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亲爱的同学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动神移的童年记忆,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不同时代小朋友的童年,阅读不一样的童年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冰心
◎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古诗三首
同学们,课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做什么呢?
上兴趣班
踢足球
踢毽子
跳绳
跑步
……
解题意
一年四季
随性而写的诗
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
(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的作品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被誉为“田园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四时田园杂兴》、《石湖居士诗集》等。
范成大
知作者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zhòu
昼
yún
耘
gòng
供
夜
耕
gōng
供奉 逼供
提供 供应
书写提示
昼
耘
桑
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请在古诗中找一找答案。
懂诗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荀子 王制》
懂诗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成年的男女
诗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诗中讲了童孙在干什么?
懂诗意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懂诗意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里指儿童
理解,懂得
从事
靠近
树荫
诗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悟诗情
再读古诗,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悟诗情
再读古诗,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写农家夏忙时大人的劳动场西,表达了诗人对劳的人民勤劳品质的赞扬。
“昼”“夜”“儿”“女”等词,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写农家夏忙时儿童的活动场面,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儿童热爱劳动的品质的赞赏。
“未解”“也”“学”等词让人想象出儿童学种瓜时生疏、笨拙的动作,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
◎
◎
◎
悟诗情
大人
繁忙
儿童
天真可爱
对劳动人民的敬重
对农村儿童的赞扬
解题意
幼小的孩子
玩冰块
zhì
稚
幼
晓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风光,语言平易,风格清新,富有情趣。
主要作品:《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杨万里
知作者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这首古诗中稚子是怎么玩冰的?
懂诗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一般指铜盆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银钲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铜制,其形状与小型的钟相似,可执柄敲击,接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钲”。
这首古诗中稚子是怎么玩冰的?
懂诗意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玉磬
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于架上,用木槌击奏。单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编磬。
悟诗情
借助古诗中的动词,想象儿童“弄冰”的过程,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对小孩“脱”“穿”等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小孩取冰的动作,表现了小孩不怕寒冷,突显了其活泼、爱玩的天性。
敲击冰块发出玉磬般的声音,冰块落地发出玉石破碎般的声音,描写生动具体,使人如闻其声。“敲成玉磬穿林响”仿佛让人看到了小孩敲冰块时的得意。“忽”字准确写出了冰块碎落得猝不及防,让人想象出小孩瞬间由开心到失望的神态变化。
◎
◎
悟诗情
稚子弄冰
色彩:金 彩 银
动作:脱 穿 敲
声音:穿林响 碎地声
童真童趣
解题意
乡村的傍晚
yī
涟
漪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雷震
知作者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懂诗意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你仿佛看到一副怎样的画面?
懂诗意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水中波纹
池岸
这里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头
你仿佛看到一副怎样的画面?
懂诗意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随口
横着骑在牛背上
曲调
悟诗情
这幅画面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二句古诗中,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两个“满”字,写出了池塘水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景象。“街”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落日挂在山头的景象。“浸”字生动地描绘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
在。
◎
◎
悟诗情
写景
宁静优美
写人
悠闲自在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美
三首诗写了儿童的哪些活动?
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相同之处 都写了古代乡村儿童的生活,表现了儿童的纯真、可爱、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不同之处 儿童的活动不同 学种瓜 弄冰 横牛背、信口吹短笛
活动环境不同 农忙时的村庄 寒冬时的村庄 夕阳西下的池塘边
情感表达不同 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对农村儿童的赞扬 对孩子的喜爱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课后作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点拨:
(1)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2)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小紫老师自制
非常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