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回延安》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02《回延安》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0:04: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里铺(pū)送过柳林铺迎
B.树梢(shāo)树枝树根根
C.米酒油馍(mó)木炭火。
D.脑畔(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术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4.下面句中关于加点字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两个“莫”,表达作者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四个量词重叠使用,构成排比,显示出延安的变化之大)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杨家岭的红旗”指代党中央,写出了党的领导作用)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突出了枣园灯光的明亮)
[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天蒙山飞歌
马 力
①天蒙山有许多很大的石头,攒聚积叠,各择其势。石质苍硬峭厉,石身横斜偃仰。有它们在,山势便极奇峻。
②林麓之间,有个小村子。村前一道沟,流着浅浅的水。逢着小雪节气,出洞的水半枯。若在夏秋时令,它定该欢快地奔淌,一条银白带子拖在沟谷里。
③临水卧一块平大的白石,白石长年受水冲荡,棱角早给磨去。初冬时节,水势小了,弱了,只有石根浸水。光影不定,凹凸明暗的变化在石面上透映出来。
④石上留着三个字,算是村子的名字-白石屋。这是一个“石头村”。院墙都用石块围成。这些石块,大的大,小的小,方圆薄厚也不一样,到了山里人手中,却能垒出结实的短墙,盖起周正的房子。房子的外墙没有抹灰勾缝,任那堆叠的石块显出天然的纹缕,宛如布满不规则的网格和几何图形。
⑤白石屋的庄户人家,疏落的村屋,门庭高低相依,中间皆由石板铺成的阶径连着。过去的日子里,你若有刚出锅的饭菜,惦着送给邻人尝尝,吱地一响推开半掩的栅门,就可从自家灶间跨入街坊的当院,再扯开嗓子亮亮地喊一声“来喽”,这时候碗里的热气还在升腾。
⑥时下,村子里不住人,腾出老房子迎迎来络绎不绝的山外客。当然要有一番营构,留住原味的风俗。进了几间屋,不改旧摆设,尽是沂蒙山乡的家什:粮囤、酒瓮、水缸、蓑衣、笸箩、簸箕、耙子、织机、橱柜、锅台、床铺……铺盖大红大绿,跟墙上的年画一样喜庆。一个屋子里还有不少漂亮的剪纸。栅栏上挂数穗黄灿玉米,屋檐下吊几串红辣尖椒,南瓜、大蒜,墙根院角,随处都是。窗前长着树,胡桃、紫藤和花楸。树下摆放几盘石磨,上面的凹痕如刀刻似的。
⑦“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⑧一阵歌声,冷不防冲出来。歌声很亮尤其头一句。这《沂蒙山小调》恰是这样。音色那么亮,调门那么高,衬字衬腔那么悠长,一下子打到耳朵里,直到打到心里,很暖,襟怀也顿觉高旷。
⑨这一刻,我的脑子空了,只剩下歌声在别的地方,也能听见这首歌,可是只有在这儿听它,才够味儿!
⑩歌儿好听极了!一支短小的地方性山歌,能让很多人爱听,很多人为它动情,大江南北来传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平常的事。简单的歌词依着反复的曲调重叠下去,让那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自然得好似完全从心里深处流淌出的。
这首调子拉得很长的歌,先前的咏唱对象很单纯,是沂蒙风物。清亮的音调映出明秀的景色,听着听着,好像有一朵美丽的云从心底悠悠地浮升。后来又添了新的唱词,有了新的含义。
这首歌虽然是小调,呈现的气象却是大的。这是表现沂蒙山人民心声的歌曲。从这歌声里,我真切地听出了鲁南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如今,白石屋村口立有一块黑色石碑碑上刻着《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曲作者李林的名字也已标出。他们二人都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抗大的分校设了十几所。一分校刚在陕北延长县建校,便东迁到山西太行山。转过年,快入冬了,校部三千多人又从太行山南麓的神郊村出发,全凭硬脚板,踏遍冀南、鲁西的盘陀山道。队伍走了四十多天,进入沂蒙山的东高庄,完成第二次东迁。一分校在敌后办学,为时七年,行迹印在沂南、蒙阴、临沭、莒南和县的危峰窈壑中。他们在费县的时日最长《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就是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的寻常农家院。
几间屋子的布置,全照着当年的光景战士们睡的是大通铺,灰色的被枕、衣帽放得齐整。被子是叠出棱线的,方正得像一块砖内务打理得这般好,足见部队的纪律严明。桌上摆着书箧、妆镜、煤油灯和针线笸箩。屋子里,空气安静,我却仿佛听见活泼的笑声,笑声中,满是战斗岁月里青春昂扬的意气。
一个院子里,有位穿花衣衫的女子在唱歌,又是《沂蒙山小调》!她嗓子放得开,声音响到云里去,直唱得我们屏住呼吸,满脑的想象在歌声中飞。
出了天蒙山,“小调”的声音一点点远去。歌声从耳边断了,却在心头连着。
(有删改)
5.选文第①~⑥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6.赏析文章第⑧段的语言特色,
7.第⑥段中说:“歌声从耳边断了,却在心头连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8. 文章以《天蒙山飞歌》为题,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里铺(pū)送过柳林铺迎
B.树梢(shāo)树枝树根根
C.米酒油馍(mó)木炭火。
D.脑畔(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
【答案】A.
【解析】 “铺”应读“pù”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答案】B.
【解析】 “脑畔上”在本诗中指窑洞的顶上。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术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答案】A.
【解析】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4.下面句中关于加点字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两个“莫”,表达作者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四个量词重叠使用,构成排比,显示出延安的变化之大)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杨家岭的红旗”指代党中央,写出了党的领导作用)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突出了枣园灯光的明亮)
【答案】D.
【解析】 “枣园的灯光”象征着党中央的领导、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不是指现实中的灯光,所以“'照’字突出了枣园灯光的明亮”的说法有误。
[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天蒙山飞歌
马 力
①天蒙山有许多很大的石头,攒聚积叠,各择其势。石质苍硬峭厉,石身横斜偃仰。有它们在,山势便极奇峻。
②林麓之间,有个小村子。村前一道沟,流着浅浅的水。逢着小雪节气,出洞的水半枯。若在夏秋时令,它定该欢快地奔淌,一条银白带子拖在沟谷里。
③临水卧一块平大的白石,白石长年受水冲荡,棱角早给磨去。初冬时节,水势小了,弱了,只有石根浸水。光影不定,凹凸明暗的变化在石面上透映出来。
④石上留着三个字,算是村子的名字-白石屋。这是一个“石头村”。院墙都用石块围成。这些石块,大的大,小的小,方圆薄厚也不一样,到了山里人手中,却能垒出结实的短墙,盖起周正的房子。房子的外墙没有抹灰勾缝,任那堆叠的石块显出天然的纹缕,宛如布满不规则的网格和几何图形。
⑤白石屋的庄户人家,疏落的村屋,门庭高低相依,中间皆由石板铺成的阶径连着。过去的日子里,你若有刚出锅的饭菜,惦着送给邻人尝尝,吱地一响推开半掩的栅门,就可从自家灶间跨入街坊的当院,再扯开嗓子亮亮地喊一声“来喽”,这时候碗里的热气还在升腾。
⑥时下,村子里不住人,腾出老房子迎迎来络绎不绝的山外客。当然要有一番营构,留住原味的风俗。进了几间屋,不改旧摆设,尽是沂蒙山乡的家什:粮囤、酒瓮、水缸、蓑衣、笸箩、簸箕、耙子、织机、橱柜、锅台、床铺……铺盖大红大绿,跟墙上的年画一样喜庆。一个屋子里还有不少漂亮的剪纸。栅栏上挂数穗黄灿玉米,屋檐下吊几串红辣尖椒,南瓜、大蒜,墙根院角,随处都是。窗前长着树,胡桃、紫藤和花楸。树下摆放几盘石磨,上面的凹痕如刀刻似的。
⑦“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⑧一阵歌声,冷不防冲出来。歌声很亮尤其头一句。这《沂蒙山小调》恰是这样。音色那么亮,调门那么高,衬字衬腔那么悠长,一下子打到耳朵里,直到打到心里,很暖,襟怀也顿觉高旷。
⑨这一刻,我的脑子空了,只剩下歌声在别的地方,也能听见这首歌,可是只有在这儿听它,才够味儿!
⑩歌儿好听极了!一支短小的地方性山歌,能让很多人爱听,很多人为它动情,大江南北来传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平常的事。简单的歌词依着反复的曲调重叠下去,让那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自然得好似完全从心里深处流淌出的。
这首调子拉得很长的歌,先前的咏唱对象很单纯,是沂蒙风物。清亮的音调映出明秀的景色,听着听着,好像有一朵美丽的云从心底悠悠地浮升。后来又添了新的唱词,有了新的含义。
这首歌虽然是小调,呈现的气象却是大的。这是表现沂蒙山人民心声的歌曲。从这歌声里,我真切地听出了鲁南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如今,白石屋村口立有一块黑色石碑碑上刻着《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曲作者李林的名字也已标出。他们二人都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抗大的分校设了十几所。一分校刚在陕北延长县建校,便东迁到山西太行山。转过年,快入冬了,校部三千多人又从太行山南麓的神郊村出发,全凭硬脚板,踏遍冀南、鲁西的盘陀山道。队伍走了四十多天,进入沂蒙山的东高庄,完成第二次东迁。一分校在敌后办学,为时七年,行迹印在沂南、蒙阴、临沭、莒南和县的危峰窈壑中。他们在费县的时日最长《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就是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的寻常农家院。
几间屋子的布置,全照着当年的光景战士们睡的是大通铺,灰色的被枕、衣帽放得齐整。被子是叠出棱线的,方正得像一块砖内务打理得这般好,足见部队的纪律严明。桌上摆着书箧、妆镜、煤油灯和针线笸箩。屋子里,空气安静,我却仿佛听见活泼的笑声,笑声中,满是战斗岁月里青春昂扬的意气。
一个院子里,有位穿花衣衫的女子在唱歌,又是《沂蒙山小调》!她嗓子放得开,声音响到云里去,直唱得我们屏住呼吸,满脑的想象在歌声中飞。
出了天蒙山,“小调”的声音一点点远去。歌声从耳边断了,却在心头连着。
(有删改)
5选文第①~⑥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选文第①~⑥段主要描写了《沂蒙山小调》的发源地白石屋的自然环境。(作用)突出白石屋环境的古朴典雅,为下文描写《沂蒙山小调》歌声的优美动听及这首歌的由来做铺垫。
6赏析文章第⑧段的语言特色,
【答案】①多用口语化语言,如“冷不防”“很亮”“很暖”,通俗易懂。②善用修辞,如排比句“音色那么亮,调门那么高衬字衬腔那么悠长”等,使语言生动形象。
7第⑥段中说:“歌声从耳边断了,却在心头连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 对《沂蒙山小调》这首歌的喜爱;对沂蒙山革命老区的眷恋;对沂蒙山战斗岁月里青春昂扬的意气的赞美。
8 文章以《天蒙山飞歌》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题优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形象地表现出《沂蒙山小调》歌声优美、传唱久远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沂蒙山小调》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