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6 22:46:33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 适宜(yí) 区域(yù) 物候(hòu)
B.孕育(yùn) 载途(zài) 丘陵(líng) 荣枯(kū)
C.连翘(qiào) 刺槐(huái) 翩然(piān) 衰草(shuāi)
D.簌簌(sù) 匿迹(nì) 融化(róng) 观测(cè)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翘应读 qiáo,故有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多音字,我们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
2.下列对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拟人)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设问)
【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设问
【解析】【分析】A“苏醒”是人的动作,这里说大地,故是拟人修辞,正确;B将“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式上是暗喻,比喻的一种,正确;C“活的仪器”借喻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故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错误;D自问自答,设问,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比拟、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偶、对比、反语等,要对每一种修辞都能辨析,并恰当运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答案】D
【知识点】望文生义;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草长莺飞的意思是:各种花草开始成长,鸟类也到处纷飞。通常用来形容江南地区早春的景色,使用正确;B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使用正确;C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使用正确;D周而复始:循环一周,重新开始。这里说“一年比一年变化大”,不符合语境,故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作“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大自然的语言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讲述的是大豆的种植历史。首先是②,介绍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其次是⑥,进一步补充说明我国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再次是④,具体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证明历史悠久。接着是⑤,从古书的记载中寻求依据。再接着是③,写古代对大豆的称呼变换。最后是①,总结说明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5.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是 (  )
A.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
B.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谐的音乐。
C.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好的图画。
D.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BC.没有语病;
D.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2)理主干。(3)析关系。
二、语言综合运用
6.河北是文化圣地,人杰地灵,所辖范围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外闻名。班级最近开展了“游遍河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山海关 班级要出一期以“山海关”为主题的板报,要求同学们各自捜集材料以丰富板报内容。张爱萌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材料,请你从中找出四个关键词,以起到突出作用。
在中国,唯一一个以山、海、关合并命名的地方 就是山海关。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五千年前,中国的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两千年前,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在这里设下国门;六百多年前,一代名将徐达在这里筑长城、建关隘,山海关从此名杨天下。山的险峻、海的宽广和关的雄伟在这里浑然一体,形成了自然风景与
人文历史合而为一的壮丽景观。
(2)白洋淀 阅读下面关于白洋淀的资料,为白洋淀景点拟一则宣传语。
白洋淀是中国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古就以物产丰富、风景秀丽闻名 于世,素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誉,诗赞“北国 江南”,歌咏“直米之乡”,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 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
(3)野三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野三坡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 的旅游胜地。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 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这里是 中国北方极为罕见的融雄山碧水、奇峡怪泉、文物 古迹、名树古禅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假使你在树林间欣赏美景时,发现一名游人正 往一棵千年古树上刻自己的名字。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答案】(1)天下第一关、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人文历史
(2)示 例:华北明珠荷花婀娜,北国江南鱼米飘香。
(3)示例:你好!大自然的美就是美在一个“自然”上,在树上刻上名字就不美观了。我们想在这里留下记忆,多拍几张照片岂不更好?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段文字共有4句话,第1句名字由来,第2句点“天下第一关”和“历史悠久”,第3句以具体事例说“悠久”,第4句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合一
故答案为: 天下第一关、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人文历史
(2)这段材料介绍了白洋淀的位置、物产、荣誉及美景,从物产、美誉、美景来宣传都可以。
故答案为: 示 例:华北明珠荷花婀娜,北国江南鱼米飘香。
(3)劝说别人首先要有称呼,说话要委婉。
故答案为: 示例:你 好!大自然的美就是美在一个“自然”上,在树上刻上名字就 不美观了。我们想在这里留下记忆,多拍几张照片岂不更好?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概括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
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劝说的写法,劝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首先要明确劝说的对象,才能正确地恰当的称呼对方,还要注意劝说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然后明确劝说目的,找到切入点,最后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要注意劝说的方式、方法、语气、态度等。答题格式:称呼+委婉表明自己的观点+做某事的好处(坏处)+解决办法+鼓励或征询语。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答案】(1)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3)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解析】【分析】(1)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引出说明对象,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的说明。第①段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从文中“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可归纳得出。
(3)完成这类考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实际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故答案为:
(1)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3)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点评】文章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说明了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冬眠的意义,指出了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最后指出人们对冬眠的美好向往。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答题的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带入它,比较它(正反两面说清它),肯定它(得结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 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1 时 48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气象灾害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时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禁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既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五脏六腑乃至身体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有改动)
8.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9.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0.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①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月20日21时48分。
②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答案】8.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9.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0.①准确地说明了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
②“渐次”意思是“渐渐”。表明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眀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引材料;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引用的理解与分析。文章运用引用,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洁精炼,含蓄典雅,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在写作方面,引用俗语能够设置悬念,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俗语,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文章写得比较有文采,给别人阅读文章带来不少的吸引力;在文章中间,引用俗语,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虽然,并不能百分之百把握文章的内容,但是,对于把握文章内容至少是很有帮助的。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掌握。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准确严密一般指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成都、性质等的限制性词,在表述时准确无误,体现说明的科学性。
8.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说明小满节气的具体时间;第二段至第六段介绍小满节气的含义和麦子、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第七段重点说明小满时节易引发的疾病和人们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故答案为: 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9.作者在文中引用农谚,是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秧奔小满谷奔秋”,以不同的农谚表现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引用“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说明了小满节气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小满节气的含义。这样写,生动形象,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 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0.①句的时间精确到分,既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又告诉读者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具体时间。②句中的“渐次”意为“渐渐”,句子的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地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有一定差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①准确地说明了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②“渐次”意思是“渐渐”。表明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眀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写作题
11.(2022八下·兰溪月考)小作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兰溪二中的方凯同学有个表哥,常住广州,这次准备跟随家人从外地回乡,请大家帮方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清明时节的习俗吧!
【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为微写作。注意对引导语的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写作的主题。要求写作“家乡清明节的习俗”所以要围绕此中心来介绍。如:扫墓: 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还有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一家人或者约上朋友趁此时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的时节。上山植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平时的观察和积累,要注意对习俗的把握,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通顺、简洁。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萌发(méng) 适宜(yí) 区域(yù) 物候(hòu)
B.孕育(yùn) 载途(zài) 丘陵(líng) 荣枯(kū)
C.连翘(qiào) 刺槐(huái) 翩然(piān) 衰草(shuāi)
D.簌簌(sù) 匿迹(nì) 融化(róng) 观测(cè)
2.下列对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拟人)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设问)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作“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5.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是 (  )
A.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
B.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谐的音乐。
C.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好的图画。
D.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二、语言综合运用
6.河北是文化圣地,人杰地灵,所辖范围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外闻名。班级最近开展了“游遍河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山海关 班级要出一期以“山海关”为主题的板报,要求同学们各自捜集材料以丰富板报内容。张爱萌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材料,请你从中找出四个关键词,以起到突出作用。
在中国,唯一一个以山、海、关合并命名的地方 就是山海关。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五千年前,中国的先祖在这里繁衍生息;两千年前,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在这里设下国门;六百多年前,一代名将徐达在这里筑长城、建关隘,山海关从此名杨天下。山的险峻、海的宽广和关的雄伟在这里浑然一体,形成了自然风景与
人文历史合而为一的壮丽景观。
(2)白洋淀 阅读下面关于白洋淀的资料,为白洋淀景点拟一则宣传语。
白洋淀是中国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自古就以物产丰富、风景秀丽闻名 于世,素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誉,诗赞“北国 江南”,歌咏“直米之乡”,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 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
(3)野三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野三坡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 的旅游胜地。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 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这里是 中国北方极为罕见的融雄山碧水、奇峡怪泉、文物 古迹、名树古禅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假使你在树林间欣赏美景时,发现一名游人正 往一棵千年古树上刻自己的名字。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朗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3)第③段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4)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
(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 满
小满节气,在每年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 月 20 日 21 时 48 分。
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气象灾害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时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禁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既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五脏六腑乃至身体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有改动)
8.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9.文章多处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0.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①2020 年小满交节时刻为 5月20日21时48分。
②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四、写作题
11.(2022八下·兰溪月考)小作文。
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兰溪二中的方凯同学有个表哥,常住广州,这次准备跟随家人从外地回乡,请大家帮方凯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清明时节的习俗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翘应读 qiáo,故有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多音字,我们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
2.【答案】C
【知识点】比喻;拟人;设问
【解析】【分析】A“苏醒”是人的动作,这里说大地,故是拟人修辞,正确;B将“鸟语花香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式上是暗喻,比喻的一种,正确;C“活的仪器”借喻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故该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错误;D自问自答,设问,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比拟、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偶、对比、反语等,要对每一种修辞都能辨析,并恰当运用。
3.【答案】D
【知识点】望文生义;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草长莺飞的意思是:各种花草开始成长,鸟类也到处纷飞。通常用来形容江南地区早春的景色,使用正确;B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使用正确;C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使用正确;D周而复始:循环一周,重新开始。这里说“一年比一年变化大”,不符合语境,故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4.【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大自然的语言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讲述的是大豆的种植历史。首先是②,介绍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其次是⑥,进一步补充说明我国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再次是④,具体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证明历史悠久。接着是⑤,从古书的记载中寻求依据。再接着是③,写古代对大豆的称呼变换。最后是①,总结说明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5.【答案】D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BC.没有语病;
D.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2)理主干。(3)析关系。
6.【答案】(1)天下第一关、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人文历史
(2)示 例:华北明珠荷花婀娜,北国江南鱼米飘香。
(3)示例:你好!大自然的美就是美在一个“自然”上,在树上刻上名字就不美观了。我们想在这里留下记忆,多拍几张照片岂不更好?
【知识点】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段文字共有4句话,第1句名字由来,第2句点“天下第一关”和“历史悠久”,第3句以具体事例说“悠久”,第4句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合一
故答案为: 天下第一关、历史悠久、自然风景、人文历史
(2)这段材料介绍了白洋淀的位置、物产、荣誉及美景,从物产、美誉、美景来宣传都可以。
故答案为: 示 例:华北明珠荷花婀娜,北国江南鱼米飘香。
(3)劝说别人首先要有称呼,说话要委婉。
故答案为: 示例:你 好!大自然的美就是美在一个“自然”上,在树上刻上名字就 不美观了。我们想在这里留下记忆,多拍几张照片岂不更好?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概括重在读懂内容,细心寻找,稍加整合。步骤:细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略读材料,把握每则材料内容;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逐个审准材料并提取答题关键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求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人们做什么,不希望人们做什么,必须明确具体地表达出来,所以内容要具体,紧扣主题,注意语言要简洁,一般在20字以内,通俗易懂,要巧用修辞,一般采用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妙传情意,要健康积极亲切友善。
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中劝说的写法,劝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首先要明确劝说的对象,才能正确地恰当的称呼对方,还要注意劝说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然后明确劝说目的,找到切入点,最后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要注意劝说的方式、方法、语气、态度等。答题格式:称呼+委婉表明自己的观点+做某事的好处(坏处)+解决办法+鼓励或征询语。
7.【答案】(1)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3)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文章开头及其作用;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解析】【分析】(1)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引出说明对象,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的说明。第①段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从文中找到与之有关的文字,认真研读,思索感悟,概括出来即可。从文中“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可归纳得出。
(3)完成这类考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实际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故答案为:
(1)点明说明对象,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生命指征水平极低,新陈代谢速率非常缓慢。
(3)不能。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箱龟冬眠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哺乳动物的寿命不一定和体型相关,还和冬眠有关。
(5)①冬眠由遗传基因决定。②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③有一种猴子能冬眠。④人类与猴子基因相似性很高。
【点评】文章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说明了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冬眠的意义,指出了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最后指出人们对冬眠的美好向往。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答题的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带入它,比较它(正反两面说清它),肯定它(得结论)”。
【答案】8.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9.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0.①准确地说明了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
②“渐次”意思是“渐渐”。表明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眀文语言的准确性。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引材料;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时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步骤是:先要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定,就是锁定答题范围,最后组织语言进行表述,一般用主谓句:什么(谁)+怎么样(是什么),如果有主题句直接引用也可。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引用的理解与分析。文章运用引用,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洁精炼,含蓄典雅,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在写作方面,引用俗语能够设置悬念,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俗语,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文章写得比较有文采,给别人阅读文章带来不少的吸引力;在文章中间,引用俗语,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虽然,并不能百分之百把握文章的内容,但是,对于把握文章内容至少是很有帮助的。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掌握。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准确严密一般指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成都、性质等的限制性词,在表述时准确无误,体现说明的科学性。
8.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说明小满节气的具体时间;第二段至第六段介绍小满节气的含义和麦子、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第七段重点说明小满时节易引发的疾病和人们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故答案为: ①小满的时间;②小满的含义;③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④小满时的气候特点;⑤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9.作者在文中引用农谚,是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未满,还有危险”“秧奔小满谷奔秋”,以不同的农谚表现小满时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引用“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说明了小满节气的气候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小满节气的含义。这样写,生动形象,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 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多处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0.①句的时间精确到分,既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又告诉读者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具体时间。②句中的“渐次”意为“渐渐”,句子的意思是说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地进入夏季,这样更符合实际,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有一定差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①准确地说明了 2020 年小满节气到来的时间。②“渐次”意思是“渐渐”。表明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渐进入夏季,体现了说眀文语言的准确性。
11.【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为微写作。注意对引导语的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写作的主题。要求写作“家乡清明节的习俗”所以要围绕此中心来介绍。如:扫墓: 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还有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一家人或者约上朋友趁此时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的时节。上山植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平时的观察和积累,要注意对习俗的把握,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流畅、通顺、简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