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4 15:44:4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闪耀的一笔,以下不属于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
A.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
B.临时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D.沙皇统治已被推翻
【答案】B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人民不满,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项符合题意;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及沙皇统治已被推翻,都是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帝国主义识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D项正确;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排除A项;
成员国社会性质是相同的,排除B项;
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3.“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这句话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C项正确;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同盟的建立,排除AB项;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4.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和所学可知,1914年爆发的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1918年以同盟会的失败而告终,B项正确;
题干未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排除A项;
题干未说明交战国国内的矛盾,排除C项;
题干并未只是说明对协约国的灾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5.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该代表所说的“纠缠不清”表现为(  )
A.德国拒绝赔偿
B.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后重重
C.日本实力增强
D.中国未能摆脱被帝国主义支配的局面
【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和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D项正确;
德国拒绝赔款,与事实不符合,排除A项;
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重重与华盛顿会议相关,排除B项;
日本实力增强是在《九国公约》签订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凡尔赛条约》的认识。
6.史载,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3月15日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第二天就放弃了王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起义军攻占冬宫 B.协约国占据上风
C.皇权纷争内讧 D.爆发二月革命
【答案】D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D项正确;
起义军占领冬宫与十月革命相关,排除A项;
协约国军事集团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排除B项;
皇权纷争是沙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二月革命的认识。
7.有学者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 ”和所学可知,殖民地的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不断反抗,因此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有利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列强矛盾,排除A项;
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并未结束,排除B项;
欧洲仍然具有优势地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8.“这场在27个战胜国之间的会谈在争吵中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共识。”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在巴黎和会上(  )
A.各国利益间的相互争夺
B.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后果严重
C.苏维埃俄国未曾被邀请
D.参加会议的国家数量多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这场在27个战胜国之间的会谈在争吵中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共识”可知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后列强之间出于国家利益而进行的争夺,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A项正确;
题干中所强调的巴黎和会是主要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排除B项;
苏维埃俄国未曾被邀请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参加会议国家的多少,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认识。
9.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下列不属于其中条款的是(  )
A.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C.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D.允许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答案】D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D项符合题意;
ABC项都是条约的内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凡尔赛条约》相关内容的掌握。
10.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一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这场革命之所以顺利主要是因为(  )
A.列宁亲自到现场领导武装起义 B.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布尔什维克党已成为第一大党 D.临时政府失去民心
【答案】D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人民对临时政府失去信任,因此临时政府失去民心,这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列宁亲自领导以及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第一大党,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
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过程中,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毒气等新式武器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看法,属于史论,C项正确;
题干中ABD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墨西哥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由此可见,这部宪法(  )
A.体现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景 B.特别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C.表明国家问题主要来自外部 D.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墨西哥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由此可见,这部宪法体现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特别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表明国家问题主要来自外部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 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3.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实行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故选B项。
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随着工业化的开展,新经济政策基本停止,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苏联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没有体现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排除C项。
材料涉及的是苏联重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没有信息体现农业集体化的完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建设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历史知识。
14.(2024九下·期中)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战争的进程有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
D.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
B:战争的进程客观促进了科技的进步,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图片“一战中的坦克”、“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作战的士兵”、“一战中的空中较量”可知,一战中新式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说明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技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注意题干图片的识读。
15.(2024九下·期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制约了产业转型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突破了发展困境 D.撚循了经济规律
【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和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等的做法,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苏联模式的逐渐僵化,严重制约着苏联经济的转型,A项符合题意;
B:改善了民众生活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突破了发展困境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遵循了经济规律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苏联模式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题干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6.(2024九下·期末)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积极作用是(  )
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体系 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A:德国法西斯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和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的矛盾,爆发了十月革命,B项符合题意;
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体系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多极化发展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十月革命的爆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7.(2024九下·期末)“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判断,该材料(  )
A.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可以看出,这段材料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干中显示的是苏联模式,不符合题意;
B. 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题干中显示的是苏联模式,不符合题意;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题干中显示的是苏联模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看出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临时政府悬求人们忍耐,而苏维埃则要求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以此争取人民大众。显然,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这一表述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战争激化社会矛盾 B.苏维埃掌握政权
C.临时政府缺乏魄力 D.土地分配不均
【答案】A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 ”,可以看出,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战争激化社会矛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苏维埃掌握政权,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临时政府缺乏魄力,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土地分配不均,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国一政治派别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准许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后,又发生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某国”指的是(  )
A.埃及 B.印度 C.中国 D.墨西哥
【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被埃及“保护”的英国要继续其统治,引发埃及人民不满,他们以扎格鲁尔为代表,组成代表团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准许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后,又发生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印度,一战后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
C.中国,五四运动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处置,不符合题意;
D.墨西哥,一战后的30年代实行卡德纳斯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可把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20.下面的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1)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开始于1928年到1937年,这一时期,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B.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是三年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C. 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是新经济政策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时间段,再拿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通常情况下工业化道路的一般途径并陈述其理由。
(2)苏联的工业化是按怎样的途径进行的?为什么采用这种途径?
(3)材料二反映出苏联建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4)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答案】(1)一般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理由: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平衡地发展;要正确认识本国国情,尊重经济规律,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一般途径:根据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由此可得出通常情况下工业化道路的一般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
理由:根据材料一“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轻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由此可知,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途径:根据材料一“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材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体制:根据材料二“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材料表明出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经验教训: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应围绕苏联的经济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结合所学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一般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理由: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平衡地发展;要正确认识本国国情,尊重经济规律,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一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一一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 现代卷》
【材料三】在1919年的会议上,最后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说明这场战争的性质。
(2)材料二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由材料三中的条约内容可知,这场1919年的会议具有怎样的特点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1)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新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具有瓜分殖民地、打击他国势力的分赃会议的特点。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1919年的会议 具有瓜分殖民地、打击他国势力的分赃会议的特点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故答案为:(1) 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 新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 具有瓜分殖民地、打击他国势力的分赃会议的特点。
(4)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闪耀的一笔,以下不属于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
A.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
B.临时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D.沙皇统治已被推翻
2.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B.成员国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根本区别
C.法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帝国主义试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3.“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6月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这句话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5.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该代表所说的“纠缠不清”表现为(  )
A.德国拒绝赔偿
B.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后重重
C.日本实力增强
D.中国未能摆脱被帝国主义支配的局面
6.史载,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917年3月15日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第二天就放弃了王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起义军攻占冬宫 B.协约国占据上风
C.皇权纷争内讧 D.爆发二月革命
7.有学者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
8.“这场在27个战胜国之间的会谈在争吵中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共识。”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在巴黎和会上(  )
A.各国利益间的相互争夺
B.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后果严重
C.苏维埃俄国未曾被邀请
D.参加会议的国家数量多
9.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下列不属于其中条款的是(  )
A.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 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C.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D.允许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10.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重要地点一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这场革命之所以顺利主要是因为(  )
A.列宁亲自到现场领导武装起义 B.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布尔什维克党已成为第一大党 D.临时政府失去民心
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毒气等新式武器
1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墨西哥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由此可见,这部宪法(  )
A.体现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景 B.特别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C.表明国家问题主要来自外部 D.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13.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重工业发展迅速
C.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 D.完成农业集体化
14.(2024九下·期中)下列这组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战争的进程有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
D.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
15.(2024九下·期中)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制约了产业转型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突破了发展困境 D.撚循了经济规律
16.(2024九下·期末)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积极作用是(  )
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体系 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7.(2024九下·期末)“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落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判断,该材料(  )
A.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8.“临时政府悬求人们忍耐,而苏维埃则要求立刻实现和平,立即分配土地,以此争取人民大众。显然,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这一表述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战争激化社会矛盾 B.苏维埃掌握政权
C.临时政府缺乏魄力 D.土地分配不均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国一政治派别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准许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后,又发生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某国”指的是(  )
A.埃及 B.印度 C.中国 D.墨西哥
20.下面的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1)处探索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现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体制“实行工商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其他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通常情况下工业化道路的一般途径并陈述其理由。
(2)苏联的工业化是按怎样的途径进行的?为什么采用这种途径?
(3)材料二反映出苏联建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4)苏联的经济建设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一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一一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 现代卷》
【材料三】在1919年的会议上,最后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说明这场战争的性质。
(2)材料二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 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由材料三中的条约内容可知,这场1919年的会议具有怎样的特点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人民不满,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项符合题意;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落后、俄国社会矛盾激化以及沙皇统治已被推翻,都是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殖民地,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帝国主义识图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D项正确;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排除A项;
成员国社会性质是相同的,排除B项;
英德矛盾是当时欧洲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C项正确;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同盟的建立,排除AB项;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的形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和所学可知,1914年爆发的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1918年以同盟会的失败而告终,B项正确;
题干未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排除A项;
题干未说明交战国国内的矛盾,排除C项;
题干并未只是说明对协约国的灾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5.【答案】B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和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D项正确;
德国拒绝赔款,与事实不符合,排除A项;
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重重与华盛顿会议相关,排除B项;
日本实力增强是在《九国公约》签订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凡尔赛条约》的认识。
6.【答案】D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D项正确;
起义军占领冬宫与十月革命相关,排除A项;
协约国军事集团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排除B项;
皇权纷争是沙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二月革命的认识。
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 ”和所学可知,殖民地的人民民族意识觉醒,不断反抗,因此有利于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有利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列强矛盾,排除A项;
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并未结束,排除B项;
欧洲仍然具有优势地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这场在27个战胜国之间的会谈在争吵中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艰难地达成了共识”可知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战后列强之间出于国家利益而进行的争夺,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A项正确;
题干中所强调的巴黎和会是主要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排除B项;
苏维埃俄国未曾被邀请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参加会议国家的多少,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认识。
9.【答案】D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D项符合题意;
ABC项都是条约的内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凡尔赛条约》相关内容的掌握。
10.【答案】D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人民对临时政府失去信任,因此临时政府失去民心,这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
列宁亲自领导以及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第一大党,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
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月革命过程中,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1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史论是依据史实得出的分析和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看法,属于史论,C项正确;
题干中ABD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2.【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墨西哥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由此可见,这部宪法体现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特别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表明国家问题主要来自外部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 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13.【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940年的1830万吨”“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结合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实行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故选B项。
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随着工业化的开展,新经济政策基本停止,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苏联国家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没有体现斯大林模式制约发展,排除C项。
材料涉及的是苏联重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没有信息体现农业集体化的完成,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建设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历史知识。
14.【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
B:战争的进程客观促进了科技的进步,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大量国家卷人这场人类浩劫,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图片“一战中的坦克”、“一战中戴着防毒面具作战的士兵”、“一战中的空中较量”可知,一战中新式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说明科技进步大大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技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注意题干图片的识读。
15.【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和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等的做法,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苏联模式的逐渐僵化,严重制约着苏联经济的转型,A项符合题意;
B:改善了民众生活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突破了发展困境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遵循了经济规律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苏联模式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题干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6.【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A:德国法西斯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和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的矛盾,爆发了十月革命,B项符合题意;
C: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体系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D:多极化发展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十月革命的爆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7.【答案】C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可以看出,这段材料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干中显示的是苏联模式,不符合题意;
B. 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题干中显示的是苏联模式,不符合题意;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题干中显示的是苏联模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看出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8.【答案】A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 ”,可以看出,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战争激化社会矛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苏维埃掌握政权,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临时政府缺乏魄力,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土地分配不均,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答案】A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被埃及“保护”的英国要继续其统治,引发埃及人民不满,他们以扎格鲁尔为代表,组成代表团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准许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遭到英国政府的拒绝后,又发生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印度,一战后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符合题意;
C.中国,五四运动抗议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处置,不符合题意;
D.墨西哥,一战后的30年代实行卡德纳斯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可把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20.【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开始于1928年到1937年,这一时期,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B.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是三年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
C. 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是新经济政策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时间段,再拿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灵活运用。
21.【答案】(1)一般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理由: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平衡地发展;要正确认识本国国情,尊重经济规律,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
(1)一般途径:根据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由此可得出通常情况下工业化道路的一般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
理由:根据材料一“轻工业与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容易……轻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上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由此可知,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途径:根据材料一“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材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体制:根据材料二“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材料表明出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经验教训: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应围绕苏联的经济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结合所学分析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一般途径:首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理由:发展轻工业所需投资少,易于获得利润,并能够为发展重工业积累资金。
(2)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当时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战争威胁,需要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国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必须按比例平衡地发展;要正确认识本国国情,尊重经济规律,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历史知识。
22.【答案】(1)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新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具有瓜分殖民地、打击他国势力的分赃会议的特点。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一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1919年的会议 具有瓜分殖民地、打击他国势力的分赃会议的特点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故答案为:(1) 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 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 新秩序: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 具有瓜分殖民地、打击他国势力的分赃会议的特点。
(4)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爱和平, 反对战争; 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