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
一、基础知识题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精雕细琢绘诗意]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崇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一部小说作品的思想立意是消极颓废的,那么构思无论多么引人入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B.有学者认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D.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当地防疫情况确定开学时间,学生在家的要做到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集中性参加活动。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
C.《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二、语言综合运用
7.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
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
节日习俗: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请简要论述。
8.综合性学习。
盐淮中学八(2)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是同学们搜集的节日对联,请写出对应的传统节日。
①银花火树开佳节;紫气丹光拥玉台。
②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重阳节赏菊习俗形成的原因。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9.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民俗采风】如果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会怎么说?
(2)【活动二: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美景,一个是小吃。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是生活的美丽装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小吃。
(3)【活动三:节日探源】请你简要说说最令你难忘的节日及节日里发生的事。
10. (石嘴山阶段检测)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0字。
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带领的早期生命研究所专家团队,对外发布了地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生物演化研究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的化石证据,距今约5.12亿年。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研究所专家团队, 自 2010 年起,历时 10 年(截至2020年),对云南省滇东地区乌龙箐组关山生物群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收集了大量的舌形贝型腕足动物化石。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图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对它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叹喟,皱眉,甚至责骂。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 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第②~⑤段写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3)请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4)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尾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
四、写作题
12.(2023八下·长沙期末)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为以优异生态环境质量向建党102周年献礼,光明社区居委会将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并发布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计划。小达想报名参加。请根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以小舟的名义撰写一封申请书。(200字以内)
姓名 小达 出生年月 2010年6月
民族 汉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历 初中 学校 光明中学
实践经验 五年级,获长沙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校跳绳比赛一等奖。六年级,参加“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 七年级,参加长沙市三独·独舞活动获得一等奖,参加了校“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班。 八年级,获计算机一级证书、校“数学思维”竞赛一等奖。
尊敬的居委会领导:
此致
敬礼!
小达
2023年7月3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选项中“撺”念cuān,区别平翘舌音;B选项正确;C选项中,“铮”念zhēng,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霍”念huò;D选项中,“犷”念guǎng,要注意“k”和“g”的区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的特点可知:“晴好”对“雨奇”;“一湖”对“千岛”,“照”对“洗”;“明镜”对“青螺”。下联应为:雨奇千岛洗青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缺少成分,在“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前加“主题表达”;B、语序错误,应把“了解”和“研究”调换位置;C、正确;D、缺少成分,在“集中性”前加“参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是重复多余,“刚强不屈”和“倔强”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病句的判断和修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整个句子多读几遍,借助语感查找病因,2.用几种常见病因对句子进行逐一检查,找出具体病因。3.提取句子主干、看与其相搭配的成分是否恰当。4.寻找关联词或同类型句子比较的方法查找病因。
5.【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细读内容可知: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
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①“关于他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
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
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
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6.【答案】D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感彩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成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7.【答案】(1)春节;重阳节
(2)屈原自沉汨罗江或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草
(3)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丢失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传统节日。根据第一联中的:“新桃“和“旧符“可知,这是春节。根据第二联中的“登高“和“茱萸“可知,这是重阳。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节日习俗的了解程度。作为一个中国学生,生活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耳闻目睹之间,便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民风民俗,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文化的传承。像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佩戴五彩线这样的事情,就应该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
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有了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大致上就是吃粽子,插艾叶,但各地又有不尽相同的活动,比如南方矩形赛龙舟,等等。
⑶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围绕着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来阐述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⑴春节;重阳节;
⑵屈原自沉汨罗江或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草;
⑶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丢失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句中传统节日的判断。答题的关键是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积累;
⑵答题关键是对节日习俗的了解和积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生活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耳闻目睹之间,便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民风民俗,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文化的传承。
⑶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8.【答案】(1)元宵节;重阳节
(2)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
【知识点】文化特色;诗歌对联;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根据“银花”“紫气”可知,①写的是元宵节;根据“秋菊”可知,②写的是重阳节。
(2)本题结合“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可以具体概括出相关答案。
(3)此题作答,首先要理解语境,然后再组织语言,如本题针对的是节日里弟弟只玩手机不与大家交流的行为,然后是他错误的认识。
故答案为:(1)元宵节;重阳节
(2)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诗句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平时多读书,对此类知识要善于归类总结,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主要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语言的表达,注意要委婉、得体。内容要委婉地起到劝说弟弟多与爸妈交流,少玩手机。
9.【答案】(1)各位同学,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有声有色的风情画卷,感受日常生活中鲜活的民俗和民间文化,我们将体会到生活的无穷乐趣,欣赏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街串巷,寻找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开采有价值的语文资源,对习以为常的民风、民情,多一份感受和体验,多一份关注和发现。
(2)哈尔滨的牛肉蒸饺,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品牌。牛肉由回民养殖和屠宰基地专供,选用四至六岁小牛的肉,只取肋条、上脑等部位。成品皮薄馅儿大,汤汁丰富,鲜香爽口。
(3)略
【知识点】文化特色;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开场白的要点是:称呼语;引入语;主题语;过渡语。
⑵介绍语要突出小吃的特点,如果能把用料,制作过程,口感等介绍出来更好。
⑶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要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把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围绕风俗习惯发生的令人难忘的事写好。
【点评】⑴开场白要面对特定观众;要简洁明了;鼓动性强;针对性强。平时要多积累、多练习,多参与。
⑵介绍语要准确、简明、连贯,最好能吸引人。
⑶本题相当于一个小作文,要按照作文的要求写,语言要准确、连贯,叙事要完整。
10.【答案】示例:中国发现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的化石证据
【知识点】新闻概括
【解析】【分析】 根据新闻内容,再结合由第一段“研究人员发现了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化石证据,距今已有5.2亿年”可提取人物是“中国研究人员”,事件是:发现了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化石证据。据此概括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中国发现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的化石证据
【点评】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11.【答案】(1)写了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为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做铺垫。(与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形成对比,突出了三角梅盛开的笑丽,欲扬先抑,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2)本以为将要死亡的三角梅竟然开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出乎意料,让她感到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3)描写的角度:描写的是花的颜色和形态,写出了三角梅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
修辞的角度: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朵比作张开翅膀扇动、奋争、翩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的花形、动态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4)“奥秘”指高深神秘不易了解的事理,“潜能”指潜在的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或能量。文中三角梅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有时并不被我们察觉,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之后,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对比;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②段“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③段“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④段“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第⑤段“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可以概括出这几段写了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联系下文分析,根据第⑥到⑧段“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可以概括出这几段写了三角梅抽条,开花,长大的过程。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是抑,后者是扬,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2)结合前面内容分析,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我们本来想除此而后快,但没想到它却能开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这从“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这是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老伴也感到非常的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3)本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句子。 结合句子分析,“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描写三角梅花的颜色,“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描写三角梅的形态,“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描写三角梅花在春风吹拂下的动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角梅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表现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角梅花朵的的形状比作张开翅膀扇动、奋争、翩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的花形、动态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4)首先要理解关键词语的本意,然后再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蕴含的深层含义。“奥秘”指高深神秘不易了解的事理,“潜能”指潜在的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或能量。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的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正当我们要处之而后快的时候,它却开始抽芽,开花,并且越长越大,越茂盛。它不像别的花木一样在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它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之后,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写了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为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做铺垫。(与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形成对比,突出了三角梅盛开的笑丽,欲扬先抑,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⑵ 本以为将要死亡的三角梅竟然开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出乎意料,让她感到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⑶ 描写的角度:描写的是花的颜色和形态,写出了三角梅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
修辞的角度: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朵比作张开翅膀扇动、奋争、翩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的花形、动态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⑷ “奥秘”指高深神秘不易了解的事理,“潜能”指潜在的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或能量。文中三角梅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有时并不被我们察觉,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之后,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及探究写作手法的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的语境分析理解人物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的能力。赏析时在理解句子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一般都要紧扣内容和主旨两个方面。
⑷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
12.【答案】【参考例文】 我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我曾参加过“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具有参加宣传活动的经验;同时参加过“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并曾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具备相应宣讲知识和能力;此外还获得计算机一级等证书,能为宣传做好相关辅助工作。如果能成为宣传大使,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作出贡献。
恳请社区领导能批准我的申请,期待您的回复!
【知识点】应用文;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申请书的写作。本篇申请书是为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 "的招募而写的,既然是“宣传大使”,那么在申请书中就应该把自己这方面的相应经历先展示出来,如参加“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参加了校“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班,说明自己有“宣传”方面的知识与实践。五年级时曾荣获“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说明自己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就精通电脑操作与运用,思维敏捷等方面,可以作为自己个人能力重要的补充。既然是申请书,自己的态度一定要谦虚,用语要恰当,不可过分夸大。
故答案为:我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我曾参加过“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具有参加宣传活动的经验;同时参加过“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并曾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具备相应宣讲知识和能力;此外还获得计算机一级等证书,能为宣传做好相关辅助工作。如果能成为宣传大使,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作出贡献。 恳请社区领导能批准我的申请,期待您的回复!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
一、基础知识题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èn 花坞wù 霍然huà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选项中“撺”念cuān,区别平翘舌音;B选项正确;C选项中,“铮”念zhēng,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霍”念huò;D选项中,“犷”念guǎng,要注意“k”和“g”的区别。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精雕细琢绘诗意]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崇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答案】A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的特点可知:“晴好”对“雨奇”;“一湖”对“千岛”,“照”对“洗”;“明镜”对“青螺”。下联应为:雨奇千岛洗青螺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一部小说作品的思想立意是消极颓废的,那么构思无论多么引人入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B.有学者认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D.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当地防疫情况确定开学时间,学生在家的要做到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集中性参加活动。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缺少成分,在“也是会大打折扣的”前加“主题表达”;B、语序错误,应把“了解”和“研究”调换位置;C、正确;D、缺少成分,在“集中性”前加“参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将“广泛”放到“交换”前面)
B.石缝间刚强不屈的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刚强不屈的”与“倔强的”重复,应去掉一个)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通过”或“使”去掉其一)
D.学习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的后面加上“无”)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是重复多余,“刚强不屈”和“倔强”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病句的判断和修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整个句子多读几遍,借助语感查找病因,2.用几种常见病因对句子进行逐一检查,找出具体病因。3.提取句子主干、看与其相搭配的成分是否恰当。4.寻找关联词或同类型句子比较的方法查找病因。
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细读内容可知: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
④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
①“关于他的起源”体现了句意衔接的紧密,可作为第二句;
⑤“汉魏以后”体现了分析过程语意衔接紧密,可作为第三句;
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
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管理人员的一声吆喝,热闹的讨价还价声戛然而止。
B.国庆节当天,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客运段担当乘务的G1226次列车张灯结彩,一片欢声笑语。
C.《人民日报》对于黄渤的《一出好戏》给出了“知难而上,值得深思,潸然泪下,精彩”这14个字的评价,可谓意味深长。
D.2018年10月11~1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飓风“迈克尔”席卷当地,大秀威力,街头一片狼藉,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句中感彩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成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二、语言综合运用
7.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
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
节日习俗: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及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请简要论述。
【答案】(1)春节;重阳节
(2)屈原自沉汨罗江或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草
(3)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丢失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传统节日。根据第一联中的:“新桃“和“旧符“可知,这是春节。根据第二联中的“登高“和“茱萸“可知,这是重阳。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节日习俗的了解程度。作为一个中国学生,生活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耳闻目睹之间,便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民风民俗,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文化的传承。像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佩戴五彩线这样的事情,就应该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
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有了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大致上就是吃粽子,插艾叶,但各地又有不尽相同的活动,比如南方矩形赛龙舟,等等。
⑶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围绕着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来阐述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⑴春节;重阳节;
⑵屈原自沉汨罗江或屈原投江;吃粽子、插艾草;
⑶示例一:全球一体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社会现象,所以有人喜欢过圣诞节、母亲节等也未尝不可。 示例二:作为中国人,要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忘本。外国的食品与节日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补充,但不能本末倒置。 我们在接纳外来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丢失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句中传统节日的判断。答题的关键是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积累;
⑵答题关键是对节日习俗的了解和积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生活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耳闻目睹之间,便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民风民俗,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文化的传承。
⑶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8.综合性学习。
盐淮中学八(2)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是同学们搜集的节日对联,请写出对应的传统节日。
①银花火树开佳节;紫气丹光拥玉台。
②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重阳节赏菊习俗形成的原因。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手机。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答案】(1)元宵节;重阳节
(2)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
【知识点】文化特色;诗歌对联;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根据“银花”“紫气”可知,①写的是元宵节;根据“秋菊”可知,②写的是重阳节。
(2)本题结合“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可以具体概括出相关答案。
(3)此题作答,首先要理解语境,然后再组织语言,如本题针对的是节日里弟弟只玩手机不与大家交流的行为,然后是他错误的认识。
故答案为:(1)元宵节;重阳节
(2)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3)示例: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聊聊天啊,不要再玩手机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诗句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平时多读书,对此类知识要善于归类总结,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主要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语言的表达,注意要委婉、得体。内容要委婉地起到劝说弟弟多与爸妈交流,少玩手机。
9.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民俗采风】如果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会怎么说?
(2)【活动二: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美景,一个是小吃。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是生活的美丽装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小吃。
(3)【活动三:节日探源】请你简要说说最令你难忘的节日及节日里发生的事。
【答案】(1)各位同学,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有声有色的风情画卷,感受日常生活中鲜活的民俗和民间文化,我们将体会到生活的无穷乐趣,欣赏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街串巷,寻找鲜为人知的民间艺术,开采有价值的语文资源,对习以为常的民风、民情,多一份感受和体验,多一份关注和发现。
(2)哈尔滨的牛肉蒸饺,是名副其实的传世品牌。牛肉由回民养殖和屠宰基地专供,选用四至六岁小牛的肉,只取肋条、上脑等部位。成品皮薄馅儿大,汤汁丰富,鲜香爽口。
(3)略
【知识点】文化特色;主题活动;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开场白的要点是:称呼语;引入语;主题语;过渡语。
⑵介绍语要突出小吃的特点,如果能把用料,制作过程,口感等介绍出来更好。
⑶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要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把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围绕风俗习惯发生的令人难忘的事写好。
【点评】⑴开场白要面对特定观众;要简洁明了;鼓动性强;针对性强。平时要多积累、多练习,多参与。
⑵介绍语要准确、简明、连贯,最好能吸引人。
⑶本题相当于一个小作文,要按照作文的要求写,语言要准确、连贯,叙事要完整。
10. (石嘴山阶段检测)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0字。
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带领的早期生命研究所专家团队,对外发布了地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生物演化研究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的化石证据,距今约5.12亿年。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研究所专家团队, 自 2010 年起,历时 10 年(截至2020年),对云南省滇东地区乌龙箐组关山生物群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收集了大量的舌形贝型腕足动物化石。
【答案】示例:中国发现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的化石证据
【知识点】新闻概括
【解析】【分析】 根据新闻内容,再结合由第一段“研究人员发现了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化石证据,距今已有5.2亿年”可提取人物是“中国研究人员”,事件是:发现了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化石证据。据此概括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中国发现地球上“生物寄生关系”最早的化石证据
【点评】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1、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2、标题中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图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天天都给它们浇水,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对它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的面前叹喟,皱眉,甚至责骂。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但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关于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做出拼命的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它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和生气,非常生动地展示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它像憋屈了好几年的毛毛虫,终于要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嬗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个妙龄女子的脸,静静地望着我,她的身子还隐在墙后,恍恍惚惚似真似假,是邻家的客人吗 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第②~⑤段写了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3)请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而风儿一吹,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4)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文尾句中“奥秘和潜能”的理解。
【答案】(1)写了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为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做铺垫。(与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形成对比,突出了三角梅盛开的笑丽,欲扬先抑,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2)本以为将要死亡的三角梅竟然开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出乎意料,让她感到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3)描写的角度:描写的是花的颜色和形态,写出了三角梅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
修辞的角度: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朵比作张开翅膀扇动、奋争、翩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的花形、动态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4)“奥秘”指高深神秘不易了解的事理,“潜能”指潜在的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或能量。文中三角梅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有时并不被我们察觉,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之后,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对比;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根据第②段“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③段“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④段“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派要死不活的样子”,第⑤段“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可以概括出这几段写了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联系下文分析,根据第⑥到⑧段“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的可怜兮兮的枝叶间,第一次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而且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又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可以概括出这几段写了三角梅抽条,开花,长大的过程。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是抑,后者是扬,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2)结合前面内容分析,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我们本来想除此而后快,但没想到它却能开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这从“我终于从迷惑中清醒过来,看清那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这是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老伴也感到非常的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3)本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方面赏析句子。 结合句子分析,“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描写三角梅花的颜色,“它的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描写三角梅的形态,“扇动着,奋争着,仿佛亟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描写三角梅花在春风吹拂下的动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角梅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表现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三角梅花朵的的形状比作张开翅膀扇动、奋争、翩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的花形、动态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4)首先要理解关键词语的本意,然后再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蕴含的深层含义。“奥秘”指高深神秘不易了解的事理,“潜能”指潜在的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或能量。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的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正当我们要处之而后快的时候,它却开始抽芽,开花,并且越长越大,越茂盛。它不像别的花木一样在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它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之后,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据此分析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写了三角梅在栽下的三年里毫无变化、毫无生机。为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做铺垫。(与下文写三角梅的盛开形成对比,突出了三角梅盛开的笑丽,欲扬先抑,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⑵ 本以为将要死亡的三角梅竟然开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出乎意料,让她感到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⑶ 描写的角度:描写的是花的颜色和形态,写出了三角梅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
修辞的角度: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朵比作张开翅膀扇动、奋争、翩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的花形、动态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之情。
⑷ “奥秘”指高深神秘不易了解的事理,“潜能”指潜在的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或能量。文中三角梅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有时并不被我们察觉,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之后,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及探究写作手法的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的语境分析理解人物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的能力。赏析时在理解句子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一般都要紧扣内容和主旨两个方面。
⑷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
四、写作题
12.(2023八下·长沙期末)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为以优异生态环境质量向建党102周年献礼,光明社区居委会将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并发布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计划。小达想报名参加。请根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以小舟的名义撰写一封申请书。(200字以内)
姓名 小达 出生年月 2010年6月
民族 汉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历 初中 学校 光明中学
实践经验 五年级,获长沙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校跳绳比赛一等奖。六年级,参加“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 七年级,参加长沙市三独·独舞活动获得一等奖,参加了校“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班。 八年级,获计算机一级证书、校“数学思维”竞赛一等奖。
尊敬的居委会领导:
此致
敬礼!
小达
2023年7月3日
【答案】【参考例文】 我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我曾参加过“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具有参加宣传活动的经验;同时参加过“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并曾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具备相应宣讲知识和能力;此外还获得计算机一级等证书,能为宣传做好相关辅助工作。如果能成为宣传大使,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作出贡献。
恳请社区领导能批准我的申请,期待您的回复!
【知识点】应用文;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申请书的写作。本篇申请书是为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 "的招募而写的,既然是“宣传大使”,那么在申请书中就应该把自己这方面的相应经历先展示出来,如参加“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参加了校“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班,说明自己有“宣传”方面的知识与实践。五年级时曾荣获“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说明自己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就精通电脑操作与运用,思维敏捷等方面,可以作为自己个人能力重要的补充。既然是申请书,自己的态度一定要谦虚,用语要恰当,不可过分夸大。
故答案为:我是光明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想报名成为一名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我曾参加过“齐心守护湘江绿”环保宣传活动,具有参加宣传活动的经验;同时参加过“垃圾分类宣讲员”培训、并曾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具备相应宣讲知识和能力;此外还获得计算机一级等证书,能为宣传做好相关辅助工作。如果能成为宣传大使,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作出贡献。 恳请社区领导能批准我的申请,期待您的回复!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有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辨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