )
(4)消除贫困符合公平性原则。(  )
(5)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绿色经济。(  )
(6)经常食用反季节蔬菜符合绿色消费要求。(  )
判 断
判断题






导 思
材料一 记者从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认定华林庄园等28家单位为“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优秀示范园区”。示范园区将为加快东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材料二 图甲为东营市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
1.[区域认知]由图甲分析该地区农业用地的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_________原则。
海拔200米以上是林地,海拔
200米以下是耕地,地势低平处是水田
因地制宜
答案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土壤肥沃。
2.[综合思维]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答案 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规模)。 灌溉水源不足。
3.[人地协调观]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应该做何调整?理由是什么?
4.[人地协调观]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如图乙所示。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的影响。
答案 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同点 提出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同点 都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都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导 练
(2022·安徽黄山模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图为“陕西省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垃圾适合填埋的是
A.废旧金属
B.废旧电池
C.建筑余土
D.厨房垃圾

废旧金属可回收重复利用,A错误;
废旧电池污染较大,不适合填埋,B错误;
建筑余土适合填埋,C正确;
厨房垃圾可堆肥从而生产有机肥,D错误。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的是
A.弃耕地
B.弃矿坑
C.山谷
D.山顶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弃矿坑可利用垃圾回填,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B正确;
弃耕地离人类居住地较近,且为耕地资源,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A错误;
山谷为集水区域,填埋垃圾易
造成水污染,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C错误;
山顶海拔较高,运输不便,且面积相对较小,不适合用作垃圾专业填埋场,D错误。
3.建设阳光堆肥房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表现为防止
①病虫害 ②盐碱化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建阳光堆肥房集中处理垃圾可防止病虫害,堆肥的残渣可作有机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①③正确;
阳光堆肥房的建设对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小,②④错误。故选A。
(2022·山西太原期末)2021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地区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但快递包裹常常在乡镇止步,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千米”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并实现快递进村绿色发展。据此完成4~5题。
4.快递进村最有利于
A.优化农村人口结构 B.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C.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D.降低快递公司运营成本

快递进村有利于拓宽农产品的销售途径,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C正确;
快递进村对于优化农村人口结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不大,A、B错误;
快递进村会提高快递公司的运营成本,D错误。故选C。
5.实现快递进村绿色发展应
A.建设快递包装回收点
B.强化群众网购意识
C.增加快递公司及站点数量
D.减少快递车进村次数、增加运量

实现快递进村绿色发展应建设快递包装回收点,减少快递包装废弃物的污染,A正确;
强化群众网购意识、增加快递公司及站点数量、减少快递车进村次数、增加运量对于快递进村绿色发展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