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8 15:52:5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昌平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白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2023八下·昌平期末)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这一伟大构想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九二共识”
3.(2023八下·黄埔期末)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4.(2023八下·黄埔期末)“它开辟了以和平方式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材料评价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5.(2023八下·黄埔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A.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6.(2023八下·赞皇期末)观察下图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讽刺“台独”势力不自量力 D.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7.(2023八下·重庆期中)近段时间,台湾艺人教练刘畊宏的居家健身操直播广受关注,数百万海峡两岸的网友在《本草纲目》《龙拳》等充满中国风的音乐背景下同屏运动,收获健康和快乐,感受满满正能量。根据上述材料可知(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疫情之下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科技创新两岸文化交流新形式
D.“一国两制”构想符合台湾实际
8.(2023八下·重庆期中)如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珠海、厦门等
1997年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9.(2017八下·钦州港期末)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
10.(2023八下·新都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步骤。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西藏澳门香港 B.西藏香港澳门
C.新疆澳门香港 D.新疆香港澳门
11.(2023八下·武侯期末)2022年春节前夕,87岁高龄的高秉涵以“台湾老兵”的身份发表视频谈话。他饱含深情地说:“老兵有个口头禅,就是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高秉涵的谈话(  )
A.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 B.迫使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C.彰显了两岸同胞的亲情 D.实现了海峡两岸的“三通”
12.(2023八下·西安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D.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3.(2023八下·成华期末)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14.(2023八下·莲湖期末)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  )
A.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B.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
15.(2023八下·莲湖期末)我们要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特别行政区管治团队必须是立场坚定、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的爱国者。由此可知,我国治澳的原则是(  )
A.“爱国者治澳” B.高度自治
C.政治协商 D.共同繁荣
16.(2023八下·莲湖期末)1987年,回乡探亲寻祖的台湾同胞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倾诉分离之苦;在大陆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寻找亲人的启事。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17.(2023八下·莲湖期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共同发扬中华文化
C.实现两岸“三通” D.维持海峡两岸交往
18.(2023八下·西安期末)2022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9.(2023八下·长沙期末)2023海峡两岸春节焰火燃放活动在厦门的黄厝沙滩和金门的小金门沙滩同时举办,焰火在厦门、金门两地海域上空绽放,为两岸同胞送上新春祝福。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它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B.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
C.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 D.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
20.(2023八下·闽清期末)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C.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下·西安期末)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民主的。
材料二:
(1) 材料二两枚邮票中的两个地区各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制度有何相同点?
(2)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2.(2023八下·长沙期末)回顾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形成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第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陈炎兵、何五星《中国为何如此成功》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理论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一说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又是如何“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重的困境”指的是什么?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3)结合材料三中“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邓小平提出了哪一科学构想?
(4)根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在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方面都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23.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A、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B、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江江畔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中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部分)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92年 两岸实行“三通”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2005年 全国人大通过《①____》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016年 来自大陆的3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及台湾复潮基金会主办的“两岸青年学生访问交流团”活动
2017年 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7.7%;台湾从大陆进口额占台湾总进口额的19.3%
2022年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白皮书强调②____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一国两制”构想考虑到台湾、香港怎样的“历史和现实”。
(2)指出材料B中划线事件得以实现用的是A中的哪一种方式?简析B中“重新回到中国”和“彻底结束”的原因。
(3)补全材料三表格①②处的内容。结合上述史实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及统一大业的看法。
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视民族地区发展是每个时代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②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
材料二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对比统计表
地区 内蒙古 宁夏 ★ 新疆 广西
成立 初期 时间 1947 1958 1965 1955 1958
GDP(亿元)5.3 5.3 3.29 3.27 12 146
2008年GDP(亿元) 7761.8 1070 395.91 4203 7171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四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23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答清朝对边疆地区是怎样有效管辖的?
(2)根据材料二,解释A制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处应填写的内容。简析民族地区GDP大幅增长的原因。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A项正确;
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除B项;
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排除C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2.【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
“九二共识”是针对台湾问题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内容的准确记忆。
3.【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可得出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充分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A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而非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史料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角度去分析归纳。
4.【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评价的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均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不符,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祖国统一大业,然后结合一国两制去分析判断。
5.【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可得出,材料体现了各民族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D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非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的内容,A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各民族之间依然存在着差异,因此“消除”的表示不合史实,B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主旨,结合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去分析判断出准确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漫画可知,漫画中小舟上的男人代表台独势力,拿着一根竹竿准备推翻庞大的冰山,从其吃力的样子可以看出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故C项正确;
A、B、D与漫画主题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对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因素的把握,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近段时间,台湾艺人教练刘畊宏的居家健身操直播广受关注,数百万海峡两岸的网友在《本草纲目》《龙拳》等充满中国风的音乐背景下同屏运动,收获健康和快乐,感受满满正能量。”可知,材料说明科技创新两岸文化交流新形式,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疫情之下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一国两制”构想符合台湾实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47年,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珠海、厦门等”“1997年,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并结合所学,共产党对于港澳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对于经济特区的不同的地区采取的是不同政策,这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共产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港澳地区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虽然都是自治,但是自治的程度也不同,港澳地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9.【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和联系。两者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适用“一国两制”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置,但经济特区是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置。故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和联系。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成了统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迈出了一大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老兵有个口头禅,就是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知,高秉涵的谈话体现了割不断的民族血脉,彰显了民族亲情,充分说明了两岸骨肉亲情相连,彰显了两岸同胞的亲情,C项正确;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排除AB项;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故2022年春节前夕高秉涵的谈话无法得出实现了海峡两岸的“三通”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
12.【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92年,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不符合题意;
C.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不符合题意;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 、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出现在1961-1965年;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出现于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现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A符合题意,选择A项;B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国民经济的调整、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口号、标语出现的时间。
14.【答案】B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要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特别行政区管治团队必须是立场坚定、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的爱国者,由此可知,我国治澳的原则是爱国者治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高度自治,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政治协商,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共同繁荣,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回乡探亲寻祖的台湾同胞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倾诉分离之苦;在大陆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寻找亲人的启事。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国民党台湾当局调整了之前的“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是在1982年,不符合题意;
B.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最早在2005年,不符合题意;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新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注意理解“三不政策”的含义。
17.【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不符合题意;
C.实现两岸“三通”,不符合题意;
D.维持海峡两岸交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授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故选B项。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没有涉及到“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的内容,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没有涉及到“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内容,排除C项。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没有涉及到“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的内容,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九二共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九二共识”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A项正确;
B.“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是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排除B项;
C.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说法错误,排除C项;
D.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0.【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结合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这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史实的评论,属于史论,D项正确;A项是对中共八大召开的描述、B项是经济特区的建立、C项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都属于客观存在,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认识。
21.【答案】(1)法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史实: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同点: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主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享有自治权;都从国情出发;都有利于维护实现国家统一等。制度创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知识点】“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 选举人大代表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 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澳门回归祖国,图3西藏自治区成立,两地采取了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 主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都从国情出发;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制度创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
故答案为:(1)法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史实: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同点: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主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享有自治权;都从国情出发;都有利于维护实现国家统一等。
(3)制度创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和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发表南方谈话
(3)一国两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十九大;“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帮助下,编制、执行了一五计划,“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
(2)根据材料“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第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可知,“严重的困境”指的是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发表南方谈话。
(3)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指的是一国两制。
(4)根据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理论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可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故答案为:
(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发表南方谈话
(3)一国两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开始,香港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主权回归,二要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维持香港的繁荣。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进入对立状态。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历史情况,不仅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和平方式。原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情况;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定立场;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加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成为共同心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①:《反分裂国家法》;②: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看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4.【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清政府通过设置机构,如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台湾府等机构,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等形式,管辖边疆地区
(2)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西藏。原因:国家的政策扶持;当地的优势或是特色资源的开发;对口帮助,就是一些省市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资金、社会技术的引进等。
(4)如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鼓励东部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等。(答出任意一点可)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昌平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白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A项正确;
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除B项;
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排除C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2.(2023八下·昌平期末)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这一伟大构想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九二共识”
【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
“九二共识”是针对台湾问题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内容的准确记忆。
3.(2023八下·黄埔期末)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可得出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充分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A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而非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史料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角度去分析归纳。
4.(2023八下·黄埔期末)“它开辟了以和平方式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材料评价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评价的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均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途径”不符,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祖国统一大业,然后结合一国两制去分析判断。
5.(2023八下·黄埔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A.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B.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 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可得出,材料体现了各民族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D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非少数民族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的内容,A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各民族之间依然存在着差异,因此“消除”的表示不合史实,B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主旨,结合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去分析判断出准确答案。
6.(2023八下·赞皇期末)观察下图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讽刺“台独”势力不自量力 D.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漫画可知,漫画中小舟上的男人代表台独势力,拿着一根竹竿准备推翻庞大的冰山,从其吃力的样子可以看出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故C项正确;
A、B、D与漫画主题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查对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的因素的把握,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3八下·重庆期中)近段时间,台湾艺人教练刘畊宏的居家健身操直播广受关注,数百万海峡两岸的网友在《本草纲目》《龙拳》等充满中国风的音乐背景下同屏运动,收获健康和快乐,感受满满正能量。根据上述材料可知(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疫情之下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科技创新两岸文化交流新形式
D.“一国两制”构想符合台湾实际
【答案】C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近段时间,台湾艺人教练刘畊宏的居家健身操直播广受关注,数百万海峡两岸的网友在《本草纲目》《龙拳》等充满中国风的音乐背景下同屏运动,收获健康和快乐,感受满满正能量。”可知,材料说明科技创新两岸文化交流新形式,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疫情之下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一国两制”构想符合台湾实际,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的相关史实。
8.(2023八下·重庆期中)如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珠海、厦门等
1997年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47年,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珠海、厦门等”“1997年,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并结合所学,共产党对于港澳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对于经济特区的不同的地区采取的是不同政策,这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共产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港澳地区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虽然都是自治,但是自治的程度也不同,港澳地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9.(2017八下·钦州港期末)当前,我国经济特区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港澳特别行政区也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下列关于两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C.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都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立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和联系。两者都是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并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管辖下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适用“一国两制”政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为加快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设置,但经济特区是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置。故应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和联系。本题难度适中。
10.(2023八下·新都期末)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图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新中国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步骤。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西藏澳门香港 B.西藏香港澳门
C.新疆澳门香港 D.新疆香港澳门
【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成了统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祖国统一迈出了一大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2023八下·武侯期末)2022年春节前夕,87岁高龄的高秉涵以“台湾老兵”的身份发表视频谈话。他饱含深情地说:“老兵有个口头禅,就是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高秉涵的谈话(  )
A.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 B.迫使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C.彰显了两岸同胞的亲情 D.实现了海峡两岸的“三通”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老兵有个口头禅,就是活着已做游子,死后不做游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知,高秉涵的谈话体现了割不断的民族血脉,彰显了民族亲情,充分说明了两岸骨肉亲情相连,彰显了两岸同胞的亲情,C项正确;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排除AB项;
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故2022年春节前夕高秉涵的谈话无法得出实现了海峡两岸的“三通”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
12.(2023八下·西安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D.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92年,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不符合题意;
C. 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不符合题意;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 、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3.(2023八下·成华期末)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下列口号、标语,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出现在1961-1965年;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出现于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现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A符合题意,选择A项;B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国民经济的调整、一国两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口号、标语出现的时间。
14.(2023八下·莲湖期末)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  )
A.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B.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国不断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如做大民族特色节庆、举办民族歌舞展演、举行民族体育赛事活动等,让民族文化资源逐渐与民众生活相交融,这表明我国注重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彰显各民族大团结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加快边疆经济发展,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23八下·莲湖期末)我们要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特别行政区管治团队必须是立场坚定、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的爱国者。由此可知,我国治澳的原则是(  )
A.“爱国者治澳” B.高度自治
C.政治协商 D.共同繁荣
【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要增强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特别行政区管治团队必须是立场坚定、担当作为、为民爱民、有感召力、有责任心的爱国者,由此可知,我国治澳的原则是爱国者治澳,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高度自治,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政治协商,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共同繁荣,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2023八下·莲湖期末)1987年,回乡探亲寻祖的台湾同胞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倾诉分离之苦;在大陆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寻找亲人的启事。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回乡探亲寻祖的台湾同胞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倾诉分离之苦;在大陆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寻找亲人的启事。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国民党台湾当局调整了之前的“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是在1982年,不符合题意;
B.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最早在2005年,不符合题意;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新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注意理解“三不政策”的含义。
17.(2023八下·莲湖期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共同发扬中华文化
C.实现两岸“三通” D.维持海峡两岸交往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不符合题意;
C.实现两岸“三通”,不符合题意;
D.维持海峡两岸交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2023八下·西安期末)2022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B.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C.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授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故选B项。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没有涉及到“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的内容,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没有涉及到“海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内容,排除C项。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没有涉及到“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的内容,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九二共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九二共识”的相关史实。
19.(2023八下·长沙期末)2023海峡两岸春节焰火燃放活动在厦门的黄厝沙滩和金门的小金门沙滩同时举办,焰火在厦门、金门两地海域上空绽放,为两岸同胞送上新春祝福。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它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B.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
C.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 D.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A项正确;
B.“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是两岸交往要以军事互信为前提,排除B项;
C.两岸交往要充分考虑美国利益说法错误,排除C项;
D.要坚持台湾利益优先原则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0.(2023八下·闽清期末)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C.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结合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这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史实的评论,属于史论,D项正确;A项是对中共八大召开的描述、B项是经济特区的建立、C项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都属于客观存在,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下·西安期末)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民主的。
材料二:
(1) 材料二两枚邮票中的两个地区各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制度有何相同点?
(2) 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答案】(1)法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史实: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同点: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主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享有自治权;都从国情出发;都有利于维护实现国家统一等。制度创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知识点】“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 选举人大代表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 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澳门回归祖国,图3西藏自治区成立,两地采取了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 主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都从国情出发;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制度创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
故答案为:(1)法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史实: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制度: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同点: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主权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享有自治权;都从国情出发;都有利于维护实现国家统一等。
(3)制度创新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和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23八下·长沙期末)回顾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形成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而不是一个被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第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陈炎兵、何五星《中国为何如此成功》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理论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一说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又是如何“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重的困境”指的是什么?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3)结合材料三中“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邓小平提出了哪一科学构想?
(4)根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三代领导人在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方面都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答案】(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发表南方谈话
(3)一国两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十九大;“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同时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性地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帮助下,编制、执行了一五计划,“向苏联学习进行了工业化建设”。
(2)根据材料“第一,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第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可知,“严重的困境”指的是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发表南方谈话。
(3)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指的是一国两制。
(4)根据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理论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可知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故答案为:
(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着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冲击和动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危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发表南方谈话
(3)一国两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A、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 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B、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江江畔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中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部分)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92年 两岸实行“三通”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2005年 全国人大通过《①____》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016年 来自大陆的3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及台湾复潮基金会主办的“两岸青年学生访问交流团”活动
2017年 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台湾出口总额的27.7%;台湾从大陆进口额占台湾总进口额的19.3%
2022年 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白皮书强调②____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一国两制”构想考虑到台湾、香港怎样的“历史和现实”。
(2)指出材料B中划线事件得以实现用的是A中的哪一种方式?简析B中“重新回到中国”和“彻底结束”的原因。
(3)补全材料三表格①②处的内容。结合上述史实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及统一大业的看法。
【答案】(1)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开始,香港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主权回归,二要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维持香港的繁荣。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进入对立状态。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历史情况,不仅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和平方式。原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和内地的实际情况;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定立场;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加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成为共同心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①:《反分裂国家法》;②: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看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视民族地区发展是每个时代的重要任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②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
材料二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对比统计表
地区 内蒙古 宁夏 ★ 新疆 广西
成立 初期 时间 1947 1958 1965 1955 1958
GDP(亿元)5.3 5.3 3.29 3.27 12 146
2008年GDP(亿元) 7761.8 1070 395.91 4203 7171
(注:GDP即国内生产总值)
材料四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23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答清朝对边疆地区是怎样有效管辖的?
(2)根据材料二,解释A制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处应填写的内容。简析民族地区GDP大幅增长的原因。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清政府通过设置机构,如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台湾府等机构,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等形式,管辖边疆地区
(2)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西藏。原因:国家的政策扶持;当地的优势或是特色资源的开发;对口帮助,就是一些省市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资金、社会技术的引进等。
(4)如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鼓励东部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等。(答出任意一点可)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1 / 1