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fú) 吹角(jiǎo) 溺炕(nì) 官衔(xián)
B.繁星(fán) 葫芦(hú) 应差(chā) 纯洁(chún)
C.油坊(fáng) 舍茶(shè) 施粥(zhōu) 鼓吹(chuī)
D.灯谜(mí) 除夕(xī) 吩咐(fù) 皎洁(jiǎo)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溺应读: niào;B.差 应读:chāi。C.舍应读: shě。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尤其要关注汉字里的形似字和同音字,要理解其具体的意义。多音字与多义字常常关联在一起,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2023八下·阿克苏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散文家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灯笼》的作者是吴伯萧,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答案】B
【知识点】安塞腰鼓;社戏;回延安;作家作品;灯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ACD无误;
B贺敬之是诗人,不是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B.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
到了。
D.2017 年度莱芜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吴伯箫的家乡莱城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斡旋的意思是调停、调解,使用正确;B疲乏的意思是疲倦,使用正确;C挣扎的意思是用力支撑或摆脱,使用正确;D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这里用错对象。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词语的运用要明白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不要前后矛盾。不要错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对新业务的探索。
B.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经历了”什么,后面少一个宾语;B没有语病;C语序不当,应该是“宣传、推广”;D搭配不当,应该是“减轻......交通压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下列含有“灯”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
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
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C项为灯店的对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对联,反复诵读,仔细分析对联中的内容,联系有关元宵节的文化常识即可作答。
二、综合性学习
6.(2023八下·焦作期末)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七班开展了“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和”的主题,分小组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学习和探究:
(1)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请写出一个含“和”字的四字成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不得使用本题已出现的成语)
(2)夜深了,小燕邻居家播放电视剧的声音还很大,小燕的父亲怒气冲冲地想去找邻居理论。假如你是小燕,该怎么劝说父亲?
(3)第三小组搜集了下面这则新闻链接材料,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国与国之间“以和为贵”的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2021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他发表了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 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答案】(1)示例: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
(2)示例:爸爸,邻里之间最好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您还是心平气和地去交流,好吗?
(3)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示例:和衷共济。
(2)此题注意一是劝说父亲不要掺杂怒气去解决问题;二是给父亲提出建议,应该如何和邻居沟通“夜深了,邻居家播放电视剧的声音过大而扰民”的问题;三是要注意结合活动的主题“和”。示例:爸爸,邻里之间还是以和为贵,也许对方是没意识到电视声音过大,我们只心平气和地提醒加沟通,应该就可以了。
(3)根据材料中“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提炼出:一促进了东亚共同发展繁荣,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二,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示例:促进了共同发展,使得更多的民众改善了生活;也走出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大道,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 示例: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
⑵ 示例:爸爸,邻里之间最好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您还是心平气和地去交流,好吗?
⑶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⑴本题考成语积累及其书写。按课标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⑶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7.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知识点】活动设计;文化特色;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灯笼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⑴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⑶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故答案为:⑴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⑶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⑵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⑶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8.八年级(1)班组织“相约大自然”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班长已设计好一项活动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欣赏大自然。
活动二:
活动三: .
(2) 活动一中,小露同学拍摄了下面的照片,请你为它写一句精妙的图片说明。 15 字以内。
【答案】(1)朗诵美文,感悟大自然;观光旅游,走进大自然
(2)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蓝天中。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造句式仿写;命题式仿写;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参考已设计好的活动内容,补写两项活动内容。从题干可知,该活动主题为"相约大自然",那么设计的活动内容应当和大自然相关。再观察活动一的设计为"展示图片,欣赏大自然",可知"展示图片"为具体的活动举措,"欣赏大自然"是活动的意义。另,该组设计的语法结构为"动宾结构",因此所设计内容应当和此结构相近。参考答案有:活动二:朗诵美文,感悟大自然;活动三:观光旅游,走进大自然。
故答案为:朗诵美文,感悟大自然;观光旅游,走进大自然。
⑵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写一句说明。图片是一只老鹰在空中展翅高飞,故说明应当和"飞翔"相关,要点明具体物种。同时,字数为5字以内。参考例子: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蓝天中。
故答案为: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蓝天中。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活动设计水平,其中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对所给示例的仿照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围绕主题展开,不可偏题。仿写时,要注意所给例子的语意角度和语法结构。
⑵这是一道图画类转换题,考查学生图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生动的能力。所给图片一般为精彩的瞬间或是经典的画面,解读时要在全面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突出画面的主体,然后去体会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一些信息。具体说,要读画面,明白图中有什么;想画外,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抓细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也要关注题干中的其他要求,如字数等。
9.(泰州期中)某班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中的一项是 (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 [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所猜诗人的名字。
示例:(谜面)独酌花间一壶,月下徘徊醉舞——(谜底)李白
(谜面)欲济洞庭无舟,坐观垂钓羡鱼 (谜底)
(谜面)宦游三秦五津,知己天涯比邻 (谜底)
(3)[新闻报道] 古诗词诵读比赛结束后,宣传委员为这次活动写了下面这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4 月11日至13日,我班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鉴赏水平。
【答案】(1)C
(2)孟浩然;王勃
(3)【示例1】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示例2】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知识点】诗歌对联;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A .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表面是说故乡水舍不得"我"的离开,送"我"至万里之外,实则表现"我"对故乡的思念;
B .诗句表达借"大雁"为自己捎信回家乡的愿望,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C .诗句描写山间傍晚时,飞鸟结伴归巢的情景。与"思乡"无关;
D .诗句表现"吹芦管"引起了出征者对家乡的思念,表达"思乡"的主题。
故答案为:C。
(2)谜面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所以,谜底为孟浩然。
谜面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以,谜底为王勃。
故答案为:(1)孟浩然;(2)王勃
(3)此题可结合导语句中"4月11至13日,我校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概括主要事件,也可结合事件的结果"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概括拟写为:我校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故答案为: 【示例1】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示例2】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2)本题考查主题活动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3)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 灯
萧 乾
①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②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③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④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髽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⑤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⑥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会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
第①段中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2)
第②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3)
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5)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很烦,向好友抱怨奶奶的迂腐。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答案】(1)端午节和诗人屈原有关。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4)内容上点明主题,希望丰富市民的生活;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5)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们晚辈应该做的啊!
【知识点】表述题;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比
【解析】【分析】(1)从“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可知端午节是“雅”的节日的原因是:端午节和诗人屈原有关。
(2)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这句话承接上文“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而且从第②段到文章末尾作者叙述和描写了中国春节热闹的情形。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文章开头作者写圣诞节时家里要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可以得到礼物,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但仅限于此。而下文描写的中国的春节就不同了。春节时,商家要停业一个月,不能回家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非常的热闹,而最热闹和最有民族特色的则是灯节,作者具体描绘了灯节持续的时间长,灯的样式多样而且非常的有趣等。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4) 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中国春节的热闹和民族特色,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而最后一段作者写他60年代初的一个正月十五,北海举行了花灯晚会,作者一边儿逛灯会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希望恢复季节性的游乐,丰富市民的生活。因此这段话的作用是:内容上点明主题,希望丰富市民的生活;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5)本题属于劝说题,劝说时语气要委婉,内容要点要说清楚“奶奶这样做的目的”和“要对奶奶孝顺”这两层意思,另外,语言要连贯、得体。如: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们晚辈应该做的啊!
故答案为:⑴ 端午节和诗人屈原有关。
⑵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 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⑷ 内容上点明主题,希望丰富市民的生活;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⑸ 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们晚辈应该做的啊!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⑵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我们赏析的句子一般都是有特点的句子,要么是运用了精彩的修辞,要么是运用了恰当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了特殊的写作手法,要么是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要么是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主旨的句子。答题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作用的能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⑷本题考查理解散文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⑸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四、微写作
11.十九大提出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就是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围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设计的。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各地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又大同小异。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习俗。(2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湖北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古时候,人们认为灶王爷要在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如果他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这天晚上要在厨房的灶台前摆上糖果等贡品,请求灶王爷上天后多
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等到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来。
【知识点】文化特色;灯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俗的了解情况。要想向大家介绍家乡传统节日的习俗,首先应从自己最熟悉的节日习俗入手,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主要抓住自己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和家人有哪些活动,是怎样庆祝的?重点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点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传统节日去传承传统节日文化。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节日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fú) 吹角(jiǎo) 溺炕(nì) 官衔(xián)
B.繁星(fán) 葫芦(hú) 应差(chā) 纯洁(chún)
C.油坊(fáng) 舍茶(shè) 施粥(zhōu) 鼓吹(chuī)
D.灯谜(mí) 除夕(xī) 吩咐(fù) 皎洁(jiǎo)
2.(2023八下·阿克苏月考)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散文家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灯笼》的作者是吴伯萧,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
B.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
C.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
到了。
D.2017 年度莱芜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吴伯箫的家乡莱城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对新业务的探索。
B.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临沂市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7年初,双岭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5.下列含有“灯”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
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
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二、综合性学习
6.(2023八下·焦作期末)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七班开展了“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和”的主题,分小组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学习和探究:
(1)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请写出一个含“和”字的四字成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不得使用本题已出现的成语)
(2)夜深了,小燕邻居家播放电视剧的声音还很大,小燕的父亲怒气冲冲地想去找邻居理论。假如你是小燕,该怎么劝说父亲?
(3)第三小组搜集了下面这则新闻链接材料,请你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国与国之间“以和为贵”的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2021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他发表了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 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8.八年级(1)班组织“相约大自然”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班长已设计好一项活动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欣赏大自然。
活动二:
活动三: .
(2) 活动一中,小露同学拍摄了下面的照片,请你为它写一句精妙的图片说明。 15 字以内。
9.(泰州期中)某班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中的一项是 (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 [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所猜诗人的名字。
示例:(谜面)独酌花间一壶,月下徘徊醉舞——(谜底)李白
(谜面)欲济洞庭无舟,坐观垂钓羡鱼 (谜底)
(谜面)宦游三秦五津,知己天涯比邻 (谜底)
(3)[新闻报道] 古诗词诵读比赛结束后,宣传委员为这次活动写了下面这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4 月11日至13日,我班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提高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鉴赏水平。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 灯
萧 乾
①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②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③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④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髽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⑤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⑥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会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
第①段中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2)
第②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3)
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5)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很烦,向好友抱怨奶奶的迂腐。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四、微写作
11.十九大提出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就是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围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设计的。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各地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又大同小异。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习俗。(2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溺应读: niào;B.差 应读:chāi。C.舍应读: shě。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义,我们尤其要关注汉字里的形似字和同音字,要理解其具体的意义。多音字与多义字常常关联在一起,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答案】B
【知识点】安塞腰鼓;社戏;回延安;作家作品;灯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ACD无误;
B贺敬之是诗人,不是散文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答案】D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斡旋的意思是调停、调解,使用正确;B疲乏的意思是疲倦,使用正确;C挣扎的意思是用力支撑或摆脱,使用正确;D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这里用错对象。故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词语的运用要明白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不要前后矛盾。不要错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经历了”什么,后面少一个宾语;B没有语病;C语序不当,应该是“宣传、推广”;D搭配不当,应该是“减轻......交通压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先区分病句的类型,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答案】C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C项为灯店的对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对联,反复诵读,仔细分析对联中的内容,联系有关元宵节的文化常识即可作答。
6.【答案】(1)示例: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
(2)示例:爸爸,邻里之间最好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您还是心平气和地去交流,好吗?
(3)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点】汉字笔画笔顺;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示例:和衷共济。
(2)此题注意一是劝说父亲不要掺杂怒气去解决问题;二是给父亲提出建议,应该如何和邻居沟通“夜深了,邻居家播放电视剧的声音过大而扰民”的问题;三是要注意结合活动的主题“和”。示例:爸爸,邻里之间还是以和为贵,也许对方是没意识到电视声音过大,我们只心平气和地提醒加沟通,应该就可以了。
(3)根据材料中“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提炼出:一促进了东亚共同发展繁荣,民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二,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示例:促进了共同发展,使得更多的民众改善了生活;也走出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大道,推动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 示例: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
⑵ 示例:爸爸,邻里之间最好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您还是心平气和地去交流,好吗?
⑶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点评】⑴本题考成语积累及其书写。按课标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⑵本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⑶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7.【答案】(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3)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知识点】活动设计;文化特色;材料探究;拟定标语、宣传语等;灯笼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⑴三个材料可概括一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⑶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
故答案为:⑴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⑵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⑶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
【点评】⑴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⑵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⑶看清题目要求,注意使用修辞手法。
8.【答案】(1)朗诵美文,感悟大自然;观光旅游,走进大自然
(2)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蓝天中。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造句式仿写;命题式仿写;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活动设计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参考已设计好的活动内容,补写两项活动内容。从题干可知,该活动主题为"相约大自然",那么设计的活动内容应当和大自然相关。再观察活动一的设计为"展示图片,欣赏大自然",可知"展示图片"为具体的活动举措,"欣赏大自然"是活动的意义。另,该组设计的语法结构为"动宾结构",因此所设计内容应当和此结构相近。参考答案有:活动二:朗诵美文,感悟大自然;活动三:观光旅游,走进大自然。
故答案为:朗诵美文,感悟大自然;观光旅游,走进大自然。
⑵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写一句说明。图片是一只老鹰在空中展翅高飞,故说明应当和"飞翔"相关,要点明具体物种。同时,字数为5字以内。参考例子: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蓝天中。
故答案为:鹰:我的梦想就是翱翔于蓝天中。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的活动设计水平,其中还考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对所给示例的仿照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围绕主题展开,不可偏题。仿写时,要注意所给例子的语意角度和语法结构。
⑵这是一道图画类转换题,考查学生图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生动的能力。所给图片一般为精彩的瞬间或是经典的画面,解读时要在全面观察画面的基础上突出画面的主体,然后去体会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一些信息。具体说,要读画面,明白图中有什么;想画外,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抓细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也要关注题干中的其他要求,如字数等。
9.【答案】(1)C
(2)孟浩然;王勃
(3)【示例1】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示例2】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知识点】诗歌对联;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A .诗句运用拟人手法,表面是说故乡水舍不得"我"的离开,送"我"至万里之外,实则表现"我"对故乡的思念;
B .诗句表达借"大雁"为自己捎信回家乡的愿望,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C .诗句描写山间傍晚时,飞鸟结伴归巢的情景。与"思乡"无关;
D .诗句表现"吹芦管"引起了出征者对家乡的思念,表达"思乡"的主题。
故答案为:C。
(2)谜面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所以,谜底为孟浩然。
谜面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以,谜底为王勃。
故答案为:(1)孟浩然;(2)王勃
(3)此题可结合导语句中"4月11至13日,我校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概括主要事件,也可结合事件的结果"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概括拟写为:我校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故答案为: 【示例1】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示例2】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这是一道选择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各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选择。
(2)本题考查主题活动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3)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10.【答案】(1)端午节和诗人屈原有关。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4)内容上点明主题,希望丰富市民的生活;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5)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们晚辈应该做的啊!
【知识点】表述题;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文章过渡及其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比
【解析】【分析】(1)从“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可知端午节是“雅”的节日的原因是:端午节和诗人屈原有关。
(2)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这句话承接上文“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而且从第②段到文章末尾作者叙述和描写了中国春节热闹的情形。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文章开头作者写圣诞节时家里要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可以得到礼物,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但仅限于此。而下文描写的中国的春节就不同了。春节时,商家要停业一个月,不能回家的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非常的热闹,而最热闹和最有民族特色的则是灯节,作者具体描绘了灯节持续的时间长,灯的样式多样而且非常的有趣等。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4) 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中国春节的热闹和民族特色,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而最后一段作者写他60年代初的一个正月十五,北海举行了花灯晚会,作者一边儿逛灯会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这段话表现了作者希望恢复季节性的游乐,丰富市民的生活。因此这段话的作用是:内容上点明主题,希望丰富市民的生活;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5)本题属于劝说题,劝说时语气要委婉,内容要点要说清楚“奶奶这样做的目的”和“要对奶奶孝顺”这两层意思,另外,语言要连贯、得体。如: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们晚辈应该做的啊!
故答案为:⑴ 端午节和诗人屈原有关。
⑵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 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⑷ 内容上点明主题,希望丰富市民的生活;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⑸ 示例:小龙,奶奶这么要求是出于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大过年的,大家都想图个吉祥不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她,让老人家开开心心的,也是咱们晚辈应该做的啊!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这道题,需要阅读全文,寻找相关段落,提炼关键信息解答。
⑵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要我们赏析的句子一般都是有特点的句子,要么是运用了精彩的修辞,要么是运用了恰当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了特殊的写作手法,要么是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要么是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主旨的句子。答题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作用的能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⑷本题考查理解散文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⑸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11.【答案】【参考例文】
我们湖北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古时候,人们认为灶王爷要在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如果他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这天晚上要在厨房的灶台前摆上糖果等贡品,请求灶王爷上天后多
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等到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来。
【知识点】文化特色;灯笼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俗的了解情况。要想向大家介绍家乡传统节日的习俗,首先应从自己最熟悉的节日习俗入手,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主要抓住自己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和家人有哪些活动,是怎样庆祝的?重点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点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传统节日去传承传统节日文化。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节日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